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文视频,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文内容

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文视频,秦始皇泰山封禅祭天文内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176 更新时间:2023/12/6 19:52:09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领70位武大臣和儒生博士到泰山举行闭经仪式。闭关禅是古代统治者祭祀天地的仪式。所谓“封”,是指筑一个土坛祭天。所谓“禅”,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的小山平地上祭地。

由于这种活动很久没有举行,大臣们不知道如何进行仪式,于是秦始皇召集儒生询问。儒家学者众说纷纭。秦始皇觉得难以实行,就把儒生拒之门外,按照自己的想法开了一条车道,在泰山顶立碑,举行封禅仪式。后来,他去了附近的傅亮山参加冥想仪式。

关于秦始皇封泰山的过程,《史记·封禅本纪》有详细记载。秦始皇三年,率文武大臣封泰山千里。秦始皇一行先到了峄山(今山东省邹城市),在山上立碑纪念秦的功绩。清晰地向齐鲁士人展示秦的千古功勋,表达自己在政绩上有合禅的资格,以免重蹈齐欢、季孙的覆辙。秦始皇的沂山之行是他祭拜泰山的前奏。

之后,秦始皇来到泰山脚下,召集齐鲁70多位儒生,商议闭关禅礼的具体仪式。有医生告诉秦始皇用蒲包好轮子,以免损坏山上的一草一木。然后扫地,祭祀。很好用。

这显然只是古代祭山神或祭天仪式的一个缩影,与秦始皇以禅的方式展现自己“横扫天下,拥抱内政”的期望相去甚远。结果只能是秦始皇把儒生退了不用,自己带了文武大臣上泰山打坐。这恐怕是自秦始皇一开始接受五德学说以来,秦文化与齐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第一道裂缝。

秦始皇封禅仪式分两步进行。先造山修路,他从泰山的太阳爬上山顶。“立石赞秦始皇德,明摆着要封。”这是礼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对秦德行的推崇,而不是单纯的政绩,继承了西周以来的德性与天道论;其次,“明明可以封禅”,向世人表明秦朝有封禅的资格,实现了这一盛典。

从泰山之巅下山,“禅为傅亮,其礼颇为天帝雍所用,而印则秘,世不可记”为禅礼。还有两点值得注意。首先,禅宗仪式主要采用秦在雍向天帝献祭的形式。一方面,这是秦始皇击退儒生后的无奈选择。另一方面也是秦始皇自信甚至自负的体现。其次,所用之礼“皆秘”,怕被齐鲁儒生耻笑,也是他们不自信甚至自卑的表现。这恐怕也是秦历代皇帝多年来因为轻视东方而形成的潜意识的体现吧。

从秦始皇的整个闭经过程可以看出,他对以闭经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有着深刻的矛盾心理,经历了一个自谦、自信、自负、自卑的心理历程。一、诚邀齐鲁儒生,共商禅礼闭幕的具体仪式。最后,我粗暴地将他们打发走,并主动举行了禅礼的闭幕式。

一方面充分体现了秦文化的功利色彩,无论禅的具体形式是什么,都没有必要拘泥于此。只要来了,就要敬礼;只要打坐闭关,目标就达到了。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又不确定秦国祭祀天帝所采用的礼仪能否得到齐鲁士人的认可,是否符合禅礼的要求,所以只能保密。说明他在齐鲁文化中开始失去自信和自负,逐渐被自卑取代。

更重要的是,这种自卑随着他的齐鲁之行越来越严重。当时那种“续六命,强长远之策,征服内心空间”的英雄气概荡然无存,以至于完全受齐鲁方士的摆布和愚弄,根本不可能实现。不难过吗?

可惜秦始皇拜泰山的结局是无奈的。不仅崇禅被儒生嘲讽,连秦朝的功德也被全盘否定。《史记·禅宗》在两个地方详细记载了儒生对秦始皇泰山禅的态度。一个是禅定的时候,泰山在始皇帝之上,中间遇到风暴,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儒生,缺钱,不应用于封事之礼。当他们听说皇帝遇到了麻烦,他们会嘲笑他。"

其次,秦朝灭亡后,“始皇帝十二岁闭关禅,秦亡。儒生焚诗书屠字,百姓怨他法。全是假的:“先帝泰山遭风暴袭击,关不住禅。"司马迁火上浇油."都说无德人用。"

更多文章

  • 秦始皇陵的设计,秦始皇陵的整体设计原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帝陵园设计理念,秦汉历史

