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窦婴拿出景帝遗诏,为何汉武帝反而杀了他?实际是田蚡在背后搞鬼

窦婴拿出景帝遗诏,为何汉武帝反而杀了他?实际是田蚡在背后搞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读书悟道 访问量:1278 更新时间:2023/12/29 22:01:45

窦婴拿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他都会遭到诛杀,但诛杀他的人不是汉武帝,而是另有其人,窦婴死于汉武帝初期的朋党之争。

窦婴与田蚡的“相爱相杀”

汉武帝即位之初,由于年幼,按照汉朝的开国惯例,应由太后临朝称制。然而此时的后宫却有两个太后,一个是汉文帝的皇后--窦太皇太后,另一个是汉景帝的皇后--王太后,这就使得两宫太后及其外戚争权的局面变得不可避免。

婴是窦太皇太后的堂侄,景帝在位时就已身居要职,因平叛七国之乱而受封魏其侯。而田蚡虽是王太后的弟弟,但其地位远不能与窦婴相比。

田蚡虽处于劣势,但并不影响他有一颗上位的野心。因为从血缘的远近关系来看,汉武帝与他的关系更近,在很多事上也愿意听取他的意见。因此,他也得到武帝的赞赏而受封为武安侯,并仗着汉武帝的宠幸有些飘飘然了。

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和太尉之位出现了空缺。田蚡自然是想抢丞相这个位子,但他的门客却劝他让出此位,以此博取武帝和朝野的好感,再说太尉与丞相的权位不相上下,都在三公之列,所以做太尉也不吃亏。

这样一来,窦婴担任了丞相,田蚡做了太尉。二人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喜欢儒学,都撺掇汉武帝自己主政,并用儒家弟子在朝中为官。

但窦太皇太后一向主张黄老无为之学,对他们遵儒的行为不满,不仅诛杀了儒家子弟,而且窦婴、田蚡也都被撤了职。

两人虽然同时被免职,但由于王太后的关系,武安侯田蚡得到武帝的信任和照顾,在政治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时,官场中的势力之徒便转投到了田蚡门下。从此,田蚡的势力逐渐壮大,风头盖过了魏其侯窦婴,人也变得日益骄横起来。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崩,入霸陵与文帝合葬。窦氏之死,标志着黄老之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终结,儒家学说即将走上统治地位,同时也标志着以黄老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朋党集团即将失去政治优势,而以儒生为主体的朋党势力开始正式登上中国官僚的政治舞台。

窦婴与田蚡本同属儒家,窦氏去世后,他们二人都同时得到了上位的机会。但是,很显然,与武安侯田蚡相比,魏其侯窦婴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田蚡由于王太后的地位提升也处于了有利地位。

于是,朋党之争又在同一儒学思想下,因不同的政治利益集团而再次展开了斗争。其激烈程度与黄老学派的斗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此时的朋党之争已不是意识形态的争夺,而是各个集团间的利害关系。

那么窦婴当初被革职后,为什么没有受到窦氏的支持呢?因为窦婴为人耿直,他曾拆过窦氏的台。

景帝活着的时候,有一次梁孝王刘武入朝,兄弟二人和母亲窦氏一同饮酒,窦婴也在。由于当时景帝还未立太子,而窦氏又十分喜欢刘武,景帝微醉时就对窦氏说,等他千秋之后就把大位传于弟弟梁王。

窦氏听了十分高兴,但是崇尚儒学的窦婴听到景帝失言,便对景帝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的约法,皇上怎么能随便传给梁王呢?

此后,窦氏对这个侄子窦婴的态度就来了个大转变,最终窦婴被免职,还不让他入朝。直到七国之乱爆发后,窦婴才再次被弃用,立功之后被封为魏其侯。

因此,可以看出,窦婴与窦氏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当他和田蚡同时被免职时,田蚡可以在王太后的照顾下壮大势力,而他却失去了往日的风彩。

没有势力维护的窦婴,在窦氏死后,也就只剩下被整的份了。

魏其侯窦婴之死

汉武帝为肃清窦太皇太后的势力,很快将窦太后的羽翼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撤了职,武安侯田蚡终于当上了他梦昧以求的丞相。

此后,田蚡的势力越来越大,与武帝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参与的事务也越来越多,甚至引发武帝不爽。此外,田蚡的骄奢之气也日益膨胀,豪宅肥田奢侈品全都上线了。

