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1/23 17:38:37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

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来龙去脉。

噶尔丹在统一卫拉特各部后、南并回疆、西扩哈萨克,称霸新疆和中亚。抱着恢复蒙古帝国的梦想,开展了他的宏图伟业。当时的漠南蒙古已经归附了清朝,成为清朝的组成部分。噶尔丹暂时还不想招惹清朝,就没有先拿漠南蒙古开刀。而是东扩张,进攻东面四分五裂的喀尔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噶尔丹攻占喀尔喀蒙古(外蒙古),喀尔喀的首领土谢图汗率十万之众南下内蒙古投附清朝。噶尔丹虽然占据了喀尔喀土地,但未能获得其人口。因此,噶尔丹向清朝提出要求,让清朝把归附的喀尔喀蒙古人交出来。康熙认为既然喀尔喀是被噶尔丹击溃来投的,就理所应当的是清朝人了。大清有义务保护自己的子民,并派出了使者,让噶尔丹滚蛋。结果噶尔丹自然是不答应了,随即便点集兵马继续进攻残余的喀尔喀势力。

正当噶尔丹乘胜追击的时候,一件意外打乱了他的计划。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他远征喀尔喀的时候,乘机夺了大汗之位,这就导致噶尔丹回不了新疆了。当时噶尔丹在喀尔喀蒙古极尽搜刮,可贫瘠的漠北草原还是养活不了噶尔丹的几万大军。不得已之下,噶尔丹只能硬着头皮率三万人南下,引发了乌尔会河之战。

根据俄国人的资料,这次战役。噶尔丹出动了两万兵马,而且配备了足够的火炮;清军也是两万,但是没有带任何重装备,只是一支两万人的轻骑兵。准噶尔的先锋部队抓到了一名清军士兵,从这名俘虏的口中打探清楚了清军的所有情况。结果不出意外,清军惨败,两万人马基本上全军覆没。而准噶尔只死伤了几百人而已。

乌尔会河的惨败,导致喀尔喀人心惶恐,更加畏惧噶尔丹,纷纷逃散,并到处劫掠,致使北部边疆社会秩序异常混乱。清朝的一些大臣也在加油添醋,主张不要与准噶尔为敌。这个时候康熙表态了御驾亲征!于是,便有了后来的乌兰布通之战。

乌兰布通大战,清军调集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左路出古北口、右路出喜峰口,从左右两翼迂回北进。结果右路军刚出长城,就被噶尔丹给打败了。康熙这个时候头脑清醒,急令各部不再前进,而是等各路兵马全部集结后,才向噶尔丹发动进攻,用三倍的兵力优势痛殴了噶尔丹。乌兰布通这一战,扭转了乌尔会河惨败的颓势。清朝和准噶尔的攻守,逆转了。

康熙二十九年的乌尔会河之战,既是噶尔丹的巅峰,也是他走向低谷的转折点。七年后,噶尔丹在绝望中自杀。(也有人认为是他杀)

第二次惨败:喀喇乌苏之战这次惨败,跟三十年前的乌尔会河惨败,几乎是一模一样。

噶尔丹死后,篡夺他汗位的策妄阿拉布坦与清朝议和,双方二十多年没有再动兵戈。但是在康熙五十五年,准噶尔还是动手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策妄阿拉布坦派大将策凌敦多布率六千准噶尔军突袭拉萨,杀死了和硕特汗拉藏汗,占领西藏。消息传到京城后,康熙震怒。命湖广总督额伦特和侍卫色楞各率领一支两千人的清军由西宁出发,准备入藏消灭准噶尔的侵略军。

策妄阿喇布坦见到清军前来报复,一面假意上奏悔过,表示立刻从西藏撤军;一面又暗中布置,在西藏的那曲地区设置包围圈,等清军来入坑。

清军行至那曲的喀喇乌苏河后,遇到了准噶尔军。两个统帅色楞和额伦特一起下令进攻,准噶尔军佯装退却,将清军引自早已设下伏兵的精兵的喀喇乌苏河一带。准噶尔军用数万人阻止清军前进,另一部分主力则绕道了清军的后面,断其粮道。清军被围在了包围圈中一个多月,全部阵亡。另外四川提督康泰率领的两千人也被准噶尔人诱杀。这次惨败,清军六千主力,还有几万杂役全部被歼灭。

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后,康熙大为震惊。很多大臣又像三十年前一样添油加醋,力劝康熙不要再动兵戈。结果康熙再次抵住了压力,派十四阿哥胤统兵征西藏,最终将准噶尔军驱逐出了西藏。

第三次惨败: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十四阿哥收复西藏不久后,康熙和策妄阿拉布坦先后去世。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变成了雍正和噶尔丹策零之间的较量。噶尔丹策零继位后,遭到了哈萨克汗国和吉尔吉斯人在西面的进攻。准噶尔的大军西调,这就给了清军一个进攻准噶尔的机会。于是,雍正帝调集了十六万大军,兵分两路对准噶尔展开了灭国级别的战争。

