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桓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城池。就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西征巴蜀。野心很大,想要一步步吞噬巴蜀政权。后来,桓温的部下偶然间在一个破旧的村落的一个档案室内发现了一封火漆的密信。
后来打开一看,竟然是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直接了当地洗脱了姜维的罪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誓死效忠蜀国的忠臣良将。
下面我就开始了解一下姜维这员大将的生平吧,以及他如何在诸葛亮去世之后仍然发挥着自己的军事才能,顽强抵抗,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姜维属于三国时期的人。从小父亲便去世了,自幼非常孤苦。他从小就非常懂事,知道母亲抚养自己的不易。
姜维的字取自于博观而约取,所以就字伯约。他就像这个字一样,非常喜欢古代圣贤的文章。从小就喜欢读书,常常能从古代的书籍中领悟到其他人所领悟不到的观点。
后来,由于姜维的父亲是军队里面的一名将领,他也向他的父亲学习军事知识。后来就开始从军,一开始姜维不过是一个蛮夷之地的小小兵曹。
说来也是心酸,姜维父亲因为战事,去世的也早。后来姜维就被授予官位,也算是父亲最后留给他的一些东西吧。公元227年,这时候诸葛亮已经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由于诸葛亮来势汹汹。后来姜维被怀疑存有异心,就开始被军队中其他人疏远。姜维独自守城,但是由于实力不够,无法与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抗衡。而且姜维也是长水人,所以姜维就不得已投降了诸葛亮。
中原之中,人才济济。姜维虽然自幼读了很多书籍,但是无论从才学还是名气上都无法与当时的名士相提并论。所以他在军中的地位也不高。
历史中记载,姜维好学,但是却没有学精。投靠诸葛亮之后,他的才能才被逐渐地发掘出来。
可谓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姜维的满腹韬略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诸葛亮曾经在给蒋琬的信中动情地说到:“姜维真乃关右的上士呀。”意思就是姜维的才能在已经是顶尖的了。这时候姜维正值青春。后来,由于诸葛亮的提携,姜维一路升迁,开始做到统领。
诸葛亮其实把姜维当做亲生孩子一样看待,也当做知己一样。诸葛亮许多的想法都和姜维不谋而合。
在姜维的领军方法上,诸葛亮也是给予了很大的指导。最重要的就是诸葛亮告诫姜维,要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不可偷懒,或者做出背叛蜀汉的事。
之后,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把姜维带在身边,几次重要的军事作战,都是由姜维指挥作战,虽然姜维当时的军事地位并不是很高。
诸葛亮去世以后。姜维就扛起了兴复汉室的重任。但是但是蜀国的军事实力还有人才已经处在很难的境地。但是姜维仍然没有忘记诸葛亮交给自己的使命。以诸葛亮为榜样。
据史学家后来考证了解到,姜维虽然已经官至上将,但是生活上却很节俭,居住条件也很不好,自己也从不收敛钱财。无论是生活还是玩乐都一律节俭,从不追求奢侈的生活。
然而,在初期,姜维并没有手握兵权。蒋琬执政以后,几乎就限制了姜维的北伐。基本上每次只调少量的军队给姜维。这样几乎很难取胜。后来姜维掌握了军权,就开始大力北伐。据不完全统计,姜维一共北伐了11次。
而且,虽然这时候军事实力已经不是很强,但是姜维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后来击败王经,几乎杀敌数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后来由于巨大的军事损耗,蜀国的内耗严重,军民涣散。北伐的大计也越来越难实现。国内怨声载道,刘禅不得已就把姜维换了下来。后来奸臣当道,少主年幼,蜀国的国力已经大不如前。
公元263年,司马昭的大军攻破汉中。这时候汉主刘禅已经无力抵抗大军的攻城,转身投降。后主投降,军中将士都愤愤不平,非常恼怒。姜维这时想出了一条妙计。
后根据史书记载。姜维投降了钟会,并且劝说钟会叛魏,做了巴蜀之主。后人对姜维一篇骂声,认为他已经背叛了先师的遗愿,改投他人。
后来桓温发现密信。上面赫然写着“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姜维虽然表面投降,但是仍然不顾危险,写下密信给刘禅。可见姜维仍然牢记丞相遗嘱。也不枉武侯一番栽培。真心可鉴,武侯可以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