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严嵩到底在为谁背锅?很难想象,他竟然既是奸臣又是贤臣

严嵩到底在为谁背锅?很难想象,他竟然既是奸臣又是贤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736 更新时间:2024/1/6 5:40:32

长期以来,明代权相严嵩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形象。老王也认为严嵩确实很奸,要不然也没法在宰相的位子上坐那么久,但深入研究历史之后,你就会发现,严嵩必非一味的“奸”,他身上也有“贤”的一面,而且“贤”的成分并不见比“奸”来得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既是奸臣,又是贤臣。在一定程度上,他其实只是替嘉靖皇帝这个昏君背锅的替罪羊而已。

严嵩于正德、嘉靖两朝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不过这时候的明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嘉靖帝迷信道教,一味追求享乐长生,他大肆修建道观斋醮,给明室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嘉靖帝皇权专制下,严嵩作为首辅重臣,当然不敢也不能触犯皇帝的意旨,但他也并不是什么尸位素餐之徒,而是忠勤奉公职守,在嘉靖帝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之时,他尽一己之力兴利除弊,才让明朝江山得以维持。

严嵩关心国计民生,为了避免劳民伤财,他反对嘉靖皇帝修斋建宫、大兴土木。他曾多次谏君修省,暂停宫内宫外所有糜费工程,“为朝廷惜妄费”。最终,他就栽在这种事情上,因为反对营造新的宫室,触怒嘉靖帝而被罢职下台。

其时明室内忧外患频仍,尤其是北有蒙古入侵、东南沿海频繁被倭寇骚扰,军队粮饷开支庞大,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在这样的困境下,严嵩通过一系列措施节缩开支,千方百计筹措粮饷。比如,为了节约开支,严嵩劝阻了嘉靖帝添设显陵奉守官一职。嘉靖37年,山西大同粮食丰收价格低廉,严嵩请旨趁时籴买,为明军预置了半年军粮。

为了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严嵩还多次上疏建议精兵简政。嘉靖31年,严嵩反对将京兵遣赴北方边疆三镇,认为此举只是白白耗费粮饷。第二年又进言整顿军队,挑选精兵,嘉靖帝颇为赞许。

严嵩倡导厉行节约、与民休息,反对大兴土木等做法,虽然无法挽回明朝国国力颓的整体走势,但至少是符合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对维持社会经济稳定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再加加上嘉靖初年打下的底子,虽然整个国家被嘉靖帝长年怠政恶搞,居然还能维持长达半个世纪,不能抹杀严嵩的贡献。

针对“北虏南倭”两大难题,严嵩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为保境安民想了不少办法,办了不少实事。

为了抗击蒙古入侵,严嵩推行了精心挑选将领,勤加修筑边栅等政策以稳固边防。他还为国家选拔任用了大批贤能之臣,如戚继光、翁万达、唐顺之、杨博、王祟古、苏佑、尹耕、王忬、许论等等,均为明室贡献卓著。

对于倭寇,严嵩则力主剿抚兼施之策,成效不可谓不卓著。赵文华就是在他举荐下督师平倭,用了胡宗宪,又征募了戚继光、俞大猷、唐顺之、谭纶、刘显等将才,在抗倭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胡宗宪在严嵩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平灭了王直、陈东、徐海等一大批海盗头子。尽管倭寇在严嵩执政时并未完全肃清,但也越来越弱,其残余势力最后被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所灭。然而,如今人们一谈到抗倭,往往只归功于张居正、戚继光等人,却根本不提严嵩与胡宗宪的贡献,这就有失公允了。

嘉靖帝一心修道以求长生,觉得打理朝政根本就是浪费他的宝贵时间,因此长期怠政。这时候温和忠谨的严嵩就自然成为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朝政代理人,但嘉靖帝又是一个非常专制的人。朝臣之中凡有触犯其皇权与修玄享乐这两个切身利益者,嘉靖帝即对其或贬或杀,就算是皇室宗亲也往往严惩不贷。他虽然重用严嵩,但也时时采取各种措施对其严加防范。

严嵩为这样的皇帝效命,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可以一手遮天。从他60岁入阁,80岁致仕,在其为相的这二十年中,严嵩始终怀着对嘉靖帝诚惶诚恐的心理,循规蹈矩地为其理政。

比起杨最、杨继盛等以刚直著称于史、劝谏皇帝视死如归的诤臣,严嵩当然没有多少气节可言,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要劝阻皇帝少做一些失政失德之事,光是正面对抗往往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因为正面抗命所产生的冲突,往往只能以官员被罢黜、甚至白白丧命而告终,根本于事无补。严嵩采取的是对皇帝阳奉阴违的迂回战术,但实质上取得的成效却比杨最等人的直谏好得多。

在封建专制时代,作为一个臣子,拍拍皇帝和权阉的马屁、投其所好以图自保是一种基本的生存之道。说起来不好听,但有点智商的人基本都得遵循这一规律。严嵩只是其中之一,并不见得比其他大臣更谄媚阿谀。如果单单把他一个人拎出来,以“奸佞”之臣大加贬斥,而无视其他人的行为,显然是不尽情理的。

仔细查证史实,可以发现严嵩担任内阁首辅之后,并没有多少以权谋私的实迹,卖国通倭之说更是根本站不住脚。可以看到的倒是他多次给皇帝上书辞谢各种官爵恩赏,包括三次劝止了对他加以少师荣衔的动议。此外,史书中还多次提到他有闻过自劾、请求降职之举。另外,严嵩也从未从乡里宗族中安排什么人做官,那么其子严世蕃是怎么当官的呢?其实只是很多朝臣都享受过的荫官之恩而已。