其中北路清军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领的六万大军,这支人马在博克托岭地区,又又又一次的走进了准噶尔的包围圈……

傅尔丹一开始用兵还是很谨慎的,他没有直接找准噶尔决战,而是一边进军,一边筑城,逐步蚕食准噶尔的地盘。结果还是没什么用,准军略施小计就把他给骗了。一万多清军一头扎进了准军在博克托岭布置好的包围圈。清军在兵力、火力方面都不占优势,而且还被准军分割包围,各自为战,不能相互协同。清军好不容易突围后,没有跑远,在和通泊地区被准军追上,又重新给包围了。在准军的围追堵截之下,最后仅有两千人逃脱。清军参战的十八个副都统以上将领(正二品以上),仅主帅傅尔丹等四人生还。

尽管西路清军在岳钟琪的率领下奇袭了乌鲁木齐,准噶尔守军望风而逃。但是北路清军的惨败是实实在在的惨败,南路清军收复的乌鲁木齐只是一座空城而已。两相抵消,清军还是败了。此战之后,清军由攻转守,不敢再轻举妄动。而准噶尔则由守反攻,不过噶尔丹策零也中了清军的伏击,损失惨重,被迫遣使与雍正议和。

纵观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清军以同等兵力对付准噶尔军,是完全没有胜算的!清军的大胜几乎都是以兵力优势群殴,而准军的大胜则全部都是诱敌深入,合围全歼。

尤其是和通泊惨败后,清军意识到一个重要问题。清军不仅战斗力不如准军,连武器装备也不如准军。在此之后,清军开始引进和仿制准噶尔人使用的重型火绳枪。乾隆继位后,清军的火器基本全部换装了这种装备。虽然这种火绳枪并不先进,甚至落后于西方一百年,但是相较于和通泊之战前,清军使用的明朝鸟枪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换装了土耳其重型火绳枪的清军(依然还是很落后)

总的来说:三次惨败中,以乌尔会河之战的损失最大;但要论输得最惨的一次,那还是博克托岭、和通泊之战。清军输的丢人,不仅素质不如人,战术不如人,连火力也不如人。若不是准噶尔的人口太少,清军根本压制不了准噶尔的扩张。

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的惨烈战争,持续了整整1个半世纪之久,其中如果说给清军造成伤亡最大的战役,恐怕莫过于1731年(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

1722年雍正继位后,一直梦想着一举荡平准噶尔,铸就统一西北的伟业。为此,他秉承父亲康熙生前制定的“”“筑城进逼”方略,在西路、北路2条战线上不断向前延伸修建军事要塞,以此抵消准噶尔汗国的火枪优势,同时压缩准噶尔骑兵的回旋空间。

这些要塞工程浩大,每座可容纳数千守军,并配有轻重火器上千支(门),足以让缺乏攻坚手段的准噶尔汗国束手无策,甚至坐以待毙。

按照雍正的设想,如果这一“碉堡战术”能够顺利实施的话,3年后就能将两路堡垒线一直修到准噶尔腹地,以此将对手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但是,雍正九年和通泊之战的惨败让这一计划彻底告吹。

这一年6月9日,大将军傅尔丹为了趁准噶尔兵力分散之际发动突袭,率领2.4万清军越过阿尔泰山。这支清军囊括了当时八旗军的精锐力量,其中包括2000火枪骑兵、驻防关外的满洲兵和数千归附清廷的蒙古骑兵。

6月18日,清军与准噶尔部发生交战,由于后者正分散游牧,清军初战告捷。但4天后,准噶尔大军已从各游牧地快速集结到前沿,并连夜向正在移营(为了寻找有水草处饲喂战马)的清军发起进攻。

当夜,狂风骤起,大雨滂沱,还夹杂有冰雹,地形不熟的清军很快被对手分割包围,充当先锋的1000黑龙江八旗兵首先被击溃,一名副都统自尽。

恶劣天气和夜暗环境大大阻碍了清军将领的判断和指挥,前者并不知道准噶尔军队有6万之众,兵力几乎是自己的3倍,反而分兵前往救援最先遭袭的部队,此举分散、削弱了本就不足的己方力量,更让形势变得对清军愈发不利。

史载,大批配备火绳枪的准噶尔骑兵在山谷设伏,将清军2000余名精锐鸟枪骑兵包围并拦腰截断。由于弹药、箭矢耗尽,火力骤减,该部清军几乎全数阵亡,侥幸突围出来的清军炮兵将领崔宝柱5处受创,其中竟有4处为敌火枪所伤,准噶尔火枪兵的强悍战力由此可见一斑。

当时,清军分立3座营盘,在极端的混乱与恐惧中,一座营盘的溃散很快引发多米诺效应,导致其他各营纷纷败退,准噶尔骑兵则乘胜追击掩杀。史载,和通泊之战清军几乎全军覆没,仅剩2000余人逃回。

