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国修建郑国渠,秦朝修的郑国渠在哪里?

秦国修建郑国渠,秦朝修的郑国渠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27 更新时间:2024/1/10 20:15:26

战国时期,中国的历史是朝着建立统一国家的方发展的,一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以自己为中心统一全国。兼并战争非激烈。关中是秦国的根据地。为了增强其经济实力,在兼并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关中发展农田水利,以增加秦国的粮食产量。

韩国是秦国的东邻。战国末期,在秦、齐、楚、燕、赵、魏、韩七国中,秦国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东方东西首当其冲的韩国却是如此的弱小,随时都有可能被秦国吞并。公元前246年,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汉桓采取了一种非常笨拙的“竭秦”策略。

他派著名的水利工程师作为间谍到秦国,游说秦国在洛水(北洛水和渭水的支流)之间挖一条大型灌溉渠。表面上是可以发展秦国农业,真正的目的是耗尽秦国的实力。

今年是秦朝元年。原本想发展水利的秦很快采纳了这个诱人的建议。并立即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任命郭征主持这项工程的建设。在建造过程中,韩国“累秦”的阴谋暴露,秦王大怒,要杀郑。说:“我做起了大臣,却也对秦国有利。”我为闫涵生活了几年,但为秦简工作了一辈子。秦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他认为郑的话很有道理。同时秦的液压技术还比较落后,技术上还需要郑,所以一如既往的还是重用。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整条运河建成了,它被称为郑国渠。

郑主持修建了一条大型灌溉渠,将的水从西部引至洛水,全长300多英里。泾河从陕北山区奔涌而出,流向礼泉,进入关中平原。平原东西数百里,南北数十里。

平原地势西北略高,东南较低。郑国渠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地形,开始在礼泉县东北部的谷口修建总干渠,使总干渠沿北麓向东延伸。自然,总干渠分布在灌区的最高处,不仅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灌溉面积,而且形成了全自流灌溉系统,可灌溉4万多公顷。自郑国渠开挖以来,由于泥沙淤积,干渠渠头逐渐被填满,水无法进入渠道。历代以来,河道入渠的地方在古口不断变化,但古口以下的干渠航道不变。

据《河渠史志》和《汉书·河渠志》记载,其源头东起中山,西至浑湖口。钟山和漩口,后分别称为钟山和谷口,位于泾县西北部,东西隔水镜河相望。这是一个有大坝的引水工程。1985年至1986年,考古学家秦建明对郑国渠运河渠首进行了实地调查。经过调查和钻探,他找到了当年拦截水镜的坝渣。

东起东距水镜东岸1800米的尖嘴高坡,西至水镜西岸100多米的王湾村南的山头,全长2300多米。其中河床上350米已被洪水冲走,已无踪迹可寻,其他残存部分可清晰看到。据测定,这些残迹的底部宽度仍有100多米,顶部宽度从1米到20米不等,残高6米。可想而知,这个工程在当年是非常宏大的。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在于其100多年的灌溉效率,还在于其开创性的引水灌溉实践,对后世影响深远。

更多文章

  • 秦直道建成后所起的作用,秦直道谁修建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秦直道,秦汉历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筹备两项世界级的伟大基建工程。第一个是我们熟悉的长城,第二个是今天要讲的秦直道。两者都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虽然国土面积增加,但是北方的匈奴不断骚扰秦,这让秦始皇开始思考如何有效防御和快速反击匈奴,如何以长城防守和进攻?从秦都咸阳到匈奴之

  • 秦朝的都江堰,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都江堰,秦汉历史

    都江堰是一个古老的灌溉系统。都江堰市位于四川。建于公元前256年左右的秦朝,专门作为灌溉和防洪工程而建,沿用至今。基于这一体系,开发了岷江最长的支流——长江。该地区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之间。最初福建会从岷山过来,到了成都平原后突然减速,把水道灌满淤泥,使得附近容易发生洪水。当时的秦国

  • 秦朝与法家思想的关系图,法家思想与秦朝的兴亡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朝与法家思想的关系,秦汉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a 空预繁荣,以儒、道、墨、法、兵家为代表的各种学术流派在不断“争鸣”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思想盛宴。各派知识分子相互挑战,争奇斗艳,不仅丰富了当时的学术思想,也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当时的思想开放程度和学术发展程度,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政治和思想武器,也为各行

  • 秦朝修的灵渠在什么地方,秦朝时修建灵渠是为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灵渠,秦汉历史

    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魏图穗率领五十万大军从岭南北部五个方向进军岭南或驻守关卡要塞。其中,第五条路,秦军,遇到的阻力很小。然而,当他们深入广西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这里山多,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兵马粮草供应困难,使秦军“三年不能解决”,进退两难。为了解决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秦始

  •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的表现,秦朝重农抑商的举措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朝重农抑商的举措,秦汉历史

    秦朝“重农抑商”的观念由来已久。强调农业没问题,但值得商榷。人们通常认为,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这种观点并不客观,甚至对秦国有偏见。首先,所谓“抑商”,其实只是“重农”的辅助政策,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重农。隆隆作响的秦国战车要想完成统一的历史进程,就要继续进行兼并战争。打仗

  • 秦朝北征匈奴,秦朝北击匈奴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北逐匈奴防护入侵,秦汉历史

    匈奴人分布在蒙古高原,自战国末期以来经常入侵南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完成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大业,其影响力扩展到刘家峡境内。全国统一后,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抗击匈奴。在“拦河”的同时,秦始皇实行“移民边境”,以“一级拜”鼓励平民向边境迁徙,开发建设新郡。此后,大量人口从中原各

  • 秦始皇五德终始说,秦汉五德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五德始终说的理论,秦汉历史

    对于中国人来说,阴阳和五行是众所周知的:金木就像火、水和土,但五德终始的理论呢?也许你对历史不熟悉。其实在中国古代,这个五德学说曾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尤其是朝代更替的时候,皇帝们特别喜欢用它来给自己的朝代涂上一层天命。那么,五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也简单。所谓五行是金克木、木图科、土克水、水霍克、

  • 秦修建驰道的目的,秦国修的驰道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重要工程修建驰道,秦汉历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其创始人秦始皇是历史上少有的杰出人物。秦朝建立后,始皇帝下令修建长城,并向四面八方扩张,北征伐匈奴,南抚福建、广东,使秦朝成为东方大国。秦朝的工程举世无双。除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万里长城,秦池道也是当代奇观。秦朝建立后,中国还有很多隐患,六国的后裔依然存在。他们总是

  • 秦朝统一文字的作用和意义,秦朝统一文字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统一文字,秦汉历史

    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只是在地理上成为一个国家。但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正融合人,仍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秦始皇每天发布许多命令和信件。县与县之间也要有沟通和交流。每天都这样。秦始皇发现六国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字不同。这也使得皇帝发布的命令和诏令在很多地方无法理解,或者造成歧义、误解和混乱。所以这就使得

  • 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单位,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统一度量衡,秦汉历史

    秦始皇用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统一了全国的度量衡。今天秦朝的权力刻着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颁布的统一计量的诏书。这种重量已经出土并广泛分布,长城外也有发现,可见统一计量是认真有效的。秦始皇还用法律规定了度量衡误差的允许限度。他把6英尺定为台阶,240步定为英亩。但240步制实际上只在旧秦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