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毛主席一针见血:他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诸葛亮为何无法统一三国?毛主席一针见血:他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龙元阁 访问量:316 更新时间:2024/1/25 6:30:00

毛主席一生最爱读书,一本《资治通鉴》读了又读,在诸多历史人物中,主席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

在世人眼中,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无所不能的神人,但对毛主席来说,诸葛亮虽然伟大,但毕竟是凡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

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曾主动和主席探讨过诸葛亮的问题,李银桥不理解诸葛亮这么厉害,为何始终无法统一三国?

毛主席胸有成竹地对李银桥说:“诸葛亮犯了三个致命错误,第一个就是用人不当。”

李银桥不解地问:“您是说挥泪斩马谡?”

毛主席点燃一支烟,笑着说道:“不止马谡,还有关羽。”

“啥?关二爷那么厉害,咋会错用呢?”

诸葛亮让关羽守荆州,而荆州是整场《隆中对》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诸葛亮特意任用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关羽镇守荆州,可他却没考虑过关羽适不适合守荆州。

“关羽确实厉害,但他不能去守荆州。关羽一直看不上东吴,不愿意执行诸葛亮的联吴抗曹计划,再加上诸葛亮的纵容,更是助长了他的自傲,所以才会出现大意失荆州。”

听到这里,李银桥像是如梦初醒般,兴奋地说道:“那您说第二个错误是什么?”

“第二个错误便是在街亭之战中不亲临前线,一个称职的指挥者要时刻掌握前线战场形势变化,马谡被困街亭,诸葛亮在后方遥控指挥,对前线形势掌握不及时,导致了街亭之败。”

毛主席的评价真是一针见血,伟人天才的指挥能力真是让人敬佩。

“主席,那要是您会怎么做呢?”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笑眯眯地说道:“亮宜亲临阵前。”

确实,街亭之战后,诸葛亮逢战必出,再也没有犯过这样的错误。

“至于第三个错误,则是错在《隆中对》中的一些战略问题上。”

李银桥好奇地问道:“《隆中对》有错?战略都错了,又怎能取胜呢?”

“诸葛亮建议刘备,一旦情况有变,立马派一个可靠之人从荆州出兵,刘备亲自率兵从益州出征秦川。”毛主席接着说道。

“关羽、刘备、诸葛亮兵分三路,导致了荆州守不住,北伐难取胜的结果,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李银桥激动地一拍大腿,说道:“主席,我明白了,荆州、益州相距千里,本来就兵力少,还要拉长战线,最终只会被敌人逐个击破。”

“对头!”

“哈哈,反‘围剿’的时候,老蒋不就是犯了这个错,才会一连四次被我们打败!”李银桥接着说道。

毛主席笑着说道:“这个错误,诸葛亮犯了,我们吸取了,只有老蒋不明白……”

人无完人,哪怕是诸葛亮,毛主席对他的评价,实在是让人受益匪浅。

更多文章

  • 仲景红:诸葛亮与张仲景

    历史解密编辑:仲景红标签:蜀汉,刘备,三国,诸葛亮,张仲景,仲景红,天文学家,曹操手下,中国古文献

    两位“南阳圣人”的交集三国时期虽然仅持续了短短60年,但却是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最精彩、最浪漫、最有吸引力的一段。曹丕、刘备、孙权纷纷称帝后,魏、蜀、吴为了争夺天下的正统归属各显神通,曹丕雄踞长江以北,有贾诩、吴质辅佐;孙权割据江东,以张昭、陆逊为左右;而屯兵蜀汉的刘备自然是以卧龙先生诸葛亮为智囊

  • 赤壁大战前,诸葛亮和刘备作隆中对,里面最核心的意见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刘备,孙权,蜀汉,汉朝,三国,诸葛亮,隆中对,赤壁大战,曹操手下

    刘备:“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

  • 诸葛亮推荐,刘备拍板,此政策让蜀汉百姓财产缩水百分之九十九

    历史解密编辑:古文人物坛标签:刘备,蜀汉,张飞,法正,关羽,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三巨头中,刘备是比较“仁厚”的,正如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那样:“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刘备也经常把“以民(人)为本”挂在嘴上,但是细看三国正史我们就会发现,当时最坑百姓的一项经济政策,就是诸葛亮推荐,刘备拍板之后出台的,此经济政策一出台,蜀汉百姓的财产一下

