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陈寿写《三国志》,为何称刘备为“先主”,你看他俩什么关系!

陈寿写《三国志》,为何称刘备为“先主”,你看他俩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农民小阿蟹 访问量:4518 更新时间:2024/1/19 15:58:18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根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公元221年3月15日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公元223病逝于白帝城。那么陈寿在写《三国志》的过程中,为何称刘备为“先主”?

陈寿三国时巴西郡安汉县人。那时的蜀国,已是江河日下,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一个参军,马谡失街亭被斩,陈父也被施以髡刑,逐出军营。但是他遇见自己人生中的伯乐谯周。谯周号称“蜀中孔子”18岁的陈寿进入成都太学,见到了同郡人谯周。谯周教给陈寿的,不仅有史识,还有史德。

蜀汉在历史中仅仅存在了四十余年,公元263年,风雨飘摇的蜀汉终于灭亡。陈寿虽是亡国遗民,但也是一个具有史学精神积淀的遗民。谯老师劝刘禅降魏乃是为江山百姓计,不得已而为之;至于他,却不能效颦来谋前程。他只能留在故乡南充,用前人的皇皇巨著为自己筑一道长城,无论是风沙还是风月,似乎都与他无关了。

而他在年轻时就研读了古代历史名著《尚书》《春秋》《史记》等书,并早就对蜀汉地区乡邦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而撰写地方史著。一生的著作并不少,但是影响力最大的就是自公元l84年黄巾起义以后至280年晋灭吴约一百年历史的史学著作《三国志》。

而他更是比较客观地勾勒出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面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三国历史特别是刘备创建的刘氏政权的历史进行撰述时,陈寿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甚大。首先三国鼎立的客观事实当以谁为正统;其次对刘备建立的“汉”政权如何撰写和表述。而在这其中他称刘备为先主又是为何?

翻遍史书,不是开国帝王,却享受本纪特有的“姓某氏”待遇的,只有三个人:项羽、孔子和老子。先主一词,在刘备之前,有两层含义。第一,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 子少衅於难。” 第二,大夫自称其亡父或祖先。刘备并非陈寿的祖先,所以,陈寿称呼刘备“先主”,说明陈寿之于刘备,有一定的家臣属性。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何称其为“先主”。

陈寿早年在谯周的影响下读过不少历史书,研究过写史书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写作实践。当太康元年晋灭掉孙吴政权后,三国鼎立的时代正式结束,全国复归统一。陈寿这时48岁,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编著大型史书《三国志》。

撰写曹魏政权和孙吴政权的历史,对陈寿而言并不十分困难。这不仅是因为这两国积累有自己的史料,而且当时已经有人写出了各种有关魏、吴的历史著作,唯独只有刘氏政权不好写,虽然陈寿早已为此作了准备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如何对自称为“汉”国的刘氏政权历史的表述犯难。

《三国志》成书后,民间曾流传过手抄本;多年后,刘宋的裴松之也搭上陈寿的东风,为《三国志》做注。强强联合,端的是天下无敌,三国风从此风靡天下,历史总是公正的。陈寿的《三国志》在1700年后不仅被中国人奉为经典,更进而影响着世界。《三国志》中所表现的智慧与谋略现今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广泛应用在政治、军事、商业等各个领域。

标签: 陈寿刘备蜀汉谯周汉朝三国志科学家

更多文章

  • 正史揭露陈寿人品,索要贿赂才立传,《三国志》可信度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陈寿,三国志,正史,史书,诸葛亮,二十四史,晋书,艺术家,科学家,历史学家

    讲陈寿有问题的,记载于《晋书陈寿传》里。主要有2个故事,一是丁仪、丁廙兄弟都是魏国名人,按道理应当立传。陈寿找2兄弟说,只要给我1000斛米,就帮你们父亲立传。2兄弟家庭贫困,拿不出来1000斛米,陈寿也没有写相关传记。丁仪二是说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由于街亭之败马谡被诸葛亮治罪,他的父亲也受到了

  • 五虎上将和五子良将,哪一方更厉害?陈寿:这些演义情节我没写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陈寿,张郃,关羽,张辽,徐晃,曹操

