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虽然称雄于世,但他的“老朋友”袁绍才是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官渡之战前,袁绍由于“四世三公”的身份,再加上礼贤下士的德行,吸纳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如武将有颜良,文丑勇冠三军,张郃,高览,淳于琼,韩猛等也是当世名将,不可谓不强。那文臣方面袁绍手下又有多少能人呢?他们水平如何?
看完后直接傻眼,虽然他们能力良莠不齐,但不乏经天纬地之才,忠肝义胆之士,可惜袁绍不能人尽其才!稍有识人之明,袁绍必能改写历史,称霸天下!
第十,王修
王修为人正直,还曾劝说袁谭不要与袁尚窝里斗,要一直抗外,因为“兄弟阋于墙,而御辱于外”。袁谭被害后,曹操曾下令不准任何人为袁谭收尸,违令者斩。而王修仍能不顾个人安危,在袁谭尸首旁大哭,为其收尸。曹操曾问王修不怕死吗,谁知王修却说:“我生受其辟命,亡而不哭,非义也。畏死忘义,何以立世乎!若得收葬谭尸,受戮无恨。”由此来看,王修真乃河北义士。不过由于出场较少,没有其他谋略展示,只能排在末尾!
第九,郭图
郭图虽然不是最后一名,却是最能坑袁绍的人。官渡之战前,郭图就极力劝说袁绍对曹操发动战争。官渡之战时,曹操袭击乌巢时,张郃等人都建议袁绍立即发兵救援乌巢,可是郭图自作聪明,建议袁绍“围魏救赵”,出重兵攻打曹操的官渡大营。最终袁绍再次错信了郭图,不但乌巢失守,郭图还谗言张郃等人没有尽力,勾结曹操。最终张郃高览等主要战将无奈投奔了曹操。
乌巢失守后,袁绍一没粮草,二没战将,最终大败而回,最后忧郁而亡。谁知袁绍死后郭图还要折腾,辅助袁谭与袁尚开战。袁谭战败后,郭图又建议袁谭归顺曹操,一起攻打袁尚。南皮之战中郭图最后被乐进一箭射落马下。
第八,辛评
袁绍死后,辛评与郭图一起辅助袁谭。辛评曾出使曹军,曹操劝其归顺自己,但辛评没有答应。谁知其弟辛毗却留在了曹营,为曹操效力。辛评返回后,遭到袁谭的猜忌,认为他也背叛了自己,对辛评一顿数落。辛评气急败坏,昏厥而死。在辛毗带领曹军攻打冀城之时,辛评曾留下遗命,认为辛毗不忠,在曹军破城前,将辛氏一家老小赐死。
第七,陈琳
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以文采见长,还曾当做大将军何进的主簿。在官渡之战前,还曾为袁绍起草檄文,痛骂曹操祖宗十八代。而曹操看后,却认为陈琳文笔极佳,只可惜袁绍武略不济。冀州沦陷后,曹军诸将大怒,都想杀了陈琳。但曹操爱惜陈琳的文采,便没有追究。
第六,审配
审配与郭图相似,都不是智谋特别高的人物,但他却很少坑袁绍,只是尽忠而已。在官渡之战前,审配也曾劝说袁绍与曹操开战。官渡之战时,审配曾进言筑起土山箭射曹营,前期虽然厉害,但被刘晔的霹雳车击破。审配又进言挖地道,结果曹操命人往营边筑堑,袁绍军无功而返。押运粮草的韩猛被偷袭后,奉命回冀州调运粮草。
袁绍死后,审配辅助袁尚击败袁谭。在冀城之战时,审配死守城池,布下重弩箭射曹操。可惜审配无力回天,最后与侄子审荣选择拒不投降,为国尽忠。临死前大呼,我主在北,不可让我面南而死!
第五,辛毗
与其兄辛评不同,辛毗懂得“识时务”。在袁氏败亡时,辛毗奉命出使曹营,为袁谭求和。在与曹操交谈时,辛毗大谈河北之事,认为不论袁谭是真降还是假降,曹操都要趁袁氏兄弟不和之时一举平定河北。认为“天下之事,莫大于河北,河北既平,则霸业成矣”。曹操大喜,自此辛毗便留在军中为曹操效力。诸葛亮北伐时,辛毗还曾到司马懿军中传旨,阻止司马懿进兵。
小结:以上几人不是智谋不足,就是二心袁氏,以下几人谋略就厉害了,不是帮助袁绍夺取冀州,就是为袁绍分析天下大势,深受袁绍所倚重!
