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

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4/2/3 8:11:22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大将军,执掌蜀汉兵马,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汉、侯和,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更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将军阎宇。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但刘禅不肯,姜维不敢回成都,在沓中种麦。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最终,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蜀汉告别了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对于姜维来说,虽然从沓中成功赶到了剑阁一带,却还是没能改变蜀汉灭亡的结果。那么,问题来了,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

首先,在蜀汉末期,大将军姜维之所以选择在沓中屯田,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沓中的位置远离蜀汉都城成都,在没有办法除掉黄皓的背景下,姜维选择来到沓中,自然是为了躲避黄皓之后的加害。景耀元年(258年),镇军将军陈祗病死,宦官黄皓开始祸乱朝政。黄皓从黄门令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刘禅弟弟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刘禅耳边谗言离间刘永,刘禅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多年不能朝见刘禅。景耀二年(259年),樊建担任尚书令(丞相),姜维常常在外打仗,黄皓玩弄权柄,景耀五年(262年),姜维见黄皓肆无忌惮地擅摄朝政,奏刘禅将其处死,刘禅命黄皓向姜维谢罪,但姜维见黄皓在朝中枝连叶附,恐怕会对自己不利。

姜维对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对于姜维来说,虽然是蜀汉的大将军,但是,黄皓作为深受刘禅信任的黄皓,完全不惧怕姜维。在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在和宦官的较量中,最终丢掉了性命。所以,对于姜维来说,自然也担心自己重蹈大将军何进的覆辙。在无法除掉黄皓的背景下,姜维显然不愿意回到成都,因为一旦回到成都,自己很可能会被后主刘禅解除兵权,从而彻底失去还手之力。

于是,在公元262年,姜维率领大军来到了沓中屯田。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尽管黄皓背后有后主刘禅撑腰,却也无法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姜维怎么样,这让姜维可以保全自己的性命。沓中是古代地名,地理位置约在今甘肃省舟曲县,是一个处于岷山、迭山环抱中的小型盆地。对于沓中对应的甘肃省舟曲县,到成都的距离超过了500公里,也即相当于一千里了。所以,因为距离遥远,等到姜维屯兵沓中的时候,黄皓也拿姜维没有办法了。另一方面,作为蜀汉大将军,姜维之所以屯兵沓中,也不完全是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因为沓中的地理位置确实非常重要。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沓中在今甘肃省舟曲县一带。舟曲县地处南秦岭山地,岷山山系呈东南—西北走向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在1173米—4504米之间。白龙江谷地海拔较低,其高度在1200米左右,南北两侧的山地高峰可达4000米以上,中部的大草坡、葱花坡、吊草坡一带,山势较缓,海拔在3000米左右。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复杂的地形,让姜维在沓中屯田比较安全,也即不用担心曹魏大军的进攻。

同时,舟曲县属温暖带气候区,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23天,年降雨量在400-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陇上桃花源”之称。舟曲县日照数为1842.4小时,日照率42%,年内8月份为日照最多月,年总辐射为105.8千卡/㎝2。舟曲县的热量分布很不均匀,年平均气温12.7℃,最热月平均气温23.1℃。并且,舟曲县主要河流有白龙江、拱坝河、博峪河及其40多条支流。从这一角度来看,舟曲县,也即沓中具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条件。而这,自然成为姜维在该地区屯田的重要原因,也即在沓中屯田的话,能够种植粮草,从而为后续北伐中原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汉末三国时期,相对于曹魏和东吴,蜀汉并没有经常屯田,这很可能是因为蜀汉本来兵马就相对较少,再加上拥有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所以没有屯田的必要。但是,因为连年兴师动众,蜀汉的国力无疑受到了巨大的损耗。在此基础上,姜维在沓中屯田,自然也是希望扭转这一困境,也即姜维的打算就是通过屯田来积累粮草。等到粮草足够的时候,再对曹魏发起进攻。因为蜀汉的道路比较艰难,在沓中屯田之后,可以降低粮草运送的损耗,这同样是对蜀汉北伐有利的事情。

