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为什么能称霸春秋?浅谈齐桓公的可赞之处

齐国为什么能称霸春秋?浅谈齐桓公的可赞之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看点啥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2/9 5:20:49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春秋初期,随着周王室的衰退,各诸侯国纷纷崛起,希望能成就一番霸业。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登上齐国君位,即齐桓公

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国力日渐强盛,在诸侯国中声望越来越大,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却走向昏庸,任用奸佞,晚年凄凉。

纵观齐桓公一生,既有辉煌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齐桓公是如何成就霸业的?他有什么可赞之处?

一、惊险即位,任用管仲

齐襄公在位时,齐国内政处于混乱之中。为了避祸,管仲等人与公子纠逃往鲁国,鲍叔牙则带着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过了一段时间,齐襄公遭到杀害,凶手被诛杀后,大臣们商议另立新君。

公子小白先接到通知,鲁国听说后也即刻送公子纠上路,同时让管仲先行,在途中截杀公子小白。

管仲拦截到公子小白,并用箭射中他,以为小白已死,就带着公子纠慢慢赶回鲁国,等他们到达时,公子小白已经继承君位了,也就是齐桓公。

事实上,管仲的箭没有射中齐桓公的要害,齐桓公装死才躲过祸劫。

成为齐国君主后,齐桓公马上攻打鲁国,鲁国兵败。在齐国的逼迫下,鲁国杀公子纠、召忽,将管仲囚禁。

齐桓公本来想将管仲杀死,让鲍叔牙担任宰相,但鲍叔牙与管仲私下关系很好,又深知管仲的才能,于是向齐桓公建议留下管仲。

齐桓公想迎管仲回国,鲁国有位大臣看出管仲对齐国的重要性,建议鲁君杀死管仲。

鲍叔牙得知后,用计让鲁国人相信齐国要回管仲是为了亲手报仇,鲁君就将管仲送回。

齐桓公迎回管仲后,与其畅谈天下,对他的才华十分惊喜,就让他在齐国作宰相,处理国家大事。

管仲担任宰相后,没有辜负齐桓公的期望,力行改革,对内整顿,对外“尊王攘夷”,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管仲的一系列改革下,齐国国力越来越强盛,在诸侯国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二、成就霸业,晚年昏庸

齐桓公逃亡的时候曾到过谭国,谭国的国君没有好好招待他,因此在桓公二年时,桓公出兵进攻谭国,谭国被灭。

后来在齐国举行“北杏会盟”时,遂国受到邀请却没有参加,齐国又出兵消灭遂国,在诸侯国中声望更高。

齐桓公五年时,齐国出兵鲁国,鲁国战败,鲁君的臣下在与齐国的盟会上挟持齐桓公要求归还土地,齐桓公答应。

这件事发生以后,桓公想反悔,不想归还土地,在管仲的劝谏下还是将土地归还,于是齐国在各国诸侯间的声望更大了。

齐桓公六年时,宋国不遵守北杏会盟的盟约,齐桓公召集其他盟友想攻打宋国,同时对周天子说宋国有异心,借周天子的旗号攻打宋国。

宋国不想背负与周天子作对的名声,请求和好,各国在盟会上推举齐国作为盟主,自此齐国的霸主地位伊始。

到齐桓公八年幽地会盟时,诸侯国又推举齐国作盟主,齐国正式称霸。后来燕国遭到攻打,齐桓公出兵救援,诸侯国更加拥护齐国。

救援燕国之后齐桓公又帮助遭到洗劫的卫国重新建国,更赢得四方诸侯的好感。

此后齐国又举行了多次会盟活动,阳谷会盟伐楚救郑,楚国最终答应与各诸侯国结盟,即“召陵之盟”。

到齐桓公三十一年时,周王室内乱,在齐国的带领下,各诸侯国一同拥护王太子继任周天子,也就是周襄王

齐桓公三十五年时,各国诸侯在古葵丘举行会盟活动,周天子因为当时齐桓公力推自己登位,赏赐胙肉、兵器、车马等物品。

葵丘之盟上周天子还免去齐桓公的跪拜之礼,可见已承认齐国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四十一年,管仲的病情加重,时日无多。齐桓公看着病床上的管仲问在他之后谁可以担任宰相之位,管仲劝说齐桓公不要任用易牙等奸佞之臣,但齐桓公没有听从。

管仲死后,齐桓公重用这些人,他们的权势在齐国如日中天,齐国的衰落无法避免。

齐桓公死后,儿子们互相争夺权位,他的尸体放置六十七天没有下葬,直到新的齐国君主登上王位才入殓。

三、齐桓公的可赞之处——胸怀大志,抓住机遇

虽说齐桓公晚年之时十分昏乱,但观其一生成就,能够看出他身上的许多可赞、值得人学习的地方。

公子小白是在齐国的动乱中成长起来的,其兄长齐襄公荒淫无度、四处征伐。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子小白的人身安全完全无法得到保障,说不定哪一天触了齐襄公的霉头就会遭到杀身之祸。

