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傅介子: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

傅介子: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727 更新时间:2024/1/23 10:48:02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就由小编来说说西汉傅介子,他堪称真实版的战狼,千里斩杀楼兰王,几百年后被李白杜甫竞相歌颂!

李白在他的《塞下曲其一》上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意思是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诗中“斩楼兰”的典就是出自《汉书·傅介子传》。

王昌龄在他的《从军行》中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跟李白的《塞下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在他的杜甫《忆昔二首》中说:“愿见北地傅介子,老儒不用尚书郎”,意思是大唐何时才能出现傅介子这样勇猛的人物来以雪国耻,只要国家能灭寇中兴,我个人做不做尚书郎倒没关系。

汉昭帝时期,楼兰等西域国家倒向匈奴,竟杀害使者还掠夺财物。后来傅介子以骏马监的身份出使楼兰、等国,并且设计斩杀楼兰王,为汉朝挽回颜面。当时这些西域国家摇摆不定,在汉朝和匈奴之间只能选择一边倒向。但楼兰这样的小国竟然都敢违背外交规则,斩杀汉朝使者,这已经触犯了汉昭帝的底线。

西汉时期,西域有大大小小几十个国家,西汉与匈奴一直在争夺对这些国家的控制权。西域诸国有的国弱里小,有的趋炎附势,没有定性,一会倒向匈奴,一会服从西汉,就看匈奴和西汉哪个强大了。

西汉昭帝时期,西域的楼兰、龟兹、大宛等国降匈奴,杀汉使,与西汉为敌。由于山高路远,西域诸国又反复降叛,搞得大汉朝也没下定决心该怎么办才好。西域诸国的这些让人气愤的作为,惹怒了一个勇士,他就是平乐监傅介子。

傅介子豪侠仗义,认为读书无用,大丈夫应当为国杀敌,平叛降乱。傅介子主动请缨,出使大宛,顺便奉旨责问楼兰、龟兹。

傅介子到了楼兰之后,严厉斥责楼兰王安归为何擅自杀掉汉使,并称大军不日将来讨伐。安归被傅介子的气势吓到,连连认错,表示悔过。傅介子随即赶赴龟兹,龟兹王也被傅介子的气势压倒,承认错误,表示与大汉结盟。

傅介子正在龟兹的时候,正好得知匈奴使者也到了龟兹。傅介子,带领随从,杀奔匈奴人住地,斩杀全部匈奴人,并将匈奴使者脑袋割下带回长安,震动西域和长安。

傅介子回到长安后,对当时的权臣说,楼兰、龟兹时降时叛,仅仅责问训斥不足以惩罚他们所犯的错,更不能保证他们臣服,他想再去一趟龟兹,刺杀龟兹王,以威慑西域诸国。

霍光对傅介子的想法很赞成,但是他建议去刺杀楼兰王,因为楼兰更靠近大汉。

傅介子招募了百余名勇士,直奔楼兰而去,但楼兰王安归身边卫士众多,无从下手,便决定智取。

傅介子假装要离开楼兰,对送行的楼兰官员说,我奉天子命来赏赐,你们大王怎么不专门接见,太傲慢了。这些金银财宝我只好送给其他国家了。

楼兰官员见傅介子随身确是带了很多财物,赶紧回报安归。安归起了贪心,连忙专门设宴款待傅介子。傅介子为了将戏做得逼真,拒绝了安归的邀请。这一下,安归着急了,再三来请傅介子,最后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到傅介子营帐中款待。

酒过三巡,傅介子故意将财物露出来给安归看。安归看见无数金银财宝,开心到眩晕,开怀畅饮,喝到酒醉。

傅介子看见时机已到,请安归屏退左右,称有天子密诏。这个时候,安归满脑子都是金银财宝,对傅介子的话是言听计从,立即屏退卫士。

傅介子见计谋成功,便摔碎酒杯,埋伏的勇士听到暗号立即涌出,乱刀砍死安归,枭下安归首级带回长安。

汉昭帝命令将安归首级悬示阙下,以震慑有异心的西域诸国,并封傅介子为义阳侯,以表彰其勇猛机智,为大汉所立不世之功。汉昭帝封新的楼兰王为鄯善王。自此,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再也没有叛汉。

处理好楼兰的事情后,傅介子携带楼兰国王的首级凯旋长安。朝廷里的大官、将军们都佩服傅介子的勇敢、机智,为维护汉王朝的天威,立下了大功。

汉昭帝褒奖傅介子“以直报怨,不烦师从。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册封傅介子受封义阳侯,刺杀楼兰王的两位壮士者皆补为侍郎。后来楼兰国更名为鄯善,取“善”之意。

