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浅析刘备登基前的铺垫及作用

浅析刘备登基前的铺垫及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亭古巷 访问量:684 更新时间:2023/12/7 3:09:24

刘备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民间传说他大耳朵、两手过膝,宅心仁厚讲忠义,桃园结义济社稷,大半生为讨贼灭贼、兴复汉室而奋斗。但后来的结果是并没有帮助汉献帝干掉曹贼,反而跑到四川、夺走了同宗刘璋的地盘,自个称起了汉中王、最后还晋级成为皇帝。

可以说,刘备入世初心和最终呈现的结果,完全是大反转的。

刘备当然也清楚,自己称帝的行为,或被天下人耻笑,更被益州人民讨厌。因为当时汉中央对益州人民是免征钱粮,而自己做了皇帝,自然要开征钱粮。如何让益州人民拥护自己做皇帝、至少不造反,就必须在登基做皇帝前多下功夫、下好功夫。

那么刘备在登基前做了哪些铺垫工作,这些铺垫工作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刘备为称帝所作的铺垫措施

1、造谣:汉献帝被害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献帝禅让,登上皇位,改国号为魏。

刘备也想裂地称帝,但问题是自己一直以兴复汉室为政治口号,而汉献帝尚且安然无恙。按道理是应把献帝接来益州再续正统,怎么可以不闻不顾,自己开开心心做起了皇帝?所以,自己要想称帝,第一件事就是必须清除汉献帝。

汉献帝不仅要死,并且一定要是被曹丕害死的。由于献帝有诏书禅位给曹丕,所以曹丕称帝有法理基础;这就意味着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主张完全丧失了理论依据。

为了摆脱这一政治困境,刘备、诸葛亮就必须炮制曹丕杀害献帝的新闻。只有曹丕谋杀了献帝,那曹丕继承帝位的合法性自然就中止了。所以,刘备在登基前做的第一件铺垫工作,就是造谣、传谣和信谣。造谣汉献帝死了,传谣汉献帝死于曹丕之手。

这些活不用刘备亲自做。刘备只需通过信以为真、来强化信息传播。《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一个“或”字巧妙表达了传谣信谣的无奈和迫切心情。

2、人设:从小帝王相

能称帝做天子的人,必定是天选之非常之人。所以,刘备在登基前做的第二件铺垫工作,要证明自己就是上天选定的异人。

《三国志•先主传》开篇就是讲刘备生来就是天子气象“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这种是开国帝王们的传统手法。他们小时候的真实情况,没有几个知道;即使知道也不敢乱说。

又云“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既然官方朝廷这么说了,大家只需形成统一认识对外传播。只要他们能坐稳帝位,那自然就是真命天子。

3、天时:天象浮吉兆

进皇帝位,自然还要等上天神迹示。所以,刘备在登基前做的第三件铺垫工作,就是报道天象吉兆降临。

但是上天的吉兆异相,许多人抬头都能看到,不方便随意写剧本。怎么办呢?这就要组织一批专家“并言众瑞,日月相属”,共同回忆近几年有什么异样天象,作正能量的解读。

经过黄权杨洪、何宗、杜琼、张爽、尹默谯周等权威专家汇总,果然找到了老天早有预示。比如在三年前“西南数有黄气,直立数丈,见来积年,时时有景云祥风。”在两年前“数有气如旗,从西竟东,中天而行”等等。

经过天象异瑞的收集和讨论,大臣们纷纷不约而同得出这样结论:原来老天早有吉兆,只是大家忙于兴复汉室,没有及时体察天意。

4、论证,典籍有依据

古代人喜欢引经据典。像进位登基这种大工程,除了有上天预兆,还要有经典解读。所以,刘备在登基前做的第四件铺垫工作,就是用经典古籍对上天的“众瑞”作权威解释,以确信自己的登基是上天的安排。

几位专家查阅古籍,终于发现原来刘备同志登基这件事,上古人早有预言,比如“《洛书甄曜度》曰: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不就是说有一个名字里有德有备的人,合该做皇帝,时间应该发生在赤三日么。

又比如《洛书宝号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不就是说上天要让名字带备的人称皇么。更比如“《洛书录运期》曰:道路籍籍履人头,谁使主者玄且来”,这下真齐全了,刘备字玄德,备、德、玄三个字都有了。这帝皇之位,非刘使君莫属啊。

5、地利,山水有知会

古代人讲天时地利。上天要让刘备做人间的帝王,还有看山水有没有理会,是不是欢迎。所以,刘备在登基前做的第五件铺垫工作,就是寻找人间地利征兆以作验证。

自然很快有了各地回报。一是玉玺出现在襄阳,被百姓献给刘备了。二是益州武阳县赤水河出现黄龙。《先主传》记载的是“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意思说这条黄龙出现在武阳县赤水河中,一直到第九天才离开。

