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与辽和两夏的战争中暴露出北宋的哪些社会危机?

在与辽和两夏的战争中暴露出北宋的哪些社会危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4/2/10 0:08:21

在101教育ppt中关于在与辽和两夏的战争中暴露出北宋的哪些社会危机是这样做出解释的:北宋时期国内矛盾尖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起义不断。统治者在军事上偏重于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实行“守内虚外”的方针,将战斗力强的禁军大部分驻防于京师附近和国内要冲地区,只有少量屯驻边境,使御敌能力变弱。自北宋初期开始的改革,如集中军权和行政权的改革,虽利于巩固政权,但使军队战斗力下降,也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困境。你可以使用101教育ppt的习题查询功能进行相关问题的搜索,里面会提供详细的问题解答。

为什么历史上的宋朝不联合辽国灭了西夏?对此你怎么看?

西夏面临的生存危机很大,还没等到宋和辽联合出手打击自己,他已经先产生了“联辽抗宋”的想法,并付诸实施。西夏联辽抗宋是从夏太祖李继迁开始的。李继迁揭起反宋大旗自立后,在为恢复故地夏州与宋争斗的头几年,除在雍熙二年(985)诱杀宋都巡检使曹光实取得小胜外,其余的战事均遭败绩,境况十分不佳。正当继迁的反宋事业陷入困境之时,位于继迁东北部和东南部的两个大国,辽与宋为争夺幽蓟而剑拔弩张,于是继迁不失时机的投向辽朝。

《辽史》记载,统和四年(986)二月,李继迁叛宋来降。次年,辽国在岐沟大败宋军。十二月,继迁引五百骑款塞,愿婚大国,永作藩辅。辽允婚,次年以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继迁。西夏自统和六年(988)开始,年年进奉、贺正旦、贺生辰和朝贡。其间,辽国又册封继迁为夏国王。

虽然,当继迁于反宋战争的间歇,即辽统和九年(宋淳化二年,991)接受宋的封授和赐姓,引起辽圣宗的猜疑,疑其“潜怀二心”,命西南招讨使韩德威“持诏谕之”,继迁称故不出,但这并没有妨碍夏辽之间友好关系的发展。

继迁开创的夏辽联盟,到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宋与德明订立景德和约后,由于夏辽均与宋息兵休战,失去抗宋这一共同基础,德明与辽的关系,便走出了继迁时代那种“蜜月”阶段。在德明后期,辽兴宗将兴平公主下嫁太子元昊,“以元昊为夏国公,驸马都尉”。这又是夏辽加强政治联系的一次尝试。

1038年,元昊欲称帝,与宋交恶,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这时辽夏又走到了一起。宋人富弼说:“契丹始与元昊相约以困中国”。元昊为了向辽输诚,献宋俘于辽。元昊与兴平公主的婚姻摩擦,使辽人感到不快。但是,为了借西夏在宋西部造成的紧张局势,向宋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而在庆历二年(1042)以前,宋夏之间,辽有偏袒西夏的倾向。

上图富弼

在辽的压力下,宋朝为了避免两线作战,遣富弼使辽,以经济代价换取辽对西夏的背盟。翌年,辽敦促西夏停止用兵。重熙十二年(庆历三年,1043),西夏“遣使上表,请伐宋,不从。”

由于辽对宋态度的转变,夏辽交恶,辽兴宗起兵亲征,元昊为避免两线作战,于是向宋称臣,自号夏国主,与宋媾和。从辽兴宗亲征西夏,夏辽关系破裂,中经元昊、谅祚,直到秉常即位,夏辽关系才得以修好,并由此一直维持到辽灭亡。上图西夏王陵

西夏之所以在长达五十余年间与辽保持友好关系,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宋夏的战略地位发生了变化,西夏失去了往日的优势,因而凭借辽国的斡旋成为西夏抵敌北宋的重要手段。而西夏的衰落,或被宋灭亡,对辽来说,无疑是唇亡齿寒,并没有什么好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和西夏的战争是“臭棋篓子下棋”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的确宋夏之战从1038年开始到1119年结束,80多年间断断续续五次战争。但因为双方的战争目的,宋夏之战每次看似规模浩大,但实际烈度并不高,也使其从单纯军事的角度看,仿佛是两个臭棋篓子在下棋。可现实并不如此,战争是政治的延伸,并非是简单的你来我往,刀光剑影,可能有更多无形的流血不被人看到,

