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1/23 17:38:34

古代打仗常常是一城一寨的稳扎稳打,少有避开坚城,绕道攻取下一座城池的例子。如果绕开也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先围住此城,比如三国时期钟会伐蜀,久攻汉中重镇汉城、乐城不能下,进而重兵围城,绕道夺取阳安关口。从此也能看出,古代战争中,一般不会对眼前的城池不管不问的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城池选址“凡立国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

古代城池的选址是很讲究的,古籍中也能查到古代都城选址的一些硬性要求,大多城池也与都城选址的这些要求大至相同。地理地势的条件和水源水系的条件是城池建造的重要因素,所以古代城池往往建立在交通要塞之处,有险则要倚险,如山川河流。“因天材,就地利”的选址方式就使得古代城池大多处于交通坦荡的要塞之处。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考工记》

由于古代城市发展水平的局限性,所以在城池之外多数为荒野之地,如果战争时面对的城池在交通要塞处,那么只有打下这个城池才能顺利走下一个城池。根据史籍记载,中国古代城池大部分为“回”字形,而所为的交通要塞,就是指最为宽敞的坦途是在“回”字正中间穿过,由城南门至北门,或者由东门至西门。那么在四周荒野,唯有“官驰穿于城”的情况下,如果军队要通过此城,要么绕行距离太远,要么直接攻下此城。这种交通咽喉的作用不仅见于城池,还见于一些关隘,比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除了这道关口,两边还真的找不到能够饶过去的路。

战争目的古代的战争目的往往很单纯,就是针对资源的掠夺。人口和粮食往往是发动战争最直接的目的,而人口和粮食都集中在城池之中,所以没有理由避开城池。如果是坚城,就说明是战略要地,那么从城池的规模和战略资源储备上都是更大更多的,既然是为了资源而来,又必要绕开坚城呢。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听到打仗时“抢钱,抢粮,抢女人”的口号,这是夸张的描写手段,但也是一种写实,虽然军队不会以此名号出征,但这几句话也能概括了战争的目的。有一些战争的时间选择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往往在秋收季节发动的战争也都是奔着征伐地的稻田而去的。诸葛亮北伐时间选择上就是如此,春出川蜀,秋收陇右,这也是诸葛亮解决蜀汉粮草补给线过长的有效办法,所以陇右地区也一直是蜀汉与曹魏争夺最激烈的地区。

补给与战略军事界有句名言就是打仗时,“外行谈战略,内行谈补给”。也就是说战争打的就是补给,是综合实力,特别见于冷兵器时期的战争,粮食就是生命线。古代战争的粮食补给线都是在自己的后方,如果军队绕开前面的城池前往下一个城池,那么粮食补给线就暴露在了敌人的控制范围内,如果身后城池的军队出城断粮,那就威胁到了整支军队的补给安全,甚至有被包饺子的危险,从战略上和补给上都不合理。所以钟会绕道时也是选择了优势兵力围住孤城,以免上述状况的发生。

古代战争后勤补给的另一个途径就是掠夺和占领,也就是打下一座城就吃掉一座城的锱重和粮草,并且抓了俘虏充军充劳力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一座城池被打下后,对于军队继续征战的意义很大,是军队休整和补给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换一种思维就是说打下前一座城,更有利于打下后一座城,如果绕道深入则是给自己找麻烦。

综上所述,古代战争中如果具备足够的兵力优势,又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是可以围城后绕道而行的。但大多数情况还是步步为营,攻坚克难,一座城一座城的打,历史上如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计,之所以被诸葛亮否决,我个人觉得有上述分析的原因,补给困难和腹背受敌都可能是致命的。

您说的绕过城池,意思是不是古代版的蛙跳战术?

理论上说,蛙跳战术在古代应该也是可以适用的。如果是轻骑兵,绕过敌方坚固城池,直击敌后方空虚薄弱处。这种战术,也可以称之为长途奔袭。但是在古代的条件下,长途奔袭一般很难持久,因为后勤跟不上。

如果面对的敌方是坚固城防,那么你绕过城防向敌后纵深进军,你的后勤补给线很容易就会被敌方城池中的守军切断或者袭扰,而一旦前方孤军深入的先头部队被断了粮草,那就相当危险了。

所以古代兵书上一般都强调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那么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会出现各种长驱直入的战例呢?总的原因就是我们找到了解决后勤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战略转移,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能成功,是因为我党领导的是人民战争,以人民为依托进行军事斗争。这在古代是没有的,古代的军队作战,必须依靠自身粮草辎重来生存。