于是,公子小白为了自身的安全就逃往其他国家避难。他先到达谭国,但是谭国国君没有接纳他,到了莒国才安定下来。

公子小白寄人篱下的生活持续了八年之久,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的身边有位贤能的辅臣鲍叔牙。

在鲍叔牙的教诲下,公子小白渐渐成长,甚有忧国忧民之心,努力探寻治理国家的方法,为后来治理齐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俗语有言:“自古英雄多磨难”,公子小白的四处流亡的经历便是一个例子。

小白知道,想要实现理想抱负,最重要的是掌握权力,他早在脑中有了计划,只等时机到来。

公元前685年,齐襄公遭到杀害,后来的继任者也被杀,齐国处于无君状态。

在这种时候回归齐国无疑是最恰当的,于是公子小白整理行装,匆忙从莒国赶往齐国。

不料回国途中却遭到管仲的埋伏,险些丧命。管仲的箭射中了小白衣服上的装饰品,小白乘机装死,瞒过了管仲,首先赶回齐国。

按继承君位的制度来说,此时继任的应是公子纠,机遇摆在姜小白面前,他抓得毫不犹豫,因此能成为齐桓公。

四、齐桓公的可赞之处——不计前嫌,任用管仲

原本公子纠完全能够登上君位,但因为管仲射箭失手,最终让姜小白有了可乘之机。

齐桓公登上王位没过多久就出兵攻打公子纠所在的鲁国,虽然成为齐王的是小白,但公子纠对他来说仍是威胁,因此齐桓公急迫地想消灭这个心头之患。

鲁国兵败后,齐国逼迫鲁国杀死公子纠,管仲也遭到囚禁。

齐桓公本来非常怨恨管仲,想让鲍叔牙作齐国的宰相,但鲍叔牙与管仲关系很好,深知管仲有治国之才,因此劝说齐桓公迎回管仲,对建立齐国霸业有帮助。

在鲍叔牙的计策下,齐桓公成功将管仲迎回齐国,两人畅谈后,他发现鲍叔牙说的一点没错,管仲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贤才。

与管仲交流后,齐桓公非常欣赏他,立马要斋戒三日,以太庙之礼任用管仲为宰相。

管仲刺杀齐桓公虽然没有成功,但两人之间必有仇怨存在,齐桓公却能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最后还因管仲之才让他官居宰相,亲切地称其为“仲父”。

他的不计前嫌、宽容大度成为千古佳话,流芳百世。

管仲刚担任宰相时,齐桓公还有些急躁冒进,后来在与鲁国的战争中失败。失败的教训惊醒了齐桓公,从此他不再随心所欲,而是听管仲的建议,尊其为“仲父”。

在管仲的举荐下,齐桓公身边又多了几位治国之才,形成了十分坚固的领导集团,为齐国后来成就霸业创造了条件。

齐桓公能成就春秋霸业,当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对管仲的信任,君臣同心,政策的执行会更有效率,宏图霸业的实现也会更加顺利。

公元前645年,病情加重的管仲工作能力渐失,齐桓公为寻找接替者多次与管仲交谈,两人都认为宁戚能接替重任,然而宁戚却比管仲先离开人世。

齐国的霸业可以说是在管仲的手中逐渐成就的,管仲对此非常珍惜,到临终之际仍尽力劝说齐桓公远离身边奸佞。

当时齐桓公身边的易牙为了讨桓公欢心亲手杀死自己的孩子;竖刁为得重用甘心阉割自身;卫国的公子开方侍奉桓公,即使父母去世也不前往奔丧。

齐桓公认为他们三个人都能够委以重任,管仲一一道破这些人会给齐桓公和齐国带来的危害。

齐桓公原本就宠信这三个人,此前管仲没有建议过桓公离开他们,原因在于自己尚在之时能保证他们不干预国家大事。

今时不同往日,管仲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了,齐桓公问其原因时,管仲便回答说:“我以前不说,是希望您能过得适宜。

他们就像洪水,我可以作堤坝。但现在堤坝要离开了,洪水滔滔,您一定要远离啊!”一开始齐桓公是相信管仲的,撤销了者三人的职务,但日子一久,又让他们侍奉左右,齐国从此走上衰败之路。

结语

从流亡到登上君位,齐桓公经历的坎坷可想而知,他的一生有可赞之时,也有可叹之处。

任用管仲是齐桓公最正确的决定,因为管仲改革的顺利实施,齐国走上称霸之路,因此用人是齐桓公的可赞之处,但齐国的衰败,齐桓公晚年的凄凉也与其用人分不开。

可以说,齐桓公成在用人,败也在用人。

参考文献:《管子》《左传》

标签: 齐桓公齐国管仲诸侯国鲍叔牙鲁国

更多文章

  • 齐桓公一家到底有多奇葩?比现代伦理剧还狗血,个个道德沦丧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齐桓公,齐国,鲁桓公,诸侯,国君

