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秦军兵器,秦朝的兵器

古代秦军兵器,秦朝的兵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458 更新时间:2024/1/24 0:29:25

在那些英姿飒爽的兵马俑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兵器时代,战争的两大要素是军队武器。在秦国统一的六国中,武器的胜利是攻城掠地的必备因素之一。

秦兵马俑坑内出土的兵器多为青铜兵器,达4万件。铁兵器数量很少,只有1把铁矛、1把铁铲和2把铁领铜铲,出土的铁兵器只占俑坑出土兵器总数的十分之一。

这说明,虽然从战国中后期开始,铁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兵器对铁的要求很高,按照当时的冶铁水平,还处于块状炼铁和绿色铸铁阶段,这两种铁的硬度和强度都不够,不适合大规模制作兵器。青铜在当时被广泛使用,所以秦人大量使用合金比例提高的青铜兵器,将中国的青铜冶炼工艺推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无论是兵器的质量还是生产力都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提高,几乎囊括了当时盛行的各种兵器,包括见的戈、矛、戟、剑、弩、锤、钹、铜钹,以及首次发现的长铍金(武)钩。有些武器上有完整的铭

按其功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短兵器,包括剑、金钩等;第二类是长柄武器,包括矛、矛、戟、钹、蝎、铍等。第三类是远程武器,比如弩和弓。这些武器都是铸造的。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铜、锡、铅,还有镍、镁、铝、锌、铁、硅、锰、钛等微量元素。

古人在长期的青铜冶炼实践中,直观地认识了合金成分、性能和用途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六气”规律。所谓“六器”,就是用六种不同的铜锡比,分别用于六种不同的青铜器。在这方面,战国末期齐人写的《考公基》中关于“六气”的描述,是世界上最早的合金配比规律的科学总结。人类第一次通过有意识地控制铜和锡的成分比例,获得了性质不同、适用于不同用途的合金材料。

从出土兵马俑各种青铜兵器的合金比例分析,与《考公基》中的“六气”比例基本一致。说明秦当时已经学会了如吸收和利用他人的优点为己所用,并把这个比例标准化。比如俑坑出土的青铜剑,含锡量都在18%-21%,调质后已经非常接近中碳钢的硬度。

当时秦军号称步兵百万,战车数千,战马数万,所需武器数量极其庞大,因此武器制造的保障机制尤为重要。秦人的做法是把武器生产制度化,把模具和工艺流程标准化,用法律来约束。

《秦法十八种:商法》中明确记载:“凡同物者,必有同大,短而广。”秦俑坑出土的所有类似器物也是如此。如武器中的铜弩,每台弩机上相同的零件可以互换。再比如青铜钹的钹头是三角形的,三个面和棱加工成抛物线,基本相等。把钹的三面放大20倍,发现同一钹的三面误差小于0.15 mm,不同钹的误差小于0.2 mm,所以精度标准很高。

与法律相配套的是实行“以工之名,考其诚”的奖惩办法,要求在兵器上刻上生产年份、机构、主管、具体制作人的名字,使工匠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肯定。

由于当时有有效的防锈技术,俑坑中出土的武器没有一件生锈。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技术分析,青铜兵器表面有一层铬盐氧化层,这在兵器中很常见,说明这不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而是经过有意的工艺处理后形成的,起到很好的防锈作用,使兵器光亮如新,极其锋利。

正是由于严格的制度管理,秦朝将当时最娴熟的青铜制造技术应用于武器生产,使六国战争有了充足的武器支持,创造了武器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更多文章

  • 秦朝的统治制度产生的影响,秦朝的统治制度的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朝的统治制度,秦汉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封建政权,建立了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秦王夺得政权,统一六国后,在全国建立了专制集权的政治制度。皇权至上,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被尊为国王。秦王统一六国后,认为“天下已定,今名更甚,不能称功,传于后世。”于是,统一后不久,嬴政召开御前会议,让大臣

  • 秦朝法律形式有哪些,秦朝时期法律法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朝的法律法规,秦汉历史

    秦始皇采纳了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实行法治。秦帝国制定的法律非常细致严格,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工具。秦律在秦朝大力推行巩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秦朝沿袭了商周时期的诸多酷刑。据文献记载,刑罚有削膝、削足、掠宫、割腰、斩首、弃城、刺死、坑

  • 秦朝郡县制的主要作用,秦朝郡县制的历史背景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朝郡县制的介绍,秦汉历史

    秦朝统一六国时,国土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后来北方收归河套,南方征服百越。疆域迅速扩张,进一步完善了帝国版图,国土面积达到347万平方公里。但由于三世去世,未能稳步扩张版图。但当时其疆域已东至朝鲜,南至岭南,北至阴山,西至高原,为西汉巩固汉地奠定了基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采纳了宰相李斯的建议,取消

  • 秦末大泽乡起义是哪一年,秦末大泽乡起义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末大泽乡起义,秦汉历史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秦朝廷招募左贫守御渔阳,招募陈胜、等九百余人守御渔阳。途中在淇县大泽乡(今宿州)被暴雨阻挡,无法如期到达目的地。无奈之下,陈胜和光

  • 秦末农民起义简介概括,秦末农民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地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末农民起义简介,秦汉历史

    秦末农民战争,又称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大陆对秦末的称谓,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起义。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修建宫殿、陵墓以及长城、赤道,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抗击匈奴和南越,大大增加了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定了严刑峻法,让人轻易触犯刑法。公元前209年,陈胜、等900余人被派往渔阳

  • 秦朝灭亡过程图解,秦朝灭亡的过程简述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朝灭亡的过程,秦汉历史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进一步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纳重税者为亮官”、“杀人者为忠臣”。他让农民多交米和稻草,自己带粮食运到咸阳,供官员、军队甚至狗、马、牲畜食用。他继续修建阿房宫,继续派人远道防守。徭役招募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农民的苦难达到了极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

  • 沙丘政变的主要内容,秦沙丘政变沙丘现为何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朝沙丘之变的经过,秦汉历史

    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冬,秦始皇出巡,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病随行,留守咸阳。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最宠爱的是小儿子胡亥。他要求和父亲一起旅行,得到了秦始皇的批准。11月,秦始皇一行到达云梦,祭舜帝,葬于九嶷山。然后乘船顺长江而下,游览柯基,过海珠,过丹阳,到达钱塘,到达浙江。因钱塘江潮水汹

  •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总路线,秦朝统一灭六国的顺序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朝灭六国完成统一之战,秦汉历史

    秦统一之战是指战国末期中国七个诸侯国之一的秦国消灭其他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消灭了宰相吕不韦和长辛侯老艾集团,开始掌权。在李斯和廖伟的协助下,秦王制定了“灭诸侯、称帝、一统天下”的战略。具体措施是:笼络燕齐,稳定魏初,消灭赵涵;外向进攻,逐个击破。从公元前230年攻韩到公元前

  • 秦国崛起的原因文化传统,秦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崛起的原因,秦汉历史

    秦人是西迁汉人的一个分支。在时期,他下令搜罗人才,并向天下发布搜罗人才的命令:“有客臣能出奇谋强秦,我敬官与他们平分土地。”卫道士商鞅从魏国跑到秦都溧阳,帮助进行变法,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在孝敬的宠臣景鉴的推荐下,商鞅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就是“清正廉明,以德报怨”。秦孝公非常欣赏它,并决心进

  • 秦朝历史简介知乎大全,秦朝历史简介50字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朝历史简介,秦汉历史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统一的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后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随后北击匈奴,南击百越。开创了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官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彻底打破了西周以来的石清仕禄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