权威专家查阅古籍,找到了一句“赤三日德昌,九世会备,合为帝际。”上古圣贤早留下话来,要求黄龙出现在赤水河第三天,刘备就可以称帝了。可黄龙一直待了九天。为什么推迟这么久?就是因为刘备同志迟迟不肯称帝。所以,大家一定劝进,劝汉中王遵天意承大位。

6、劝进,合天意登基

有了天时、地利,还需人和。所以,刘备在登基前做的第六件铺垫工作,就是需要万民拥护、百官劝进的气象。

由太傅许靖、安汉将军麋竺、军师将军诸葛亮领衔文武大臣纷纷上言劝进。《先主传》形容当时劝进的盛况是“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

诸葛亮专门阐述刘备登基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其实就是最后的临门一脚。毕竟前面这么多铺垫工作,还是很费时间和脑力的,总不能虚空一场吧。

二、刘备为称帝所作的种种铺垫,到底有无起到预期作用

刘备登基前做了这么多铺垫工作,无非是为了构建自己做皇帝的法理基础、为了巩固自己在益州的统治,为了迎合和笼络跟随者们利益渴望等等。接下来逐一分析这些铺垫措施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1、备受质疑

从历史评价看,刘备称帝的合法性一直有世人怀疑。

尽管刘备请出谯周等益州大儒为自己造势,还从古籍中“翻”出“天度帝道备称皇”之类神秘预言,但民间一直称之为蜀汉,而不是什么“季汉”。

后世更认同刘备建立的汉国,其实就一个偏安的地方割据政权。历代史家普遍倾向曹魏才是当时的正统。

甚至还有人怀疑刘备的宗亲身份并无确实的依据,即使真的是宗亲,也是属于远房小枝,未必有资格代表天下刘姓称皇。

2、民众支持度不高

从民众支持度看,刘备遵天命称帝的论调,在争取益州士民认同方面,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所谓黄龙现赤水的季汉政权,在益州其实是不太得民心的。毕竟天意天命全是玄虚之论,刘备称帝建国还要频繁征战,其间百姓遭受的徭役之苦是真真切切的。

刘备上层集团和益州本土世家大族的矛盾是一直存在的。本来益州的农户租世家大族的田,只需向世家大族交租;而刘备集团入主益州后,既要向益州的农户征粮,还要向世家大族筹钱。

所以益州本土人民对刘备集团这个外来政权基本没什么好感。刘备想通过编故事造大神的方式忽悠当地百姓,作用自然不会大。

3、增强士气,稳定登基基础

刘备为称帝所作的铺垫措施,在激励百官、稳定士气方面,应该说起到很现实的作用。

在刘备称帝之前,发生了孙吴袭取荆州、关羽被害事件。刘备集团遭受重大挫折,不仅刘孙联盟破裂,更是丧失了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荆州跳板。许多人怀疑“兴复汉室”还能够完成么?

在这种危机关头,刘备通过谋划称帝事宜,让众将士相信自己才是上天所选、任何挫折、任何对手都无法阻止自己“兴复汉室”;让自己的跟随者看到天命所归、利益所在。

在丢失荆州后“群臣将士以为社稷堕废”之际,通过依天意登大位、封赏将士的刺激手段,来阻止悲观情绪漫延,这一点还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总结:

刘备为了称帝,做作了功夫。曹丕称帝于220年12月,而刘备称帝发生于221年5月。也就是说刘备差不多花了半年时间在运作如何称帝、如何让自已做皇帝显得合法合理又合情。

但刘备集团如此大费周章,本身又恰好说明刘备称帝的行为是缺乏法理支持的。

参考文献:

《先主传》

《诸葛亮传》

更多文章

  • 刘备身边为何人才济济?探究刘备的用人策略

    历史解密编辑:豫史档案标签:刘备,关羽,张飞,汉朝,蜀汉,三国,诸葛亮,赵子龙,曹操手下

    刘备本是贫民,但他的身边人才济济,每个人都对忠心耿耿,这也帮助刘备最终建立了蜀国。而刘备之所以会走向成功,和他的用人策略有关。那么刘备是怎样走向成功的?他又有着怎样的用人策略呢?建立蜀国 刘备的成功路刘备一手创建了蜀国,在历史上也是出名,古今中外的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字和成就。但实际上,在那个年代,刘备

  • 曹操为何独看得起刘备?而且还是屡战屡败时的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刘备,袁绍,董卓,刘表,三国,汉朝,东汉,曹操手下

    一,乱世出英雄,刘备和曹操成了第一批次的朋友曹操刘备虽然不相识,但是他们以此开始了为希望冒险,闯荡江湖。刘备本是打草鞋的,他把关羽张飞拉进一个废弃的桃园里,结义成兄弟,然后向牛马贩说了心中的追求。这两个商人张世平苏双就给了刘备办理行头的资本。刘备关羽张飞每一个人都打造了自己中意的武器,骑上别人资助的

