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终前叮嘱:子龙不可再重用是何意?

刘备临终前叮嘱:子龙不可再重用是何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北筏话史 访问量:2331 更新时间:2023/12/18 10:50:52

曾经,有一个人名叫刘备,他是一位仁义之君,深受人民爱戴,被誉为仁德之主。他拥有数位名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他们一起打败了曹操等强敌,开创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刘备身后隐藏的故事。刘备的善良、大义和礼贤下士是真的吗?他是否真的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为百姓谋福利?他对手下部将真的是心怀天良,不计私心吗?

据说,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事情流传千古,人们常常引用他的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是,他却曾经试探诸葛亮是否愿意承担帝位,因为他害怕这位智谋出众的谋士会夺走他的江山。诸葛亮看穿了他的心思,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提议。这说明了刘备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和不足。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临终前,他告诫众人,不可再重用常山赵子龙。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备临终遗言

刘备在攻打东吴失败之后,蜀国的军事实力和士气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他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日渐虚弱。在白帝城时,他不得不交代自己的遗言,但史书上所记载的非常简略,只是涉及到他一生的艰辛和对蜀国基业的忧虑。

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据传,刘备在临终之前交代了许多事情,包括对将士和朝廷之臣的安排,以及对自己后代的规划。他深知,自己在江山建立方面的努力非常不易,需要继承人来维护。因此,他为自己的后代留下了一份详细的遗嘱,其中包括对他们的教育和继承制度的安排,以确保自己的血脉可以继续掌握蜀汉政权。

同时,他也为自己的身边将士做了很多的安排。他深知,身边的将士们都是自己一生中最为亲近的人,他们为自己的事业付出了许多。因此,他为他们做了详细的规划,包括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职位,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离开后继续为蜀汉效力。

然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在他临终前的遗言中,他还告诫众人:常山赵子龙不可重用。这让许多人感到疑惑,因为常山赵子龙在蜀汉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五虎上将之一。为什么刘备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刘备与赵云理念不同

在夺取荆州后,刘备决定向着更大的目标——益州进军。为了取得胜利,他召集了各路将领,包括常山赵子龙。赵子龙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授予了独立统兵的权利,这也是他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他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勇气,成功带领着部队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为刘备夺取益州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这场战争却让刘备对赵子龙产生了成见。在赵子龙凯旋归来之后,刘备并没有对他进行嘉奖和重赏,而是表现出了一定的冷淡和隔阂。这让赵子龙感到十分的失望和不满。

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后,他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激励众人继续为他效力?于是,一些将领和文官们提议瓜分益州土地,以此来激励众人。然而,这个提议遭到了常山赵子龙的反对。

赵子龙认为瓜分土地会伤害百姓的利益,他大声喊道:“这种行为与乱臣贼子又有什么区别?!”赵子龙的话立刻引起了其他将领和文官的不满,他们开始攻击赵子龙,指责他不为自己考虑,只关心百姓。

刘备被这个局面逼得很为难,他明白赵子龙说的有理,但同时也担心失去其他将领和文官的支持。最终,他决定按照赵子龙的建议,停止瓜分土地,并表彰赵子龙的正义之举。

然而,这个决定并没有使刘备赢得其他将领和文官的尊重。他们开始怀疑刘备的能力和决策,认为他太过软弱,不能带领大家一起取得更大的胜利。同时,他们开始对赵子龙产生了敌意,因为赵子龙的话让他们失去了分配益州土地的机会。

刘备为了保持统治,最终还是给众人分了土地。但是,他也开始实行钱币改革,这使得蜀中的百姓们日子越来越难过。虽然刘备也有正义之举,但他内心里还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不能完全摆脱。这些事情让赵子龙和刘备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两人开始逐渐疏远,甚至在某些时候变得互相排斥。

而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却截然不同。

赵子龙出身平凡,深知百姓的苦难,心系底层百姓的福祉。他一直寻找一位真正能够造福于民的主公。曾经跟随公孙瓒,但后来公孙瓒却变心了,令他感到失望。直到他听说了刘备的贤德和爱民之心,才决定跟随刘备。

而刘备则是一位没落的皇族,身上有着封建贵族的思想。他对待人才和百姓的态度虽然比较宽容,但是在很多政治和经济方面,他却采取了不利于百姓的措施。例如,他实行的钱币改革虽然推动了蜀汉的经济发展,但也对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负担。

这样的价值观和政治观念的不同,让两位英雄之间产生了隔阂。尽管刘备曾经在关键时刻听从了赵子龙的建议,但是他的封建思想却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他的决策。最终,两人虽然同在蜀汉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他们的路途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各自走向了自己的归宿。

两人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不同,赵子龙是一名武将,擅长的是战争和武艺,而刘备则是一位君主,关心的是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赵子龙对于政治上的事情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他的眼光只局限于军事层面。而在益州分配土地这件事上,赵子龙的直言不讳,让刘备感到尴尬,因为这本是他想利用土地来拉拢人心的策略,却被赵子龙给批判了。

