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虚张声势什么意思?虚张声势典故出处介绍

虚张声势什么意思?虚张声势典故出处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77 更新时间:2024/1/16 18:24:13

诸葛亮一出祁山就被马稷给坑了,导致街亭失守只能无奈撤兵。不过诸葛亮首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收获,那就是成功说服姜维,将他招至旗下。此举也算是弥补了失去马稷的损失,而且姜维可能顶的上好几个马稷。其实诸葛亮也知道蜀汉的困境就是缺乏人才,所以才想招募姜维。这次要为大家讲解的成语“虚张声势”,就和此次事件有关,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典故是什么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三回,发生在诸葛亮“一出祁山”之时,相关人物分别为诸葛亮、姜维和马遵。原文如下:

孔明传令曰:“凡攻城池,以初到之日,激励三军,鼓噪直上。若迟延日久,锐气尽隳,急难破矣。”于是大军径到城下。因见城上旗帜整齐,未敢轻攻。候至半夜,忽然四下火光冲天,喊声震地,正不知何处兵来。只见城上亦鼓噪呐喊相应,蜀兵乱窜。孔明急上马,有关兴;张苞二将保护,杀出重围。回头看时,正东上军马,一带火光,势若长蛇。孔明令关兴探视,回报曰:“此姜维兵也。”孔明叹曰:“兵不在多,在人之调遣耳。此人真将才也!”

收兵归寨,思之良久,乃唤安定人问曰:“姜维之母,现在何处?”答曰:“维母今居冀县。”孔明唤魏延分付曰:“汝可引一军,虚张声势,诈取冀县。若姜维到,可放入城。”又问:“此地何处紧要?”安定人曰:“天水钱粮,皆在上邽;若打破上邽,则粮道自绝矣。”孔明大喜,教赵云引一军去攻上邽。孔明离城三十里下寨。早有人报入天水郡,说蜀兵分为三路:一军守此郡,一军取上邽,一军取冀城……马遵从之,遂令姜维引三千军去保冀城;梁虔引三千军去保上邽。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诸葛亮”一出祁山”,曹魏西北守将惊慌失措,不少城池纷纷落入诸葛亮手中。但在攻打天水期间,北伐大军却遭到了姜维的顽强抵抗,不仅赵云被姜维设计击退,就连诸葛亮都身陷重围。幸好此时关兴和张苞及时赶到,诸葛亮这才安全脱险。诸葛亮因此也非常欣赏姜维的才能,后来巧施计策,终于令姜维归顺。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诸葛亮口中的“虚张声势”,意为假装出强大的气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唐代韩愈、《论淮西事宜状》中的“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在《三国演义》当中,姜维归顺蜀汉可谓是诸葛亮“一出祁山”时最大的收获。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姜维在与赵云的单挑中,不仅令赵云大惊失色,还设计将赵云所部团团包围。第二是当诸葛亮亲自率部进攻天水市,又是姜维设计,令诸葛亮第一次身陷重围,竟然需要关兴和张苞前来解围。这两点令诸葛亮认为姜维是自己一生中难得一遇的贤者,所以对其欣赏有加,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倾囊相授。

那么,小说中描述的这些都是历史的真实吗?历史上的姜维真的有这么厉害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小说中姜维投降蜀汉的情节都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并非历史的真实。据《三国志?姜维传》载:“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保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这也就是说,在姜维投降诸葛亮的过程中,并没有他与赵云、诸葛亮的智斗,而仅仅是因为天水太守不信任姜维,令姜维走投无路,只得投降诸葛亮。

