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献之《鄱阳三帖》高清附释文

王献之《鄱阳三帖》高清附释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大众书法 访问量:3575 更新时间:2024/6/12 10:14:03

献之行草书《鄱阳三帖》拓本中最为人熟知的是《鄱阳归乡帖》,8行,56字。另外两帖为《鄱阳帖》拓本,5行、37字;《不谓帖》6行,47字。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东晋书法家、诗人,书圣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书法众体皆精,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王献之《鄱阳归乡帖》

【1】鄱阳归乡,承修东转有理,吾贤毕欲事,必俟胜欢慰于怀耶。吾终权宜,至承今年饥馑,仰唯年支都乏绝,不谓乖又至于此耶。吾脚尚未差,极忧也。

【2】鄱阳归乡,承修东转有理,吾贤

【4】毕欲事,必俟胜欢慰于怀耶。吾终权

【4】宜,至承今年饥馑,仰唯年支都乏绝,不

【5】谓乖又至于此耶。吾脚尚未差,极忧也。

《鄱阳帖》

【1】献之白:不谓鄱阳一门,艰故至此。追寻悲惋,益不自胜,奈奈何。政坐视其灭尽,使人悲熟。赖子高在此,不尔,无可成。献之。

【2】献之白:不谓鄱阳一门,艰故至此。追寻悲惋,益不自胜,奈何奈何。政坐视其

【3】灭尽,使人悲熟。赖子高在此,不尔,无可成。献之。

《不谓帖》

【1】鄱阳书停诸舍,便有月未具,散骑书知情至,草草未发遣,奉去月,承妇等复不能差,深忧虑耳。

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请联系 QQ:954458

更多文章

  • 王献之《鹅群帖》:米芾、王铎、傅山临本

    历史解密编辑:三生标签:米芾,鹅群帖,傅山,王献之,王铎,淳化阁帖

    王献之《鹅群帖》墨迹本传为米芾临本《宝晋斋法帖》刻本《鹅群帖》是东晋王献之所书翰札。此帖草、行相参,随兴变化,不主故常,笔画连绵相属,气势奔放洒脱,毫无顾忌,正体现出献之豪放不羁的性情与功力相生相发的高度结合。原作墨迹不可考,有宋代米芾临本。历代书法名家多有临摹,如元代鲜于枢,明代邢侗、王铎,清代傅

  • 王献之此篇神作,神采不逊其父!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书法标签:书法家,王羲之,书法,王献之,艺术家,鸭头丸帖,晋朝,魏晋

    估计很多人心中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魏晋时期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从大的方面来谈,这是艺术史发展的一个规律,书法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一定会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从客观的文化环境上来看,魏晋时期的思想以及个性和世人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对于书法的境界提升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还有一个方面

  • 他绕过王羲之,直学王献之和米芾,终成一代大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小教程标签:米芾,王铎,钟繇,诗人,晋朝,王羲之,王献之,行草书,书法作品

    人们学习书法都会以古人的经典作品作为师法对象,通过对古人作品的临摹学习,从中获得笔法、字形、章法等诸多有益的书写方法,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还有一种说法,叫做“取法乎上”。也就是说,人们在学习书法时要尽量向更古、更久远的时代书法去学习。一般认为,在学习帖学书法时,都应当以魏晋书法为取法对象,而魏晋书法

  • 再品王献之草书,偏重自我,变化万千,启发灵感,辨识度低

    历史解密编辑:助胜快写体标签:草书,书家,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

    请看王献之的草书作品:王献之草书作品释文:“……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如上图所示,“改”字的右偏旁反文被王献之写的形状特异,辨识度极低。这与他父亲王羲之的风格相差较远。在请看“枋”字,王献之让木字边的短横的右端向上出

  • 王献之代表作《鸭头丸帖》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米芾,晋朝,诗人,王献之,柯九思,王羲之,叶恭绰,书法家,鸭头丸帖

    《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代表作之一,自北宋以来就流传有序,全帖神纵情驰,流美清秀,可谓吉光片羽无一点尘俗气。清人吴其贞在其《书画记》中对此帖甚为推崇,评其为“书法雅正,雄秀惊人,得天然妙趣,为无上神品也。”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琅玡临沂人官至中书令,世称“大令”王羲之第七子,与其父

  •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听后意外一语令他泪崩

    历史解密编辑:木木夕木夕标签:桓温,武帝,皇帝,晋朝,诗人,王献之,王羲之,书法家

    东晋才子王献之:为不娶公主,自残双腿。公主突如其来的话,让他泪流满面。得了皇上,驸马不敢在皇上面前犯错。相当于最高级别的“倒车门”。他虽然享尽荣华富贵,亲近他的人也不少,但这等于断了他的仕途。限制很多,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想嫁给皇帝的女儿,甚至有人会避而远之。大家都知道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他和他的儿子

  • 王献之《更等帖》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更等帖,钟繇,书法,草书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王献之少负盛名,才华过人。历任州主簿、秘书郎、司徒长史、吴兴太守、中书令等职,为

  •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宋刻玉版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之海标签: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小楷,书法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1】旧拓玉版十三行;丙子秋日{?}{?}题【2】晋中{+书}令王献之书。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 王献之服下“仙丹”之后,随手写下两行草书,只有此作能超越王羲之!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网标签:王献之,王羲之,书法,行草书,鸭头丸帖,赵孟頫

    魏晋为什么是书法发展的巅峰,后世不论怎么写都无法超越?魏晋书法的繁荣是由各种社会发展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因素就是玄学的兴盛。魏晋时期,人们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修仙问道之风盛行,这对书法意境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玄学思想的影响下,权贵士大夫阶层炼丹修仙是常有的事,王献之

  • 王献之写给前妻的信,成千古名帖

    历史解密编辑:书法学府标签:离婚,书法家,王羲之,谢安,唐伯虎,王献之,艺术家,皇帝,婚姻,晋朝

    在古代士族豪门之间、名门之间通过接亲进行联姻,连皇室都不例外,皇室为了巩固政权还会与外族进行联姻,也会跟士族、名门进行联姻。王献之就是因为联姻找到了挚爱,但也因为联姻又失去了挚爱。《奉对帖》就是王献之离婚后写给前妻的一封信,没想到成为千古名帖。王献之《奉对帖》故事还要从王献之的老子王羲之说起,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