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臣冤枉!那密诏绝非伪造,是田蚡害我!“可是,田蚡阴阴一笑:”皇上再也听不到。”
说完,田蚡手一挥,武士手起刀落,窦婴不甘地,倒在血泊之中。
显赫一时的“老国舅”窦婴,就这样被“新国舅” 田蚡,使用奸诈手段送上了西天。
怎么说是奸诈手段呢?这还得从田蚡大婚说起。
田蚡,是汉武帝亲舅舅,自从武帝奶奶窦太后去世后,武帝母亲王娡太后,就扬眉吐气起来。
田蚡仗着姐姐得势,他也越发傲娇。
“新国舅”田蚡上任,“老国舅”窦婴处境就尴尬了。
此前,两人还颇有交情,当时田蚡以子侄之礼,亲手给窦婴端茶递水,比对亲叔叔还亲。
可是,当王太后上台后,田蚡鼻孔就朝上了天,越加不把窦婴放在眼里。
有一次,2人结伴出游,田蚡看中窦婴一处田产,竟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让窦婴将田产让给他。
但是,窦婴不舍,委婉拒绝。
从此,田蚡恼怒在心,对窦婴越发冷淡。
后来,田蚡大婚娶了燕王女儿,姐姐王太后欢喜之余,命众大臣前往弟弟家助兴,窦婴也想借此机会,与田蚡重归于好。
可是,就是这样一场宴会,埋下了祸根。
原来,当天窦婴拉上了,自己的好友“爱耍酒疯”的灌夫,灌夫和田蚡之前也曾是好友,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小事,渐渐生分起来。
窦婴原是好意,想在酒席宴上,3人把酒言欢,忆往昔叙旧情,嫌隙随风飘散。
岂料,田蚡得势后,再没有当年心情。
酒宴上,窦婴端着酒杯,殷勤地去给“新郎官”田蚡敬酒。
可是,田蚡却佯装没有看见,借故和别人去说话,将窦婴晾在一边。
灌夫是个莽夫,他看不过田蚡的做派,大踏步走到田蚡面前,“砰”一下强行和田蚡碰了杯。
谁料,田蚡竟然把酒杯,“啪”一下放在酒桌上,敬酒愣是没喝下去。
灌夫气得,脸色青一块紫一块。自己举杯一口接一口的,将闷酒灌下。
这一下,可坏了事。
灌夫一碰酒,立马发起酒疯,不仅辱骂正在饮酒的侄子,连同其他朝中大臣,他也破口大骂。
田蚡大怒,吩咐左右:“灌夫辱骂朝中大臣,是对太后的大不敬,绑起来投入大牢!”
原本,灌夫是窦婴带来的人,为了给窦婴出气,才耍酒疯引起事端,窦婴自是不能不管。
窦婴连拉带劝:“大家都是好兄弟,何必将他打入大牢?”
田蚡冷哼一声:“你也有连带责任!”
两人,闹到了汉武帝面前,汉武帝不禁心中偷笑:两个国舅如此势大,我正不知该如何收拾他们,如今竟然送上门来。
汉武帝微正神色,出了个主意:“不如来个廷辩。”
所谓“廷辩”,就是在大庭广众之下,两人来个分庭抗礼,汉武帝和王太后主持大局。
朝堂上,两人如斗鸡一般,互相爆对方的“黑料”,汉武帝脸色越来越难看,命令左右:“将证据全部存档。”
田蚡一听傻眼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帝拿捏住他的把柄,时刻都能要了他的小命,他暗暗给姐姐王太后使颜色。
谁料,窦婴又抖出杀手锏:“我手中还有先帝密诏!”
此言一出,石破惊天。
他这边,派人回家去取密诏,想用“尚方宝剑“来救灌夫;
而另一边,田蚡借故离席和姐姐王太后,一起前往宫中存放档案处,去秘密销毁密诏的”副本“。
有人问了,这是啥操作?
在古代,皇帝所下诏书会一式两份,如果大臣手中持有一份,而宫中档案处却没有存档,那这诏书是从何而来?
伪造诏书,也叫“矫诏”,那可是要杀头的!
可想而知,窦婴将迎来怎样的命运,本以为“密诏”是护身符,却不想成了催命符。
(《史记》大行无遗诏。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如此,窦婴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窦婴不但没救成灌夫,反而将自己也搭了进去。
刑场上,窦婴心有不甘,大声哭诉喊冤,可是皇宫太远,皇帝自然听不到,田蚡幸灾乐祸,将曾经的2位好友,送上了断头台。
只是,自作孽不可活,田蚡心术不正,用奸计谋害2人后,他夜夜不得安寝,只要一躺下睡着,就会梦到惨死的2人。
后来,他竟得了失心疯,1年后便追随2人,去了西天作伴。
人啊,活着贵在心安,什么荣华富贵,什么功名利禄,都比不上心安理得。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处世坦荡,不受良心所谴,才是为人处世之道。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