至于说到诸葛亮为何对姜维这个曹魏西北边陲一个小吏为何如此重视,不仅与诸葛亮的北伐策略和目的相关,也与姜维在西北地区的名气和威望有着很大的关系。众所周知,诸葛亮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复兴汉室,但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诸葛亮北伐的首要目标是尽快夺取陇右地区。而在蜀汉朝廷当中,既缺乏熟谙该地地理民情又在当地具有较高民望之人,而姜维则是符合这一标准的唯一人选。据《三国志·姜维传》载,姜维本是陇右的天水郡人氏,对陇右地区的地理、民俗都非常熟悉,且自身有着羌族血统,与西北各少数民族关系密切。同时,姜维“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这些特质是蜀汉将领中所缺乏的。故此,诸葛亮才会对姜维给予厚望,并将其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2019小年是哪一天,为什么各地小年日期不一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过年了,而在“过大年”之前,还有一个“小年”,通常来讲,很多地区的小年都是在腊月二十三,但是也并非是所有的地区都一样。不过过了小年这一天,距离除夕就更近了,年味也是越来越足,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准备各种传统的春节美食,更多的可能还是父母们在家

  • 怒族的风情与民俗有哪些?都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传统文化

    从贵至今,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民族,之间的民族特色都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是在传承的物质文化上,就是在非物质文化上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而且每一个民族的传统民俗更是让人体验不一样的感受。那么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怒族的风情与民俗吧。服饰怒族男女服饰多为麻布质地,妇女一般穿敞襟宽胸、衣

  • 达斡尔族“哈库麦”的起源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达斡尔族,可能很多小伙伴们都没有听说过,这也是中国古老少数民族的其中之一了。达斡尔族的人们在古时候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就来源于狩猎,那时候人们为了庆祝狩猎的成功,人们便会在享用食物的篝火边以舞蹈的形式进行庆祝。随着文化的发展,慢慢的达斡尔人已经不需要依靠打猎来维持生计了,但是这种传统已经流传下来了,

  • 羌族民间戏剧释比戏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国家,在我国古代人的娱乐项目当中,戏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戏曲是供人们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的时候欣赏的一种娱乐节目,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各地的文化差异下,所以形成很多不一样的戏曲文化。但是羌族民间的释比戏却是一种与祭祀活动有关的戏曲。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来了

  • 魂飞魄散什么意思?魂飞魄散典故出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赤壁之战,庞统向曹操献上计谋,让他把战船用铁链绑在一起,这样能让船面更加稳固。曹操以为庞统是为他好,而且自己的士兵的确不擅长水战,于是就招办了。谁知这是庞统的连环计之一,让曹操把船都绑在一起,为日后的火攻最好准备。不过这个故事只是在演义中杜撰出来的,正史上并没有发生过。这次要为大家介绍的成语&ldq

  • 锡伯族服饰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民族服饰是每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更是越来越追求服饰的外观美以及舒适度了。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的锡伯族,他们从古代开始就是主要以兽皮为制作服饰的主要材料,他们使用兽皮制成一件件的衣服,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化。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

  • 二月春社是什么?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统文化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个民族都是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的,我国少数民族仫佬族也不会例外,也是有着许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是从很久以前传承下来的一种风俗。其中二月春社就是一种祭拜灶王的集体仪式。在仫佬族的眼中,只有祭拜了灶王来年才能五谷丰登。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二月社也叫&ldquo

  • 蒙古族骨头文化是怎样的?有着怎样的风采?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蒙古族,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非常著名的游牧民族。在蒙古人的文化里,对吃肉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每一部位都能随便给人吃的,有的部位是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够吃的。而伴随着骨头文化流传的还有着一些有趣的故事,如果在啃骨头的时候,穿插一点这样的故事,是不是能增加些趣味呢?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 苗族巫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色?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一种非常惧怕未知的一种生物,当人们无法对未知的恐惧作出合理的解释时,慢慢的就会演变成为了神鬼的说法,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生死的畏惧和崇拜。那么就有些人自称能控制,知晓神鬼之力,宣传自己拥有巫力迎合了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巫文化初倪。而苗族文化里“巫”与之息息相关。现

  • 成语礼崩乐坏是指什么?有着怎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或是每一个地区的文化与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延续的,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何会出现礼崩乐坏这种我们现在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