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穷兵汉武(六章)田蚡死得非常蹊跷,也死得太是时候,死因是什么

穷兵汉武(六章)田蚡死得非常蹊跷,也死得太是时候,死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3/12/7 18:30:54

汉武帝初年窦田之争最终以两家的两败俱伤而告终,魏其侯窦婴被斩首示众,而武安侯田蚡在政治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两人进行政治斗争时,双方互相揭短,田蚡的大量罪状被摆在汉武帝刘彻面前,这也使得王氏外戚集团在政治上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在窦婴被刘彻以伪造遗诏的罪名下令斩首示众不久,田蚡也突然死亡,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谜题和疑问。关于田蚡的死,后世的学者众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死因一直没有在历史文献中找到。本章就当时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推测,看看田蚡到底是怎么死的。

田蚡死亡的情况非常蹊跷,正史中一直没有确切的说法,各种稗官野史倒是有很多的猜测。他死的时间与窦婴被斩首的时间相差不远,顶多就几个月。窦婴是在元光四年的最后一天被斩首示众的,而田蚡则死于元光五年春季,从节气上看两者相距不到三个月时间。按道理窦婴被斩首,田蚡作为他最大的政治对手,应该是在这场政治斗争中获得了全胜。然而从田蚡死前的表现看,他根本不像除掉了一生之敌的样子,反而像个罪人一般。他整日喋喋不休,嘴里老是说着要请罪的话,这哪里像个权倾朝野的丞相?

因为这种奇怪的表现,田蚡的家人为他请了医生,但医生也看不出名堂。然后田蚡病倒,总是是看见了灌夫和窦婴的灵魂,于是他的家人又给他找了巫师来驱邪。但这些操作都没什么用处,不久田蚡便去世了,所以有的书上写田蚡是惊惧而死的。可是仔细推敲田蚡死亡前后的变化,却发现里面有很多疑点。在田蚡死之前都是权倾朝野的状态,并没有人作出对他不利的操作。汉武帝刘彻不但没有削弱田蚡的权势,反而让其在朝廷中提拔了大量的官员。田蚡除掉窦婴,本来应该大喜过望的,但从他的行为上看,却没有一点点喜气。

这样的情况都说明一个现实,田蚡虽然除掉了窦婴,又受到汉武帝刘彻的支持,但他却已经发现了自己在朝廷中的危机。从他总是说着请罪的话来看,似乎刘彻给他加官越大,他越觉得有罪。结合东宫廷辩时两人互相揭老底的情况看,显然此时的田蚡已经受到了调查。这个调查应该是刘彻派人发起的,很可能是暗中进行的。这样的调查被身为丞相的田蚡知道了,却又没有理由阻止,只能想着通过请罪来减少刘彻的猜忌。但从史书上看,并没有记载田蚡具体向汉武帝请罪的事情,这就让人感到非常蹊跷了。

综合上述的情况看,可以推测为田蚡已经向刘彻请罪,但是刘彻不接受请罪,反而给田蚡增加了赏赐。增加赏赐本是好事,但在这种情况下却成了钝刀子割肉。刘彻赏赐田蚡是因为甥舅关系,并不是因为田蚡有多大功劳。实际上田蚡除了斗倒窦婴,对刘彻而言也没什么功劳。可斗倒窦婴这个事情还不能放在台面上说,因为窦婴毕竟是大功臣,他的死都是非常牵强的。如果把田蚡斗倒窦婴的事情大肆宣传,反而让刘彻处于不利境地,给人以卸磨杀驴的印象。因此从明显上看,田蚡对刘彻是只有罪责,而没有功劳的。

无功而受赏,这在古代政治斗争中是极其危险的信号。一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要么是君王有危险的重托,要么就是受到君王的猜忌。从当时的政治态势看,刘彻对田蚡显然不会有什么重托,只能是猜忌加深的表现。刘彻刚刚亲政,正是想要大展鸿图之时,自然不会把权力交给王氏外戚集团。田蚡作为王氏外戚集团的代表,权倾朝野且手握丞相大权,这是非常令人眼红的事情。而在东宫廷辩中,他的所有罪责又被灌夫和窦婴揭露出来,这些都成了刘彻手中的把柄。因为王太后的存在,刘彻不会处置田蚡,但王太后去世后呢?

从各种史料文献上推测,田蚡当时的忧虑便是来自于此。问题是这还是个无解的,因为刘彻既不接受请罪,又没有任何反应。一般这种没有反应,反而是最大的猜忌。刘彻的态度已经很明确,就是要收集证据,等到时机合适时将王氏外戚集团和田家连根拔起。因此有了这样一种可能,田蚡因为发现了刘彻这样的手段,始终处于精神的紧张和忧虑之中,所以突发重病而亡。他口中所谓看到灌夫和窦婴的鬼魂,都是病发后的癔症。从表面上看,这种说法似乎逻辑合理的,但是田蚡死得太是时候,却又让人不得不怀疑。

当时田蚡的年龄正值壮年,即便是王太后也才四十多岁的样子。如果按照刘彻的习惯,肯定会在王太后去世后才会向田蚡动手,也就是手田蚡还有充足的时间做转圜。实在不行田蚡可以学习窦婴的策略,主动辞去丞相和武安侯的官爵,以这种姿态来化解刘彻的猜忌。在如此充裕的时间空间下,田蚡竟然因为忧虑而发生重病,实在是难以置信。况且田蚡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而是从底层起来的,曾经在窦婴府上蹭饭吃。这样的人物实际上都是能屈能伸的,又怎么会因为忧惧把自己吓死呢?

