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田蚡害我!

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田蚡害我!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瑶光暖暖 访问量:4741 更新时间:2023/12/29 22:18:11

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臣冤枉!那密诏绝非伪造,是田蚡害我!“可是,田蚡阴阴一笑:”皇上再也听不到。”

说完,田蚡手一挥,武士手起刀落,窦婴不甘地,倒在血泊之中。

显赫一时的“老国舅”窦婴,就这样被“新国舅” 田蚡,使用奸诈手段送上了西天。

怎么说是奸诈手段呢?这还得从田蚡大婚说起。

田蚡,是汉武帝亲舅舅,自从武帝奶奶窦太后去世后,武帝母亲娡太后,就扬眉吐气起来。

田蚡仗着姐姐得势,他也越发傲娇。

“新国舅”田蚡上任,“老国舅”窦婴处境就尴尬了。

此前,两人还颇有交情,当时田蚡以子侄之礼,亲手给窦婴端茶递水,比对亲叔叔还亲。

可是,当王太后上台后,田蚡鼻孔就朝上了天,越加不把窦婴放在眼里。

有一次,2人结伴出游,田蚡看中窦婴一处田产,竟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让窦婴将田产让给他。

但是,窦婴不舍,委婉拒绝。

从此,田蚡恼怒在心,对窦婴越发冷淡。

后来,田蚡大婚娶了燕王女儿,姐姐王太后欢喜之余,命众大臣前往弟弟家助兴,窦婴也想借此机会,与田蚡重归于好。

可是,就是这样一场宴会,埋下了祸根。

原来,当天窦婴拉上了,自己的好友“爱耍酒疯”的灌夫,灌夫和田蚡之前也曾是好友,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小事,渐渐生分起来。

窦婴原是好意,想在酒席宴上,3人把酒言欢,忆往昔叙旧情,嫌隙随风飘散。

岂料,田蚡得势后,再没有当年心情。

酒宴上,窦婴端着酒杯,殷勤地去给“新郎官”田蚡敬酒。

可是,田蚡却佯装没有看见,借故和别人去说话,将窦婴晾在一边。

灌夫是个莽夫,他看不过田蚡的做派,大踏步走到田蚡面前,“砰”一下强行和田蚡碰了杯。

谁料,田蚡竟然把酒杯,“啪”一下放在酒桌上,敬酒愣是没喝下去。

灌夫气得,脸色青一块紫一块。自己举杯一口接一口的,将闷酒灌下。

这一下,可坏了事。

灌夫一碰酒,立马发起酒疯,不仅辱骂正在饮酒的侄子,连同其他朝中大臣,他也破口大骂。

田蚡大怒,吩咐左右:“灌夫辱骂朝中大臣,是对太后的大不敬,绑起来投入大牢!”

原本,灌夫是窦婴带来的人,为了给窦婴出气,才耍酒疯引起事端,窦婴自是不能不管。

窦婴连拉带劝:“大家都是好兄弟,必将他打入大牢?”

田蚡冷哼一声:“你也有连带责任!”

两人,闹到了汉武帝面前,汉武帝不禁心中偷笑:两个国舅如此势大,我正不知该如何收拾他们,如今竟然送上门来。

汉武帝微正神色,出了个主意:“不如来个廷辩。”

所谓“廷辩”,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两人来个分庭抗礼,汉武帝和王太后主持大局。

朝堂上,两人如斗鸡一般,互相爆对方的“黑料”,汉武帝脸色越来越难看,命令左右:“将证据全部存档。”

田蚡一听傻眼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帝拿捏住他的把柄,时刻都能要了他的小命,他暗暗给姐姐王太后使颜色。

谁料,窦婴又抖出杀手锏:“我手中还有先帝密诏!”

此言一出,石破惊天。

他这边,派人回家去取密诏,想用“尚方宝剑“来救灌夫;

而另一边,田蚡借故离席和姐姐王太后,一起前往宫中存放档案处,去秘密销毁密诏的”副本“。

有人问了,这是啥操作?

在古代,皇帝所下诏书会一式两份,如果大臣手中持有一份,而宫中档案处却没有存档,那这诏书是从何而来?

伪造诏书,也叫“矫诏”,那可是要杀头的!

