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宋辽战争爆发的背景介绍 宋辽战争伤亡 宋辽战争最后结果

宋辽战争爆发的背景介绍 宋辽战争伤亡 宋辽战争最后结果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13 更新时间:2024/1/22 21:14:59

宋辽战争,一般是指自979年宋朝北伐以来,终于1004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一系列宋辽间以燕云地区领地争端为主的长期战争。

背景

五代后唐清泰末,辽(契丹)帝耶律德光扶植石敬瑭攻灭后唐称后晋皇帝后,从石晋王朝攫取了幽云十六州(今北京至山西大同地区)之地并以此为基地,不断袭掠中原。后周建国初,辽又扶植北汉政权割据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作为附庸以屏蔽燕云。后周显德七年(辽应历十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称帝,建北宋后,辽继续支持北汉与宋抗衡。时南方尚存有吴越、南唐、荆南、南汉、后蜀等独立割据政权。为实现统一,赵匡胤在实施先南后北进军方略过程中,曾寻机分兵攻取北汉,试图铲除辽附庸,以便收复燕云,但每次进攻均遭辽援军阻挠而未果。乾德二年(964年),宋攻北汉辽州(治辽山,今山西左权),辽遣耶律挞烈率军6万往援,是宋辽之间首次大规模作战。开宝元年(968年)至二年,宋再次攻北汉,兵围太原,辽又出兵援北汉,被宋军击退。直至开宝末年,不仅未能灭北汉,反使宋辽间冲突迭起,矛盾日深。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南方统一大局已定,遂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亲率大军攻北汉。先败辽援军,继破太原灭亡北汉,为进取燕云创造了条件。自此,开始了长达25年余的宋辽战争。

北宋伐辽

979年,即位不久的宋太宗赵光义决定挥师北伐,一举灭掉十国中苟延残喘的北汉政权。辽朝援兵失利,导致宋军攻破太原,灭掉北汉。宋太宗认为辽军实力不强,不足畏惧,不顾大军疲劳,决定挟灭北汉之余威兴师伐辽。六月,宋太宗御驾亲征,率10万大军杀进河北,意图收复中原在后晋时期失去的幽云十六州。宋军在突破辽军在沙河的防线后兵围幽州,但守将韩延徽顽强抵抗,宋军久攻不下。此时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和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援兵前来,引诱宋军北进,大败之于高梁河,宋军死伤惨重,太宗皇帝差点被活捉,幸亏大将杨业赶来救出才得以身免。九月,辽景宗耶律贤派兵攻击北宋,在满城之战中战败,次年又在雁门之战败给杨业,而杨业则由此树立了自己“杨无敌”的英名。但北宋又在冬天的瓦桥关之战中败给辽景宗率领的军队。986年,宋太宗乘辽圣宗刚刚即位之机兵分三路,二次伐辽,史称雍熙北伐。北宋东路军孤军深入,被辽军击溃。辽军随即反击其他两路宋军,收复失地,在陈家谷之战中更是俘虏宿敌杨业,大获全胜。几年后宋太宗因在高梁河得到的箭伤发作而病逝,北宋转为守势。

澶渊之盟

1004年,辽圣宗和承天太后萧绰亲征南伐,宋真宗恐惧之下决定逃跑,宰相寇准劝住后才罢休。在寇准的建议下,宋真宗亲自前往黄河边上的澶州与辽军对峙。战斗中辽军名将萧挞凛被宋军的床子弩射杀,辽军士气低落。于是萧太后决定与宋议和,达成澶渊之盟。条约中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及绢二十万匹,并确定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宋辽近一百年没有大规模战事。

宣和北伐

辽圣宗病逝后,辽朝日益衰落,此时强大的女真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中崛起。1115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向辽开战,并很快攻破上京。宋徽宗不顾与辽多年修好,与金签订海上之盟,联金伐辽,但宋军的精锐部队西军被镇守辽南京的耶律大石歼灭,宣和北伐以北宋的大败结束。南京之战中宋军的软弱被金军发现,为后来的靖康之变埋下后患。1125年,大金第二代皇帝金太宗攻灭辽朝,随即南下伐宋,宋金战争爆发。

标签: 宋辽战争

更多文章

  • 刘备在赤壁之战前都参加过哪些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备

    陆逊在夷陵之战前,曾这样分析刘备:“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备的军旅生涯中,败多胜少。确实刘备在赤壁之战前,打不过的败仗真的不在少数刘备在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正是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打过黄巾军;打过张举、张纯领导的幽州起义军;甚至还参加过讨伐董卓的

  • 宋灭后蜀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宋灭后蜀之战示意图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后蜀

    宋灭后蜀之战是北宋统一战争中,西川行营前军兵马都部署王全斌与副都部署刘廷让等分率军两路合击,攻灭后蜀的作战,发生在乾德二年至三年(公元964-965年)。战役背景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北宋平定荆湖一带,基本切断了蜀朝与中原地区其他各国的联系。而此时的蜀朝君主孟昶,在一心想要立功来给自己树立威信的

  • 宋灭南汉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宋灭南汉之战示意图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南汉

    宋灭南汉之战,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九月至四年二月,在北宋统一战争北宋统一战争中,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潘美等率军入岭南(即五岭以南,今广东、广西)境,攻灭南汉的作战。战争背景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宋太祖赵匡胤调任时任泰州团练使的潘美前往潭州担任防御使。南汉屡次派兵袭扰桂阳及江华等地,潘美成

  • 采石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采石之战示意图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发生于北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对阵双方为北宋和南唐,爆发于开宝七年闰十月,结束于当年十一月。最后以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金完颜亮伐宋的主攻目标,是经淮南,渡长江,直取浙江临安,灭亡南宋,一统天下。为此,宋军主将刘锜自江南渡江抵达扬州以后,即采取守淮防江之部署:自驻扬州,兼守淮东,

  • 小田原之战为什么会失败 小田原之战兵力部署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小田原之战

    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把矛头转向关东地方的强大势力北条氏,双方发生的战争被称为小田原之战。氏康至氏政时代战国时代新兴大名北条氏康进军武藏国,在河越夜战中驱逐上杉宪政与足利晴氏,随后与甲斐国武田信玄、骏河国今川义元完成甲相骏三国同盟出兵全面占领关东地区并与当时继承关东管领一职的上杉谦信对峙。这时武田

  • 日本战国时期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日语: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出版书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广义的战国时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时代发生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领下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等组成的西军。关原之战爆发于1600年,是发生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以德川家康为首的&ldquo

  • 契丹灭后晋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契丹灭后晋之战示意图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契丹

    契丹灭后晋之战,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7年),契丹军数次南下,攻灭后晋的战争。起因后梁灭亡之后,沙陀人李存勗建立后唐。到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成为河东节度使。后来李从珂对石敬瑭起疑心,石敬瑭也暗谋自保。李从珂后来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

  • 高平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高平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北汉入侵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称帝,史称周

  • 后周攻后蜀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后蜀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周,后蜀

    后周攻后蜀之战,是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5月发动的一场针对后蜀的战役,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战役背景高平之战过后,后周世宗开始有了统一中国的想法。955年3月,秦州部分民众赶到大梁,上书周世

  • 后周攻南唐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周,南唐

    后周攻南唐之战,又称周世宗三征南唐、三征南唐之战、周世宗攻南唐之战。是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至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周世宗柴荣三次率军进攻南唐的战争。战役背景公元955年,在高平之战获胜后,后周世宗柴荣决定征伐四方,统一中原。当年3月,有秦州百姓前来请求后周攻取后蜀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