从时间段上看,田蚡死得太是时候了,刚好在窦婴被斩首后三个月内。世间哪来这么巧的事情,三个月内曾经权倾西汉朝廷的两任丞相先后去世?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朝廷中出现权力空白,成为汉武帝刘彻接管朝廷政权的最好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这种巧合太离谱,有点像田蚡在故意配合刘彻。因此从这些分析来看,这里面似乎有个较为大胆的猜测。田蚡之死很可能不是他忧惧引发重病身亡,而是用自尽的方式来配合刘彻掌控政权。从表面上看这种猜测似乎太离谱,但从田蚡对刘彻的了解来看,这并非是不可能的。

田蚡之所以没有选用辞去官爵的办法来退让,减少刘彻对他的猜忌,是因为这种办法对刘彻没什么用。刘彻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却也不是仁慈的皇帝。主动退让对刘恒、刘这样稍有仁慈之心的皇帝起作用,但对刘彻是没用的。实际上窦婴也是选择了退让,却遭到田蚡的步步紧逼,最终还被刘彻斩首示众。田蚡的忧惧就是从窦婴被杀后开始的,因为他知道原来窦婴就有舍官爵而保命的想法。可这种想法并没有成真,刘彻谎称窦婴手中的刘启遗诏是伪造,以此为罪名将窦婴斩首示众,这是非常残酷无情的。

刘彻如此对待窦婴,自然以后也会如此对待田蚡,这便是田蚡的忧惧根源所在。如果田蚡找王太后从中说和,现在或许能保住性命,但王太后去世后,刘彻的报复则更加的猛烈,到时田家多半会面临灭族之灾。刘彻利用伪造遗诏这种似是而非的罪名杀窦婴,那田蚡的罪名就更多了。只是暗中与淮南王刘安来往一条,田蚡就足以被搞到灭族的程度。在东宫廷辩中,窦婴和灌夫揭发的田蚡罪状不只一条,田蚡怎么敢把希望寄托在王太后身上?王太后活着能够保他一时,却不可能在死后依旧保住田家的荣华富贵。

如果田蚡是自尽的,所有问题都能解释了。田蚡在窦婴被杀后自尽,既是一种请罪,也是一种退让,而且是刘彻无法拒绝的。田蚡死后所有在东宫廷辩中被揭露的罪名就不成立了,这样就能保住家族后人的性命。至于田家的武安侯爵位,刘彻是随时都能收回的,说白了田蚡就是刘彻手中对付窦婴的工具,早就有了处置的办法。两人之间没有什么甥舅之情,更多的是政治上互相利用。刘彻是出了名无情的皇帝,自然不会因为一点点亲戚关系就放过田蚡。更何况田蚡在朝廷中势力不小,这也是刘彻所猜忌的起因之一。

因此田蚡的死很可能是自尽的,是为了保住家族而进行的选择。他对刘彻的狠辣和无情非常了解,不得已作出这种退让,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家族的平安。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王太后去世的同年,刘彻就收回了田家的武安侯爵位。在刘彻追查淮南王刘安谋反案时,也说了田蚡活着就该被灭族的话。可见刘彻当时已经有这个想法了,只是被田蚡抢先一步堵住了嘴。古人一罪不二罚,刘彻也是要面子的,所以只能糊弄过去了。从这个事情来看,刘彻的狠辣无情在亲戚之间已经出名了,否则田蚡也不至于出此下策。

更多文章

  • 大汉王朝:田蚡设计害死大臣,因果报应田蚡病亡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丞相,太后,灌夫,韩安国,王太后,遗诏

    大汉王朝:田蚡设计害死大臣,因果报应田蚡病亡话说窦婴、田蚡为了灌夫骂座一事,争论廷前。窦婴先言灌夫曾有大功,不过醉后忘情,触犯丞相,丞相竟挟嫌诬控,实属非是。田蚡却陈述灌夫罪恶,极言灌夫纵容家属,私交豪猾,居心难问,应该加刑,两人辩论多时,毕竟窦婴口才不及田蚡,遂致窦婴忍耐不住厉言田蚡骄奢无度,贻误

  • 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田蚡害我!

