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北伐中原时,为什么打不赢邓艾?姜维真的不如邓艾吗?

姜维北伐中原时,为什么打不赢邓艾?姜维真的不如邓艾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4118 更新时间:2024/2/14 10:50:31

姜维北伐,文学作品中称为九伐中原,是指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军姜维北伐曹魏的战争。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国后主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随后,姜维在蜀国历任司马、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卫将军、大将军,朝廷授予符节。根据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记载,公元238年—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了十一次北伐。连年征战,蜀汉的国力耗损过度。对于姜维来说,在北伐中原的过程中,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比如在公元254年,魏国狄道守将李简密向蜀汉请降。六月,姜维乘机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姜维率军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但是,姜维在后面的几次北伐时,却总是打不赢邓艾。那么,问题来了,姜维北伐中原时,为什么打不赢邓艾?姜维真的不如邓艾吗?

首先,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但是,从这场战役开始,姜维遇到了一生之敌——邓艾。此战,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结果,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维又和邓艾之间展开了段谷之战。此战,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蜀汉汉中都督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

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击败了蜀军。而在一年后,司马昭没有给姜维继续北伐中原的机会。伴随着魏灭蜀之战的进行,蜀汉在公元263年走向灭亡。

因此,纵观姜维和邓艾之间的交手记录,姜维不是吃到了败仗,就是一无所获的撤军,也即没有赢过邓艾。对此,在笔者看来,姜维之所以战胜不了邓艾,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曹魏的整体实力非常强大,弱小的蜀汉想要击败曹魏,本来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众所周知,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夷陵之战后,蜀汉只有益州这一个州的地盘。而就东汉十三州的大部分州郡,基本上都被曹魏所占据了。因为整体实力上的差距,姜维在北伐中原的时候,最多只能调动5万兵马。

与此相对应的是,整体兵力超过40万的曹魏,可以轻松在雍凉一带集结10万甚至20万的大军。所以,在笔者看来,兵力上的巨大悬殊,让姜维多次在邓艾手中吃到了败仗。当然,在汉末三国时期,确实爆发了多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大家熟悉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逍遥津之战等。但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才能扭转兵力上的差距。就姜维北伐来说,是到魏国境内和邓艾作战,也即邓艾是主场作战,姜维则是客场作战。

那么,非常明显的是,对于邓艾来说,既可以坚守不出,让姜维粮草耗尽,最后才顺势追击蜀汉大军。当然,邓艾也可以凭借兵力、后勤补给、城池上的优势,以此击退前来进攻的姜维。所以,邓艾在对抗姜维的过程中,可谓游刃有余,而姜维则是步履维艰。另一方面,邓艾作为司马懿提携的一位名将,显然继承了司马懿抵挡蜀汉北伐的经验。遇到司马懿,可以说是邓艾一生的重大转折。正始(240—249)初,魏国准备在东南一带进行屯田,积储粮草,对付吴国,因此就派邓艾前往视察。司马懿看到邓艾的屯田策略后,非常满意,采纳并实施了。从正始二年(241年)起,魏国在淮南、淮北广开河道,大举屯田。

对于邓艾来说,也因此得到了司马懿的提点。众所周知,司马懿当初抵挡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虽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但是,凭借着耐心的坚守,司马懿还是没让诸葛亮在魏国境内攻城略地。现在,就邓艾来说,显然也继承了司马懿的耐心,也即在面对姜维北伐的时候,邓艾没有急于出击,而是冷静观察。等到姜维大军锐气丧失,露出破绽的时候,邓艾才以逸待劳,从而击退了远道而来的蜀汉大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邓艾多次战胜了姜维,但是,这不意味着姜维要比邓艾差多少。

最后,在蜀汉灭亡后,邓艾建此大功,深感骄傲,并且常常显示夸耀,引以为荣。他曾对蜀国士大夫们说:“诸位幸亏遇上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像吴汉这样的人,你们早被杀掉了。”他还说:“姜维自然是一时的雄杰,但与我相遇,所以穷途末路。”有识之士见他如此矜夸,背地里往往嘲笑他。也即蜀汉灭亡后,邓艾逐渐自大起来,认为姜维远远不如自己。不过,这也遭到了有识之士的嘲笑。究其原因,自然非常简单,二者所处的平台不一样,也即没有忽略平台,只看两人的最后表现。

打个比方,邓艾是一家世界500强级别的企业,每年创造了1000万的销售额,而就姜维来说,则是在一家地方小企业,每年创造了500万的销售额。虽然数值上存在差距,但是,这里面多少是因为邓艾的能力,多少是因为曹魏本来的强大,大家应该心里都有一杆秤。更为关键的是,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邓艾是击败了毫无经验的诸葛瞻,这才兵临成都。在另一边,钟会率领10多万大军,却被只有5万人的姜维堵在了剑阁一带。也即姜维已经挡住了曹魏大军的主力,只是因为其他人没能发挥作用,这才导致蜀汉灭亡的。综上,虽然在蜀汉后期,姜维总是赢不了邓艾,但是,我们不能说姜维远远不如邓艾,至少二者能力上的差距并没有多大。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姜维邓艾蜀汉曹魏司马懿

更多文章

  • 蜀汉末期,姜维为何选择在沓中屯田,沓中位置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刘禅,黄皓,诸葛亮,三国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开始崭露头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被后主刘禅大将军,执掌蜀汉兵马,继续北伐中原的事业,大战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互有胜负。景耀五年(262年),姜维率军出