可想而知,窦婴将迎来怎样的命运,本以为“密诏”是护身符,却不想成了催命符。

(《史记》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如此,窦婴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窦婴不但没救成灌夫,反而将自己也搭了进去。

刑场上,窦婴心有不甘,大声哭诉喊冤,可是皇宫太远,皇帝自然听不到,田蚡幸灾乐祸,将曾经的2位好友,送上了断头台。

只是,自作孽不可活,田蚡心术不正,用奸计谋害2人后,他夜夜不得安寝,只要一躺下睡着,就会梦到惨死的2人。

后来,他竟得了失心疯,1年后便追随2人,去了西天作伴。

人啊,活着贵在心安,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功名利禄,都比不上心安理得。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处世坦荡,不受良心所谴,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父,官至丞相,刘彻为何却想将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刘彻,田蚡,丞相,王娡,刘安,皇帝,汉武帝

    田蚡是西汉初年的一位丞相,显赫一时,他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汉武帝刘彻的舅父。元光五年(前130年),田蚡病死,可是八年后,汉武帝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使武安侯在者,族矣!”武安侯是田蚡生前的爵位,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激怒了汉武帝,让刘彻想要把舅父灭族呢?一、皇后的弟弟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田蚡

  • 极致杀人术:看汉武帝如何吓死国舅田蚡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刘彻,田蚡,丞相,窦婴,皇太后,汉武帝,极致杀人术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汉初年的一桩政治谋杀。杀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手上不沾血,杀人于无形之中。今天我们要来说的这位顶级杀手,就是一代天骄汉武大帝,我们都知道汉武大帝是千古一帝。那么权谋手段应该非常厉害,但到底有多厉害呢,大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我们就来从这次政治谋杀案,分析一下刘老板的手段到底有多狠,这

  • 薛泽林 |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三个锚点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韧性,薛泽林,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城市建设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更是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对城市运行安全的期待。对于超大城市而言,“要素高密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丰富城市经济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实际约束条件。大道至简,超大城市虽复杂,但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基

  • 薛泽源《炽道》正在热播  全新挑战演技获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薛泽源,炽道,张洪文,演员,悬疑剧

    薛泽源 饰 张洪文《炽道》是由伊峥执导,金晨、王安宇领衔主演,薛泽源特别出演的青春竞技题材剧,日前正在优酷视频热播。该剧改编自Twentine的同名小说,在剧本打磨三年历经四稿后终于开播,因此备受网友期待。该剧聚焦于跳高、短跑等田径运动,在一幕幕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画面中展现了国内年轻一代运动少年们积极

  • 汲黯、公孙弘和张汤,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为何人比人气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刘彻,张汤,汲黯,公孙弘,汉武帝,人比人气死人

    话说在西汉时期,在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老板的集团总部里,总部里有三位有名的员工,分别叫做汲黯、公孙弘和张汤。你别看这三个人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的那种。先扯这个汲黯,这位仁兄在来老汉(汉武帝)集团总部工作之前,就已经是其他公司的高管了,简直是赢在起跑线啊!而当时的公孙弘和

  •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郭解,公孙弘,刘彻,主父偃,卫青,丞相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主父偃的这封书呈将进去,竟蒙汉武帝鉴赏,即日召见,面询数语,也觉应对称旨,遂拜主父偃为郎中。前丞相史严安与主父偃同为临淄人,见主父偃得邀主知,也照样上书,无非是举秦为戒;还有无终人徐乐也来凑兴,说了一番土崩瓦解的危言,拜本上呈,具由武帝召入,当面奖谕道:“公等

  •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他真的是阴险小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公孙弘,刘彻,主父偃,丞相,董仲舒,司马迁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高危职业。汉武帝一共提拔了十三位丞相,六位被杀,一位自杀,剩下的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只有两位除外,一位是最后一任丞相田千秋,另

  • 穷兵汉武(十三)公孙弘气量狭窄嫉贤妒能,为何刘彻破格将其拜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丞相,汲黯,汉武,公孙弘,董仲舒,汉高祖刘邦

    公孙弘是汉武帝刘彻亲政初期著名的丞相,他打破了稀罕未封侯不能拜相的潜规则,成为第一个先拜相后封侯的丞相。由于他是刘彻破格提拔的,而在执政中又表现出了气量狭窄和嫉贤妒能的缺点,所以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这些争议一方面来源于他不遵守西汉传统官场规则的提拔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他积极排挤有能力的官员,表现出了气

  • 汉武帝一朝的丞相公孙弘为何成功?又因何被后世看不起?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刘彻,公孙弘,丞相,司马迁,儒生,法家

    汉武帝一朝,一共启用过十三位丞相,七位非正常死亡,剩下的要么碌碌无非,要么战战兢兢。只有公孙弘活得最精彩,不光有所建树,还在任上寿终正寝。所以题干说,公孙弘是汉武帝一朝最成功的丞相,一点没错。公孙弘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为何如此悲催呢?原因就是汉武帝行皇权独裁,与相权矛盾很深。这就导致丞相们要么结局悲惨

  • 西汉丞相之位频繁遇难,公孙丞相却寿终正寝,公孙弘的为官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公孙弘,丞相,刘彻,皇上,为官,主父偃

    公孙弘,西汉丞相,与旁人不同的是,公孙弘四十岁才开始读书,六十岁初徵博士,后来出使匈奴,不合皇上心意,于是免官回家。七十岁的时候汉武帝下令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的对策文章收到了汉武帝的青睐,于是又被任命为博士。前124年,公孙弘拜为丞相。公孙弘能够在丞相之位上平凡渡过没有祸患,和他为臣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