    历史解密编辑:瑶光暖暖标签:窦婴,田蚡,灌夫,刘彻,皇帝,王太后,平民百姓

    前131年,“老国舅“窦婴将被砍头,他哭喊:“臣冤枉!那密诏绝非伪造,是田蚡害我!“可是,田蚡阴阴一笑:”皇上再也听不到。”说完,田蚡手一挥,武士手起刀落,窦婴不甘地,倒在血泊之中。显赫一时的“老国舅”窦婴,就这样被“新国舅” 田蚡,使用奸诈手段送上了西天。怎么说是奸诈手段呢?这还得从田蚡大婚说起。

  •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父,官至丞相,刘彻为何却想将其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纵横五千年标签:刘彻,田蚡,丞相,王娡,刘安,皇帝,汉武帝

    田蚡是西汉初年的一位丞相,显赫一时,他同时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汉武帝刘彻的舅父。元光五年(前130年),田蚡病死,可是八年后,汉武帝就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使武安侯在者,族矣!”武安侯是田蚡生前的爵位,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事,激怒了汉武帝,让刘彻想要把舅父灭族呢?一、皇后的弟弟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田蚡

  • 极致杀人术:看汉武帝如何吓死国舅田蚡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刘彻,田蚡,丞相,窦婴,皇太后,汉武帝,极致杀人术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西汉初年的一桩政治谋杀。杀人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手上不沾血,杀人于无形之中。今天我们要来说的这位顶级杀手,就是一代天骄汉武大帝,我们都知道汉武大帝是千古一帝。那么权谋手段应该非常厉害,但到底有多厉害呢,大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今天我们就来从这次政治谋杀案,分析一下刘老板的手段到底有多狠,这

  • 薛泽林 | 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三个锚点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韧性,薛泽林,城市治理,城市安全,城市建设

    建设安全韧性城市既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更是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人对城市运行安全的期待。对于超大城市而言,“要素高密性、结构复杂性、功能多样性”构成了其基本特征,而这些特征在丰富城市经济和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成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实际约束条件。大道至简,超大城市虽复杂,但追根溯源可分为三大基

  • 薛泽源《炽道》正在热播  全新挑战演技获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薛泽源,炽道,张洪文,演员,悬疑剧

    薛泽源 饰 张洪文《炽道》是由伊峥执导,金晨、王安宇领衔主演,薛泽源特别出演的青春竞技题材剧,日前正在优酷视频热播。该剧改编自Twentine的同名小说,在剧本打磨三年历经四稿后终于开播,因此备受网友期待。该剧聚焦于跳高、短跑等田径运动,在一幕幕充满力量与美感的画面中展现了国内年轻一代运动少年们积极

  • 汲黯、公孙弘和张汤,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为何人比人气死人?

    历史解密编辑:知书少年很达理标签:刘彻,张汤,汲黯,公孙弘,汉武帝,人比人气死人

    话说在西汉时期,在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老板的集团总部里,总部里有三位有名的员工,分别叫做汲黯、公孙弘和张汤。你别看这三个人同时在汉武帝集团工作,但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的那种。先扯这个汲黯,这位仁兄在来老汉(汉武帝)集团总部工作之前,就已经是其他公司的高管了,简直是赢在起跑线啊!而当时的公孙弘和

  •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郭解,公孙弘,刘彻,主父偃,卫青,丞相

    大汉王朝:汉武帝推恩削封,公孙弘处斩郭解主父偃的这封书呈将进去,竟蒙汉武帝鉴赏,即日召见,面询数语,也觉应对称旨,遂拜主父偃为郎中。前丞相史严安与主父偃同为临淄人,见主父偃得邀主知,也照样上书,无非是举秦为戒;还有无终人徐乐也来凑兴,说了一番土崩瓦解的危言,拜本上呈,具由武帝召入,当面奖谕道:“公等

  • 汉武帝名臣公孙弘,凭什么六年从白丁到丞相?他真的是阴险小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公孙弘,刘彻,主父偃,丞相,董仲舒,司马迁

    丞相号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人臣所能达到的顶峰。自汉武帝起,丞相还有一个荣誉——封侯。所以,在帝制社会,一个人能做到丞相位置,无异于登天。当然,汉武帝一朝除外,那时候的丞相是高危职业。汉武帝一共提拔了十三位丞相,六位被杀,一位自杀,剩下的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只有两位除外,一位是最后一任丞相田千秋,另

  • 穷兵汉武(十三)公孙弘气量狭窄嫉贤妒能,为何刘彻破格将其拜相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刘彻,丞相,汲黯,汉武,公孙弘,董仲舒,汉高祖刘邦

    公孙弘是汉武帝刘彻亲政初期著名的丞相,他打破了稀罕未封侯不能拜相的潜规则,成为第一个先拜相后封侯的丞相。由于他是刘彻破格提拔的,而在执政中又表现出了气量狭窄和嫉贤妒能的缺点,所以在历史上充满了争议。这些争议一方面来源于他不遵守西汉传统官场规则的提拔过程,另一方面也是他积极排挤有能力的官员,表现出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