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如果万历帝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能否完胜日本军?

如果万历帝调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能否完胜日本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17 更新时间:2024/1/23 17:15:18

论实战能力,虽然骑射努尔哈赤有优势,作为一个配合军种作战还是可以的,但是要完胜日军还是洗洗睡吧。我们一直认为古代战争是兵器战争,实际上并非都如此。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以冷热兵器混用,热兵器为主,战争的第一阶段,朝鲜之所以节节败退,除了很久没有打过仗,疏于战阵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在热兵器上吃亏了,朝鲜最精锐的六镇骑兵就是败在了日军的火绳枪的新战法之下。不但朝鲜如此,就明朝派去救援平壤的副总兵祖承训也不熟悉日军战法,导致了游击史儒遭到铁炮命中而亡,全军溃败。

万历年间,日本侵朝的本质就是对外输出“过剩的武力产能”。因为当时的日军刚刚经历了从1467年应仁之乱起长达100多年的战国时代,丰臣秀吉刚刚完成统一日本。日军个子虽然不高,但是绝对都是百战勇。而且两个阶段动用日军总数过30万人。

所以当时的朝鲜一触即溃不意外,毕竟历史上朝鲜打嘴仗的本事比打真仗的本事要大得多。而明朝如松的辽东铁骑实际上代表着当时辽东的最强战斗力,更关键的是李如松的部队刚刚参加完“宁夏之役”,是有实战经验和准备的。

而努尔哈赤更不用说,“骑射”堪称17世纪地表最强者,注意是“骑射”。但是努尔哈赤面对16世纪的鸟铳、大炮,都是一筹莫展的。这叫武功再高,也怕菜刀。不但努尔哈赤怕明朝的大炮,连配备了精良鸟铳的日军,也对大炮一筹莫展。鸟铳和佛朗机炮几乎是同时被引进大明和日本的,但是大明选择了发展更猛的大炮,而日本选择发展更经济实惠的鸟铳,结果武器的代际差就在战争中就拉开了差距。

李如松进入朝鲜之后,真正的仗是怎么打的呢?当时明军攻打平壤靠的是数百门佛朗机炮、虎蹲炮,灭虏炮等等火炮(明朝的大炮花样很多,《武备志》里记载的各种炮有几十种之多),朝鲜的史料里如此记载“在距城5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天崩地裂,犯之无不焦烂”。

连火铳都不具备的纯冷兵器的努尔哈赤,实际上只能在丛林或雨天和日军野战。当然这种情况完胜日军的可能性是有的,参考李如松的碧蹄馆之役。但是朝鲜要收复失地,收复失地是要攻城的。所以努尔哈赤真的到了朝鲜,面对“武装到了牙齿”上的日军,要么绕着城跑,要么就抢抢老百姓。弄几个间谍里应外合,大明的城门好开,日军的城门可没那么容易开。

但了这么多,实际上“万历朝鲜之役,努尔哈赤八旗军入朝参加抗倭战争”,这个问题不成立。除非穿越。明朝万历20年(1592年)3月,丰臣秀吉动用9个军团14万人打朝鲜的时候,努尔哈赤还没有完成统一女真,还在攻打鸭绿江路,在找茬海西女真。所以当时努尔哈赤才只有2旗,根本不存在八旗。努尔哈赤红旗军和舒尔哈齐黑旗军,就这么点家当,总共戴甲的不超过1万人马。万历21年(1593年),努尔哈赤打败海西女真9部联军之后,也才扩编成黄、白、红、蓝四旗;直到万历43年(1615年),努尔哈赤才正式建立八旗编制,这中间差着20多年呢。

可气的还不在这,努尔哈赤的确不止一次申请参战了,但实际上,努尔哈赤根本没有真打算去朝鲜抗日援朝。万历20年(1592年)9月努尔哈赤派使臣到北京面见明朝兵部尚书石星,说自己忠勇的好汉,刚卖完马准备回去,趁机参见石大人,现在看到朝鲜被日寇占了,朝鲜和建州一衣带水,为避免日寇占了朝鲜继续进攻建州(建州可是大明的建州卫啊),所以希望朝廷同意他扩兵,然后趁着冬天冰封鸭绿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保卫大明的江山,报效朝廷。然而据说因为朝鲜担心建奴会赖在朝鲜不走,所以拒绝了。

但实际上万历朝鲜之役这几年的时间,努尔哈赤没闲着,一直在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海西女真各部,扩大自己的地盘。在这个期间他不止一次明朝要求出兵朝鲜,但真实目的只是为了在统一女真的路上,向明朝示好,让明朝别出兵干预自己,或者帮助海西女真而已。换句话说,如果明朝真的要求努尔哈赤去朝鲜参战,如果对吞并海西女真没有帮助,打死努尔哈赤也不会去的。

/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其实,努尔哈赤自己强烈要求过,要去朝鲜打日本人。当时,日本大将加藤清正带领日本第2军8000多人渡过了图们江,一举以火绳枪阵列打败了朝鲜最精锐的六镇骑兵。

随后,他们一鼓作气,直接冲进了中国境内。当时加藤清正的8千大军,还有半岛伪军3千人,实力雄厚。

边境女真部落,都是村落形态,但是当地的海西女真乌拉部村落,还是进行了坚决的抵抗。虽然,被日军以大军攻破了几座村寨,但是也杀伤日均600多人。最后,日军受不了女真乌拉部的骑射袭扰,又退回到朝鲜境内。

