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司马孚:大魏最后的忠臣 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 至死都自称魏朝忠臣 司马孚是真忠臣还是伪君子?

司马孚:大魏最后的忠臣 曾侍奉曹家四代六帝 至死都自称魏朝忠臣 司马孚是真忠臣还是伪君子?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67 更新时间:2024/1/16 3:43:37

司马孚是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自曹操时代起,司马孚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高平陵之变”时,司马孚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西晋代魏后,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

司马孚,是魏晋时期一个身份特殊,但又比较低调的人物。他是晋宣王司马懿的弟弟,晋景王司马师和晋文王司马昭的叔叔,晋武帝司马炎的叔爷。在声名狼藉的司马家族,司马孚出淤泥而不染,被誉为司马家族唯一有良知的人。当然也有人骂他是影帝。这个司马家族活得最久的人,经历了怎样的人生?

司马孚和司马懿一样,早年默默无闻,不像诸葛亮那样,早早就名声在外。司马孚年轻时,担任过陈思王曹植的文学侍从,不过他看出曹植不是个靠谱的人,于是转投世子曹丕门下。曹丕对司马孚颇为欣赏,两个人关系也很亲近。公元220年正月,魏王曹操崩殂,曹丕哭哭啼啼不知所措,司马孚劝曹丕别哭了,赶紧继承魏王爵位,以继任魏王的身份,稳定魏国政局。曹丕继魏王位后,司马孚协助曹丕处理政务,颇得曹丕赞赏。

公元220年十二月,曹丕在群臣的拥立下,逼迫汉献帝退位,代汉自立,定国号为魏。早已分崩离析、名存实亡的东汉,彻底灭亡。曹丕继位之后,司马孚先后出任中书郎、黄门侍郎、骑都尉等职。虽然都是些顾问、秘书、参谋之类的官职,但毕竟是皇帝的近臣,近水楼台先得月。后来,司马孚到地方任职,担任河内典农,之后转任清河太守。曹丕时代的司马孚,没什么大作为,也没有崭露头角。总体来说,曹丕对司马孚还是很不错的。

曹丕驾崩后,魏明帝曹睿继位。司马孚出任度支尚书,管理国家财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部长。司马孚在财政部长的任上,干得还不错。司马孚还曾两次带兵作战,在边境上击退了吴、蜀的进攻。曹睿也比较看重司马孚。曹睿时代的司马孚,开始崭露头角,但不算特别明显,而且也没有进入曹魏政权的核心圈。

曹睿驾崩后,少帝曹芳继位。因为曹芳年幼,由司马懿和大司马曹爽共同辅政。曹爽对司马懿,显然是没有好感的。曹爽想办法架空司马懿,并打击司马家族。终于曹爽大权独揽,连司马懿都得避其锋芒,称病避祸,司马孚也更别提了。司马懿韬光养晦,蛰伏十年后,趁着曹爽陪同曹芳到城外祭祀魏明帝的时机,发动高平陵之变,一举拿下曹爽,灭曹爽三族,彻底翻盘。在这场高平陵之变当中,司马孚扮演了积极角色,和侄子司马师扼守司马门,控制京师,是政变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彻底控制了曹魏。没过两年司马懿去世,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掌权。司马孚对叔叔司马孚,也非常尊敬,让他担任重要官职,司马孚开始进入权力核心。不过,司马孚不是个有野心的人,并没有掺和司马师篡权的那些事,包括后来司马昭篡权,他也基本没介入。司马师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孚没有支持,当然也不可能反对。

后来,司马师在寿春平叛时,死在了军中。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接棒,继续掏空曹魏。司马昭搞了一系列动作,如逼曹髦封他为晋公,给他加九锡等等。都是奔着皇帝宝座去的。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曹髦的强烈不满。但是权力都在司马昭手里,曹髦也无可奈何。眼看着司马昭就要成为晋朝的开国之君,曹髦忍无可忍,孤注一掷,喊出了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后率领自己的仆从,讨伐司马昭。

