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我国古代军事历史上最难的战役是哪场?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155 更新时间:2024/2/23 19:16:00

毛泽东带领的工农红军,所进行的万里长征,绝对是历史上打的最难的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那时候的红军的力量还很弱小,也就是几万人,而国民党反动派动用了几十万人,对红军进行了围追堵截。

红军被迫只能选择去罕无人迹的西部,另寻出路。

要知道今天的西藏,青海,贵州等偏远地区,还有很多无人区,就不要说当时红军长征的时候了。

那时候的雪山,草原,沼泽......,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是十分的恶劣的。

有很多情况下,红军一不小心陷入到了泥潭沼泽之中,就会死很多人。

更加艰难的是,这时候的红军不但要面对险恶的自然条件,而且还要面对来自国民党反动派的偷袭。

他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经过11个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过里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原,和敌人战斗了380余次,经过两年的时间,最终达到了革命圣地延安。

红军也有最初长征时期的八万余人,变成了到达延安的两万多人,这种伤亡觉得是空前的。

不过,经过长征的红军,就是以后革命的火种。

新中国的成立就是和这些走过长征路的红军分不开的,他们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克服了种种的艰难困苦,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被人们选举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

可以说这时候的苦和当年长征时期的苦,根本就没法比。

就是因为他们当年经过那种难以忍受的苦,所以,他们才倍加的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建设祖国的最高目标。

古代最难的战役是哪场?每个人对历史理解不同,答案也不同,在小院心目中,有两场战役绝对有资格入选,并且都是关乎中原汉族政权存亡乃至影响世界历史的关键战役。

淝水之战:最强古战精锐北府军的巅峰之战。中国历史上,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一支名扬天下的劲旅,在西晋分崩离析,北方少数民族强大压力之下,只有半壁江山的东晋似乎只是苟延残喘,却为何还能坚持100多年之久且未亡于异族之手,关键就在于这支北府军。

世人所知北府军,大多是来自对于淝水之战的记忆,在这场决定汉人政权存亡的决定性战役中,数万北府军对阵数十万秦军,在人数比超过一比十的情况下,未等全部渡河即发动进攻,一举冲垮秦军大阵,杀得苻坚草木皆兵,数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其不可谓不凶悍。

淝水之战的过程,大家耳熟能详,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至少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著名成语出自这场战役,淝水之战的后果是前秦帝国就此土崩瓦解,也开了南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如果没有北府军,东晋很可能就此亡于异族,南北朝也将不复存在,这场战役对汉人政权,对汉族的存亡至关重要。

钓鱼城之战:上帝折鞭之战,为南宋续命二十年

相比淝水之战,钓鱼城之战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它的难度并不亚于淝水之战,其意义更加非同一般,它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这场战役,小院多说几句。

蒙古第四任大汗蒙哥扫除障碍,继承汗位后,于1258年亲率四万大军亲征,试图先取巴蜀,随后与忽必烈等其他三路大军会合,顺江东下直取南宋首都临安。

如果跳出中国版图,把眼光放到世界的话,那么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当时的蒙古帝国达到了扩张的巅峰,黄金家族的子孙们继承成吉思汗未竟的事业,继续着四面扩张与征服。除了忽必烈南下襄樊,蒙哥亲征巴蜀外,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同时开始再一次西征,他的路线是西亚与非洲方向,目标直指埃及。这两条路线如果都进展顺利,蒙古铁骑将直指非洲,统一中原,对于当时的欧亚非各国来说,恐怕将是一场劫难。

1259年2月初,加上沿途来会合的各路其他部队,数量已达到十余万的蒙哥大军已拔除了钓鱼城前的其他堡垒,蒙古大军抵达了钓鱼城下。

二月初三,恼怒的蒙哥汗下达了攻城的命令,黑压压的蒙古大军驱赶着平民降兵在前,向钓鱼城的各个城门发起了攻击,在主将王坚沉着冷静的指挥下,宋军居高临下顽强抵抗。

由于钓鱼城的地理优势,传统的抛石机、楼车、冲车等攻城器具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蒙军只能采用最传统的“蚁附”方式向前攻击,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就明白在钓鱼城下,这种进攻方式有多困难。

蒙古大军南征北战,战斗经验丰富,但是打了整整三个月,正面攻击伤亡实在惨重。于是采用其他办法希望打开缺口,敢死队、夜袭、挖地道、潜水,把冷兵器时代能用的办法都用上了,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如终于攻占了部分外城,先锋汪德臣率领的勇士甚至突破到了内城,但遇到了主将王坚亲自率领的援兵,一番殊死拼杀后,蒙军终因后继乏力,无法再突入,反而被王坚赶出城去,重新堵上了缺口。从此以后,蒙军对内城始终无可奈何。

一转眼,围城已进行了五个月,战斗已经从二月份打到了七月份,重庆炎热的天气使得习惯北方寒冷天气的蒙古将士极为不适应,疫病开始流行。

有人提议,既然打不下,那就不打了,干脆绕过去就行了。从操作上说,这样的办法是行得通的,在防御体系都已沦陷的情况下,小小一个残破的钓鱼城兵力有限翻不了天,只要留下部分军队监视牵制即可。不过蒙哥,大汗的骄傲让他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并不是蒙哥头脑发热,黄金家族向来以军功论成败,作为拖雷后裔的蒙哥在好不容易摆平窝阔台察合台等系子孙,夺得汗位后,迫切需要军功来证明自己,这也是他发动亲征的原因,如果一个小小钓鱼城就能让自己的大军绕着走,他有何面目在其他虎视眈眈的黄金家族成员面前发号施令,这将成为他的污点。

