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前夕,夷人建立的秦政权(史称“前秦”)先后消灭了颜倩、代梁、梁倩等割据政权,统一了北方的黄河流域。前秦君主苻坚开始准备灭东晋,实现国家统一,但遭到丞相王蒙的反对。直到王蒙死后七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南下进攻东晋。
公元383年,淝水两岸发生了一场决战。结果金军以少胜多,取得了全面胜利,70多万前朝秦军全军覆没,溃不成军,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北方的暂时统一也瓦解了,它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割据政权。其中,鲜卑族的慕容垂建立了后燕政权,慕容洪建立了西燕政权。羌将军姚昌建立后秦政权;苻坚本人两年后被姚苌俘虏杀害,前秦灭亡。
淝水之战后的南方局势
淝水之战前夕,偏安东南角的东晋政权一直处于士绅的控制之下。直到公元376年(太原元年),随着侨国桓家代表桓温的去世,孝宗皇帝司马攸开始执掌朝政,谢安、陈君成为东晋最后一个“重要的官绅”。然而,在东晋,面对来自北方的威胁,桓和谢两个家族相互争斗。长江上游是桓的天下,下游是谢的天下。谢安试图以绥靖妥协的方式调和两家的关系,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公元383年,双方在淝水河畔发生了一场决战。由此,金军以少胜多,取得了全面胜利,也借机收复了黄河以南的许多失地,有效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对南方的侵扰,继续维持了南北对立的局面,为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不统一北方的原因概述
一、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东晋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恰当的时候,东晋政权刚刚结束了贵族世家桓温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温和的谢安。地理位置,东晋政权虽偏一方,但有长江天险。面对北方的强大压力,东晋政权暂时实现了空预统一,此外民间也有兵马对抗前秦。
第二,淝水之战后,双方都失去了再次奋进的能力。其中,前秦政权失去了对内部割据势力的控制,之前可以克制的少数势力开始独立。东晋政权内部也进行利益再分配,皇权与士族、士族与皇族相互争斗,也失去了向北奋进的能力。
而东晋随着宰相谢安的去世,前线主帅谢玄的退休,转守为攻。东晋统治者又开始沉浸在权力的享受中。皇帝司马曜虽然成为东晋江左建国以来最强大的君主,但他纵情享乐,纵情声色。最后被他最爱的妃子张贵人用被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