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惨重,又是如何赢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

长平之战后,赵国损失惨重,又是如何赢得了邯郸之战的胜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23 更新时间:2023/12/12 19:10:57

邯郸是赵国都城,长平之战后一年这里又发生了一场战争,我们称之为邯郸之战,或者邯郸保卫战。这次战争秦国输了,不过并非赵国一己之力战胜秦国,而是赵魏楚三国联合起来跟秦国打的一场战争。我以前说过战国群雄割据,大家都不愿看到一家独大,互相制约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场战斗的目的也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长平之战几乎消灭了赵国的有生力量,但是秦国也伤亡近20万士兵,刚才长平之战中恢复过来的秦国,若是单打赵国胜利的把握还是很大的,不过这次秦国却是遭到了赵国和楚魏联军的反击,最终无功而返。邯郸之战秦军部队伤亡接近20万,严重阻碍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长平之战后秦国占领韩国的垣雍,垣雍在大梁上游,控制住垣雍就可以说对魏国都城有很大威胁。在长平之战之初,秦昭担心魏国会支援赵国,所以就答应魏王,这场仗打完了就把垣雍送给魏国。当然战国时代大家都是出了名的老狐狸,你我心知肚明。魏国自然没有完全相信,但是也没有支援赵国,反而趁机兼并了几个小国家。

秦国控制住垣雍,其目的就是制约魏国,好让他在吞并赵国的过程中让魏国不敢乱动。经过一番谋划,秦军开始向邯郸进发。对于赵国军民来讲,长平一战刻骨铭心,对于秦国的痛恨已经无法用语言形容。此时的赵国军民上下一心,团结空前。秦国的虎狼之师还真就没打下邯郸,硬是只能将邯郸围住,这一围就围了三年。

秦国拿邯郸没办法,秦王才想起白起,于是让白起率军攻打赵国。白起觉得以前打的时候你要和谈,现在不好打了你非让我打,于是装病不去。这其中缘由就跟范睢有关。当年长平对峙之时,两国的钱粮消耗是非常大,白起派人去要粮食,被范睢杀了。范睢的意思是秦国发生灾荒,这个时候还来要粮食,简直不把百姓当人。

不过白起也是真的厉害,长平坑杀了40万赵军,正要乘胜拿下赵国。范睢怕他的功劳势力比自己大,就劝说秦王要不和赵国和谈,拿他们几个城池再说,这仗就先不打了。你说白起气不气?跟范睢的梁子肯定是结下了,并且谁来都解不开。

后来秦昭王又去请白起出山,白起又装病不起,火都烧到眉毛了,没有办法,范睢于是推荐了他的朋友郑安平出将军,统率部队进攻邯郸。范睢能到秦国就是郑安平帮的忙,所以关键时候还是要有人。

当四十万赵军被围长平之时,东方几个国家都想坐收渔人之利。但是这次秦军围困邯郸就不一样了,赵国很有可能就此灭亡,这样一来秦国会越来越强大,到时候没有谁能收拾住局面。虽然明面上各国都磨磨蹭蹭没有立即出兵救援,但是东方六国的有识之士觉得这个时候必须立即救援赵国了。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春申君和平原君都发挥了很大作用,尤其是赵国的平原君,为了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四处奔走。

平原君先去找魏国,因为平原君的老婆是信陵君的姐姐,也就是他俩是老挑,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再加上垣雍被秦国占领魏王虽然派了十万大军去救援赵国,但是担心秦军还击,走到汤阴就停下来不敢前进了。

平原君没法子,于是就在门客中挑选人才去游说楚王,毛遂自荐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毛遂到了楚国,凭借自己过人的胆识和精辟的分析最终说服了楚王出兵共同抗击秦国。楚国这边谈妥了,但是楚军北上还要经过魏国,而魏军却还是停留在汤阴不敢前进一步。

信陵君本是魏王弟弟,由于信陵君平时就德高望重,所以魏王一直还是比较忌惮他。但是信陵君也多次劝谏哥哥,但是魏王还是怕秦军,不敢让大军前进。信陵君没办法,就带上自己的门客仆从想去赵国帮忙打仗,但是终归是人太少了。等到信陵君的小部队走到城门口时,信陵君想起了自己的一个叫侯嬴,侯嬴给信陵君说了个主意,后来我们称之为“窃符救赵”。信陵君带着偷出来的虎符。到汤阴接管了十万魏军的指挥权。

此时此刻,赵魏楚反击秦军的号角已经吹响,平原君还让自己的妻妾去军营给战士们补衣煮饭,赵军士兵被感动得一塌糊涂,誓与秦军一决生死。正好此时魏楚的军队也赶到,里应外合打得秦国溃不成军。

