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人去世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各个七有什么讲究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70 更新时间:2024/2/4 13:51:53

其实在农村想必大家都知道的,人死了之后有非多讲究的,话说其中很有意思的就是烧七了,那么这些个烧七分别有什么讲究呢?为什么要烧七个七呢?下面我们也不妨就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吧,感兴趣的网友也一定别错过了,欢迎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烧七俗的来源

在农村,人去世后要烧七,这是由来已久的,起码应该从南北朝时就已经非常盛行了。有的资料说从周朝时期便已经有了“做七”之说。究其来源,有的说来自于佛教的生缘说。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一个人死此生彼之间,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如果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可以更续七日,到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也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本于道教道家丹拜斗,以七七四十九日为断,遂推其法于为人送终,这就有了七七之俗。还有人认为做七习俗源自先秦时的“魂魄聚散说”:人初生时,以七日为腊,一腊一魄成,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后以七日为忌,一忌一魄散,四十九日而七魄散,所以烧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不管来源是什么,人死后烧七,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每隔七天烧一个七,称为“做七”、到“七七”为最后一个,称为“断七”。七日从去世之日算起,如果期一去世,则每个七都是星期天。那么,各个七都有什么讲究呢?

各个七的讲究

在我们胶东农村,最重视的是五七,但其他七也各有说法。不管哪个七,一般都是女眷先夹着装有烧纸的包袱到坟头哭拜,男眷到后拉起女眷,开始烧纸鸣鞭及磕头活动。

一七,又叫烧头七。民间说法,头七的时候世者尚能认人,谁参加了烧七祭祀,他心里清清楚,以后每个七都会盼望他来。所以,如果女有离得远的,怕以后万一哪个七不能参加的,头七最不烧,免得逝者以后每个七都盼望他来烧七。我清楚地记得,父亲去世是1991年的冬月十五,那时代交通不便,我在县城离家五六十华里,在冬天雪大的时候不敢保证每个七都能如期参加。所以,尽管头七那天我在家,母亲也坚决不让我参加,所以我记得非常清楚,别人去坟烧七,我陪着母亲在家里流泪。

二七,谐其音为儿七,一般只有儿子们参加祭祀活动,本家亲邻女儿都不参加。

三七,是五七之个比较大的一个七,一般子女都要参加,本村近邻和要亲戚也可参加,因参加的人较多,烧完七后主家要待客。

四七没有什么讲究,一般只是自己子女参加。

五七是最大的一个七,要扎纸所扎,远亲近邻,能到的都要到,子女要摆祭,即以生猪头、活鸡和活鲤鱼摆三牲祭。上坟的人要在把头的主持下,一个一个轮着磕头,仪式是比较隆重的。五七的祭品必有饽饽,但必须是头的,类似圆馒头的那种。祭祀活动后要大宴宾客。

六七,谐其音为留七,即所有的亲戚朋友在内,不能每一个七都参加,要留一个七,如果前面的七都参加了,这个七就不要参加了。

七七又称遍七或断七,是烧七祭祀的最后一个,但这个七不大,只是子女或本家近邻参加。

在烧七的日子里,如果逢到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叫天七,说明死者罪过比较大,要好好为其超度,免得其到阴间受罪,所以这天要按着逝者的年龄,往坟头上插三形的白旗,以未为逝者赎罪。

七七之外的其他祭祀

烧七之外,还要烧一个百日,三个周年。百日的计算方法是,从去世那天算起,农历三个月加十天,不论大进月小进月,也就是不以实际天数,即如果五月初八去世,百日则为八月十八日。百日之祭,小于五七,但大于其他七,子女及亲邻一般都要参加。

周年即按去世那一天为忌日,每年的忌日为周年。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年比较重视,二年一般不重视,三年最为重视。三年的时候,和五七一样,要扎纸扎马,不过白马换成枣红马,烧完这个在三年,意为守孝期满,以后再不用烧七祭祀了,只是每年春秋两祭才能上坟祭祀一下。三年的时候,子女或其他近亲辈,都要摆祭,和五七一样轮番磕头。三年的祭品,必有大枣饽饽,两个老人都去世,要用10个大枣饽饽,如果只有一个老人去世,则用5个大枣饽饽。现在,如果父母双亡,一般趁最后一个去世者烧三年时,为先人树碑。三年是最后一个七,所以要大宴宾客,以示对亲戚朋友的感谢。