    汉文明是战国至王莽时期形成的以汉字为交流手段,以阴阳五行为世界观,以对立变通为思维方式,以循规蹈矩为核心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体系。秦始皇陵就是这种文化演变背景下的产物。公元前221年,39岁的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在一片前所未有的辽阔土地上建立了帝国。67年后,也就是在李斯作为帝国宰相的组织建设下

  •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药真有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为何追求长生,秦汉历史

    秦始皇时期完成了中华文明中社会治理体系和宇宙观的构建,但帝国内部社会治理体系顺利运行所需的人们最大共识——核心文化价值观并没有完全完成,他只是初步完成了黄河流域的文化整合。长江流域文化与黄河流域文化的融合又经历了200年,直到王莽时期才完成。受社会治理制度和同时形成的宇宙观的影响,秦始皇用阴阳五行宇

  • 秦始皇向死而生,秦始皇生死观的转变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生死观的转变,秦汉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只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人死后依然以另一种形式存在。能够像陵墓一样在私人空房间里设置帝国疆域,在墓地里刻画帝国行政体系,说明至少在修建陵墓的时候,秦始皇并没有把死亡当成目的,他想在地宫里继续思考宇宙和帝国的治理。在这种情况下

  • 秦始皇求仙是不是历史故事,秦始皇的求仙之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的求仙之路,秦汉历史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秦始皇的几次求仙活动。最早的时间是在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齐人徐氏写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神仙居住,求始皇帝载少男少女一程。这一寻仙活动是徐氏要求的,而不是秦始皇下令的。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主动派盛等人到东海找仙门和两位神仙,并明确记载

  • 秦灭六国后的六国君主,秦灭六国后,六国君主下场如何?哪些国家得以幸存?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之战后的各国君主,秦汉历史

    秦始皇嬴政只用了十年时间,就灭了山东六国,统一了天下。秦国灭六国后,那些亡国后的君王都怎么样了。1.韩王菲韩安汪涵安于公元前239年登基。他当政时,南朝鲜已经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强秦虎视眈眈,已经无力回天。公元前230年,秦国派韩国投降者内氏腾率军攻打韩国。这时,安集结了南朝鲜仅有的5万兵马,准备抵

  • 秦国灭六国战略,秦灭六国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秦灭六国之战的战略契机,秦汉历史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国力日益强大,不断蚕食山海关内的诸侯。能走的都是一步一步走,还没有全面攻下六国。然而公元前230年,秦国一反常态,主力尽出。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短短十年间,消灭了英雄,统一了天下。诚然,秦国的实力远

  • 秦灭六国,楚最无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灭6国为什么楚国最冤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秦灭六国楚最无罪,秦汉历史

    秦王嬴政继位,整个战国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这是因为,秦王嬴政继位后,整个战国时代的趋势已经难以逆转。从公元前231年秦灭韩之战算起,到秦灭齐的十年间,秦国彻底消灭了山东六国。正是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诞生了。秦朝的建立可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历史意义。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秦朝

  • 秦灭六国之战简介,秦灭六国之战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秦灭六国之战的顺序,秦汉历史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灭六国的过程并不复杂。虽然有秦国强大的实力和地缘因素,但从灭六国的顺序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待人接物的方式,说明秦国不仅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大,政治智慧也是一流的,门道值得探究。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汉、赵、魏、楚、燕、齐。当然,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

  • 秦灭六国的经典战役,秦灭六国纪实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灭六国之战的背景,秦汉历史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秦统一之战,是指战国末期中国七个诸侯国之一的秦国为消灭其他六国,完成中国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公元前238年,秦王消灭了宰相吕不韦和长辛侯老艾集团,开始掌权。在李斯和廖伟的协助下,秦王制定了“灭诸侯、称帝、一统天下”的战略。具体措施是:笼络燕齐,稳定魏初,消灭赵涵;外向进攻,逐个击破。从

  • 兵马俑铜车马在哪个展厅,兵马俑铜车马在几号坑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兵马俑铜车马,秦汉历史

    1978年,考古人员对秦始皇陵周边地区进行系统考古发掘时,在圈地西侧的马头上发现了一件精美的备件。后来经过详细勘探,确认这里有一个葬坑,编号为3号,后来改为青铜车马葬坑。这个埋葬坑的面积很大,有3000多平方米。1980年11月至12月,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两辆青铜车马。青铜车马离地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