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打仗如果受伤骨折了怎么治疗?

古代打仗如果受伤骨折了怎么治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392 更新时间:2024/1/23 17:03:43

汉字的“疾'字中有“矢”,“矢”就是箭镞,可见古代的医学起源就与战争关系密切,古代军队是以肉搏战斗为主,每次战斗之后除了阵亡的士兵之外还会有大量士兵受伤,随着战争规模的日益扩大、兵器种类的日益增多和杀伤力日益增大,战争中伤病员日益大量涌现,一场战役下来会有几万几万的伤兵,就算到了现代,救治伤兵都是一件困难的事,何况在古代医疗水平低下的情况下,治疗疾病尚且困难,更别说救治伤兵,古罗马军队只能以葡萄酒擦洗伤口,中世纪的西方治疗伤口的唯一办法是用烧红的烙铁或灼热的沸油直接对伤口烧灼,那古代中国如何处理伤兵的呢?,这要从三个方面说起,救人的医生,医治的方法,医治的体系。

古代军医的来源:

先秦时代的军医其实就是巫师兼任,在《墨子迎敌桐》有“举巫师、卜,有所长,具药,官养之”的句子,就是讲巫师经常准备药以迎敌之用,外伤治疗往往多是采用刮、锯、凿、拔等比较简单而且痛苦较大的方式。在战国时的兵书《六韬虎韬翼》也有“方士三人,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百病”的记载,秦汉之后巫医才分开,三国时期的华佗是世界上最早用麻醉药做外科大手术的人,那时的军医都是临时客串,有战事就是军医,没战事就是民医,到了隋代军中才专门设置有“尚医军主”。携带外科手术器械(解剖刀等)、其它医药设备、药品、油、绷带或纱布等。还负责安排伤员的食物和饮水

唐代沿袭了隋军的做法,军中设置了专职军医“检校病儿官”,平时到军营巡行检查士兵饭食、劳累程度、医药和治疗生病士兵,而军队的医疗机构是太常寺的太医署,太医暑有令、丞、府、史、主药、药童等,外有医监、医正、药园师、药园生等二百余人,随同医药博士的实习生多达一百五六十人,为确保医疗质量,这些人经过考核后才能被录用,太医暑和现代医院一样还根据不同的病分科,每科都编有医博士、针灸博士、按摩博士、咒禁博士等。为确保药源供应及药师的培养,还特拔良田为药园,以十六人以上为药园生,通过实习,学成为师,而其他药材则来自全国各地,地方州府里也有一名负责采药的采药师,全国送来的药材都存太医署的生药库,以御医二员与大使一员辨别验收。

宋代之后的军医己成体系,军医的配备是和全军人数成比例,在宋金战争中在磁州(今河北磁县)设立了类似今天的医院式的机构“医药院”。可使伤病员能得到长时间的、稳定的治疗,磁州知州起将之还建议各州县都能设立这种野战医院似的“医药院”,使伤员“逐州医治,俟平愈日,逐施结队发遣”,明代的国家医疗每年都要轮流派出医师到边关担任军医的任务,

古代军医的医术:

古代军队伤员中箭伤最多,如果箭头断在骨内,常用内服药加外敷药,据说可以使箭头自行离骨而出。如《虎钤经》卷十中就列有“出骨中箭头方”,《武备志》卷一三中,讲到了古代军队医治的重点及医治方法:“军中之疾,莫过于金疮,故首之;次则其中毒者也,又次则坠马、马咬者也,此四者,非军不伤,故先之。古代军队救治注重止血、去瘀、复位等,南北朝时就发明了用桑树皮捻成线缝合伤的技术,很快在军中得到推广。《虎钤经》就记载若皮肉断裂,取新桑白皮作缝线缝之

