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看袁绍,历史袁绍一无是处的偏见,来源于哪里?

官渡之战看袁绍,历史袁绍一无是处的偏见,来源于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榜秀才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4/1/18 21:52:00

作为三国历史之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一度被认为是曹操的翻身之战,更认为这是曹操以少胜多取得的最大战果,结局上看曹操因为赢了官渡所以逐渐占据了河北,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但是事实和经不起推敲,首先就是以少胜多这一说法,《三国志》当中对这一次战役双方兵力的描述是袁绍十倍于曹操,也就是说曹操用着不到对面十分之一的兵力取胜。但这并不是事实,在袁绍忙着和公孙瓒打仗的时候,曹操积攒了不少实力,首当其冲青州平黄巾时期的兵力就多达六万,仅仅一万兵力去对抗袁绍,难让人相信。

官渡之战

而大多数史学家也一样认为双方的兵力相差不会太大,袁绍稍占据上风,但曹操最少也有着对方三分之二的兵力。要知道袁绍虽然占据了幽、冀、并、青四州之地,但曹操也不甘示弱,同样有着兖、徐、豫和半个司隶,所以实力对比上袁绍能称之为第一,那么曹操也足以称之为第二。

官渡之战

同样因为官渡的失败袁绍也被钉在了耻辱柱上,而也给后人造成了错觉,袁绍不堪大任,是个庸才。这一点不但是现在人认为,当时的荀彧、郭嘉等人都是如此评价,认为袁绍不是雄主,不愿跟随袁绍。历史的趣味性再一次体现了,仿佛袁绍在官渡之前还是一个有野心,有壮志的人物,不但是能号召群雄讨伐董卓,还能按照计划前往河北发展势力,最后击败了强敌公孙瓒,却在对曹操时智商突然下降了一个维度。

重看官渡之战

回首一下官渡之战,探讨袁绍所被诟病的普遍看法。首先就是袁绍的不能容人,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但这就像是小孩子说话,马后炮式发言。这里所提不听取意见,是有关于官渡前夕的一次争议。在袁绍决定和曹操决战之前,田丰沮授认为不应该和曹操正面冲突,而是要采取骚扰策略。

沮授

先来看看沮授的策略:“宜先遣使献捷天子,务农逸民;若不得通,乃表曹氏隔我王路,然后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袁绍

沮授的意思是说先派遣使者前去朝拜汉献帝,如果曹操不让,那么袁绍就有理由说曹操是在挟持天子,自己奉命讨伐。随后再不断分兵侵扰曹操,让曹操首尾难顾。从表面上看这是上策,但深度来考虑,这简直是自毁前程。首先按照沮授的意思,想要从政治层面取得合法性,也就是讨伐曹操,但为什么曹操会不允许让袁绍的使者见汉献帝?另外分路骚扰曹操的做法,曹操难道不会反击?又或者是曹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也来个互相骚扰,袁绍岂不是也要疲于奔命?

袁绍

反而是被认为是奸佞的郭图等人所提的算是中肯的看法,他认为“兵书之法,十围五攻,敌则能战。今以明公之神武,跨河朔之强众,以伐曹氏。譬若覆手,今不时取,后难图也。”在郭图看来现在不和曹操决战,之后怕是没有机会了。而郭图提出的正是《孙子兵法》中的概念,十围五攻说的是兵力差距上应该采取的措施,那就是十倍于敌就围困对方,五倍于敌就应该强攻。所以郭图的这一番话算不上奸佞之语,反而是符合兵法常理的做法。

现实情况

而实际的情况是袁绍不是一味否认了田丰等人的建议,一开始采取的是袭扰战术和讨伐楔文,但现实的情况是楔文将曹操的头疼病治好了,分兵之策的结果是颜良战死,随后另外一路进攻延津的文丑也被曹军杀害。也就是说政治合法性上对曹操没有造成伤害,之后的分兵之策又一塌糊涂,真是得不偿失。但袁绍并没有结束攻势,反而是在这之后拿下了白马和延津两个地方。

白马之围

而后则是袁绍对曹操的追击战,曹操在官渡前期的战役之中很努力,白马之围也是曹操亲自去打的。但这也一样暴露了曹操的问题,没有军粮,打不起消耗战。所以曹操一味急切求战,只是想要解决后勤问题。这时候沮授又出现了,说了一番“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的话。史书中对此番描述是袁绍不听沮授的话,坚持我行我素。但出人意料的是袁绍行动上是按照沮授的说法去做的,这种前后矛盾的记载,耐人寻味。

同样按照曹操之后缺粮的境地来看,袁绍也绝不是强攻,而是不断地消耗曹操。这一期间袁绍采取对付公孙瓒一样的筑高楼的方式,曹操则是用投石车对付;之后袁绍又开始挖地道,曹操则是采取挖战沟的方式阻断袁绍的地道,总之这段期间双方斗智斗勇,从表现上看,袁绍的做法也不弱于曹操才对。并且最终的结果是袁绍逼得曹操弹尽粮绝,几乎失败。但是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曹操最后还是赢了?