这次事件导致努尔哈赤说:“今朝鲜既被倭奴侵夺,日后必犯建州”,“挑选精兵,渡江征杀倭奴,报效皇朝。”请求明廷,批准努尔哈赤率军进入朝鲜打击日军。但是,这个事情,朝鲜君臣一听到就坚决拒绝。朝鲜称:如果建州卫老乙可赤来了,那我们就真要亡国了。

对于这些数百年来一直袭扰的女真胡人,朝鲜要求明朝坚决迅速拒绝努尔哈赤的请求,同时派遣朝官来救援。因此,明朝改为李如松带领部队进入朝鲜参战。

也正是在1593年,努尔哈赤打败海西女真组织的3万九部联军,威名大震。如果论,努尔哈赤军队实力和日本军队实力,明朝大将参加过2次朝鲜战役,在碧蹄馆之战亲手射杀立花家两员猛将的李如梅评论说:如果白刃战,30个日本兵只能对抗1个满洲人。这在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于1967年编写陆战史集5明清大决战当中有记载:倭兵三十人をもってしても、兵一人に敌せざるなり。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明神宗为什么出兵帮助朝鲜打日本?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因为日本如果占领朝鲜相当于向中国头上插了一把刀。日本会以朝鲜当跳板要中国命。中国与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近代史上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占直接对中国东北边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二战后日本势力退出朝鲜半岛,随即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美、苏两国分区占领了朝鲜半岛,此后南北两地分别成立了大

  • 假设万历年明军不出兵救助朝鲜,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麻花,我来分享。历史没有如果,也没有假设。但既然有这样的问题,麻花就来分享下我的个人观点。我们先来看下战争的背景万历朝鲜战争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由于国内武士阶级的力量过于壮大,同时日本的土地完全不够分封,使得当时的日本内部矛盾越来越严重,这也是日本为什么一旦稍微强大一点就要对外扩张的根本

  • 明末清初,中国处于动乱时代那日本、朝鲜等邻国是和平的吗,你怎么看?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明末清初是个很长的概念。明末成化三年(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当年为日本应仁元年),自那以后日本全境陷入漫长的战国时代,上至幕府下至诸侯都难以安位,幕府被推翻、将军被杀死,诸侯之间血战不已,“下克上”成为家常便饭,而在民间,各种各样的“一揆”(暴乱)也因为社会矛盾激化而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一

  • 古代朝鲜为什么一直被日本侵略,而不被游牧民族侵略?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元朝与朝鲜地图古代朝鲜既受游牧民族侵略,也受日本侵略。13世纪,高丽王朝政治腐败,武备废弛。12311295年,蒙古6次攻略朝鲜。高丽王朝不积极组织军民进行抵抗,却宁愿屈辱投降,接受蒙古监督国政,1368年,中原农民起义,推翻元朝的统治,但是,高丽王室仍然死心塌地地依附于元朝的残余势力,并且派兵进攻

  • 朝鲜与中国在历史上有什么渊源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朝鲜与中国实在不一般,中国虽大,却拿他没办,周边的小邦,纷纷化于中国,而惟朝鲜数千年来独存,虽然在唐朝时统一了朝鲜,但时间也不长就退出,元朝也是如此,其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特别行政区存在,既灭不掉,他出了事你必须管他,因为他是同文同种同血亲,朝鲜人也是中国人,从商朝末年纣王的叔叔箕子为了保存商祀苗

  • 万历朝鲜之役,明军水师真有渡海进攻日本的战略想法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水军进攻日本,如果日本没有水军可以袭扰,但是不能登岸,因为登岸被对方切断归路,不是活捉就是战死,不值得。任何一个军事家要进攻一个海洋国家,必须要准备大量的陆军,和最少一个月的粮草。部队数量最少要二十万以上,这二十万人登岸之后巩固滩头阵地,向内陆地区进攻找到落脚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有粮草,水源。也必须

  •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要烧杀抢掠,侮辱女性,甚至是屠城?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为什么古代打仗赢的一方,总是喜欢烧杀抢掠侮辱女性,动不动就屠城?道理很简单,你把你自己想象成古代的一个小士兵,你就明白了。古代当兵,可以说平时拿的粮饷很低,长官责骂、克扣军饷、军纪废弛可以说是常态的事儿。这样的军队,作为长官,你要让士兵为你卖命,尤其是在战场上,不要命的提着头颅跟你玩儿。那你讲一些大

  • 万历皇帝为何要派兵进入朝鲜抗倭援朝?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背景中国的春秋战国长达百余年的历史,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多少恩恩怨怨,几许交战攻伐,英雄人杰辈出!为我们留下了多少佳话与教训!而日本也有个被他们大书特书的所谓“人杰辈出”的战国时代(也就几个小县城互相背信弃义,互相攻伐)。干啥啥不成,吃啥啥不剩的农民木下藤吉郎地没种成,生意也赔本,却靠着谋略天赋从基

  • 古人打仗为什么不绕过城池?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常常是一城一寨的稳扎稳打,少有避开坚城,绕道攻取下一座城池的例子。如果绕开也会选择以优势兵力先围住此城,比如三国时期钟会伐蜀,久攻汉中重镇汉城、乐城不能下,进而重兵围城,绕道夺取阳安关口。从此也能看出,古代战争中,一般不会对眼前的城池不管不问的绕开,这其中包含着一些原因,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城

  • 清朝和准格尔的战争中,清军伤亡最大的战役是哪个?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持续将近七十年。大仗输过三次,小败仗就不计其数了。这三次大败仗,有两次是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雍正的晚年。输的原因几乎都是一样的,轻敌冒进。在不知准噶尔军底细的情况下被围歼。第一次惨败:乌尔会河之战这一次惨败,在清史史中的记载不详细。但是综合其它国家的史料记载,大致可以推算出战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