与武安侯田蚡形成鲜明对比的莫过于窦婴了,没有后盾支持,与武帝也越走越远,得不到重用,无权又无势,朝中几乎无人光顾他的宅门,除了一个叫灌夫的人。

那么这个灌夫是谁呢?灌夫同窦婴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平叛七国之乱时,他勇猛无比,一战成名。后来做了中郎将,因犯法而被免职。此后又担任过代国的丞相,武帝即位后,又调他为淮阳太守,后又入朝任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属九卿之一。之后又因犯法而被处罚,最后只能回到长安家中。

窦婴与灌夫同病相怜,如父子一般,往来密切,十分投机。后来由灌夫牵线,没落的魏其侯与不可一世的武安侯居然见了一面,而且还是在窦婴的府上,席间,灌夫要求武安侯起舞,被拒绝了。由于此人性格刚烈直率,不喜欢献媚,但却好借酒生事儿,在席间便屡屡讥刺田蚡。

之后没过多久,田蚡便派人来向窦婴索要城南的良田。窦婴说,虽然自己失势了,但你田蚡也不能仗势欺人吧,灌夫当时也在场。于是,二人把来者骂了个狗血喷头。从此,田蚡便将此二人视为了敌人,准备寻机整治他们。

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田蚡向武帝汇报,说灌夫在颍川横暴,目无法纪,欺压百姓,请求治他的罪。武帝认为,这些小事儿没必要向他汇报,丞相办就是了。

可让田蚡没想到的是,在灌夫手上还握着他的一张底牌。田蚡曾收受淮南王的金钱,暗中勾结,秘密谋反。田蚡担心事情败露,只好暂时搁置此事。

不久之后,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儿为夫人,王太后下诏,命列侯宗室必须前去祝贺,窦婴便带了灌夫一同前往。在酒席间,灌夫又一次辱骂了田蚡。

这次田蚡再也忍不下这口气了,跑到汉武帝那里去告状,在未经武帝同意的情况下,就把灌夫全家关进了大牢。由于忌惮灌夫告发他私会淮南王之事,灌夫被单独关押,随时准备处死。

窦婴为营救灌夫,进宫面见了汉武帝,并将事情原委说清楚。武帝也认为田蚡有些小题大做,但武帝又慑于太后的威严,未敢自作主张,最后还是要看王太后的裁决。

王太后当然是庇护自家兄弟了,最后灌夫及家族全被杀戮。同时,窦婴也因此被抓起来审问,罪名是为灌夫的辩护之词与事实不府,于是也被关押了起来。

这下窦婴急了,为了保命,他只好拿出他的杀手锏,也就是景帝的遗诏。景帝时,窦婴曾受诏,“事有不便,可论说原委而上达于天子。”。

武帝在收到窦婴的上书后,便下令让尚书去查有没有遗诏这回事儿。尚书查实后,说并没有这道遗诏,又到其家中查实,发现这道诏书是用家丞的印信封上的。

于是武帝大怒,给窦婴定了罪名,说他假造先帝遗诏、欺君罔上,罪上加罪,全家罪当弃市。

窦婴在得知自己的罪名时,一时急火攻心,又中风,干脆绝食,准备一死了之。但过了几天,又听说武帝无意杀他,遂觉得有希望平反,便又开始进食治疗。

但田蚡坐不住了,他继续制造舆论中伤他,又让王太后给武帝施压,最终魏其侯窦婴被处决。

田蚡之死

但历史往往具有戏剧性,田蚡以为除掉了窦婴,自己就能与太后一道挟持武帝,在丞相的位子上为所欲为,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窦婴死后的三个月后,田蚡就恶疾缠身,自己也一命呜呼了。

田蚡死后,由他经营一生的官僚朋党势力自然也就随之瓦解了。后来淮南王刘安真的谋反了,田蚡之前与刘安的丑事也被暴露了出来。

汉武帝在知晓此事后,不禁悻悻的说,要是武安侯还活着,免不了灭族之罪。

综上所述,窦婴与田蚡之争,实为汉武帝确立儒学地位之后的新朋党之争。同时,他也意识到,丞相的权力过大,可以直接威胁到皇权,于是此后他不断地削弱丞相的权利,加强了皇权。

标签: 窦婴刘彻景帝丞相王太后遗诏

更多文章

  • 穷兵汉武(六章)田蚡死得非常蹊跷,也死得太是时候,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田蚡,窦婴,刘彻,丞相,灌夫,王太后,穷兵汉武

