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明末清初,中国处于动乱时代那日本、朝鲜等邻国是和平的吗,你怎么看?

明末清初,中国处于动乱时代那日本、朝鲜等邻国是和平的吗,你怎么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562 更新时间:2023/12/23 12:57:52

明末清初是个很长的概念。

明末成化三年(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当年为日本应仁元年),自那以后日本全境陷入漫长的战国时代,上至幕府下至诸侯都难以安位,幕府被推翻、将军被杀死,诸侯之间血战不已,“下克上”成为家常便饭,而在民间,各种各样的“一揆”(暴乱)也因为社会矛盾激化而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一个战乱不休的年代(日本历史上称作“日本战国时代”),影响到中国沿海的倭寇,实质上就是渴望中国开海禁的中国沿海私商和日本因战乱而失业的浪人合股,形成的一种破坏势力。在战国混战中壮大的霸主还产生了扩张之心,如岛津氏曾攻打琉球、吕宋,而丰臣秀吉则发动了壬辰朝鲜战争,把明朝和朝鲜都拉了进去。

但日本庆长二十年七月大阪被德川攻下后,德川幕府一统日本,天皇这年改元元和,自此日本全境直到明治维新都无大的战事,也停止了对外扩张,史称“元和偃武”,这年是公元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也就是说,清初的日本是很太平的。

朝鲜在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592-98)经历了丰臣秀吉入侵的“壬辰倭乱”,在得到明朝援助后才击退日本军,此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后金萨尔浒之战,朝鲜出兵一万三千帮助明朝,结果大败,此后后金/清接连对朝鲜发动丁卯之战(1627年)和丙子之战(1636年)最终在1637年迫使朝鲜国王向清投降称臣,此后直到清初朝鲜只有毛文龙事件等小战事发生,清灭明后直到清末东学道事件爆发,朝鲜也进入相对太平的年代。

火药武器输入那些地区加上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地的冲击洗牌,日本火药武器统一并封锁国家,朝鲜李氏取代王氏高丽,越南灭亡占婆成为地区霸主接受小国朝贡,抵御了殖民者进一步袭击,欧洲要等开发美洲完成才有实力灭亡这些老牌国家

财政亏空是如何拖垮古代王朝的?

纵观世界,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财政一直是影响着一个国家兴亡的最关键因素。正如问题“财政亏空是如何拖垮古代王朝的?”所问,在古代,是有很多国家是因为财政亏空而最后被拖垮,被历史的洪流给淹没了。

看了下评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分析很多,都分析的很好,我也就不再多举例。换个角度,我来举一个国外的例子,代表着西方最强大帝国的古罗马帝国。纵观古罗马帝国,它就是一个被财政亏空拖垮的强大古代王朝。

那么,这么一个强大的西方帝国,是怎样被财政亏空拖垮的呢,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就比较好理解了。

首先:对外征战,庞大的军事国防支出,透支着古罗马帝国的财政能力。自兴起于意大利半岛中部,到最后成为一个横跨“欧洲、亚洲、非洲”的疆域辽阔的西方帝国,它的发展就是伴随着战争,可以说每年都有大的征战,每天都有小的战役。而古罗马又以自己重装兵团为傲,所以每年花费在军队上的保养以及作战费用及其强大,可以说,国防经费年年递增。而不同于其他方面,还可以省一省,军事费用不能打折,因为一旦军事没落,那些原本被征服的土地上就会兴起一波一波的反抗势力,周围虎视眈眈的敌人,也会乘虚而入。

其次:过高福利,且年年在提高标准帝国福利,让财政支出逐年增加。罗马帝国建立起来后,起初国库是非常充足的,所以它为了拉拢民心,走的是高福利路线。具体高到哪个程度,这样说吧,它们有个“小麦”政策,即政府按市场价收购小麦后,又以极低的价格低价卖给百姓。甚至到了后来,政客斗争,为了拉拢百姓,到了免费发放小麦的程度。而这种高福利,对于刚开始罗马帝国人口不多时尚可维持,但到了中后期,纳入帝国范围的人口数量变得越来越庞大时,就成了帝国财政的毒药,一步步拖垮着古罗马帝国的财政。

最后:贵族精英,掌握罗马帝国权利的核心阶级,公报私囊挖空财政。到了古罗马帝国的后期,帝国的权利掌握在少数贵族经验的手里,他们有着至高的权利。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搜刮帝国的油水,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修改着国家的法令以及国家政策,进一步地让帝国的财政为自己的个人财产买单。到了最后,贵族精英的生活越来越奢华,而普通百姓却过得越来越艰难,没有了百姓的支持,最终古罗马帝国走向灭亡,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从军事支出、高福利、贪污搜刮,这三个方面看出,古罗马的财政不是在一瞬间,而是在伴随着帝国的发展,逐步积累出现的财政诟病的攻击下,慢慢被拖垮,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也提醒后代的人类,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帝国,时刻要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经济稳定了,国家的根基才会牢固。