第四,逄纪
董卓想要另立,袁绍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怼董卓后逃到了冀州。袁绍讨伐董卓后,便与手下图谋冀州牧韩馥。逄纪进言,韩馥无谋,只要联合北平的公孙瓒攻打冀州,韩馥定然会将冀州让给主公。韩馥果然无主,不听手下众人苦谏,最后还是将冀州让给了袁绍。自此袁绍便如开挂般一步步做大做强。逄纪也不得不说是袁绍起步的第一功臣。
不过逄纪气量狭小在官渡之战后,逄纪向袁绍进谗,说田丰听说主公大败后,鼓掌大笑,认为都如自己所料。袁绍大怒,将忠臣田丰赐死狱中。
在袁谭袁尚争夺冀州之时,逄纪被郭图赚到袁谭军中,最后被袁谭斩杀。
第三,许攸
官渡之战前,许攸也曾向袁绍建议出兵讨伐曹操。但许攸与其他怂恿袁绍出兵的人物不同,许攸谋略过人,是官渡之战时的重要人物,袁绍如能采纳许攸的谋略,一定会大败曹操。原来许攸曾截获曹操的催粮书信,了解到曹操军粮告急,于是将此信报告袁绍,并建议袁绍分兵袭取许都,曹操一定会首尾难顾,陷入险境。但袁绍恐是曹操之计,于是拒不采纳。
谁知许攸侄子在后方因贪污受贿犯了事,被审配拘押。袁绍得知此事后,更加不信许攸。许攸无奈投奔了曹操,由此便有了曹操火烧乌巢,大败袁绍的事情。
官渡之战,许攸为首功之臣,但许攸仗着自己是曹操故交,酒后放荡不羁,惹怒诸将,最后被许褚杀害。试想,如果许攸能够向贾诩一样善于隐藏锋芒,说不定会成为郭嘉,程昱般的人物。
第二,田丰
田丰是袁绍手下最杰出的谋士之一,在众人劝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时,田丰却是极力反对。田丰认为骄兵必败,不如巩固四州,养精蓄锐,再命骑兵东西骚扰曹操,则大事三年可定。如果贸然发动战争,定然战则不利。
在曹操攻打徐州刘备时,田丰曾进言袁绍趁机出兵袭取许都,可是袁绍因幼子有病无心出征拒绝。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因劝阻袁绍出兵而惹怒袁绍,被打入狱中。官渡之战后,逄纪又向袁绍进谗说田丰坏话,田丰无奈自刎狱中。
小结:田丰是一个懂军事的人物,善于抓住时机,但脾气过于耿直,被袁绍所忌恨。
第一,沮授
在众人劝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时,除了田丰反对外,就是沮授也不赞成了。沮授认为盲目出兵属于出师无名,而曹操也非公孙瓒可比。在袁绍命大将颜良攻打白马时,沮授认为颜良虽然骁勇,但性格狭隘,不可独自掌兵。最后颜良果然兵败被斩。文丑率军追击曹军时,沮授同样认为不可轻易渡河作战,最后文丑死于乱军之中。
官渡之战时,沮授认为曹军虽然骁勇善战,但粮草不足,我军应以守为上。乌巢之战时,沮授夜观星象,看出大祸将至,连夜向袁绍进言小心乌巢。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如命,难当大任。袁绍不但没有采纳忠言,反而将沮授再次囚禁。最终乌巢一把大火,袁绍大事去矣。
官渡之战后,袁绍逃亡冀州,沮授因为身陷牢狱,不幸被曹操擒获。曹操十分欣赏沮授的谋略,厚待之。谁知沮授宁死不降,最后被曹操杀害。
综上所述,官渡之战前,荀彧曾向孔融大谈袁绍手下诸人,认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智,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无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可以说都被荀彧料中了,但孙盛却认为“田丰、沮授之谋,虽良、平何以过之?”所以说,不是袁绍手下没有能人,而是不能善用之罢了!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