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辛亥革命的故事

辛亥革命的故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3/12/28 13:36:30

从汉川开赴前线的起义军

1911年10月9日正午,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机关装配炸弹,不慎爆炸,孙武受伤。俄国巡捕闻声赶至,把炸药、旗帜、符号、文告、印信全部抄走,起义计划暴露。瑞澄下令紧闭城门,大事搜捕。蒋翊武与刘复基计议,刘主张当机立断,说:“与其坐而被捕,不如及时举义,失败利钝,非常计也。”蒋以临时总司令名义发布命令,在当晚12时起义。然而在当晚12时以前,军警突至武昌小朝街85号总指挥部,刘复基掷炸弹时受伤被缚。蒋翊武、彭楚藩跳墙时,也被捕。蒋因穿长袍马褂,拖着辫子,不被注意,乘机逃逸。

武昌起义爆发后,北洋军向革命军反扑,炮轰汉口,城内中弹起火

当晚的起义计划遂告流产。清吏连夜审讯,审官铁忠想开脱彭楚藩,说:“你是宪兵,是捉革命党的,怎么也被错捉来了?”彭答:“我就是革命党!”铁忠再说:“你不是奉命去抓匪徒的吗?”彭愤答:“我是黄帝子孙,怎么会接受满虏的命令!”他要来纸笔,振笔疾书:“余既从事革命,个人生死,早置度外,请速余死。”彭即被杀,年仅25岁。复提刘复基。刘骂不绝口,就义时连呼“同胞速起”!“还我河山”!死时年28岁。杨宏胜受审时说:“老子革命党,杀便杀,胡问为?党羽除汝满奴外悉是。”铁忠大怒,命人鞭打,杨挺身直受。推出施刑时厉声骂道:“贼虏!杀!快杀!恐奴才不久亦随老子来也!”死时年26岁。

汉口宝善里14号

10月10日晨,张廷辅被捕,刘公寓、同兴学社等革命机关相继被抄,清军开始按查获的名册捕人,被捕人数已达32人。瑞澄通告全城:“此次匪巢破获,可以安堵一方。须知破案甚早,悖逆早已消亡。”又向清廷发电:“瑞澄不动声色,一意以镇定处之”,“俾得弭患于初萌,定乱于俄顷。”

10月10日晚,情况已万分危急,各标营党人集议,决定立即动手。7时许,城外火起。混成协第二十一营辎重队、工程队和炮队起义,向城内进发。城内工程第八营排长陶胜发现士兵金兆龙臂缠白中,吼道:“你要造反?”金答:“老子就造反,你将怎样!”陶与金扭打。金大喊:“同志们快动手,还等什么?”士兵程定国用枪托击陶头部,陶逃,程举枪射击,熊炳坤亦对陶打枪,这时全营轰动,代理管带阮荣发等堵住楼梯门,一面放枪,一面大呼:“此等事做不得,要灭九族的!”被士兵吕中秋、徐少斌击毙。熊秉坤鸣笛集合,扑向楚望台军械库。

楚望台监守官李克果分发子弹准备抵抗,士兵们得子弹后,立即响应起义。李克果大惊,越墙逃走。熊秉坤即宣布起义部队为湖北革命军,布置进攻总督署,并举吴兆麟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此时各标营见火光闻枪声,纷纷起而响应。二十九标排长蔡济民率兵首先冲出营门,喊:“打旗人!”测绘学堂学生李翊东挺身高呼:“同学们,不要怕,今晚是革命党举事,我就是革命党。愿意革命的跟我到楚望台去领取枪弹!”

四十一标和三十一标留守共300多人。黎元洪令严防士兵起事。一个外营的士兵来通知起义,黎元洪立杀之。士兵邹玉溪欲出门响应,被黎元洪手刃。这时蛇山炮响,黎元洪大惧潜逃,四十一标方参加起义。

清军驻武昌城内外的兵力约20个营,共9000多人,相继起义的达三四千人。革命军向督署连续发起三次进攻。第三次进攻时,革命军放火烧房,为炮兵照明,起义的炮队八标以13门大炮猛轰。起义军又夺取了机枪阵地,倒转枪把猛射,占领八镇司令部。瑞微在围墙上打洞钻出督暑,奔江边楚豫兵舰逃命。熊秉坤卒敢死队冲东辕门,士兵相继冒弹雨抱煤油罐纵火。经一夜血战,到东方黎明时占领督暑,武昌全城克复。满城都是臂缠白巾的革命军,一面醒目的铁血十八星大旗,在黄鹤楼头迎风招展。