严嵩在个人生活方面也是非常朴素低调的,一个非常有趣的事实是他只有一个独子,可是一生都没有纳过妾,而是跟他的原配欧阳氏白头偕头,相敬如宾。明朝商品经济发达,各级官员大多纵情享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严嵩能做到清心寡欲实属难能可贵。

历代史家都痛斥严嵩贪污,这并非虚妄之词,但非常搞笑的是,当时朝廷对严嵩一家抄家抄了很多年,却始终达不到徐阶所定的200万两的贪污数额,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其他人的财物都算在严嵩父子头上才勉强完成任务。

而在所抄没的财物中,除了金银器皿、玉器书画、房宅田产之外,竟然还有旧衣服件、零碎缎绢、扇柄把、帐慢被褥等各类杂物,其中光是旧衣布就抄了数万件。但试问,严高贪污这些东西何用,谁会给一品大员送如此寒碜之礼?显然,严氏本身的财产远远不够其原定的200万两之数,其中很大一部分财物不过是从别处没收来的,用以填补贪污数字差额,可见严嵩挺冤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严嵩与嘉靖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史》称严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这个结论概括出相当一部分事实,但不是全部。一方面,严嵩并非一意媚上,他得罪嘉靖之处也不少;另一方面,他对政事颇多议论,特别是对正德年间的政治有所批评。嘉靖是个极难侍候的皇帝,他生性猜忌、多疑、嗜杀。不仅如此,他待人冷漠,对自己的妻儿、侍婢、臣僚无不无

  • 严嵩贪污,徐阶也贪污;严嵩专权,徐阶效仿,两人名声差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欢迎来到侃侃侃历史。嘉靖四十一年,徐阶除掉了严嵩,继任大明首辅,他大力革除严嵩弊政,努力让大明朝重新走上正轨,其中徐阶做的最成功的事,当属限制皇权。今天侃侃跟您说一说徐阶与严嵩的对比,希望您能喜欢。首先侃侃跟您说一下,徐阶和严嵩为什么

  • 杨业其实不是潘美害死的,而是此人,但为何潘美会被骂了上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了解杨家将的人大都对潘仁美也不会陌生,不过潘仁美是在中国戏剧和小说话本中的名字,潘仁美本名不叫潘仁美,而是叫潘美,很多人不管是看小说电视剧还是历史,都觉得是因他的缘故,害死了忠心耿耿的杨将军杨业。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潘美可真的是比岳飞还冤了。潘美曾经是追随柴荣的,也立下过不少大小功劳,柴荣很看好他

  • 北宋开国名将潘美有多冤?揭秘历史上真实的潘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是河北大名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为维护大宋江山统一,抵御外敌立有汗马功劳。潘美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其父潘璘是后周时期一名普通军官。潘美从小受家庭熏染,酷爱研习历代兵书,有机谋勇略。面对当时的混乱局势,他发感慨说:“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

  • 宋太宗赵光义有弑兄篡位、逼死侄子之嫌,但未亡国之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宗赵光义是北宋王朝的第二个皇帝,原名叫赵匡义,只因为宋太祖赵匡胤登基称帝,作为臣子应该避其兄长宋太祖的名讳,所以改名为赵光义,于公元976年,宋太祖赵匡胤驾崩之后,登基称帝。千年以来,针对宋太宗赵光义登基是否弑兄篡位并未定论,在公元976年,宋太祖时年50岁,年龄并不算大,即使病重,也不至于和弟

  • 烛光斧影,千古之谜,宋太祖赵匡胤的离奇死因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是宋朝开国皇帝,当年他只是后周的一位臣子,后来被属下架着,黄袍加身登上帝位,这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也是一位政治家,登上帝位以后怕自己的属下也效仿自己黄袍加身,通过酒宴的方式威逼利诱要求那些手握兵权的将领交出兵权,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杯酒释兵权”的由来,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了宋朝文强

  • 东吴始祖泰伯:三让天下 至德高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泰伯简介泰伯又称吴太伯,吴国第一代君主,东吴文化的始祖。姬姓,父亲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两个弟弟仲雍和季历。父亲传位于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让,迁居江东,建国勾吴。 生平经历 一、泰伯避居梅里古公亶父生三子,长泰伯次仲雍三季历,季历之子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自小聪明过人,

  • 盘点古代中国兵器铸造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欧冶子:中国铸剑鼻祖如果说起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辈们,欧冶子首当其冲。欧冶子并不见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铸造大师,因为在欧冶子之前长达一千六百年的时间,中国早已进入了青铜时代,铸造出了许多冷兵器精品。但欧冶子显然有历史记载的最著名的兵器铸造大师,或者是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大师。他铸造的许多神兵利器,至今仍在

  • 赵光义为何编造出了“金匮之盟”是想隐藏啥样的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赵光义殿前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赵皚芳为八贤王。看戏当时,除了为低回沉郁、悲凉慷慨、优美动听的二黄唱腔所陶醉之外,也觉得贺后骂得实在痛快,算是呼出了这出程派的名剧,是根据北宋神宗时僧人文莹《续湘山野录》口网气烛影斧声”之说演义而来的。关于宋太祖之死,《宋史》上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

  • 赵光义登基的借口让人生疑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太祖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赵光义为了显示自己即位的合法性,便抛出其母杜太后的遗命。《宋史·后妃传》详细记载了杜太后临终嘱咐太祖传位于弟弟的事:杜太后在临终之际,召赵普入宫记录自己的遗命。当时太祖赵匡胤也在场,杜太后问太祖何以能得天下,太祖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和福荫。杜太后说:“你想错了,若非周世宗传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