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死后82年, 他写给刘禅的密信现世, 东晋朝臣, 诸葛孔明瞑目了

姜维死后82年, 他写给刘禅的密信现世, 东晋朝臣, 诸葛孔明瞑目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佬的视野 访问量:3755 更新时间:2024/1/18 22:46:51

诸葛亮去世以后,桓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城池。就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西征巴蜀。野心很大,想要一步步吞噬巴蜀政权。后来,桓温的部下偶然间在一个破旧的村落的一个档案室内发现了一封火漆的密信。

后来打开一看,竟然是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直接了当地洗脱了姜维的罪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誓死效忠蜀国的忠臣良将。

下面我就开始了解一下姜维这员大将的生平吧,以及他如何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仍然发挥着自己的军事才能,顽强抵抗,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姜维属于三国时期的人。从小父亲便去世了,自幼非常孤苦。他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母亲抚养自己的不易。

姜维的字取自于博观而约取,所以就字伯约。他就像这个字一样,非常喜欢古代圣贤的文章。从小就喜欢读书,常常能从古代的书籍中领悟到其他人所领悟不到的观点。

后来,由于姜维的父亲是军队里面的一名将领,他也向他的父亲学习军事知识。后来就开始从军,一开始姜维不过是一个蛮夷之地的小小兵曹。

说来也是心酸,姜维父亲因为战事,去世的也早。后来姜维就被授予官位,也算是父亲最后留给他的一些东西吧。公元227年,这时候诸葛亮已经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由于诸葛亮来势汹汹。后来姜维被怀疑存有异心,就开始被军队中其他人疏远。姜维独自守城,但是由于实力不够,无法与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抗衡。而且姜维也是长水人,所以姜维就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

中原之中,人才济济。姜维虽然自幼读了很多书籍,但是无论从才学还是名气上都无法与当时的名士相提并论。所以他在军中的地位也不高。

历史中记载,姜维好学,但是却没有学精。投靠诸葛亮之后,他的才能才被逐渐地发掘出来。

可谓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姜维的满腹韬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诸葛亮曾经在给蒋琬的信中动情地说到:“姜维真乃关右的上士呀。”意思就是姜维的才能在已经是顶尖的了。这时候姜维正值青春。后来,由于诸葛亮的提携,姜维一路升迁,开始做到统领。

诸葛亮其实把姜维当做亲生孩子一样看待,也当做知己一样。诸葛亮许多的想法都和姜维不谋而合。

在姜维的领军方法上,诸葛亮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诸葛亮告诫姜维,要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可偷懒,或者做出背叛蜀汉的事。

之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把姜维带在身边,几次重要的军事作战,都是由姜维指挥作战,虽然姜维当时的军事地位并不是很高。

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就扛起了兴复汉室的重任。但是但是蜀国的军事实力还有人才已经处在很难的境地。但是姜维仍然没有忘记诸葛亮交给自己的使命。以诸葛亮为榜样。

据史学家后来考证了解到,姜维虽然已经官至上将,但是生活上却很节俭,居住条件也很不好,自己也从不收敛钱财。无论是生活还是玩乐都一律节俭,从不追求奢侈的生活。

然而,在初期,姜维并没有手握兵权。蒋琬执政以后,几乎就限制了姜维的北伐。基本上每次只调少量的军队给姜维。这样几乎很难取胜。后来姜维掌握了军权,就开始大力北伐。据不完全统计,姜维一共北伐了11次。

而且,虽然这时候军事实力已经不是很强,但是姜维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后来击败王经,几乎杀敌数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后来由于巨大的军事损耗,蜀国的内耗严重,军民涣散。北伐的大计也越来越难实现。国内怨声载道,刘禅不得已就把姜维换了下来。后来奸臣当道,少主年幼,蜀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公元263年,司马昭的大军攻破汉中。这时候汉主刘禅已经无力抵抗大军的攻城,转身投降。后主投降,军中将士都愤愤不平,非常恼怒。姜维这时想出了一条妙计。