10月11日上午,枪声停息,革命党人聚集商建军政机构,欲推一德高望重、为全国所知的人为领袖。他们找议长汤化龙,汤说:“革命事业,鄙人素表赞成,”但“此时正是军事时代,兄弟非军人,不知用兵”。于是改推黎元洪。黎元洪已换上便衣,躲藏在部下刘文吉家里。找到他时,他吓得浑身打颤。被胁持送到咨议局,与会诸人鼓掌欢呼。这时,当告知要他出任都督时,黎面色惨白,大喊:“我不能胜任,休要害我!”胡瑞霖、吴兆麟、张振武、蔡济民等软硬兼施,黎仍坚拒不肯,满座哗然。他们要黎元洪在一份安民告示上签字。黎瑟缩不签,李翊东大怒,举枪对黎说:“再不答应,我就枪毙你!”后来干脆拿起笔签了一个“黎”字,说:“我代签了,看你还能否认不成!”于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贴遍全城。

标签: 辛亥革命

更多文章

  • 武昌起义的炮声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昌起义,炮声,广州起义

    广州起义的硝烟未散,烈士的血迹未干,武昌城又响起革命军隆隆的炮声。革命党人的武装斗争,从来没有中断过。多次失败,许多优秀的革命党人的牺牲,换来的是越来越大的革命影响,对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的连续冲击,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受到革命冲击的清王朝,却加速卖国的步伐,企图赢得外国资本家和政府的欢心,支撑住它那摇

  •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英国,强占,香港

    甲午战争结束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公元1898年6月9日,清廷的代表李鸿章在英国的威逼下,与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签订了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碧波荡漾的珠江口东侧,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组成。早在公元1841年,英国侵略军就在鸦片战争的炮火中登上了香港

  • 我指挥了花园口决堤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指挥,花园口

    1938年2月,新8师炸毁黄河大铁桥后,奉命守卫西起汜水东至花园口的黄河防线。不久又改为负责西起黄河大铁桥至东马渡口一线防务。师部驻京水镇。此时,日寇已抵黄河北岸,因黄河大铁桥已被毁,无法过河,只能与我军隔河对峙。新8师数次派出便衣袭击队,与在沦陷区坚持战斗的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支队配合,袭扰日军。最成

  • 火烧圆明园的另一面:中国人唆使带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火烧,圆明园

    晚清汪康年所着《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一文中说,“相当一部分中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参与了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行动。而且,根据当事法国军官的回忆,联军之所以下焚毁圆明园的命令,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驱逐不断涌来参与抢劫的华人。”大量国人趁着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的机会涌了进来,和侵略者一同抢劫圆明园里的珍宝

  • 甲午战争首战:日军仅6人受伤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日军

    整整一百二十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廿三,甲午战争开始了。这一天凌晨四时,维多利亚式涂装(红色水线,黑色舰身,白色舱房与鹅黄色烟囱及桅杆)的“济远”舰的航海日志里,记载下这么一句话:“上午四点,起锚同‘广乙开行”。就在这时候谁也不曾想到,“济远”舰起航三个多小时后,丰

  • 义和团扶清灭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是从义和拳开始的。义和拳最早在山东兴起,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德国在公元1897年强占胶州湾以后,紧接着又获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他们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把整个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仅在山东就设立了大小教堂一千多个,传教士三百

  • 鲜为人知的关闸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鲜为人知,关闸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牙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有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着名的关闸。古关闸是明代的中国政府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澳葡再向北扩张,关闸每月只开放六次,仅仅是为了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而平日就用六张封条封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缘故,澳门暂时仍归属葡萄牙殖民

  • 大刀砍向鬼子: 抗战中最大一场白刃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刀,鬼子

    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石牌是进入重庆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兵锋直指重庆,鄂西会战爆发。石牌成为重庆抗击日军的第一屏障,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直面扑来。中国方面集结了1

  • 洪秀全金田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金田起义,改革

    改革的思潮在涌动,革命的潮流更在奔腾。公元1844年的一天,广西贵县的六鸟神庙里聚满了乡民,听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我们都是天父的子女,人人平等。可当今满世妖魔横行,大家才过不上好日子。今后我们除了天父,谁也不能信!”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说:“这话可不能在庙里说呀,六鸟神爷最是灵验,触犯神爷

  • 甲午战争究竟败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战争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