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筹备两项世界级的伟大基建工程。第一个是我们熟悉的长城,第二个是今天要讲的秦直道。两者都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一个是防守,一个是进攻。
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虽然国土面积增加,但是北方的匈奴不断骚扰秦,这让秦始皇开始思考如何有效防御和快速反击匈奴,如何以长城防守和进攻?从秦都咸阳到匈奴之地,路途之险峻险峻可想而知。如果按照现有路线,很难达到快速出兵的目的。因此,修建一条可以快速派兵反击匈奴、连接城镇的高速公路,就成了秦始皇的解决之道。
但就秦朝的人力、技术、工程量、施工难度而言,与长城并无二致。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开始修建的。由于没有数据记录完成时间,所以无法考证具体完成时间。但是这条路用了几千年,从秦朝到清初,慢慢就废弃了。
为什么这条路和长城在数量和难度上几乎一样?因为据传说,这条700公里长的路,曾经用30万军民削山填沟,过黄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和长城的工程量不相上下。因为需要翻山越岭,路的宽度从10米到80米不等。
当时由于秦始皇需要一条公路来迅速派兵防御来自北方的骚扰,所以从孟田为首的秦始皇开始修建,但在孟田被赐死时还没有完工。二代秦上台后,继续施工。但是众所周知,秦二代在几年后战败,所以秦之道的具体完成时间因为当时战乱没有记载。
秦致路是2000多年前国内外唯一有历史记载的道路。也是世界上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历史道路。它具有世界性、历史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它具有垄断性。
在秦始皇时代,几十万劳动人民,在蒙恬将军和秦始皇长子傅肃的亲自监督下,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依靠落后原始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方式,在崇山峻岭、沙漠或草原中,修筑了一条类似于今天高速公路的700公里秦龙直路。
要说秦致路的宽度,绝对是世界上任何一条高速公路都无法比拟的:秦致路最宽的地方有60米,最窄的地方有20米,可以让十辆马车并排前进。秦直路本身就是为了方便作战和行军而修建的,所以修建的足够宽。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从现在的咸阳淳化县,南至陕西广林宫,北至内蒙古包头九原县,即现在的包头附近。穿越陕甘两省,跨越14个县,可谓很长。
《元和县志》也说:“秦故道位于伍兹县城东八十里。始为帝三十年,从九原到云阳,亦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