双方实力悬殊,结局当然不用多问了。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太子舍人济,用长矛戳死了曹髦。这个20岁的年轻皇帝,就这样被当众弑杀。每次读到这段历史,我总是忍不住扼腕叹息。一代雄主曹孟德,他的子孙后代,居然死得这么憋屈。曹孟德若是在天有灵,该作何感想?曹髦遇害以后,文武百官慑于司马昭的淫威,都不敢给曹髦收尸,只敢远远地观望。司马孚闻讯后,立刻赶过去,抱着曹髦的尸体痛哭流涕,说曹髦被杀,是他司马孚的罪过,他没保护好皇上。还要求追究肇事者的责任。

司马孚当然不可能追究司马昭的责任,司马昭也不打算追究贾充的责任,于是只好牺牲成济了,成济被夷三族。曹髦死了也不安宁。司马昭威逼郭太后下旨,把曹髦说得非常不堪,废曹髦为庶人,剥夺他皇帝尊号,并准备以平民礼下葬。司马孚给郭太后上表,坚持要求以王礼安葬曹髦。司马昭也跟着上表,同意司马孚的意见。曹髦终于以王礼下葬。不过非常寒酸。

处理完曹髦的身后事以后,司马孚就渐渐退出朝堂,不问政事。司马昭也另立曹奂为帝,司马昭也从晋公升为晋王。后来司马昭死了,他的长子司马炎继承晋王之位,接着逼迫曹奂禅位于自己,曹魏政权宣告灭亡。经过两代三人的努力,司马家终于将曹魏变成了司马晋。

司马炎安排曹奂暂时住到洛阳西北郊的金墉城,曹奂在离开宫室,迁居金墉城时,司马孚前来拜别。司马孚握着曹奂的手,悲不自胜,老泪纵横,说自己到死都是大魏的纯臣。有人说司马孚是在作秀,我倒不这么觉得。他见证了曹魏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他送走了曹魏前三任文成武德的统治者,又目睹了曹魏后三位傀儡皇帝的屈辱人生。他内心一定特别伤感,他对曹魏是有感情的。

晋朝建立以后,司马孚被封为安平王,食邑万户,官拜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司马炎也对司马孚礼遇又加,在司马孚面前,司马炎执晚辈礼,还给予他各种丰厚的赏赐和高规格待遇。然而,司马孚并没有表现出欣喜,反而有忧虑之色。

那时的司马孚已经年过九十了,垂垂老矣。他哥哥死了,他还活着。他两个侄子死了,他依旧活着。他是司马家族最高寿的人。在魏晋那样的乱世,活得越久越痛苦。他经历了人世间所有的沧桑,看过了人世间所有的悲欢。终于有一天,九十三岁的司马孚驾鹤西去。

他留下遗嘱,“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始终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殓以时服”。这个见证了魏国从诞生到灭亡全过程的老者,这个在西晋地位尊崇、宠命优渥的王爷,这个西晋开国皇帝的爷爷辈的老人,在魏国已经灭亡了八年之后,到死仍然以魏臣自居。

人性是复杂的,特别是乱世。不能简单地用是非善恶,评价一个人。司马孚是大魏的忠臣吗?似乎谈不上,看看他在高平陵之变中的表现就知道了。司马孚是惺惺作态的影帝吗?似乎也谈不上,他送别曹奂时当然是真情流露的表现。魏晋乱世,要想安身立命,不是件容易的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

每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紧密相连,个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司马孚不是圣人,他只是个在乱世中力求自保的人。尽管他同情曹魏,他也不能、也不可能和司马家族决裂,去保卫曹魏政权。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害人。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汉章帝刘炟:宽厚治国 被称为东汉贤君 却因放纵外戚 埋下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隐患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汉章帝刘炟是东汉王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好儒术”,实现思想活跃、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局面,其统治与汉明帝统治时期合称“明章之治”。但是过于放纵外戚,种下了外戚专权和宦官专政的隐患。汉章帝名叫刘炟,是汉明帝刘庄的第五子,东汉王朝的第三位

  • 章佳·阿桂:乾隆时期最厉害的武将 巨贪和珅的真正对手 最终以八十高龄得以善终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

    章佳·阿桂是清朝名将,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阿桂不仅是著名的统帅,而且是一代名臣。他经常参与国家重大政务的决策,勤慎善断,处理问题细致周到。阿桂,章佳氏,满洲正蓝旗人,后因功勋卓著被抬旗至“上三旗”之一的正白旗。其父阿克敦,康熙四十八年进士,