  • 宋朝军队战斗力相比辽和夏怎么样?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认清形势,辽国是当年亚洲大地最强大的国家。宋辽战争处于劣势,不是因为宋军很弱,是辽军很强。加之宋朝施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严重削弱武将地位。两方面因素导致宋军在和外部作战中不占优势。苦苦挣扎,以防守为主。但是开封不像洛阳,长安一样有山川险峻护佑,一马平川的开封地理环境更是加剧了北宋灭国的进程。宋夏战争,

  • 北宋为何对辽夏战争隔岸观火?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年间,辽夏战争唯有此次李元昊时期。当时的背景是:1、宋夏关系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筑坛受册,正式称帝,建立大夏国,册封皇后、太子。随后,遣使通报宋朝。原本臣服于宋的李元昊居然称帝,这让北宋上下不能容忍。两国爆发战争,前后三次大战,北宋损失惨重:刘平无谋以至于兵败三川口;任福在好水川失于冒进

  • 宋朝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策略是不是错了?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失误:一、“先南后北、先易后难”逐步统一的战略决策失误从宋朝以前的历代皇帝如何统一中国的成功做法来看,长城以北是大患,秦朝有蒙恬大将守着北方,汉武帝时有卫青、霍去病等人镇守北方,唐朝李世民亲率大军征战北方。故如果不把北方先弄好,天下将不得安定。北宋把北面战略屏障要地“燕云十六州”都还

  • 北宋与西夏的“好水川之战”北宋为什么会战败?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北宋与西夏的“好水川之战”北宋必败,因为北宋战前准备不足,对敌情不清楚,战役粮草不足;两个主将意见不一,亦攻亦守,兵力不足;北宋军事体制弊病,三权分立,武将冒进。下面聊一下个人看法。一.北宋战前准备不足,敌情未明,粮草不足北宋战前准备不足,对敌情不明,仓促应战。战前没人想到,此次西夏李元昊是举国之力

  • 宋朝时的西夏国跟古时夏朝有没一定的相关性?没有研究吗?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基於如下几个方面史,{有关的}约公元前2100其,禹″建立夏朝,其中心在山西的中条山{含运城地区}古籍中:″地有夏墟″。禹″长期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羌人部落人数者″众″,战斗力尤为强悍。少康″年间,夏″迁都至斟郇{今洛地区}。公元1600年,成建立了商王朝,《甲骨文记载为大乙}″帝立子生商、帝命式九围

  • 北宋与辽夏屡战屡败的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这个问题要正名一下。北宋与辽、夏之间的战争,并不存在屡战屡败这个观点。以下分开来说。1、对辽战争宋辽之间的战争,大致来说是采取积极战略的一方要吃亏。例如宋朝两次试图扭转战略平衡态势的高粱河会战、雍熙北伐(包含两次会战),都因为各种原因失败。而辽试图反击并扭转战略平衡的满城、雁门、唐河、威虏军(遂城-

  • 宋朝协助蒙古灭了金国和西夏是否是失策之举?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应该说,南宋这个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也是失败的、之所以说这个战略是正确的,是因为二打以,南北夹击金国肯定无法承受,南宋完全有可能恢复故土。而又说他是失败的,是因为南宋是被迫实施这个策略。他没有这个能力。北宋联合大金灭辽殷鉴不远。南宋是不敢轻易这样的作为了的,药是好药,但不适合南宋服用。副作用太大。北宋

  • 宋朝火器遥遥领先于世界,为何仍然打不赢金朝?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两朝。北宋开基主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建立北宋,公元1127灭亡;南宋开基主赵构于公元1127年建立南宋,公元1279年灭亡。两朝时期,都属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子孙为帝。当时对科技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执政者以重文轻武为宗旨,仿佛有陈桥兵变的阴影在心中忐忑不安,以小人之心度大将之腹。北宋

  • 宋朝与大理国并存长达三百年,两国之间为何没有爆发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大理国作为中国唐宋时期割据云贵地区的一个政权,其在历史上原本并不出名,若不是金庸先生的一部《天龙八部》让原本籍籍无名的大理国声名大噪,恐怕至今直到这个神秘国度的中国人将会更少。大理国前后历时三百多年,这一时期与中原的两宋王朝基本重合,宋朝虽然不是对外作战频繁的王朝,但是两宋政府却也多次与周边的辽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