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古代战争是近距离作战为主,远程杀伤为辅,讲究战略战术,步步为营的策略,很少长距离奔袭,主要限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不足。近代战争以远距离击杀为主,火枪火炮大规模普及,很少面对面厮杀,地理大发现和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当时社会生产力,远距离作战使得过去相距很遥远的国家也能战场上兵戎相见。古代战争和近代战争,从战略目标上也有所不同。古代战争争夺的是土地和人口,近代战争争夺的是资源和市场。这是我的个人愚见,不知道说的在不在理。
战争的样式在变,战争的本质没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战争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矛盾的极端体现,只是体现的方式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换。
自战争产生以来,战争形式主要受物质、能量、信息这三大资源支配,谁占据主导谁就决定了战争的形式。因此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经历了由人力中心,到机械平台中心,再到信息中心、网络中心的发展转变。
古代战争中人力资源是决定胜负的第一要素,哪一方人多,哪一方胜利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到近代战争,机械平台的出现取代了人数的地位,哪一方掌握更先进的机械平台哪一方可能会取胜。而现在战争,信息和网络占据中心位置,信息优势是战争的关键性优势。
当然战争是极端复杂的,胜负关系既是科学,更是艺术,因此如何灵活的运用资源是不变的真理。
有人说战争是武力的对决,为什么古代历史上有那么多文人统帅能打胜仗?
人之所以有别于动物,能主宰世界,就在于人有思想,有智慧。正是人的思想智慧,才让人远远强大于各种动物,才让自然界各种凶禽猛兽,都成了人类的观赏物。如果人不凭自己的思想智慧,单凭自身力气与凶禽猛兽拼搏,恐怕人之类灭之久矣。诚然,人类之间的战争是武力的对决,但决定战争胜利的决不是无脑子的硬打硬拼,更要看人类智慧的充分发挥程度。兵者诡道也。有时候统帅的智慧谋略,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古往今来,历史上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如王莽时期的昆阳之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东晋时期的肥水之战,等等吧,都是弱的一方战胜了强的一方,其能取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统帅能充分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将人的智慧谋略发挥到了极致。南北朝时南朝梁国将领陈庆之,本身就是个文弱书生,但他却很会统兵,很会在战争中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曾统兵七千人,从江南一路北伐,一直打到北魏的洛阳,其间击败了北魏数十万军队的对抗,留下了“军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传谣。正因为人类是靠思想智慧才成了世界主宰,自然在人与人之间的战争中,更需要人类的智慧才能取胜,文人统帅虽自身武力有限,但他们有超凡的智慧谋略,将这些智慧谋略施之于他们统帅的军队,就会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威力,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文人统帅能打胜仗的根本原因吧。
〔战争〕…War
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派别、政府之间使用暴力相互攻击和杀戮的行为!
〔战争〕使敌我双方为达到的政治、经济、领土等等目而进行的武器战斗。
谋划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文人)而非军人、因此、战争被视为政治、外交的极端手段。
政治家(文人)谋划触发战争……
〔计谋〕Straagem;schewe又惯穿整体战争过程。
《孙子.九地》:“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
《史
记.李斯列传》:“′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威镇家邦四海清、文韬武略显英雄、全凭智勇安天下、统雄师百万兵……
的确、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统兵打仗的名将辈出:
(孙子兵法、文韬武略名扬天下、迄今为止仍然影响着今天战争理论)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之结局)
(辛弃疾一代文豪、诗人)
辛弃疾文人将军、
威名振奋天时23岁、辛弃疾《十论》、《九议》中展露出一流的事素养……
“精忠报国”一代名将……岳飞、更是一位爱国诗人。
当飞机这种新的作战武器刚刚出现、意大利人……杜黑、敏锐的洞察力、先知先觉了今天战争的“制空权”的重要性。杜黑…1888年毕业于“都灵军事工程学校”、19岁的杜黑在校其间就研究代战争的战略战术……
“制空权”这一伟大理论影响着今天战争的胜败。
文人墨客、琴棋书画、文韬武显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