比如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蛙跳夺岛作战,美军之所以敢跨越日军防守的岛屿,是因为美军已经完全拥有了制空权,空运部队可以随时对进攻部队提供后勤空投补给。而古代军队作战,肯定没有空运这种手段,后勤补给必须经由水陆运输,而水陆运输就需要考虑被敌军切断的可能性。

所以兵法云:以己之不可胜,而待敌之可胜。如果孤军冒进,而把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敌军的打击范围内,那么就随时会被敌军切断补给而败亡,这不是取胜之道。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

  • 古代打仗几十万军队, 大便怎么处理? ?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军队动辄几十万,行军途中只能是野外随地排泄了,当军队驻扎后,特别是一仗打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的、牛马的粪便如果不妥善处理,肯定是个大麻烦,臭气熏天事小,弄成瘟疫传播才是大问题,《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曹操军队因为碰到了大疫影响了战局,后世研究这个大疫很可能是部队粪便处理不当造成细菌感染。古时候

  • 万历朝鲜战争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便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明朝,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万历年间,朝鲜面临亡国危机,明朝全力援助朝鲜,打赢了万历朝鲜战争。战争源于日本侵略朝鲜那一时期,丰田秀吉统一了日本,野心勃勃地想向外扩张,计划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征服印度,成为亚洲霸主。1592年,丰田秀吉派兵入侵朝鲜。

  • 汉中略阳青泥岭历史上经历过那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历史上的青泥岭经历过那些战争?从有记载来看,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青泥岭因为一个战略要岭,关系着敌对双方的成败。后梁祁王李茂贞举兵犯过古兴州,兵败。祁王使者刘知俊与王宗侃战于青泥岭,王宗侃兵败等等这仅仅是我列出的很少部分的战争,一点点的青泥岭战事,不知有多少个将士的鲜血浸染了青泥岭,他们往往

  • 明万历年间该不该入朝对日作战,不过不作战会不会保留住相当的军事实力与清军抗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年间应该入朝对日作战,对后来和清军的作战影响不大!首先,大明入朝作战的起因是日本丰臣秀吉统一的之后,为了平息内部的分封不均各诸侯势力,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15万渡海至朝鲜作战,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进攻大明为由,发动朝鲜战争。大明王朝必须要出兵理由如下:理由一

  • 为什么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后金尸体被火化,广渠门大捷后金尸体又掉河里,场场大捷就是没有敌人人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提问者之所以会这么发问,肯定就是以首级数质疑宁远之捷和己巳之变时北京城外广渠门之捷的真实性。就我个人看来,宁远之役、宁锦之役、己巳之变中的广渠门之役对明廷来说确确实实是胜仗,虽然这三场胜利从过程上有些遗憾,如宁远之役中,觉华岛被后金攻陷,但至少这三次战役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刹住了辽东战局明军

  • 古代战争两军对阵,为什么将帅先拼杀?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这都是演义小说作家们骗人的。看过《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都会发现,兽人首领阿索格是站在高峰之上指挥军队,这才是古代主将正确的操作方式。公元1004年,辽国名将萧挞凛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在澶州之战中,萧挞凛自恃勇猛,亲自率队到澶州城外探视地形。他原以为自己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却不料已经被一种大

  • 明朝的灭亡和壬辰倭乱有关系吗?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出兵救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日本统治者丰田秀吉派十四万精锐军队发动侵朝战争,连续攻克,汉城,开平,平壤,朝鲜国王逃到新义州,多次请求万历皇帝出兵援朝。朝鲜危亡在旦夕,万历经廷议,决定抗日援朝。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正义当先的明王朝,先后派大将李如松等名将入朝做战,击败日本侵略军,收复平壤,开城,汉城。在谈

  •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一战清朝确实败的极惨,说全军覆没并不为过,而且损失的都是精锐部队。后果也非常严重,原定西北两路合围被彻底突破,清朝经营多年才取得的绝对优势几乎丧失。可以算做清朝中期军事上最惨痛的失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次惨败清军的京营八旗也损失惨重,那是清朝最精锐的武力。战争背景反复的准格尔康熙年间,噶尔丹东征

  •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战争可谓是人类文明双生儿,全世界有记载中的战斗个人类文明粗略估算是2:1,平均一年就有两次战争。可以说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那么问题就有了,不管是几方交战和胜负如何,战场上总会留下或完整或残缺不全的大量尸体,当然,这里也包含了真死或装死的仁兄们!战场上成百上千的尸体处理一直是和大问题,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