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机会翻盘,可惜其不具备这两个必要条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茗人堂史 访问量:3794 更新时间:2024/1/23 16:35:01

官渡之战是奠定曹操统一北方格局的关键一战,此战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集团交锋了一年多,最终以曹操偷袭袁军粮草,导致袁军军心大乱,曹军趁势击败了10万袁军,很多人传统印象里,袁绍此战之后,就彻底失败了,被曹操所灭只是时间问题,但其实袁绍是有翻盘机会的。

《三国志》记载,袁绍此战是精锐尽出的,“众数十万,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精卒十万,这是实打实的士兵,并不包含农夫,但是在官渡之战中,袁绍是配上血本的,“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相比于丢失的辎重兵器之类的,这被坑杀的7、8万袁军才是袁绍最大的损失,这相当于袁绍发家的家底被掏空了,曹操坑杀降卒是不好,但也是被形式所迫,7、8万人,曹操养不起,本来自己就缺粮,不杀放了,就等于给袁绍送优质兵源啊,那官渡之战就白打了,所以曹操只能干这恶毒有不祥的杀俘之事了。

虽然官渡之战曹操打赢了,但是曹操是没有能力一举彻底击败袁绍的,《资治通鉴》冀州城邑多降于操。袁绍走至黎阳北岸,入其将军蒋义渠营,把其手曰:“孤以首领相付矣!”义渠避帐而处之,使宣号令。众闻绍在,稍复归之。也就说冀州百姓还是信服于袁绍的,只要袁绍不死,曹操就消灭不了袁氏集团,面对各地的叛乱,“绍稍复击定之",所以说在袁绍兵败官渡之后,一段时间内,袁绍还是稳定了局势的,这个时间大约维持了1年多,知道他的病死。

那么如果袁绍不死,他是绝对有机会翻盘的,官渡之战袁绍是主攻方,所以失败了保底还有镇守军队。而曹操不一样,本身粮草不多,而且官渡之战中自己才2万左右,南方还有刘备刘表威胁,所以短时间内难以迅速攻灭袁绍。袁绍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官渡之战,曹操取胜只是获得了战略优势,掌握主动进攻的先手,官渡一战袁绍十万人马损失殆尽,即便能够立马再组织“一二十万”人对抗曹操,也非精锐,只能防御不能进攻,就连以后的曹魏如果损失十万人,恐怕5-10年都只能处于守势,换成蜀汉,那就等着亡国吧。但袁绍的确还有机会,重新用田丰等人,战略上取守势,重点防御,养精蓄锐,小部分骑兵骚扰曹操后方。等曹操与其他周边发生变故,给致命一击。

可惜袁绍死的早,再者大败之后不思悔改,还把田丰杀了,绍还,曰:“吾不用田丰言,果为所笑。”遂杀之。这是害怕被下属笑话的节奏啊,这绝不是一个雄主该有的气度,不过在《献帝春秋》中对袁绍的评价还是很高的,”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按照这个说法的话,袁绍是很得民心的,只不过此书的可信度不高,裴松之说过,”轻弄翰墨,妄生异端,以行其书。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疑误后生矣。寔史籍之罪人,达学之所不取者也“,所以书中对袁绍的评价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尽信。

总之袁绍个人性格上的缺点让他丧失了翻盘的机会,袁绍才能和曹操持平,唯独优柔寡断,但是他势力强大,足可以弥补缺陷,四世三公的基础,败在优柔寡断上,有帝王的志向,没有帝王的智商,这种领导属于上不上,下不下,王石有一句话,颇有哲理,大概意思是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他爬的多高(或者说取得多大成功),而是看他跌倒之后,反弹起来有多高。感觉袁绍刘表都是守成稳阵多于发展,不如曹操刘备的雄图大志的宏观发展。没有雄心的袁绍尽管兵精粮足,地盘牢固仍然被曹操吃掉,不但政治谋略远不是曹操对手,而且统一方向是历史发展主流。曹操顺应历史潮流又有雄才伟略自然是历史的成功者,刘表固守一亩三分田,老婆孩子热炕头的保守思维也是敌不住统一大潮的趋势。