在这样的心理下,蒙哥坚持要攻下钓鱼城,然而现实情况是欲速则不达,连蒙军骁将先锋汪德臣也在劝降时被飞石击中重伤死去。

蒙哥还是不肯放弃,愈发恼怒,甚至忽略了自身的安危,亲临前线督战,终于被飞石所伤,回营后伤重而死。当然,对蒙哥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染病而死,一种是说被宋军炮风所伤,伤病而死。不管到底哪种正确,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蒙哥确实是死了,死在了钓鱼城下,对城内军民来说,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

1259年8月11日,蒙哥大汗在钓鱼城下去世。临终前遗言:“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

大汗一死,帝国的最高权力顿成真空,元军自然无心恋战,此后二十年,钓鱼城始终坚守不下。事实上,继任大汗的忽必烈后来不得不转变战略,避开了四川,避开了钓鱼城,自中路直取襄阳,这才有了长达六年的襄阳围城战,襄阳最后才在高科技武器回回炮的轰击下陷落,襄阳沦陷,南宋门户大开,都城临安再也无以维持。而临安1276年城陷之后,钓鱼城仍未弃守,直到1279年,宋军在崖山作最后挣扎的前夕,为了保全满城百姓,才终于开城降元。

由此,小小钓鱼城也被称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之处。

而从世界的角度来看,蒙哥汗的意外死亡,使得蒙古帝国最高权力出现真空。西征的旭烈兀,留守的阿里不哥,南下的忽必烈,最重要的事情变成了回军争夺大汗之位。岌岌可危的埃及这才得救,否则,凭旭烈兀之能征善战,马木留克恐怕没有机会将其击败,埃及也将被蒙古铁蹄踏于马下。蒙古大军最后一次西征就这样草草结束,欧洲和非洲被命运从毁灭的边缘被拉了回来。

原创不易,欢迎关注讨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壬辰朝鲜战争中明朝、朝鲜和日本的海军水平?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当时明朝海军是世界强国,离不开明朝对海军的重视与培养,击败过西班牙、荷兰、将日本海军揍哭,在世界同时代中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做到。强大之中必须有先进的战术和武器,这是离不开高大威猛的福船,福船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叫军舰,我们称它为福船,福船好比如城池那么宽大,吃水4米深,只适合大海航行,人力驱动不了,必须

  • 为何万历援朝战争中强大的明朝只能派出不到10万的军队?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看到这个问题有些哭笑不得。10W军队对当时的明朝来说是什么概念?当时明朝全国人口不过6000W+,除却一半女性,男性人口3000W。在男性人口中再除去三分之一的老幼,壮年男性不过2000W。作为一个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国家,这2000W壮年男性就是当时明朝的主要生产力了。万历三大征几乎同时发生,假设以

  • 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寻觅烽火台在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马拉松长跑、驿站传递、信鸽传递、快马传递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特别是传递军事情报,则耽误军国大事。古时候,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即使风大,也是狼烟滚滚,在白

  • 古代打仗如果受伤骨折了怎么治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汉字的“疾'字中有“矢”,“矢”就是箭镞,可见古代的医学起源就与战争关系密切,古代军队是以肉搏战斗为主,每次战斗之后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还会有大量士兵受伤,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兵器种类的日益增多和杀伤力日益增大,战争中伤病员日益大量涌现,一场战役下来会有几万几万的伤兵,就算到了现代,救治伤兵都是一

  • 如果万历帝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能否完胜日本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论实战能力,虽然骑射努尔哈赤有优势,作为一个配合军种作战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完胜日军还是洗洗睡吧。我们一直认为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战争,实际上并非都如此。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以冷热兵器混用,热兵器为主,战争的第一阶段,朝鲜之所以节节败退,除了很久没有打过仗,疏于战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热兵器上吃亏了,朝鲜最

  • 明神宗为什么出兵帮助朝鲜打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日本如果占领朝鲜相当于向中国头上插了一把刀。日本会以朝鲜当跳板要中国命。中国与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近代史上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占直接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战后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半岛,随即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美、苏两国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此后南北两地分别成立了大

  • 假设万历年明军不出兵救助朝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但既然有这样的问题,麻花就来分享下我的个人观点。我们先来看下战争的背景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由于国内武士阶级的力量过于壮大,同时日本的土地完全不够分封,使得当时的日本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也是日本为什么一旦稍微强大一点就要对外扩张的根本

  • 明末清初,中国处于动乱时代那日本、朝鲜等邻国是和平的吗,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清初是个很长的概念。明末成化三年(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当年为日本应仁元年),自那以后日本全境陷入漫长的战国时代,上至幕府下至诸侯都难以安位,幕府被推翻、将军被杀死,诸侯之间血战不已,“下克上”成为家常便饭,而在民间,各种各样的“一揆”(暴乱)也因为社会矛盾激化而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一

  • 古代朝鲜为什么一直被日本侵略,而不被游牧民族侵略?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与朝鲜地图古代朝鲜既受游牧民族侵略,也受日本侵略。13世纪,高丽王朝政治腐败,武备废弛。12311295年,蒙古6次攻略朝鲜。高丽王朝不积极组织军民进行抵抗,却宁愿屈辱投降,接受蒙古监督国政,1368年,中原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但是,高丽王室仍然死心塌地地依附于元朝的残余势力,并且派兵进攻

  • 朝鲜与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朝鲜与中国实在不一般,中国虽大,却拿他没办,周边的小邦,纷纷化于中国,而惟朝鲜数千年来独存,虽然在唐朝时统一了朝鲜,但时间也不长就退出,元朝也是如此,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既灭不掉,他出了事你必须管他,因为他是同文同种同血亲,朝鲜人也是中国人,从商朝末年纣王的叔叔箕子为了保存商祀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