  • 秦国灭蜀后,用蜀中粮仓灭六国都不缺粮,为何诸葛亮北伐总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蜀中,蜀汉,秦国,刘备,关中,北伐,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秦惠文王九年,秦国大将司马错率军灭蜀,将蜀地完全纳入到秦国,此后,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进程中,蜀中粮仓的作用是显著的,有了蜀中,除类似“长平之战”这样的两国长期对峙外,秦国基本上没有缺少过粮食,但秦国的经验,三国时期的蜀汉无法借鉴,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蜀中在秦国为辅,在蜀汉为主

  • 三国中有两位谋臣,能力在诸葛亮之上,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江山标签:刘备,蜀汉,郭嘉,袁绍,吕布,三国,谋臣,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三国时期涌现很多猛将,同样也有很多谋臣,当然,最知名的谋臣当属诸葛亮。可是笔者认为,三国中有两位谋臣,能力在诸葛亮之上,他们分别是郭嘉和陈宫。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三位顶级谋士一生的经历。蜀汉军师诸葛亮诸葛亮是青州琅琊人,他的父亲原本是琅琊郡的郡丞,叔父诸葛玄也做过豫章太守,家族算得上是地区士族,家中

  • 曹丕见两头牛打架 ,逼曹植以牛作诗不能有牛字,曹植随即写出妙作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曹植,曹丕,曹操,曹彰,诗人,汉朝,曹魏,牛作诗,七步诗

    说起曹丕、曹植这两兄弟,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曹植所写的《七步诗》。虽说曹丕、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然而这两兄弟性格,特长都截然不同。曹丕性格沉着内向,擅长于政治,在军事少有涉足,在文学成就上,曹丕虽然和曹操、曹植并称为三曹,但并没有什么作品流传下来。而曹植性格率真直爽,在政治方面并没有过于热衷,而多

  • 曹操白手起家,其军事实力是如何反超袁绍的?

    历史解密编辑:吹来人尘烟火标签:曹操,袁绍,太守,董卓,黄巾军

    曹操与袁绍在事业上的起点差不多,朝廷开始设置西园八校尉时,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被任命为典军校尉。在董卓掌权,曹操和袁绍害怕对己不利,先后逃离京都洛阳后,两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家底”差距。由于董卓顾及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在周毙和伍琼的建议下,尽管袁绍离开京都逃往冀州,但仍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这就

  • “袁绍之野望”的起始: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袁绍,韩馥,冀州,董卓,公孙瓒,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时任冀州牧的韩馥将冀州牧之位让给了袁绍。冀州是当时北方人口最多的州,袁绍通过出任冀州牧一跃成为当时天下实力最强的军阀之一,为其横跨冀、青、幽、并四州的袁氏霸业打下了基础。那么时任冀州牧的韩馥为什么要把冀州牧让给袁绍呢?首先要说明的是,接下来的内容是本鬼的一家之言,大家姑妄听之即

  • 巅峰刘备和巅峰袁绍,谁更强?刘备有一张致胜底牌!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刘备,袁绍,诸葛亮,蜀汉,曹操

    刘备和袁绍,都是三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前者建立蜀汉王朝,三分天下有其一,后者雄踞青幽并冀,一度是北方男一号。当然了,袁绍巅峰时,刘备还在四海为家,刘备巅峰时,袁绍早已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如果纵向比较一下两人的巅峰,谁更强呢?第一,人口。21世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三国时期并非如此,那时候,

  • 降曹后高览默默无闻,因和袁绍是亲戚?想多了,他可能只是死的早

    历史解密编辑:闲岁标签:袁绍,高览,张郃,曹洪,刘备,汉朝,赵子龙,曹操手下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其部众是有很多人直接降了曹操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火线投降的张郃高览,但是这两人后来在曹魏的发展可谓天壤之别,张郃成为了曹魏的五子良将,而高览基本上投降后就默默无闻了,连什么时候死的,这么死的都不知道。三国演义中高览是在曹操和刘备的交战中被赵云刺死的,先来扯扯演义,高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