袁绍死后,袁氏集团更是因为内斗而走向了分裂,审配、逢纪与辛评、郭图争权,配、纪与尚比,评、图与谭比。众以谭长,欲立之。配等恐谭立而评等为己害,缘绍素意,乃奉尚代绍位。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由于袁绍在生前没有明确立下继承者,这就导致袁绍内部各方利益集团陷入了内斗之中,而且就算袁绍把位子传给袁谭,结局依然不乐观,袁绍这种短期的地方军阀比不上传承多年的帝国,他没有民众的拥护基础,一旦换帅,反对者肯定不少,曹操不会给袁谭这种机会的。我一直觉得张学良改旗易帜,后来不抵抗入关,最大的原因也是这个。因为官渡之败,集团内部离心离德,以袁绍的性格,如果有能力调和,那就不会有官渡之败了,所以曹操能是伟大得政治家,袁绍不是。

袁绍虽然大败但是他的家底还是在那里,休养生息也还是可以翻身的,我觉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就是袁绍把四个州分封给了三个儿子跟一个侄子管理,等于说是分兵分地盘了,其实不管袁绍是立长还是立幼,几个儿子都有自己的地盘肯定会打起来的,不会因为立了长子就不打起来,如果袁绍把所有地盘都交给一个儿子,并且立这个儿子当继承人肯定就不会那么快衰败。充分说明了袁绍不能知人善任,不能平衡集团内部人才的各股势力和内部团结,致使窝里反让曹操有了可乘之机,才导致了整个集团的覆灭!

官渡之战后,袁绍已经大伤元气。许攸叛逃,咀授被俘,田丰被杀,袁绍身边一个敢于直谏的谋士也没有了。只剩下了马屁精郭图,小人逢纪。军心涣散,家庭内斗。袁绍要想东山再起,与曹操抗衡,可以说微乎其微。袁绍想翻盘,必须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袁绍命长并且知人善任,另一个就是袁氏集团内部团结,可惜这两点袁氏都不具备。

更多文章

  • 曹操突袭乌巢是冒险行动,袁绍只要换个打法,就能打赢官渡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袁绍,乌巢,张郃,曹洪,诗人,东汉,三国,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官渡之战的转折点是火烧乌巢,这一点在《后汉书》和《三国志》、《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但说法却并不一致,比如是谁先主张重兵拦截曹操,又是谁要进攻曹操比较空虚的老巢,就至少有三个版本。实事求是地说,火烧乌巢,对曹操和袁绍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如果只带着五千步兵骑兵的曹操在返程途中被围歼,官渡之战

  • 审配:袁绍手下的守城名将,曹操久攻不下,还差点命丧其手!

    历史解密编辑:白泽述异标签:袁绍,沮授,逢纪,许攸,袁尚,审配,曹魏,三国,汉朝,曹操手下

    曹操攻破邺城,俘虏审配。曹操屡劝不降,只能下令将审配处决。审配忽然挣扎着站起来: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曹操原以为审配改变主意,岂料竟是如此宁死不屈!不禁感慨审配之忠烈,令人予以厚葬!审配,字正南,出身河北豪族,曾与田丰、沮授一同在冀州牧韩馥手下任职,却因正直敢谏被冷落。而后袁绍入主冀州,审配被

  • 袁绍一手好牌打个稀烂,从袁绍手中流失的“好牌”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袁绍,曹操,荀彧,郭嘉,朱灵,张郃

    可能连袁绍自己都没想到,自己曾经的部下竟然帮助自己最大的对手曹操摆平了自己。东汉末年,袁绍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因袁绍算不得明主,很多大才都投靠了曹操,并辅佐曹操打败了自己的故主曹操。曹操的5大谋士,就有2位是从袁绍那里跑过来的,分别是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鬼才郭嘉。荀彧算得上是曹操的首席谋臣