    “五虎上将”我们是最为熟悉的,五位虎将我们都能倒背如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而“五子良将”,却似乎很少有人能说全,曹操的五子良将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实际上,在《三国志》中,并没有“五虎上将”这一概念,只是将五人合并为一传。这一合称是在演义、话本以及民间流传下逐渐演变形成的

  • 三国志,一本不靠自己出名的史书,陈寿都不知道自己写过这部书

    历史解密编辑:潜雅艳美食标签:陈寿,谯周,史书,魏书,三国志,后汉书,科学家,历史学家

    一个朝代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直接决定后人对他的熟悉程度,东汉似乎除了刘秀中间再没别的皇帝,大唐安史之乱之后,就只剩下了黄巢起义。面对这些一百多年的历史,很多人的印象都是一片空白,而且汉唐还都是统一的大王朝,相比之下,只有几十年的三国历史,却被无数的中国人熟悉。甚至很多人对三国人物,故事,点评,那更是如

  • 陈寿的《三国志》为什么没有给“五世三公”的杨修立传?

    历史解密编辑:鬼说历史标签:陈寿,杨修,三国志,曹操,曹魏,杨修之死

    众所周知,杨修算得上知名度一流的汉末三国历史人物之一,《三国演义》的章节《杨修之死》更是入选了语文教科书。不过陈寿编写的《三国志》却没有给杨修立传。结合杨修的知名度和其“五世三公”的家族背景,陈寿没有给杨修立传就显得有些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说明的是,学界对于陈寿没有给杨修立传的原因尚未一致结

  • 陈寿《三国志》中10大猛将排行:吕布第二,赵云第九,第一极强!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陈寿,吕布,凌统,赵云,赵子龙,三国志,科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

    (说历史的女人——第131期)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三国志》中的三国十大猛将。平时我们一般谈论的三国武将排行,都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演义毕竟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再加上罗贯中本人强烈的扬刘贬曹思想倾向,所以若以史载来看,自然是有失偏颇。而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毕竟是客观记载,而且经过上千年的岁月,

  • 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和陈寿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诸葛亮,司马懿,陈寿,正史,三国演义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一生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大业。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光辉形象被最大化的放大,也虚构了很多诸葛亮的辉煌事迹。比如借东风、八阵图等等,让诸葛亮的形象变得更加高大。那么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有多厉害?看看司马懿和陈寿怎么说。诸葛亮的《隆中对》着实非常精妙,他的战略眼光让人不得不佩

  • 古今六十四名将中为何只有邓艾,却没有姜维?陈寿一语中的!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邓艾,姜维,陈寿,钟会,诸葛亮

    唐肃宗时期,全国大设太公庙,主祀姜尚为武成王。然后在上元元年,又设立了“十哲”为旁祀。最后又在建中三年前后又加入了“六十四名将”。其中在三国时期的,除了蜀国丞相诸葛亮进入“十哲”之外,还有张辽,邓艾,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八人入围。可以说一入武庙,基本上就可以称为古今崇拜的偶像,备受后人

  • 诸葛亮六出祁山无功,是否真如陈寿所说“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历史解密编辑:弗兰力艺术标签:陈寿,祁山,蜀汉,曹魏,诸葛亮,司马懿,艺术家,历史学家,天文学家

    引言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

  • 曹操、刘备、孙权,谁最厉害?陈寿对三人的评价说得再明白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曹操,刘备,孙权,陈寿

    魏蜀吴三国,各有一个创始人,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号称“三巨头”。其中曹操雄才大略,在陈留起兵之后,经过多年征战,大将越来越多,兵员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统一北方,是魏国的奠基人。刘备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在诸葛亮等人的辅佐下,打下荆州、益州、汉中,建立蜀汉。吴国在孙坚、孙策两代人的

  • 刘云鹤:纪念恩师陈寿荣

    历史解密编辑:墨真书画院标签:书法,书画,陈寿荣,刘云鹤,篆刻家,西泠印社

    传承印学 贡献印坛——纪念陈寿荣先生百年诞辰金石篆刻界有句媲美益彰的话:“南有西泠社,北有万印楼”。“万印楼”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大收藏家陈介祺的一方印章的印文,谓收藏古玺汉印达万枚。后人将“万印楼”作为陈介祺的故居名。陈介祺以收藏“毛公鼎”、“十钟”、“万印”等珍贵文物而名重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