宋朝就时被穷死的宋王朝从开国到败亡,财政收支就一直走下坡路。到中期仁宗在位时,朝廷每年财政亏空高达300万缗,而等到几年后的英宗治平年间这一数字居然渐升至令人窒息的1570万缗。缗是宋代的计量单位,跟贯等同,按购买力对比,1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75元,1570万缗是个什么概念?人民币588750万。如此巨大的财政亏空,以至于到1067年英宗病逝后,朝廷甚至都拿不出足够的钱为这位曾经的皇帝办一场像样的丧事。

公认的北宋有四弊“积贫、积弱、冗官、冗兵”,而这四者中又以“冗兵”为最。

开国之初,太祖赵匡胤决定沿袭唐五代以来的募兵制,军人职业化,实行严格的兵农分离。而军人的来源除宋初多来自各被剿灭的割据势力外,以后各朝基本上都是招募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失去土地、颠沛流离的贫民。

在赵匡胤看来,这样做至少有两大好处:一是赈济了灾民,不使他们铤而走险。二是增加了国家军队的数量,有利于加强国防。但赵匡胤忽略了一点,当这种赈灾体制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其对国家财政、社会发展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康定元年(1040年),时任御史的欧阳修写了一篇有名的政论文《原弊》,其中说道:“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而且这个项目在当时还是帽子工程,“吏招人多者有赏”,于是“民方穷时争投之”。于是,很多官员一生中最大的政绩不是造福一方,而是募集流民。

根据《宋史》记载,仅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就曾招募各地流民2.5万人入伍。到北宋中后期,朝廷所管辖的兵数更是一度高达125.9万人,是开国之初的6倍还多。

这么多兵,要消耗掉多少钱呢?根据蔡襄在1064年前后上奏的《强兵篇》所说:“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民何得不困?”也就是说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都被拿去养兵了,再加上国家各级公务员基本工资福利,朝廷早就入不敷出,更谈不上拿钱去搞什么建设、发展生产了。到最后,被活活穷死也就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了。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朝鲜为什么一直被日本侵略,而不被游牧民族侵略?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与朝鲜地图古代朝鲜既受游牧民族侵略,也受日本侵略。13世纪,高丽王朝政治腐败,武备废弛。12311295年,蒙古6次攻略朝鲜。高丽王朝不积极组织军民进行抵抗,却宁愿屈辱投降,接受蒙古监督国政,1368年,中原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但是,高丽王室仍然死心塌地地依附于元朝的残余势力,并且派兵进攻

  • 朝鲜与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朝鲜与中国实在不一般,中国虽大,却拿他没办,周边的小邦,纷纷化于中国,而惟朝鲜数千年来独存,虽然在唐朝时统一了朝鲜,但时间也不长就退出,元朝也是如此,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既灭不掉,他出了事你必须管他,因为他是同文同种同血亲,朝鲜人也是中国人,从商朝末年纣王的叔叔箕子为了保存商祀苗

  •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也必须

  •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女性,甚至是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喜欢烧杀抢掠侮辱女性,动不动就屠城?道理很简单,你把你自己想象成古代的一个小士兵,你就明白了。古代当兵,可以说平时拿的粮饷很低,长官责骂、克扣军饷、军纪废弛可以说是常态的事儿。这样的军队,作为长官,你要让士兵为你卖命,尤其是在战场上,不要命的提着头颅跟你玩儿。那你讲一些大

  • 万历皇帝为何要派兵进入朝鲜抗倭援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背景中国的春秋战国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多少恩恩怨怨,几许交战攻伐,英雄人杰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佳话与教训!而日本也有个被他们大书特书的所谓“人杰辈出”的战国时代(也就几个小县城互相背信弃义,互相攻伐)。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农民木下藤吉郎地没种成,生意也赔本,却靠着谋略天赋从基

  •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常常是一城一寨的稳扎稳打,少有避开坚城,绕道攻取下一座城池的例子。如果绕开也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先围住此城,比如三国时期钟会伐蜀,久攻汉中重镇汉城、乐城不能下,进而重兵围城,绕道夺取阳安关口。从此也能看出,古代战争中,一般不会对眼前的城池不管不问的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城

  •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

  • 古代打仗几十万军队, 大便怎么处理? ?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军队动辄几十万,行军途中只能是野外随地排泄了,当军队驻扎后,特别是一仗打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的、牛马的粪便如果不妥善处理,肯定是个大麻烦,臭气熏天事小,弄成瘟疫传播才是大问题,《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曹操军队因为碰到了大疫影响了战局,后世研究这个大疫很可能是部队粪便处理不当造成细菌感染。古时候

  • 万历朝鲜战争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便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明朝,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万历年间,朝鲜面临亡国危机,明朝全力援助朝鲜,打赢了万历朝鲜战争。战争源于日本侵略朝鲜那一时期,丰田秀吉统一了日本,野心勃勃地想向外扩张,计划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征服印度,成为亚洲霸主。1592年,丰田秀吉派兵入侵朝鲜。

  • 汉中略阳青泥岭历史上经历过那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历史上的青泥岭经历过那些战争?从有记载来看,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青泥岭因为一个战略要岭,关系着敌对双方的成败。后梁祁王李茂贞举兵犯过古兴州,兵败。祁王使者刘知俊与王宗侃战于青泥岭,王宗侃兵败等等这仅仅是我列出的很少部分的战争,一点点的青泥岭战事,不知有多少个将士的鲜血浸染了青泥岭,他们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