    汉武帝初年窦田之争最终以两家的两败俱伤而告终,魏其侯窦婴被斩首示众,而武安侯田蚡在政治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两人进行政治斗争时,双方互相揭短,田蚡的大量罪状被摆在汉武帝刘彻面前,这也使得王氏外戚集团在政治上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在窦婴被刘彻以伪造遗诏的罪名下令斩首示众不久,田蚡也突然死亡,在历史上留

  • 大汉王朝:田蚡设计害死大臣,因果报应田蚡病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丞相,太后,灌夫,韩安国,王太后,遗诏

    大汉王朝:田蚡设计害死大臣,因果报应田蚡病亡话说窦婴、田蚡为了灌夫骂座一事,争论廷前。窦婴先言灌夫曾有大功,不过醉后忘情,触犯丞相,丞相竟挟嫌诬控,实属非是。田蚡却陈述灌夫罪恶,极言灌夫纵容家属,私交豪猾,居心难问,应该加刑,两人辩论多时,毕竟窦婴口才不及田蚡,遂致窦婴忍耐不住厉言田蚡骄奢无度,贻误

  • 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田蚡害我!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窦婴,田蚡,灌夫,刘彻,皇帝,王太后,平民百姓

    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臣冤枉!那密诏绝非伪造,是田蚡害我!“可是,田蚡阴阴一笑:”皇上再也听不到。”说完,田蚡手一挥,武士手起刀落,窦婴不甘地,倒在血泊之中。显赫一时的“老国舅”窦婴,就这样被“新国舅” 田蚡,使用奸诈手段送上了西天。怎么说是奸诈手段呢?这还得从田蚡大婚说起。

  •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父,官至丞相,刘彻为何却想将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刘彻,田蚡,丞相,王娡,刘安,皇帝,汉武帝

    田蚡是西汉初年的一位丞相,显赫一时,他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汉武帝刘彻的舅父。元光五年(前130年),田蚡病死,可是八年后,汉武帝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使武安侯在者,族矣!”武安侯是田蚡生前的爵位,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激怒了汉武帝,让刘彻想要把舅父灭族呢?一、皇后的弟弟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田蚡

  • 极致杀人术:看汉武帝如何吓死国舅田蚡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刘彻,田蚡,丞相,窦婴,皇太后,汉武帝,极致杀人术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汉初年的一桩政治谋杀。杀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手上不沾血,杀人于无形之中。今天我们要来说的这位顶级杀手,就是一代天骄汉武大帝,我们都知道汉武大帝是千古一帝。那么权谋手段应该非常厉害,但到底有多厉害呢,大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我们就来从这次政治谋杀案,分析一下刘老板的手段到底有多狠,这

  • 薛泽林 |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三个锚点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韧性,薛泽林,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城市建设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更是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对城市运行安全的期待。对于超大城市而言,“要素高密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丰富城市经济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实际约束条件。大道至简,超大城市虽复杂,但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基

  • 薛泽源《炽道》正在热播  全新挑战演技获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薛泽源,炽道,张洪文,演员,悬疑剧

    薛泽源 饰 张洪文《炽道》是由伊峥执导,金晨、王安宇领衔主演,薛泽源特别出演的青春竞技题材剧,日前正在优酷视频热播。该剧改编自Twentine的同名小说,在剧本打磨三年历经四稿后终于开播,因此备受网友期待。该剧聚焦于跳高、短跑等田径运动,在一幕幕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画面中展现了国内年轻一代运动少年们积极

  • 汲黯、公孙弘和张汤,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为何人比人气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刘彻,张汤,汲黯,公孙弘,汉武帝,人比人气死人

    话说在西汉时期,在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老板的集团总部里,总部里有三位有名的员工,分别叫做汲黯、公孙弘和张汤。你别看这三个人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的那种。先扯这个汲黯,这位仁兄在来老汉(汉武帝)集团总部工作之前,就已经是其他公司的高管了,简直是赢在起跑线啊!而当时的公孙弘和

  •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郭解,公孙弘,刘彻,主父偃,卫青,丞相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主父偃的这封书呈将进去,竟蒙汉武帝鉴赏,即日召见,面询数语,也觉应对称旨,遂拜主父偃为郎中。前丞相史严安与主父偃同为临淄人,见主父偃得邀主知,也照样上书,无非是举秦为戒;还有无终人徐乐也来凑兴,说了一番土崩瓦解的危言,拜本上呈,具由武帝召入,当面奖谕道:“公等

  •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他真的是阴险小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公孙弘,刘彻,主父偃,丞相,董仲舒,司马迁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高危职业。汉武帝一共提拔了十三位丞相,六位被杀,一位自杀,剩下的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只有两位除外,一位是最后一任丞相田千秋,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