袁绍失败的根本

事实官渡之战只能算做是曹操防守的胜利,而不是打垮了袁绍,有关官渡战役的失利,最大的问题只是出现在人和之上。袁绍会输,死去之后又会被曹操吞并,绝大原因出在人和上。这个问题在很早就有显现,郭图和审配对上了沮授和田丰,另外张郃又和郭图不和,结果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许攸叛逃,给了曹操一份大礼。随后战败的张郃又因为担心郭图的谗言,选择了投降曹操,这无疑暴露了袁绍的问题所在。

败在人和

更多文章

  • 袁绍的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有军事,有人和,还有叛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时刻史标签:袁绍,沮授,刘备,张郃,许都,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役----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2万多军队,打败了袁绍率领的11万8千大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里,袁绍率领优势兵力,却打了大败仗。因此,在历史上,对曹

  • 代表袁绍歃血为盟的张景明,为什么被袁绍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袁绍,张景明,曹操,太守,张邈,董卓

    袁绍有一个评价——外宽内忌,其实很多统治者都是这个样子,表面上做出一种宽厚的态度,实则猜忌心很重。曹操也是这样的。不过曹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里,主要说一说袁绍外宽内忌的一个表现。袁绍做出的人设以豪侠为主,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初期也算是一呼百应,人脉很广泛。然而他对一些部下的态度是非常猜疑且残忍。在臧洪与

  • 袁绍和袁术是兄弟,为何曹操消灭袁术时,袁绍却坐视不理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袁术,曹操,袁绍,公孙瓒,东汉,三国,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对于各个诸侯来说,虽然有不臣之心,但是,在汉献帝退位之前,却只有袁术这位诸侯僭越称帝。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彼时,虽然汉室衰微,但是,汉朝数百年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翻身的机会吗?曹操:你在开玩笑吗?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官渡,袁军,平定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首的“官渡之战”是决胜出北方归属权的一场重要战争,谁胜谁败基本奠定未来的结局,后来发生的历史的确是如此。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官渡之战的胜败对曹操至关重要,对袁绍却不是这样,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有人一直疑惑,官渡之战后,袁绍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其实这个定论是个伪命题,不成立的,

  • 曹操迎奉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曹操,袁绍,董卓,沮授,袁术,东汉,曹魏,汉献帝

    曹操在迎奉汉献帝之前,就是一个地方上的诸侯,实力算不上是最强的。可是在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东汉朝廷的名义征讨各地诸侯,并招揽天下的人才,从而迅速壮大了力量。不过在曹操之前,袁绍是有机会迎接汉献帝的。公元195年,汉献帝遭到李傕、郭汜等人追击,最终来到了洛阳。

  • 袁绍错失了4个顶级谋臣,4个顶级名将,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曹操,荀彧,公孙瓒,郭嘉,吕布,张郃,汉朝

    董卓、刘表、刘璋和袁绍,是汉末群雄逐鹿中的四个失败者,但这四人有个共同点,就是手下人才济济。董卓手下有李儒、贾诩、吕布、李榷、郭汜、张济、董越、徐荣、段煨、华雄、胡轸、樊稠、杨定、王方、张辽等人才,可他偏偏作死,废汉少帝,杀何太后,抢女人(王允养女),最终被吕布所杀。刘表手下有黄忠、魏延、霍峻、文聘

  • 袁绍有五位好友,没有一人善终,两位被董卓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征集标签:袁绍,董卓,许攸,刘备,太守,汉朝,三国,曹操手下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袁绍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从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亲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将,早逝。袁绍庶出,过继于袁成一房。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甚得袁逢

  • 袁绍麾下第一猛将鞠义,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鉴赏观标签:袁绍,鞠义,吕布,曹操,臧霸,汉朝,公孙瓒

    鞠义是袁绍麾下第一猛将,却落得惨淡收场,令人扼腕叹息。鞠义到底有多猛?鞠义确实很猛,通过两场关键的战役,打击和摧垮了雄踞北方的诸侯公孙瓒,为袁绍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第一场:界桥之战。此战发生于公元191年冬季,公孙瓒借口弟弟公孙越被杀,发动了对袁绍军的猛烈进攻。在公孙瓒凌厉的攻势下,冀州许多郡县纷纷投

  • 三国志11《大浪淘沙》 贤臣良相排名 荀彧独占鳌头袁绍紧随其后

    历史解密编辑:游影电报标签:袁绍,荀彧,刘备,蜀汉,汉朝,诸葛亮,大浪淘沙,曹操手下,三国志11

    尽管《三国志11》和其众多的 MOD,在游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在战场上征服所有对手完成制霸,但是想要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方面是要有足够勇猛的将领和擅长愚弄对手的军师,另外一方面则是需要能够肩负起本方拥有充足钱粮、士兵和兵装的内政贤臣,如此才能够保证一线部队的拥有充足的战斗力,在战场上进行厮杀。今天

  • 韩馥把冀州让给袁绍了,为什么还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袁绍,韩馥,冀州,董卓,公孙瓒,沮授

    191年,陈留太守张邈府上来了一名袁绍的使者。在座的韩馥看到张邈与使者窃窃私语,感觉不妙,于是在厕所里自杀了。他在临死前,长叹一声:“高幹(袁绍的外甥)、荀谌(荀彧的弟弟)这两个狗贼害我不浅啊!”韩馥,字文节,颍川(今河南省禹州)人。他曾经做过袁家的门客,后来担任了汉灵帝的御史中丞。因为恪尽职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