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记载大禹治水成功后,全民皆大欢喜,天下归心,大禹的威望在空之前上升。的儿子商一文不值,于是决定把王位让给大禹。舜帝死后,大禹为他哀悼了三年,然后在诸侯的支持下,举行了即位仪式,定都阳城,国号大夏。
为了显示皇权的绝对权威,大禹做了一件史无前例的大事:“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他将天下诸侯所捐的各种金属集中熔化,铸造了九口巨大的青铜大锅,陈列在阳澄宫外,以此暗示九州全部臣服于大禹。从此,九鼎成为至高无上皇权的象征,“问鼎中原”、“丁琪媛河山”等词汇由此而来。
可惜的是,九鼎铸造后,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几次世界动荡和战争,并没有完全保存下来。据史书记载,“周德衰微,宋社亡,鼎失,而不见。”大约到了战国末期,九鼎的下落已经成为了一个永久的历史谜团,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的功绩可以与三皇五帝比肩,很想效仿大禹,在咸阳宫外陈列九鼎,为自己的大秦朝增光添彩。但是为了找到九鼎的下落,秦始皇费了好大的劲,又因为它年代久远,一直没能得到确切的消息。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秦始皇终于查出了九鼎的下落:“鼎不在泗水彭城之下”,九鼎很可能就在泗水彭城一带。
秦始皇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他立即起身前往泗水,准备打捞九鼎。据《史记》记载,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到达泗水彭城,“斋戒,朝祀”。先是举行隆重的祭祀河神的仪式,然后“使千万人无水可讨”。他组织了数千名民工和水手,通过潜水、拉网捕鱼等方式,在泗水上下搜寻。结果他很失望,一无所获。
古代地理和水利名著朱也记载了泗水渔鼎事件,与史书记载略有出入,但过程更为详细。据说当时从水下找到了一个三脚架,人们把绳子绑在上面,准备把它拖出水面。“绑住它,但在它出来之前,龙牙会打破它的系统。”结果一条“龙”不知从哪里跑出来,咬断了绳子,打捞行动以失败告终。
众所周知,龙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如果朱的记载属实,这次打捞行动的失败应该是由一种长得像龙的水生动物引起的。这到底是什么动物?根据各方面的分析判断,这种被误认为是“龙”的动物,很可能是一种类似于扬子鳄的淡水鳄鱼。
虽然今天扬子鳄只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但在遥远的古代,由于种群数量远不如现代,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扬子鳄和其他淡水鳄的种群数量和分布面积都远大于现代,甚至在远离长江流域的北方地区也有淡水鳄的存在。
比如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件距今4000年的珍贵文物,其构件中出现了扬子鳄的骨板,充分证明北方地区曾是扬子鳄的生活区。因此,古泗水流域存在淡水鳄鱼的可能性很大。
更何况古时候的泗水流向和今天大不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唐朝以前,泗水曾经流入长江。白居易的话中有“泗水之流水,流向瓜州古渡”的说法,印证了这一点。长江流域的扬子鳄也可以顺流而上,到达北方。“泗水渔鼎”事件中出现的“龙”应该是淡水鳄,被古人误认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