最后,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沓中的核心地域大峪乡,位于白龙江南岸的大峪沟内,距舟曲县近百里之遥。大峪沟的入口处地域狭窄、峭壁林立,是一处构筑关隘抵御外敌的天然地形。谷口西山顶上有黄土台,台上筑有马莲城,登城远眺,方圆数十里地域内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在此基础上,大峪沟内地势开阔平坦,又有上万亩肥田沃土,既适合驻军,又便于屯田储粮。迄今为止,大峪乡境内仍留有大量的古遗迹,皆为姜维驻军时命士兵们开凿挖掘的岩洞、古堡及纵横交错的地下通道。由此,非常明显的是,蜀汉大将军姜维屯驻沓中,不仅仅是要屯田避难,还做了长远的防御策略。在地理位置上,连接秦蜀之间的阴平古道,就正好从沓中地区穿过。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蜀汉姜维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等人在凉州地区大败雍州刺史郭淮的那一场战役,就是自沓中的阴平道出蜀,进入凉州地区与魏军交战。在三国时期,曹魏的重兵往往布置在雍州一带,而在凉州一带,曹魏的兵力是薄弱的。所以,姜维在沓中驻兵屯田,也是为了方便进攻曹魏的凉州区域。因为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存在巨大的差距,姜维只能将进攻的重点放到了凉州一带。如果司马昭没有在公元263年发动魏灭蜀之战,那么,姜维很可能会以沓中作为基础,从而发起进攻曹魏的战役。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姜维蜀汉曹魏刘禅黄皓诸葛亮三国

更多文章

  • 蜀汉统治后期,姜维为何不断发起北伐?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姜维,蜀汉,蒋琬,费祎,诸葛亮,曹魏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到了蜀汉后期,姜维北伐的次数超过诸葛亮,他先后进行过十一次北伐!那么问题来了,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但在北伐这件事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扰。那么,姜维为何频繁出兵北伐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一

  • 姜维死后82年, 他写给刘禅的密信现世, 东晋朝臣, 诸葛孔明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佬的视野标签:刘禅,姜维,蜀汉,蒋琬,钟会,三国,诸葛亮,诸葛孔明,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桓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城池。就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西征巴蜀。野心很大,想要一步步吞噬巴蜀政权。后来,桓温的部下偶然间在一个破旧的村落的一个档案室内发现了一封火漆的密信。后来打开一看,竟然是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直接了当地洗脱了姜维的罪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誓死效忠蜀国

  • 姜维当年是无奈投降诸葛亮, 为什么会誓死效忠蜀汉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张丹锋数码知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太守,蒋琬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武将篇·第36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在此地亦是大族,他也在地方官府混了一个吏员的身份:上计掾。其父亲姜冏,就担任过天水郡的功曹,不过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父亲姜冏的死,让年轻的姜维获得当官的资格,赐官为中郎,相当于

  • 诸葛亮、钟会都称赞姜维:人才难得!最后他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姜维,钟会,蜀汉,刘禅,费祎,三国,诸葛亮,书法家

    263年八月,魏国名将邓艾、钟会率领十余万人攻打蜀汉。大军长驱直入,蜀国大将军姜维只好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爱惜姜维的才能,于是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在信中,钟会盛赞姜维的文德武功,希望他能够投降魏国。对于钟会的劝降,姜维不加理会,他一心保卫蜀汉,和魏军奋战到底。可是,让姜维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收到

  • 刘禅自毁名节保护众将领得以善终,为何姜维一家还是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禅,姜维,魏国,邓艾,钟会,三国,蜀汉,诸葛亮

    史上对刘禅的评价是非常差劲的,明明有诸葛亮竭尽全力贡献,又有张飞等人的后代相助,却还是没有保住蜀国。当魏国的大军来临时,所有大将都在抵御强敌,唯独刘禅选择投降,到洛阳做一个安乐侯。事实上,刘禅主动投降,除了保护自己以外,也是为了保护手下的大臣。然而,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贵,保住了列位大臣的生命,为什么却

  • 姜维到底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真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姜维,蜀汉,郭淮,费祎,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临终遗言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祎、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其实这

  • 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诸葛亮,姜维,刘禅,蒋琬,蜀汉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随即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总览蜀国政务。随后蒋琬又领益州刺史,并升为大将军,由此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值得一提的是,蒋琬接掌蜀国,乃是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生前曾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称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诸事可以交付蒋琬。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

  •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

  • 演义中姜维几次北伐,都因何而败?为什么说邓艾是其克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姜维,邓艾,郭淮,廖化,演义,三国,夏侯霸

    姜维是三国名将,蜀国的顶梁柱。虽然正史中有人统计前后大小战役,共北伐十一次,可能是演义作者略有筛减。姜维为了继承武侯遗志,先后在演义中共八次北伐。虽然也算得上是战功赫赫,如洮阳大捷歼敌数万,直接让蜀国迎来了胜利的曙光!只可惜此后遇到了姜维一生的宿敌邓艾,姜维多次被邓艾按到地上摩擦,堪称姜维的克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