其实,傅介子的这场刺杀行动,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我想在他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肯定也有过千百种的假设,不成功便成仁。以身许国,血洒大漠,马革裹尸。或许,英雄就该如此。

所以,后来的定远侯班超就曾以傅介子为榜样:“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班超也在西域建立了不世功业,他长驻西域31年,出入之处,莫不宾从,同异俗之心,得远夷之和,探索之路,皆前世所不至,盖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

几百年后的李白、杜甫等大唐诗坛泰斗们,在读到傅介子的故事,也心潮澎湃,纷纷歌颂,留下千古名篇。

李白和杜甫与其说是歌颂傅介子,倒不如说是歌颂一种精神。因为傅介子孤胆英雄、斩楼兰王,代表着一种壮士雪耻的精神,历经安史之乱的几位诗人,目睹大唐为反叛的胡夷所欺,怎能不念傅介子,怎能不怀雪耻之志?尤其是杜甫,他不仅历经安史之乱,还目睹了吐蕃趁安史之乱侵占大唐土地。

如今千年已经过去,当年的英雄依然活在我们心中。能够被后世敬仰、在星空闪耀的人,一定是对时代、民族、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一代英主陈霸先:一位出身贫寒的开国皇帝 力挽狂澜 堪称南北朝最有能力的皇帝 却遭后人讥讽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

    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在位时间虽然很短,但却意义重大,他和他所建立的陈朝,在恢复江南经济、传承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后来陈朝虽然被隋朝灭掉,但陈朝却在文化上战胜了隋朝,隋唐延续了陈朝的礼乐的制度。一国兴来一国亡,六朝兴废太匆忙。南人爱说长江水,此水从来不见长。”这首叫做《六朝

  • 司马孚:大魏最后的忠臣 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 至死都自称魏朝忠臣 司马孚是真忠臣还是伪君子?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司马孚是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西晋代魏后,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司马孚,是魏晋时期一个身

  • 汉章帝刘炟:宽厚治国 被称为东汉贤君 却因放纵外戚 埋下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隐患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汉章帝刘炟是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但是过于放纵外戚,种下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隐患。汉章帝名叫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东汉王朝的第三位

  • 章佳·阿桂:乾隆时期最厉害的武将 巨贪和珅的真正对手 最终以八十高龄得以善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章佳·阿桂是清朝名将,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阿桂不仅是著名的统帅,而且是一代名臣。他经常参与国家重大政务的决策,勤慎善断,处理问题细致周到。阿桂,章佳氏,满洲正蓝旗人,后因功勋卓著被抬旗至“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其父阿克敦,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 五阿哥永琪:清朝最知名的皇子 年仅25岁就去世了 无缘皇位 后代也很出色 他不死或许能拯救清朝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爱新觉罗·永琪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自幼聪慧好学,能骑善射,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和演算法,并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母族势弱爱新觉罗·永琪,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人称“五阿哥”,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称“海氏”“海佳氏”,即《如懿传》中的海兰。

  • 隋末英雄杜伏威是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十六岁聚众起义 屡败隋军精锐 降唐不久后暴卒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杜伏威是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虽然杜伏威志向不高,只求在乱世中保全一方,阻碍了统一的进程,但因江淮义军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隋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也为李唐王朝推翻隋朝、消灭诸义军并夺得天下做出了贡献。杜伏威祖辈都是农民,但他生性就不愿意种地,家里穷得丁当响,年轻时潦倒失意,也不经营谋生之

  • 高阳酒徒郦食其:楚汉争霸时期著名的说客 才智超群 最后却落得个被烹杀的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郦食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为刘邦出谋划策,游说四方,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富于谋略,而且敢作敢为,勇于冒险,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为刘邦成就大业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郦食其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具有才能的谋士,他曾经辅助刘邦进行争夺天下的斗争,并且为刘邦最后成功地建立汉朝提

  • “装甲兵之父”许光达: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我国开创的初期有许多著名的大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他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1908年,许光达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农家,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始终忠诚于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难困苦之中立场坚

  • 宦官张承业:为唐朝守节尽忠的最后一个忠臣 竭尽忠心匡复大唐 最终含恨而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张承业是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一生忠于唐朝,曾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与篡唐的朱梁王朝对抗数十年,始终以唐朝的官职自居。最后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大唐天佑十九年,这是一个早已被世人废弃十多年的年号。早在15年前,大军阀朱温废黜了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

  • 耶律大石:孤独的苍鹰称霸西域 带领契丹民族西迁称霸中亚和西亚 重建辽国 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传奇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耶律大石是西辽的创立者,耶律大石在艰难的条件下,率众西征,在中亚创建了另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新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吸收当地民族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西辽基本制度和政策,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耶律大石,西辽的开国皇帝,也是称霸中亚的菊尔汗。作为一个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