  • 五阿哥永琪:清朝最知名的皇子 年仅25岁就去世了 无缘皇位 后代也很出色 他不死或许能拯救清朝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爱新觉罗·永琪是清高宗乾隆帝第五子,自幼聪慧好学,能骑善射,精通满语、汉语、蒙古语,熟谙天文、地理和演算法,并在书法、绘画方面也颇有建树,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母族势弱爱新觉罗·永琪,字筠亭,号藤琴居士,乾隆帝第五子,人称“五阿哥”,生母为珂里叶特氏,又称“海氏”“海佳氏”,即《如懿传》中的海兰。

  • 隋末英雄杜伏威是隋末十八路反王之一 十六岁聚众起义 屡败隋军精锐 降唐不久后暴卒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杜伏威是隋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导者之一,虽然杜伏威志向不高,只求在乱世中保全一方,阻碍了统一的进程,但因江淮义军一定程度上消耗了隋军的有生力量,所以在一定意义上也为李唐王朝推翻隋朝、消灭诸义军并夺得天下做出了贡献。杜伏威祖辈都是农民,但他生性就不愿意种地,家里穷得丁当响,年轻时潦倒失意,也不经营谋生之

  • 高阳酒徒郦食其:楚汉争霸时期著名的说客 才智超群 最后却落得个被烹杀的下场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郦食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说客,为刘邦出谋划策,游说四方,为汉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富于谋略,而且敢作敢为,勇于冒险,以非凡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见解,为刘邦成就大业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郦食其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一个具有才能的谋士,他曾经辅助刘邦进行争夺天下的斗争,并且为刘邦最后成功地建立汉朝提

  • “装甲兵之父”许光达: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在我国开创的初期有许多著名的大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中国装甲兵之父”许光达,他请辞大将衔,毛主席赞其“英名天下扬” 。1908年,许光达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普通农家,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入党后,他始终忠诚于党,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艰难困苦之中立场坚

  • 宦官张承业:为唐朝守节尽忠的最后一个忠臣 竭尽忠心匡复大唐 最终含恨而终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张承业是唐末五代宦官。张承业一生忠于唐朝,曾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与篡唐的朱梁王朝对抗数十年,始终以唐朝的官职自居。最后张承业因李存勖执意称帝,劝谏又不被采纳,以致忧愤得病,最终死于晋阳。大唐天佑十九年,这是一个早已被世人废弃十多年的年号。早在15年前,大军阀朱温废黜了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

  • 耶律大石:孤独的苍鹰称霸西域 带领契丹民族西迁称霸中亚和西亚 重建辽国 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传奇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

    耶律大石是西辽的创立者,耶律大石在艰难的条件下,率众西征,在中亚创建了另一个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新王朝。他总结辽朝兴衰的教训,吸收当地民族的统治经验,制定了西辽基本制度和政策,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耶律大石,西辽的开国皇帝,也是称霸中亚的菊尔汗。作为一个契

  • 郭嵩焘:首位驻外使节 近代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却为当时的时代所不容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

    郭嵩焘是近代洋务思想家,是中国职业外交家的先驱。郭嵩焘痛恨反手关家门,力主开眼看世界,早已被证实是明智之见和明智之举,他是超越时代的先行者,生前没有知音,没有同道,内心寂寞如沙。他叹息过、苦恼过,却从未绝望过,相信未来,内心始终怀抱着沉重的乐观。事实证明,郭嵩焘是对的。我们都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

  • 宋恭帝赵㬎:贵为皇帝 亡国后变身高僧 最后却因一首反诗被杀 传说元顺帝是赵㬎的私生子 元顺帝真的是宋恭帝赵㬎之子吗?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宋恭帝赵㬎是南宋第七位皇帝,在位期间朝政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而谢道清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贾似道被撤后又依靠陈宜中。临安被元占领后被送到大都,之后到西藏出家为僧。1323年,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他贵为皇帝,却稀里糊涂的沦为亡国之君,又阴差阳错的变身为西藏高僧,据传还与一位蒙古王妃产生过一段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