刘备作为一个君主,怎么能容忍一个武将对政治有所干涉呢?尤其是这个武将的眼光和自己不一样,这让刘备更加不满。但是,赵子龙的战争才华又是让刘备十分欣赏的,毕竟,他曾经亲眼见证过赵子龙在长坂坡上的英勇表现。因此,刘备对赵子龙的态度一直是矛盾的,既不想割舍他这位得力将领,又不得不管束他的政治言论。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刘备:从艰苦出身到成为蜀国皇帝,什么品质引领了刘备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悠悠寻史标签:刘备,孙权,刘璋,刘表,陶谦,蜀国,汉朝,蜀汉,三国,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虽然名气很大,但他本质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在古代的时候,24岁这个年龄已经不算是很小了,而他在这个时候才因为参与到镇压黄巾之乱,而得到了功劳,而一直到28岁的时候他才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官职,成为了安喜县县尉。而到了53岁的时候,他才在成都有了自己的地盘,因此说他是大器晚成是一点

  • 刘备的野心有多大?诸葛亮: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读看

    历史解密编辑:忆丹说文史标签:刘备,刘禅,刘封,蜀汉,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刘备是一位创业者,他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旅途。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了自己的事业。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内心的满足,因为他始终没有自己的孩子。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决定收养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经过了慎重的考

  • 揭秘:刘备为何配不上仁义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蜀汉,仁义,关羽,张飞,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是仁义之君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是桃园三结义的大哥,他是诸葛亮的主公,他是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的领袖。他在历史上和小说中都被称为仁义之君,被誉为忠贞不二、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广纳良才的明主。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事实:刘备其实配不上仁义二

  • 刘备曾在村姑家避难,临走前村姑怀孕,刘备:到益州来找我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刘备,玉佩,皇帝,蜀汉,三国,汉朝

    三国时期的政治舞台,是典型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历史人物,在政治舞台上纷纷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他们的那些光辉事迹,怕是连史书也写不完。不过他们的故事并不只在政治领域,在民间,这些人的故事就更有生活性和情感性。有时候看到这些野史记载的故事,我们会猛然发现,原来这些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其实也是一个有七情六

  • 初期:曹操为什么比刘备成功?做人的差距,刘备输得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追悼红轩标签:刘备,袁绍,董卓,刘表,曹魏,三国,东汉,曹操手下

    刺杀董卓失败后,曹操不得不开始他的流亡生涯。曹操一路从洛阳逃回老家谯县。为了自保,也为了抗拒董卓,曹操走上了招兵买马,竖起旗帜的道路。在这一点上,刘备和曹操的做法是一致的。然而,两人对待资助者的态度上却完全不同。招兵买马除了需要源源不断的兵员之外,更需要钱。为了第一桶金,曹操找到了谯县同为孝廉出身的

  • 早期的刘备到处投靠,完全养不熟,为何收留他的诸侯却不愿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今古元小小标签:刘备,袁绍,刘表,袁术,陶谦,蜀汉,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刘备在赤壁大战之前,到处跟人打下手,投过公孙瓒、田楷、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众多诸侯,演义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可细看刘备的经历,实际上比吕布还不如。刘备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到处流浪着在混,所有人都知道刘备心有大志,可所有的诸侯也都能容忍刘备,他能到处混饭吃,还能保证别人不杀掉他的原因大概有这么几点:

  • 品读—刘备困境机遇

    历史解密编辑:小范先生标签:刘备,曹操,刘表,袁绍,孙权,诸葛亮,赤壁之战,五虎上将

    赤壁之战是刘备一生的转折点。赤壁之前,刘备很少有得意的日子。赤壁之战期间,刘备以及关羽、刘琦(刘表长子,其手下军队万余人归于刘备)有两万人,周瑜所动员的军队也只有三万人,照理说,二人出兵相当,确实是孙刘联盟。可是,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没有把刘备真正作为一方而平等相待。孙权只是把刘备看作前来投奔自

  • 巅峰时期刘备为何选择成都作为治所?除成都,刘备还有哪些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刘备,曹操,孙权,关羽,益州

    刘备的巅峰时期应该是在公元219年,在这一年内刘备与曹操于战略要地汉中进行了一场大战,即汉中之战,并打的曹操大败,之后拿下了汉中全境。然后刘备乘着曹操新败,派遣刘封、孟达占领上庸等地,之后刘备进位为汉中王。而与此同时,关羽乘着孙权攻打曹操合肥之地,襄樊之地空虚,立马率军北伐,之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斩

  • 曹操南下,刘备撤退,沿途十多万百姓和士人跟随,其意味不同寻常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刘备,刘表,孙权,蜀汉,曹魏,诗人,诸葛亮,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了北方后,亲率大军南征荆州,试图完成江山一统,其时,荆州之主刘表去世不到一年,暂时还没有一个能像刘表一样整合荆州力量抗曹的人。且荆州还面临内部分裂(刘琦和刘琮之争),故无法组织力量抵抗曹军,刘琮甚至在刘备不知情的情况下投降了曹操,因此,为荆州守御北部边界,却

  • 益州土著为何如此仇视刘备?不是蜀人的蜀汉,就灭亡好了!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刘备,益州,蜀汉,刘璋,蒋琬,关羽,汉朝,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称帝公元219年,刘备赢下了汉中之战,并在当年进位汉中王,221年一鼓作气登基称帝。公元263年,以复兴汉室为口号的蜀国最先灭亡。蜀亡以降,人们多对其灭亡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黄皓专权,二是蜀汉无人,三是姜维多次出兵无果,耗费了大量的国力。以上三条原因说法没错,但文史君认为,蜀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