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当年称霸的七国打了几百年,最后最破败的秦国收拾了一片金瓯。在我们的印象中,秦国那么强大,自然是七国中最强大的一个。但在实际的历史情境中,秦虽然强大,却一直被人看不起,长期被当作乡巴佬对待。很多人读到这里都觉得很难理解。是谁给了六君勇气?其实六国君主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涉及到秦一生的痛苦。让我们来看看。
传统的延续
从商周开始,中国文化就特别注重一种正统的血缘关系网,这种关系网决定了一个国家甚至君主的地位。战国七雄等其他六国也曾被封为侯、伯甚至公爵,但地位都很高。都是周天子的直系亲属,地位和血缘关系是最纯粹的。所以理论上来说,战国七雄的其他六国基本都是家族。虽然互相争斗,但断骨仍连着筋,还有一股家族伦理在牵制。
然而,秦却不是这样的。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国家。当年秦的老祖宗不过是给周天子喂马,相当于玉帝看毕,实在差远了。所以战国的几个君主都看不起秦。毕竟他出身太低,跟他们不平等。另一个原因是秦当时与他们没有婚姻关系。其他君主都是表情或者兄弟姐妹。之前秦参与的时候就变得很冷漠,与此无关。自然是几个熟人联手打一个陌生人。这是一种习惯。
秦国的耻辱
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秦国太强了,他的战斗力让其他国家有点害怕。因为害怕,他们更加看不起他。他们不能容忍一个乡巴佬突然变成暴发户来和这些传统贵族争夺权力。再加上秦国对外扩张手段过于残忍,经常采取野蛮的做法,所以六国从身体上、思想上、骨子里看不起秦国。
战国策有个案例。当时的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进行蜡礼。结果连宋鲁国都得到了腊肉,唯独把秦国一个排除在外。他不仅没有被接纳为文明国家,甚至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有得到中原各大国的认可。秦国的耻辱达到了极致,被历代君主铭记。
标签
但秦国虽然被几个大国所排斥,但一直自强不息,没有放弃崛起的希望。从秦献公到后来的秦王赵翔,秦帝国忍辱负重了几百年,最后还是小嬴政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有时候外人的眼光并不能决定个人的发展。当年那些贵族君主对旧秦国的鄙视到最后连自己的伦理道德都无处安放,只能在秦国的茅屋下老老实实的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