昭襄王此时仍希望白起能挽回颓势,但是白起还是说自己病了,并且还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结果如何?”秦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不得逗留。白起只能带病出征,走到杜邮时,秦王越想越气,赐剑命其自刎。

标签: 长平之战赵国邯郸之战

更多文章

  • 战国后期,秦国的虎狼之师,居然还出了三个叛国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后期,秦国,虎狼之师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军队有力军功激励机制,整个秦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精气神都焕然一新,一个个都变成了铁血战士,天下人都称秦国军队为秦锐士。在这种晋升体系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先进的,基本上大家为了军功都是视死如归,既然死都不怕就更别说叛变投敌了。不过任何事情都还是有例外的,在这支秦国新军中就有三个叛

  • 秦国与楚国的最后战争,一场军事地缘上的较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国,楚国,战争

    前224年,在第一次攻楚失败之后,秦王亲自赶到王翦家里邀请他出山,并且也按照王翦的要求调集了60万大军交予其指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中国历朝历代最大规模的灭国战。 在讲这场战争的具体情况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交战双方的地理位置情况。首先是楚国,在秦国灭了魏国之后,楚国就只与

  • 郭药师究竟做了什么?为何说他是导致北宋灭亡的直接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郭药师,北宋灭亡

    对金国而言,这次伐宋战争,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进军,会这样顺利。 因为,在进军途中,上天竟然送给了他们一份大礼。 这就是宋军的燕山府留守郭药师投降了。 史料记载,宣和七年(1125 年)十一月,金军一路南下,瞬间就攻陷了宋朝的檀州和蓟州,兵临燕山府。

  • 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东方六国唯一一位攻破函谷关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商鞅变法,函谷关,秦国,东方六国

    说起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将,大家想得起来的比方说有孙武、吴起。然后《千字文》里的四大名将起翦颇牧,还有乐毅、赵奢、田单等等。这些人都是在《史记》中有记载的人物,所以知名度相对比较高一点,不过还有一个名将,司马迁并没有给他立传,而后世的人们也很少听说,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说的战国中期齐国优秀军事将领

  • 你可能没想到,古人会把王安石跟秦桧归为一类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安石,秦桧,宋朝,南宋

    作为一个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王安石必须知道吧?不光如此,为了考试,王安石变法的一系列知识都得烂熟于心。每个经历过学生阶段的人都会有这么一个印象,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思想、政治、文学、改革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里面也有他。他作为小地主阶级的代表想要变法革命,不过在大地主阶级的司马光打压下最终失

  • 唐朝末年宦官精挑细选的傻子皇帝,后来却被人们称为“小太宗”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唐宣宗,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是整个唐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以皇太叔的身份即位的,也是晚唐十一位皇帝里活得最长的一个。但是就是这个傻皇帝,在晚唐诸帝之中声誉还特别高。《资治通鉴》也表扬他:“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小太宗这个绰号是不是

  • 算命是科学还是迷信?古代算命先生是怎么算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算命,算命先生,怎么算命

    算命在我们的印象里算是有点迷信了,不过算命的的确确是一门学问,并且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们看来有点迷信,不过这也是古人对于未来事情的一种推测,或者说在迷茫中探求一点事物发展的规律轨迹。算命这门手艺,以《易经》为基础然后结合阴阳五行体系。而《周易》是源于先天八卦,而先天八卦又出自河图洛书。实际

  • 诸葛亮爱用火攻,烧出了蜀汉基业,不过最后老天却没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诸葛亮,蜀汉,火攻

    《三国演义》里面对于战争场面的描述是非常的细致生动,让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两军交战,对于双方主帅的刻画自然是重中之重,比如曹操打仗,给人的感觉就是对于双方心理上的较量把握得非常到位,再比如射老虎的孙权,打起仗来就是各种天时地利都齐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要送,前前后后加起来送了有小十万江东儿男吧

  • 还差一点就成千古一帝的康熙爷,身高一米五几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千古一帝,康熙,康熙身高

    长得高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肯定是不会差的,自古以来女性都比较倾向于喜欢高大的男性,这才潜意识里对于开花结果改良后代是有好处的。古代形容男性伟岸基本都会扯到身高上面,比如形容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还有关羽“身长九尺,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以及古人常说的“堂堂七尺男儿怎么样怎么样。”这个尺寸继续往

  • 溥仪为何第一眼看见慈禧被吓哭?慈禧真实容貌究竟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溥仪,慈禧,慈禧真实容貌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继位之时年仅三岁,年号宣统。历史上有很多例子,主少母壮,女人就容易独断专权,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就是出于这个考虑。母子尚且如此,更别说慈禧是溥仪的奶奶辈了,天下大事,生杀大权还不得都她说了算。而慈禧又为什么要选择溥仪呢?因为当时光绪帝和慈禧的关系很紧张,慈禧是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