  • 蜀汉统治后期,姜维为何不断发起北伐?他也有难言之隐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姜维,蜀汉,蒋琬,费祎,诸葛亮,曹魏

    诸葛亮执政期间,对曹魏发起了五次北伐,到了蜀汉后期,姜维北伐的次数超过诸葛亮,他先后进行过十一次北伐!那么问题来了,在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基本上延续了诸葛亮的各项政策,但在北伐这件事上采取了保守的态度,只是派出小股部队进行袭扰。那么,姜维为何频繁出兵北伐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事情呢?一

  • 姜维死后82年, 他写给刘禅的密信现世, 东晋朝臣, 诸葛孔明瞑目了

    历史解密编辑:大佬的视野标签:刘禅,姜维,蜀汉,蒋琬,钟会,三国,诸葛亮,诸葛孔明,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诸葛亮去世以后,桓温因为想要获得更多的城池。就开始招兵买马,开始西征巴蜀。野心很大,想要一步步吞噬巴蜀政权。后来,桓温的部下偶然间在一个破旧的村落的一个档案室内发现了一封火漆的密信。后来打开一看,竟然是蜀汉大将姜维写给刘禅的一封亲笔信。这封信直接了当地洗脱了姜维的罪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誓死效忠蜀国

  • 姜维当年是无奈投降诸葛亮, 为什么会誓死效忠蜀汉王朝呢!

    历史解密编辑:张丹锋数码知识标签:姜维,诸葛亮,蜀汉,曹魏,太守,蒋琬

    (图说三国·蜀汉王朝·武将篇·第36期 文/东方夜未眠 图/东方夜未眠 )姜维,是天水郡冀县人,姜氏在此地亦是大族,他也在地方官府混了一个吏员的身份:上计掾。其父亲姜冏,就担任过天水郡的功曹,不过时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父亲姜冏的死,让年轻的姜维获得当官的资格,赐官为中郎,相当于

  • 诸葛亮、钟会都称赞姜维:人才难得!最后他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金娃趣谈标签:姜维,钟会,蜀汉,刘禅,费祎,三国,诸葛亮,书法家

    263年八月,魏国名将邓艾、钟会率领十余万人攻打蜀汉。大军长驱直入,蜀国大将军姜维只好带领人马退守剑阁。钟会爱惜姜维的才能,于是给姜维写了一封劝降信。在信中,钟会盛赞姜维的文德武功,希望他能够投降魏国。对于钟会的劝降,姜维不加理会,他一心保卫蜀汉,和魏军奋战到底。可是,让姜维没想到的是,他很快就收到

  • 刘禅自毁名节保护众将领得以善终,为何姜维一家还是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史学远征团标签:刘禅,姜维,魏国,邓艾,钟会,三国,蜀汉,诸葛亮

    史上对刘禅的评价是非常差劲的,明明有诸葛亮竭尽全力贡献,又有张飞等人的后代相助,却还是没有保住蜀国。当魏国的大军来临时,所有大将都在抵御强敌,唯独刘禅选择投降,到洛阳做一个安乐侯。事实上,刘禅主动投降,除了保护自己以外,也是为了保护手下的大臣。然而,他保住了自己的富贵,保住了列位大臣的生命,为什么却

  • 姜维到底凭什么掌握蜀汉军权?真的是因为诸葛亮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姜维,蜀汉,郭淮,费祎,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诸葛亮临终遗言第五次北伐之时,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留下“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的遗言,以这个遗言看来,诸葛亮并没有将军权交给姜维,只是让姜维辅助魏延断后,而主持蜀汉军队撤退的,则是另一个人——杨仪。至于蜀汉治国的接班人,诸葛亮依次选择了蒋琬、费祎、董允,唯独没有选择姜维。其实这

  • 诸葛亮死后,接班人为何不是姜维?刘禅:他不够资格

    历史解密编辑:西府赵王爷标签:诸葛亮,姜维,刘禅,蒋琬,蜀汉

    公元234年,蜀国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蒋琬随即被刘禅任命为尚书令,总览蜀国政务。随后蒋琬又领益州刺史,并升为大将军,由此掌控了蜀国的军政大权。值得一提的是,蒋琬接掌蜀国,乃是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生前曾向后主刘禅推荐蒋琬,称如果自己遭遇不测,诸事可以交付蒋琬。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

  • 蜀国已亡姜维为何还要复国?因为他曾见识过他亲戚如何搞定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姜维,马超,蜀国,刘禅,魏国,古蜀,三国,曹操手下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1)姜维(公元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士,也就是今天甘肃天水市甘谷县。曹魏时期,天水郡是连接凉州和雍州的关键点,冀县则是天水郡郡治所在地,位于该郡核心位置。自东汉末年以来,雍凉地区就因为羌胡杂居长期陷入混乱之中,百姓尚武,民风彪悍,所以一般雍凉人根本不读书,

  • 姜维北伐,到底有多少蜀汉大臣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姜维,蜀汉,曹魏,诸葛亮,廖化,刘禅

    众所周知,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姜维继续北伐中原。对于姜维北伐来说,《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将其称之为“九伐中原”。当然,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则认为公元238年—公元262年之间,姜维共进行十一次北伐中原。不过,在整体战绩上,虽然姜维北伐中原的次数较多,却比不上诸葛亮北伐曹魏。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