  • 官渡之战看袁绍,历史袁绍一无是处的偏见,来源于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袁绍,曹操,沮授,张郃,汉朝,公孙瓒,官渡之战

    作为三国历史之中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一度被认为是曹操的翻身之战,更认为这是曹操以少胜多取得的最大战果,结局上看曹操因为赢了官渡所以逐渐占据了河北,成为了北方的霸主。但是事实和经不起推敲,首先就是以少胜多这一说法,《三国志》当中对这一次战役双方兵力的描述是袁绍十倍于曹操,也就是说曹操用着不到对面十

  • 袁绍的官渡之战失败的原因,有军事,有人和,还有叛卖

    历史解密编辑:每时刻史标签:袁绍,沮授,刘备,张郃,许都,汉朝,官渡之战,曹操手下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官渡发生了一场对中国影响深远的战役----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曹操率领2万多军队,打败了袁绍率领的11万8千大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之战在这场战役里,袁绍率领优势兵力,却打了大败仗。因此,在历史上,对曹

  • 代表袁绍歃血为盟的张景明,为什么被袁绍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袁绍,张景明,曹操,太守,张邈,董卓

    袁绍有一个评价——外宽内忌,其实很多统治者都是这个样子,表面上做出一种宽厚的态度,实则猜忌心很重。曹操也是这样的。不过曹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里,主要说一说袁绍外宽内忌的一个表现。袁绍做出的人设以豪侠为主,在汉末三国时期的初期也算是一呼百应,人脉很广泛。然而他对一些部下的态度是非常猜疑且残忍。在臧洪与

  • 袁绍和袁术是兄弟,为何曹操消灭袁术时,袁绍却坐视不理呢?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袁术,曹操,袁绍,公孙瓒,东汉,三国,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对于各个诸侯来说,虽然有不臣之心,但是,在汉献帝退位之前,却只有袁术这位诸侯僭越称帝。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袁术称帝后,任命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广置公卿朝臣,还在城南城北筑起皇帝祭祀天帝所用的祭坛。彼时,虽然汉室衰微,但是,汉朝数百年

  • 官渡之战后,袁绍还有翻身的机会吗?曹操:你在开玩笑吗?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袁绍,曹操,官渡之战,官渡,袁军,平定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首的“官渡之战”是决胜出北方归属权的一场重要战争,谁胜谁败基本奠定未来的结局,后来发生的历史的确是如此。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官渡之战的胜败对曹操至关重要,对袁绍却不是这样,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有人一直疑惑,官渡之战后,袁绍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其实这个定论是个伪命题,不成立的,

  • 曹操迎奉汉献帝前,有人劝说袁绍抢先迎接,他为何拒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直证大史官标签:曹操,袁绍,董卓,沮授,袁术,东汉,曹魏,汉献帝

    曹操在迎奉汉献帝之前,就是一个地方上的诸侯,实力算不上是最强的。可是在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接到了许县,之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用东汉朝廷的名义征讨各地诸侯,并招揽天下的人才,从而迅速壮大了力量。不过在曹操之前,袁绍是有机会迎接汉献帝的。公元195年,汉献帝遭到李傕、郭汜等人追击,最终来到了洛阳。

  • 袁绍错失了4个顶级谋臣,4个顶级名将,他们都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袁绍,曹操,荀彧,公孙瓒,郭嘉,吕布,张郃,汉朝

    董卓、刘表、刘璋和袁绍,是汉末群雄逐鹿中的四个失败者,但这四人有个共同点,就是手下人才济济。董卓手下有李儒、贾诩、吕布、李榷、郭汜、张济、董越、徐荣、段煨、华雄、胡轸、樊稠、杨定、王方、张辽等人才,可他偏偏作死,废汉少帝,杀何太后,抢女人(王允养女),最终被吕布所杀。刘表手下有黄忠、魏延、霍峻、文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