后根据史书记载。姜维投降了钟会,并且劝说钟会叛魏,做了巴蜀之主。后人对姜维一篇骂声,认为他已经背叛了先师的遗愿,改投他人。

后来桓温发现密信。上面赫然写着“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姜维虽然表面投降,但是仍然不顾危险,写下密信给刘禅。可见姜维仍然牢记丞相遗嘱。也不枉武侯一番栽培。真心可鉴,武侯可以瞑目了。

更多文章

  • 姜维当年是无奈投降诸葛亮, 为什么会誓死效忠蜀汉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张丹锋数码知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太守,蒋琬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武将篇·第36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在此地亦是大族,他也在地方官府混了一个吏员的身份:上计掾。其父亲姜冏,就担任过天水郡的功曹,不过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父亲姜冏的死,让年轻的姜维获得当官的资格,赐官为中郎,相当于

  • 诸葛亮、钟会都称赞姜维:人才难得!最后他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姜维,钟会,蜀汉,刘禅,费祎,三国,诸葛亮,书法家

    263年八月,魏国名将邓艾、钟会率领十余万人攻打蜀汉。大军长驱直入,蜀国大将军姜维只好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爱惜姜维的才能,于是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在信中,钟会盛赞姜维的文德武功,希望他能够投降魏国。对于钟会的劝降,姜维不加理会,他一心保卫蜀汉,和魏军奋战到底。可是,让姜维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收到

  • 刘禅自毁名节保护众将领得以善终,为何姜维一家还是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禅,姜维,魏国,邓艾,钟会,三国,蜀汉,诸葛亮

    史上对刘禅的评价是非常差劲的,明明有诸葛亮竭尽全力贡献,又有张飞等人的后代相助,却还是没有保住蜀国。当魏国的大军来临时,所有大将都在抵御强敌,唯独刘禅选择投降,到洛阳做一个安乐侯。事实上,刘禅主动投降,除了保护自己以外,也是为了保护手下的大臣。然而,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贵,保住了列位大臣的生命,为什么却

  • 姜维到底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真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姜维,蜀汉,郭淮,费祎,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临终遗言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祎、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其实这

  • 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诸葛亮,姜维,刘禅,蒋琬,蜀汉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随即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总览蜀国政务。随后蒋琬又领益州刺史,并升为大将军,由此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值得一提的是,蒋琬接掌蜀国,乃是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生前曾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称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诸事可以交付蒋琬。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

  •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

  • 演义中姜维几次北伐,都因何而败?为什么说邓艾是其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姜维,邓艾,郭淮,廖化,演义,三国,夏侯霸

    姜维是三国名将,蜀国的顶梁柱。虽然正史中有人统计前后大小战役,共北伐十一次,可能是演义作者略有筛减。姜维为了继承武侯遗志,先后在演义中共八次北伐。虽然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如洮阳大捷歼敌数万,直接让蜀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只可惜此后遇到了姜维一生的宿敌邓艾,姜维多次被邓艾按到地上摩擦,堪称姜维的克星!今

  • 张嶷:才华媲美赵云,却15年不得重用,战死后姜维感慨说我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小聊宠物标签:张嶷,姜维,蜀汉,赵云,三国,赵子龙,诸葛亮

    作为知名的历史演义类小说,《三国演义》为我们描写了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在罗贯中的笔下,那些曾经出现在历史中的三国人物,似乎被再度赋予了生命一样,跨越数千年的漫长时空出现在了现代人的面前。不过,历史演义终究还是艺术的范畴,作为文艺作品它也有着其局限性,其中最明显打的一个特点就是,只对有名的人物有浓墨重

  • 三国时期,姜维北伐十一次,最远打到何处?是如今的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曹魏,蜀汉,诸葛亮,蒋琬,费祎,司马懿,三国

    公元234年(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蜀将秘不发丧,整军后退。当地百姓见蜀军撤走,向司马懿报告,司马懿出兵追击,姜维令杨仪返旗鸣鼓,做出回击的样子,司马懿以为中计,急忙收军退回,不敢逼近。于是蜀军安全而撤,百姓作谚语道:“死诸葛惊走生仲达”。姜维回成都后,任右监军、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