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朝鲜与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呢?

朝鲜与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13 更新时间:2024/1/23 17:15:20

朝鲜与中国实在不一般,中国虽大,却拿他没办,周边的小邦,纷纷化于中国,而惟朝鲜数千年来独存,虽然在唐朝时统一了朝鲜,但时间也不长就退出,元朝也是如此,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既灭不掉,他出了事你必须管他,因为他是同文同种同血亲,朝鲜人也是中国人,从商朝末年纣王的叔叔箕子为了保存商祀苗裔,率领数千亲属避祸于朝鲜开始,竟然在那里建了个国家,那里应该是有人的,只是没有国家,箕子在朝鲜复制了一个商朝,并臣服于周,但又独立于中央之外,在文化和体制上是完全效法中国的,但又不隶属,是半独立的藩属国,正是脱胎于中原的箕子朝鲜与中国形成了一种特别关系,他仰奉中国,主动在心灵上归附,但却不肯在政治上归附,五胡乱华的时候,由于鲜卑,东胡等少数民族内迁,朝鲜乘机扩张,过了鸭绿江,几乎占了整个东北,隋朝建立后,为了夺回失地,四次东征,四次大败,从那时起,朝鲜人培养出了一种民族性格,团结爱国,不屈不挠,这种性格使得他作为一个小国而在大国身边长久存在,在唐朝时,李世民父子采取骚扰策略,耗尽了高丽的国力,才将其统一,但不久听说薛仁贵兵败大非川,于是举国造反,武则天明智地选择了权力移交,此后,朝鲜对历届中原王朝都采取称王不不称帝的归伏政策,直到元朝,才变为中国的一个行省,但朝鲜从来不真心归伏除中原王朝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对契丹和全都是策略性的,对元也是,到明朝时,高丽王因为不尊奉明朝被废黜,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鲜,这朝鲜二字即朱元璋所封,日本从击败元朝后自信力大增,不仅骚扰中国沿海,且图谋朝鲜,朝鲜求救于明朝,日本一向不服中国,明朝援助朝鲜,击败了日本,此后,朝鲜夹在中日之间,时而归中,不得已时又归日,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颇有气象,妄想统治世界,把朝鲜南部的韩国给同化了,所以北朝鲜还是心向中国,韩国则先化于日本,现在又化于美国,一个小国,夹在几大国之间,早已不再是自己,虽然归附于西方文明,那驻军说明,只是一个家奴,南北朝鲜,本来是亲兄弟,鬼使神差让他们成了最仇恨的人。

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我想从未有过任何两个国家的关系如同中国和朝鲜半岛之间那样绵延久远且又复杂纠葛。自箕子朝鲜伊始,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已然历经了三千年的交往史。在这期间两国关系一直在征服与臣服之间交错行进。

1.箕子朝鲜(约公元前1122年公元前194年),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帝王商纣王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率其约五千商朝遗民东迁至朝鲜半岛北部,建立“箕子朝鲜”政权,并被武王分封于朝鲜,赐侯爵,史称“箕子朝鲜”或“箕氏侯国”。

2.西汉初年,燕王卢绾叛乱,其部将卫蛮率千余人进入朝鲜半岛,并成为箕子朝鲜的宫相。在公元前194年,卫满在平壤一代建立了政权并推翻了箕子朝鲜,史称“卫视朝鲜”(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08年)。

3.汉武帝在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至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派兵征服卫满朝鲜,并在朝鲜半岛中部和北部设置四郡,从而首次将朝鲜半岛纳入中国版图。

4.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朝鲜半岛三国并立,战端不断,分别为:高句丽、百济、新罗。史称朝鲜三国时代。

5.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要求周边国家和民族为其臣属,纳入中原王朝的朝贡体系,但是高句丽对此反对,并多次侵袭隋朝边疆。为此,杨坚、杨广父子先后四次兴兵征伐,十余年间总计征发民众1000余万人次以上,不料结果均无功而还,更由此引发了国内大规模暴动,以至于盛极一时的大隋帝国二世而斩!

6.唐朝建立后,唐太宗、唐高宗又数次出兵朝鲜半岛,并于公元660年9月攻克其国都(今朝鲜平壤),分其境为九都督府,设四十二州,一百县,在其首都故地设立了安东都护府,辖境东起日本海,西至辽河,北到松花江流域,南到朝鲜半岛的汉江流域;在朝鲜半岛西南部设立了熊津,马韩,东明,金立涟,德安五都护府,后合并为熊津都护府。其后新罗再叛,唐高宗再次出兵,公元670年至676年唐朝新罗战争后,新罗复为唐朝附属国,直到公元935年被高丽所灭。

7.公元900年,农民出身的起义军将领甄萱称王,建立后百济,定都光州。公元901年,新罗贵族弓裔称王,建立后高句丽,定都开成,后迁至铁元。公元918年,后高句丽建立者弓裔的部将王建被部下拥立为王,迁都至自己家乡今开城,改国号为高丽,史称“王氏高丽”。在公元993年高丽被我国北部强国契丹击败,被迫断绝了与宋王朝的关系,向契丹称臣。辽代时期,高丽多次趁辽与中原王朝的战事逐渐将领土北界由新罗时期的大同江向北扩张至清川江中上游至鸭绿江下游一代,疆域原称新罗,但是到了1127年又被迫臣服于金国。