在治疗骨折方面,晋代已经会使用竹片做夹板固定断骨,如《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就记载一种治疗骨折的“擦血在腹内方”,而《肘后方》记载,对怀疑骨折的地方用竹片夹住,要用柔软旧布包好,不能太松不能太紧,这样可以不妨碍血液运行,军医已能用绳带对战伤止血,切开肌肉取出箭头,能使刀伤、箭伤昏厥的人立即苏醒。其医疗法简言之就是服用止血药,洗涤伤口,必要时缝合,涂上药膏,骨折接骨,肠脱送回腹内等。应当说是相当科学的了。

针对士兵作战和百姓乱离时期又不容易找到药物,或买不起药,军医还创建针灸以节省药物,除了刀,枪、箭之类的创伤之外,还有冻伤、烧伤等外伤,以及其他内科疾病,古代军队中都有众多的治疗办法,各少数民族也有各种奇奇怪怪的治疗法,如《元史布智儿传》就记载了元太祖命人把身中数箭,已经昏迷的布智儿整个放入刚杀的牛肚子里,布智儿浸在热牛血中,很快苏醒,转危为安,不过是否真有效,难以确定

古代军队对伤兵治疗体系:

古代军队出征时,军医也会随队出征,遇有战士受伤有病,便通过军医巡营予以治疗,如果有几万几万的这种大量伤员的情况,则在后方设立伤员收容营,征调民工负责将伤员运往后方,如果伤员无法行走,会配给一头牲畜,如果是重伤员会配给两头牲畜,缚在一齐运载伤员,通常给的是驴,在伤员后送路线上设接力及茶水站,伤员随到随送,每隔一段时间换药,食宿炊事人员负责供应伤员饮食及住宿,战事频繁时在各交通要地设立了类似医院的“安乐堂”,这种为过往军人设置的“安乐堂”的职能是医治伤病者,救治饥饿者,掩埋牺性者,其费用由政府负责,

不过由于古代房屋狭窄,所以只有重伤士兵才准送入,不是本队军人是概不准收治的,住院士兵的食米由本营送过来,伤员养病补充营养的肉菜则由医院负责供给,通常数名伤兵配一个劳役服侍,伤兵治病的款项由上级按月拨给。

在刑罚上,如果军医遗弃伤病员要受到处罚,如果有未死的伤病人员被活埋,有关军医要受到死刑的制裁,如果属下的士兵受伤或有病,其上司没有为他请医生救治的话其上司会被打四十大板,

总的来说虽然这些时期有了军队医疗保障,但医学理论不够系统,技术水平比较低下,机构的设置尚没有制度化,医护人员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所以古代还是有很多伤兵因救冶不力死亡的

其实在古代不论是打仗还是平时的生活当中因为外在原因发生骨折。

都只有一种治疗方法。

骨折,按照我们现在的医学角度来说。手术和保守治疗。那么古代肯定不能进行手术了。

那么如果说一个人,他这么长的话呢,是不会有骨折的,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的?

在古代经常会行军打仗,骨折的危险程度肯定要比常人要高。

并且不光是会发生骨折,会发生刀伤剑伤各种伤害等等。并且这种伤害的创伤都是很难修复。

而骨折在打仗当中是最难愈合的一种创伤。古代从军也会带军医。军医肯定不会做手术我们都知道,在三国的时候华驼想给曹操开颅手术,但可惜的是手术没做成,人却被杀了,在古代的时候军医也不可能做手术,所以说:

采取的治疗方法。必然是比较保守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只能用来改善症状,通常好了之后都会留下后遗症。

比如说,骨折畸形愈合骨不连,肢体功能残疾。或者等别的比较严重的后遗症情况。

因为毕竟是在古代,不像现在的社会,西医发展的比较好。现在我们如果发生了骨折,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改善。比如说对于骨折的部位进行精准良好的复位。可以通过住院来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具体方法:

大夫会先靠手摸。然后感觉不对劲,最后经验十足的大夫会觉得是这个地方骨折了。

然后会帮助进行复位。

看过电视或者武侠片的,我们都知道他会用棍子或者板子之类的榜上固定在骨折的地方。

捆绑住,这样的话呢,有利于让他自己重新长起来。

但是如果得不到治疗,可能就成畸形了。不论是在外观还是内在,都会有影响。外在,你走路不好看,内在,功能受影响。

大概这就是古人治疗骨折的办法了。

骨折他对于古人还是现代人来说,都是比较严重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万历帝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能否完胜日本军?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论实战能力,虽然骑射努尔哈赤有优势,作为一个配合军种作战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完胜日军还是洗洗睡吧。我们一直认为古代战争是冷兵器战争,实际上并非都如此。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以冷热兵器混用,热兵器为主,战争的第一阶段,朝鲜之所以节节败退,除了很久没有打过仗,疏于战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热兵器上吃亏了,朝鲜最

  • 明神宗为什么出兵帮助朝鲜打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日本如果占领朝鲜相当于向中国头上插了一把刀。日本会以朝鲜当跳板要中国命。中国与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近代史上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占直接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战后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半岛,随即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美、苏两国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此后南北两地分别成立了大

  • 假设万历年明军不出兵救助朝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但既然有这样的问题,麻花就来分享下我的个人观点。我们先来看下战争的背景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由于国内武士阶级的力量过于壮大,同时日本的土地完全不够分封,使得当时的日本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也是日本为什么一旦稍微强大一点就要对外扩张的根本

  • 明末清初,中国处于动乱时代那日本、朝鲜等邻国是和平的吗,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清初是个很长的概念。明末成化三年(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当年为日本应仁元年),自那以后日本全境陷入漫长的战国时代,上至幕府下至诸侯都难以安位,幕府被推翻、将军被杀死,诸侯之间血战不已,“下克上”成为家常便饭,而在民间,各种各样的“一揆”(暴乱)也因为社会矛盾激化而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一

  • 古代朝鲜为什么一直被日本侵略,而不被游牧民族侵略?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与朝鲜地图古代朝鲜既受游牧民族侵略,也受日本侵略。13世纪,高丽王朝政治腐败,武备废弛。12311295年,蒙古6次攻略朝鲜。高丽王朝不积极组织军民进行抵抗,却宁愿屈辱投降,接受蒙古监督国政,1368年,中原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但是,高丽王室仍然死心塌地地依附于元朝的残余势力,并且派兵进攻

  • 朝鲜与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朝鲜与中国实在不一般,中国虽大,却拿他没办,周边的小邦,纷纷化于中国,而惟朝鲜数千年来独存,虽然在唐朝时统一了朝鲜,但时间也不长就退出,元朝也是如此,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既灭不掉,他出了事你必须管他,因为他是同文同种同血亲,朝鲜人也是中国人,从商朝末年纣王的叔叔箕子为了保存商祀苗

  •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也必须

  •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女性,甚至是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喜欢烧杀抢掠侮辱女性,动不动就屠城?道理很简单,你把你自己想象成古代的一个小士兵,你就明白了。古代当兵,可以说平时拿的粮饷很低,长官责骂、克扣军饷、军纪废弛可以说是常态的事儿。这样的军队,作为长官,你要让士兵为你卖命,尤其是在战场上,不要命的提着头颅跟你玩儿。那你讲一些大

  • 万历皇帝为何要派兵进入朝鲜抗倭援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背景中国的春秋战国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多少恩恩怨怨,几许交战攻伐,英雄人杰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佳话与教训!而日本也有个被他们大书特书的所谓“人杰辈出”的战国时代(也就几个小县城互相背信弃义,互相攻伐)。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农民木下藤吉郎地没种成,生意也赔本,却靠着谋略天赋从基

  •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常常是一城一寨的稳扎稳打,少有避开坚城,绕道攻取下一座城池的例子。如果绕开也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先围住此城,比如三国时期钟会伐蜀,久攻汉中重镇汉城、乐城不能下,进而重兵围城,绕道夺取阳安关口。从此也能看出,古代战争中,一般不会对眼前的城池不管不问的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