  • 大话三国之:假如刘备上了梁山(番外篇)

    历史解密编辑:爱音乐cc标签:刘备,豪杰,曹操,宋江,孙权,五虎上将,大话三国之

    如果刘备上了梁山,那该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历史上,刘备从黄巾起义开始,便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但假如说他在征战的过程中选择了加入“梁山泊”,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大话三国之:假如刘备上了梁山(番外篇)刘备作为一个高傲的江湖少侠,自然是

  • 如果刘备是假冒的皇亲,他为何选刘胜做祖先?又为何能蒙混过关?

    历史解密编辑:冰封天下史标签:刘备,刘秀,刘启,刘彻,皇帝,汉朝,蜀汉,三国,刘胜(中山王)

    刘备能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混得风生水起,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筹码就是,他不断对外严正声明的吊炸天的出身。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孝景帝玄孙”。妥妥的汉室宗亲,帝室之胄。这个看似光鲜的身份,对于有实力、有底蕴的豪门大族来说,真不算个啥,两汉四百年,刘家的子孙何止数万?皇帝都变成了董卓手上的

  • 三国中,下场悲惨的六个美人,一位被刘备当肉吃了,一位沦为玩物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刘备,曹操,董卓,刘禅,貂蝉,赵子龙,孙尚香,古装片,历史片,五虎上将,三国(电视剧)

    甘夫人刘备踏入政治舞台之初,他的爱人甘夫人是他最大的支持和依靠。甘夫人自幼容貌出众,身材窈窕,她的美丽无疑给刘备带来了无尽的荣耀。在那个时代,嫁给一个还未成名的小军官,对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负担。然而,她毫不犹豫地与刘备结为夫妻,成为他的知己和挚爱。起初,刘备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怀揣着复兴

  • 刘备在称帝前属于打不垮的小强之一,背后是谁在支持他前进?

    历史解密编辑:傲史天下标签:刘备,张飞,陶谦,糜竺,蜀汉,三国,汉朝,赵子龙,公孙瓒,诸葛亮,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的创业者当中,刘备是最草根的,曹操和孙坚在创业初期都有本钱,可刘备只是一个落魄子,连读个书都还需要他人资助,他哪来的本钱创业?是谁在不停的资助刘备兵马、钱粮、物资?让他能在汉末乱局中潮起潮落而不倒?实际上刘备的交际能力还是很强,会交朋友,有不少朋友帮助他,起家后,又打着汉室宗

  • 刘备临终前叮嘱:子龙不可再重用是何意?

    历史解密编辑:北筏话史标签:刘备,蜀汉,赵云,汉朝,三国,赵子龙,诸葛亮,公孙瓒,曹操手下

    曾经,有一个人名叫刘备,他是一位仁义之君,深受人民爱戴,被誉为仁德之主。他拥有数位名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他们一起打败了曹操等强敌,开创了一段属于自己的历史。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刘备身后隐藏的故事。刘备的善良、大义和礼贤下士是真的吗?他是否真的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为百姓谋福利?他对手下部将真的是心

  • 刘备:从艰苦出身到成为蜀国皇帝,什么品质引领了刘备的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悠悠寻史标签:刘备,孙权,刘璋,刘表,陶谦,蜀国,汉朝,蜀汉,三国,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之中,刘备虽然名气很大,但他本质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在古代的时候,24岁这个年龄已经不算是很小了,而他在这个时候才因为参与到镇压黄巾之乱,而得到了功劳,而一直到28岁的时候他才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官职,成为了安喜县县尉。而到了53岁的时候,他才在成都有了自己的地盘,因此说他是大器晚成是一点

  • 刘备的野心有多大?诸葛亮:把他4个儿子的名字连起来读读看

    历史解密编辑:忆丹说文史标签:刘备,刘禅,刘封,蜀汉,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刘备是一位创业者,他在年轻的时候离开了家乡,开始了漫长而辛苦的旅途。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创造出了自己的事业。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带来内心的满足,因为他始终没有自己的孩子。在他四十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一点积蓄,决定收养一个孩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他经过了慎重的考

  • 揭秘:刘备为何配不上仁义二字。

    历史解密编辑:阿星说史标签:刘备,蜀汉,仁义,关羽,张飞,三国,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刘备是仁义之君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会问的问题。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是桃园三结义的大哥,他是诸葛亮的主公,他是关羽、张飞、赵云等五虎上将的领袖。他在历史上和小说中都被称为仁义之君,被誉为忠贞不二、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广纳良才的明主。但是,我今天要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事实:刘备其实配不上仁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