8.元朝建立后,高丽便正式成为元朝的内属国,后被元朝改为征东行省。这也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二次被中国纳入其版图。1388年,高丽国王趁明朝初建,国力恢复期间,责令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的高句丽故地,然而李成桂发动政变,在1392年罢黜了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建立了政权,并上奏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朝鲜”,史称李氏朝鲜。其后,日本结束国内战乱,在丰臣秀吉的预谋下,于公元1592年和1597年两次入侵朝鲜,明朝出兵援朝,大败日军。朝鲜王朝的李舜臣则在海战中聚歼了日本的主力海军。

9.1876年,日本军舰进入汉江口,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的《江华条约》。1884年12月4日,要求改革的“开化派”和日本公使一起策划依靠日本军队发生政变,杀死守旧派官员,宣布和清征服断绝关系,即“甲申政变”。袁世凯统帅的清军应守旧派要求,于6日开进王宫击败日军,杀死开化派首领,部分开化派首领逃亡日本,守旧派则重新掌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之乱,朝鲜再次请求中国军队入境镇压。6月6日清军在牙山登录,日本军队也以此为借口趁机于7月6日在仁川登陆,并发动壬午事变,组织亲日武装平息内乱,随后日军便袭击驻朝鲜的中国军队,因此挑起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序幕。1895年4月,中日甲午海战结束清朝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实际控制下的朝鲜政府最终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宗藩关系。自此,朝鲜正式成为日本殖民地达40年之久,直至二战结束。

之后的历史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呵呵。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也必须

  •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女性,甚至是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喜欢烧杀抢掠侮辱女性,动不动就屠城?道理很简单,你把你自己想象成古代的一个小士兵,你就明白了。古代当兵,可以说平时拿的粮饷很低,长官责骂、克扣军饷、军纪废弛可以说是常态的事儿。这样的军队,作为长官,你要让士兵为你卖命,尤其是在战场上,不要命的提着头颅跟你玩儿。那你讲一些大

  • 万历皇帝为何要派兵进入朝鲜抗倭援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背景中国的春秋战国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多少恩恩怨怨,几许交战攻伐,英雄人杰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佳话与教训!而日本也有个被他们大书特书的所谓“人杰辈出”的战国时代(也就几个小县城互相背信弃义,互相攻伐)。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农民木下藤吉郎地没种成,生意也赔本,却靠着谋略天赋从基

  •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常常是一城一寨的稳扎稳打,少有避开坚城,绕道攻取下一座城池的例子。如果绕开也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先围住此城,比如三国时期钟会伐蜀,久攻汉中重镇汉城、乐城不能下,进而重兵围城,绕道夺取阳安关口。从此也能看出,古代战争中,一般不会对眼前的城池不管不问的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城

  •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

  • 古代打仗几十万军队, 大便怎么处理? ?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军队动辄几十万,行军途中只能是野外随地排泄了,当军队驻扎后,特别是一仗打几个月甚至几年的,人的、牛马的粪便如果不妥善处理,肯定是个大麻烦,臭气熏天事小,弄成瘟疫传播才是大问题,《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时,曹操军队因为碰到了大疫影响了战局,后世研究这个大疫很可能是部队粪便处理不当造成细菌感染。古时候

  • 万历朝鲜战争最后到底是谁赢了?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自古以来,朝鲜与中国便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在明朝,中国是朝鲜的宗主国。万历年间,朝鲜面临亡国危机,明朝全力援助朝鲜,打赢了万历朝鲜战争。战争源于日本侵略朝鲜那一时期,丰田秀吉统一了日本,野心勃勃地想向外扩张,计划先征服朝鲜,再征服中国,然后征服印度,成为亚洲霸主。1592年,丰田秀吉派兵入侵朝鲜。

  • 汉中略阳青泥岭历史上经历过那些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你好,历史上的青泥岭经历过那些战争?从有记载来看,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青泥岭因为一个战略要岭,关系着敌对双方的成败。后梁祁王李茂贞举兵犯过古兴州,兵败。祁王使者刘知俊与王宗侃战于青泥岭,王宗侃兵败等等这仅仅是我列出的很少部分的战争,一点点的青泥岭战事,不知有多少个将士的鲜血浸染了青泥岭,他们往往

  • 明万历年间该不该入朝对日作战,不过不作战会不会保留住相当的军事实力与清军抗衡?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年间应该入朝对日作战,对后来和清军的作战影响不大!首先,大明入朝作战的起因是日本丰臣秀吉统一的之后,为了平息内部的分封不均各诸侯势力,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1592年3月,丰臣秀吉共调动军队15万渡海至朝鲜作战,丰臣秀吉以朝鲜拒绝进攻大明为由,发动朝鲜战争。大明王朝必须要出兵理由如下:理由一

  • 为什么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后金尸体被火化,广渠门大捷后金尸体又掉河里,场场大捷就是没有敌人人头?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提问者之所以会这么发问,肯定就是以首级数质疑宁远之捷和己巳之变时北京城外广渠门之捷的真实性。就我个人看来,宁远之役、宁锦之役、己巳之变中的广渠门之役对明廷来说确确实实是胜仗,虽然这三场胜利从过程上有些遗憾,如宁远之役中,觉华岛被后金攻陷,但至少这三次战役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刹住了辽东战局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