在这三的之内,除了烧七祭祀,每逢逝者生日,要为其烧生日,子女参加,到坟头祭祀叩拜,祭品为生日面。

总之,农村的烧七祭祀是比较讲究的,近亲叩头要三拜九叩,远亲一般叩四个头,所谓人三鬼四,给活人磕头是三个响头,给死人磕头是磕四个。每个七的主祭品也各不同,包子、面条、饺子、面鱼、饽饽,各有讲究。一七饺子二七面,三七饽饽圆又圆,四七供上荷包蛋,五七饽饽六七包子,七七随意。烧七祭祀是对先人的一种纪念活动,应该继承和发扬,但是其中的一些繁缛节和大吃大喝之风应该革除。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虚张声势什么意思?虚张声势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一出祁山就被马稷给坑了,导致街亭失守只能无奈撤兵。不过诸葛亮首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那就是成功说服姜维,将他招至旗下。此举也算是弥补了失去马稷的损失,而且姜维可能顶的上好几个马稷。其实诸葛亮也知道蜀汉的困境就是缺乏人才,所以才想招募姜维。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ldquo

  • 2019小年是哪一天,为什么各地小年日期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过年了,而在“过大年”之前,还有一个“小年”,通常来讲,很多地区的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三,但是也并非是所有的地区都一样。不过过了小年这一天,距离除夕就更近了,年味也是越来越足,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准备各种传统的春节美食,更多的可能还是父母们在家

  • 怒族的风情与民俗有哪些?都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从贵至今,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民族,之间的民族特色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是在传承的物质文化上,就是在非物质文化上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而且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民俗更是让人体验不一样的感受。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怒族的风情与民俗吧。服饰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妇女一般穿敞襟宽胸、衣

  • 达斡尔族“哈库麦”的起源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达斡尔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也是中国古老少数民族的其中之一了。达斡尔族的人们在古时候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就来源于狩猎,那时候人们为了庆祝狩猎的成功,人们便会在享用食物的篝火边以舞蹈的形式进行庆祝。随着文化的发展,慢慢的达斡尔人已经不需要依靠打猎来维持生计了,但是这种传统已经流传下来了,

  • 羌族民间戏剧释比戏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的娱乐项目当中,戏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戏曲是供人们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的时候欣赏的一种娱乐节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各地的文化差异下,所以形成很多不一样的戏曲文化。但是羌族民间的释比戏却是一种与祭祀活动有关的戏曲。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

  •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庞统向曹操献上计谋,让他把战船用铁链绑在一起,这样能让船面更加稳固。曹操以为庞统是为他好,而且自己的士兵的确不擅长水战,于是就招办了。谁知这是庞统的连环计之一,让曹操把船都绑在一起,为日后的火攻最好准备。不过这个故事只是在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正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锡伯族服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是每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是越来越追求服饰的外观美以及舒适度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锡伯族,他们从古代开始就是主要以兽皮为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他们使用兽皮制成一件件的衣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

  • 二月春社是什么?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的,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也不会例外,也是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从很久以前传承下来的一种风俗。其中二月春社就是一种祭拜灶王的集体仪式。在仫佬族的眼中,只有祭拜了灶王来年才能五谷丰登。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二月社也叫&ldquo

  • 蒙古族骨头文化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风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蒙古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非常著名的游牧民族。在蒙古人的文化里,对吃肉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每一部位都能随便给人吃的,有的部位是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够吃的。而伴随着骨头文化流传的还有着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在啃骨头的时候,穿插一点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能增加些趣味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 苗族巫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非常惧怕未知的一种生物,当人们无法对未知的恐惧作出合理的解释时,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了神鬼的说法,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生死的畏惧和崇拜。那么就有些人自称能控制,知晓神鬼之力,宣传自己拥有巫力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巫文化初倪。而苗族文化里“巫”与之息息相关。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