和通泊之战被美国史学家斯塔尔称作“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败绩”,这场惨败不仅让雍正在位期间削平准噶尔的战略计划破产,更导致清廷收复大西北的时间又向后推迟了20多年。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古代打仗几十万军队, 大便怎么处理? ?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军队动辄几十万,行军途中只能是野外随地排泄了,当军队驻扎后,特别是一仗打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的、牛马的粪便如果不妥善处理,肯定是个大麻烦,臭气熏天事小,弄成瘟疫传播才是大问题,《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曹操军队因为碰到了大疫影响了战局,后世研究这个大疫很可能是部队粪便处理不当造成细菌感染。古时候

  • 万历朝鲜战争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便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明朝,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万历年间,朝鲜面临亡国危机,明朝全力援助朝鲜,打赢了万历朝鲜战争。战争源于日本侵略朝鲜那一时期,丰田秀吉统一了日本,野心勃勃地想向外扩张,计划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征服印度,成为亚洲霸主。1592年,丰田秀吉派兵入侵朝鲜。

  • 汉中略阳青泥岭历史上经历过那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历史上的青泥岭经历过那些战争?从有记载来看,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青泥岭因为一个战略要岭,关系着敌对双方的成败。后梁祁王李茂贞举兵犯过古兴州,兵败。祁王使者刘知俊与王宗侃战于青泥岭,王宗侃兵败等等这仅仅是我列出的很少部分的战争,一点点的青泥岭战事,不知有多少个将士的鲜血浸染了青泥岭,他们往往

  • 明万历年间该不该入朝对日作战,不过不作战会不会保留住相当的军事实力与清军抗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年间应该入朝对日作战,对后来和清军的作战影响不大!首先,大明入朝作战的起因是日本丰臣秀吉统一的之后,为了平息内部的分封不均各诸侯势力,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15万渡海至朝鲜作战,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进攻大明为由,发动朝鲜战争。大明王朝必须要出兵理由如下:理由一

  • 为什么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后金尸体被火化,广渠门大捷后金尸体又掉河里,场场大捷就是没有敌人人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提问者之所以会这么发问,肯定就是以首级数质疑宁远之捷和己巳之变时北京城外广渠门之捷的真实性。就我个人看来,宁远之役、宁锦之役、己巳之变中的广渠门之役对明廷来说确确实实是胜仗,虽然这三场胜利从过程上有些遗憾,如宁远之役中,觉华岛被后金攻陷,但至少这三次战役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刹住了辽东战局明军

  • 古代战争两军对阵,为什么将帅先拼杀?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这都是演义小说作家们骗人的。看过《霍比特人3五军之战》都会发现,兽人首领阿索格是站在高峰之上指挥军队,这才是古代主将正确的操作方式。公元1004年,辽国名将萧挞凛随萧太后、辽圣宗南下侵宋。在澶州之战中,萧挞凛自恃勇猛,亲自率队到澶州城外探视地形。他原以为自己远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却不料已经被一种大

  • 明朝的灭亡和壬辰倭乱有关系吗?万历皇帝为什么要出兵救朝鲜?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二十年(一五九二年)日本统治者丰田秀吉派十四万精锐军队发动侵朝战争,连续攻克,汉城,开平,平壤,朝鲜国王逃到新义州,多次请求万历皇帝出兵援朝。朝鲜危亡在旦夕,万历经廷议,决定抗日援朝。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正义当先的明王朝,先后派大将李如松等名将入朝做战,击败日本侵略军,收复平壤,开城,汉城。在谈

  • 和通泊之战战况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这一战清朝确实败的极惨,说全军覆没并不为过,而且损失的都是精锐部队。后果也非常严重,原定西北两路合围被彻底突破,清朝经营多年才取得的绝对优势几乎丧失。可以算做清朝中期军事上最惨痛的失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次惨败清军的京营八旗也损失惨重,那是清朝最精锐的武力。战争背景反复的准格尔康熙年间,噶尔丹东征

  • 古代大规模交战后的尸体是怎么处理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战争可谓是人类文明双生儿,全世界有记载中的战斗个人类文明粗略估算是2:1,平均一年就有两次战争。可以说是兵锋年年有,狼烟岁岁烧。那么问题就有了,不管是几方交战和胜负如何,战场上总会留下或完整或残缺不全的大量尸体,当然,这里也包含了真死或装死的仁兄们!战场上成百上千的尸体处理一直是和大问题,一个

  • 如果你在古代骑一辆自行车上街,会发生什么情景?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既然是如果,那就假设一下喽在古代骑一辆自行车,街上的行人是都没有见过自行车的,所以是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有疑惑是肯定的,也有猜着看的,也有拦下我问的,不过我不认为会引起骚乱,或者惊慌。不要把古人想象得太蠢或者古板,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不是已经都发明出来木牛流马了么?古代人的智慧不可小觑,古代的发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