    齐桓公,有个非常萌萌哒的名字“小白”,春秋五霸第一猛男,是齐国有名的君主。在位期间任管仲为相,开创齐国霸业,他所创作的丰功伟绩在历史上广为流传,以至于很难想象得到他私人生活异常混乱。不仅他,齐桓公全家人的所作所为以及遭遇都非常奇葩。首先,齐桓公的哥哥姜诸儿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并长时间保持着

  • 齐桓公病逝后,五个儿子相继为齐侯达44年,最短3个月,最长20年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齐桓公,齐国,宋国,管仲,宋襄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病逝后,他的五个儿子争权,纷纷做了一回齐国国君.也让齐国陷入数十年的内乱中,以至于在争霸之路上不敌晋国和楚国。实际上,五公子争权在齐桓公晚年就已经开始了,齐桓公没有嫡子,庶子倒是不少,三位夫人无所出,六位如夫人却个个都有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来说,如夫人所

  • 原来齐桓公不是饿死的,而是自杀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齐国,管仲,竖貂,诸侯,先秦,周朝,齐桓公,鲍叔牙,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9)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43年,当了四十三年齐国国君的齐桓公,终于走到了人生路的尽头。他病了,病的不能起身,他知道,他的时日无多了。按照正常的故事情节,此时该有几十个妻妾子孙围着他痛哭流涕,然后他语重心长的交代后事才对。然而别说人了,他现在身旁连半个喘气的都欠奉。原来

  • 春秋霸主齐桓公为何饿死宫中?世人:人若反常必有刀,不得不防!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宰相,鲍叔牙,卫国,易牙,春秋霸主,春秋(书),中国古文献,周朝,先秦

    万丈深渊终有底,三寸人心不可量。正因为人心深不可测,所以就有了一句警世名言——“人若反常必有刀”。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身居高位之人,都要谨记“人若反常必有刀”的名言,防患于未然,不然被小人蒙蔽,为其所害,那就得不偿失,连后悔都来不及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晚年病重卧床,被活活饿死宫中无人知晓

  • 齐桓公霸业:夫人蔡姬“改嫁”,亲率大军攻打蔡国、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齐桓公,蔡国,楚国,蔡姬,齐国,管仲

    前657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与夫人蔡姬嬉戏玩水,享受二人世界的美好时光,满满的幸福模样。突然,生性爱玩的蔡姬决定玩刺激的,她故意晃动船只,掀起河水喷洒到齐桓公身上,还哈哈大笑。此时,齐桓公年近六旬,经不住船只晃荡,担心受怕,害怕溺水;蔡姬才二十出头,正是贪玩的年纪,她不听齐桓公劝告,继续摇晃

  • 齐桓公2——春秋首霸的强大与没落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国,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先祖,桓公

    齐桓公因为鲍叔牙辅助当上总经理,又因为管仲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打理好了公司,除了本公司的鱼业和盐产业还相继开展了服务业,外贸业,和金融业。齐国不但做大,还做强了。齐桓公五年,因为齐国做大做强了,就要去收购隔壁鲁国的地皮。鲁国资金本来就不够,就没抢过,鲁国便把遂邑的那块地送给齐桓公,以求其他市场的业务齐

  • 春秋首霸齐桓公如何把自己作到死后无人收尸的境地?(上)

    历史解密编辑:演员你是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鲁国,齐襄公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曹操《短歌行》说起“姜小白”,你可能不是特别熟悉,这个名字听起来一点都不霸气,甚至还有点“萌”。但说起“齐桓公”,肯定不陌生。没错,姜小白就是姜

  • 齐桓公误用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后人类时代标签:管仲,齐桓公,桓公,奸佞,常情,缘故

    管仲生了重病,齐桓公去看他,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命在旦夕,有句话要和大王说。我死后,大王一定要疏远易牙、竖刁、常之巫和卫公子启方。 ” 齐桓公大惑不解道:“为什么要这样?" 管仲说:“这几个人都是奸佞,我担心我死后,他们会对大王不利。 ” 齐桓公说:“不会吧?易牙为了我

  • 齐桓公曾经“援助”京城,却把地盘让给燕国,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齐桓公,燕国,齐国,管仲,诸侯,戎人

    周朝为什么东迁呢?是因为当时周朝都城的镐京被西戎给搞得没法住了。可是西戎一直跟在后边不停地骚扰,一路跟着东进。其中有一支部落居然跑到了现今河北省东部,在那里的山区扎了根,称为山戎部落。在齐桓公称霸之时,山戎部落也是人丁兴旺,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发展得快了自然也会带来别的问题,比如粮食就不够吃了,这可

  • 两人最后都成为霸主,一个是齐桓公,另一个成为霸主让人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齐桓公,齐国,诸侯国,郑国,管仲,宋国

    前面说过,自从周天子成为吉祥物以后,各路诸侯则开始争霸大业,那些小的诸侯国陆续被强大的诸侯国兼并,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五个强大的诸侯国,即齐、宋、晋、秦、楚,接下来我们来一个个介绍这些春秋时期的大佬。第1个:齐国的齐桓公:齐国的地理位置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以及河北省南部,这块地是当年周武王赏给功臣姜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