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3057 更新时间:2024/2/12 10:48:53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十四章 五奸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用燕子哙的例子告诉君主不明于任臣,不能知人善用,就是独善其身,勤政修身,依然会身死国亡。

燕王子哙与赵君敬侯两人的个体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赵君敬侯不修德行,成天沉迷于酒色歌舞,狩猎玩乐,生活奢靡奖罚无度,但他却知人善用,明于任臣,所以享位十年,国家富强,军力强大,领土完整,无内忧外患。而燕王子哙,生活清贫自律,既不酒色歌舞,也不打猎玩乐,还亲自下地耕种,虽拥地几千里士兵几十万,但却不善用人,重用国相子之,最终禅位于子之,成为天下的笑话。

说一千道一万,不管是一国之君,还是一司领导,所有的智慧与能力都体现在选用人才上。职责决定了你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智慧与能力,燕王子哙与赵君敬侯都是君主,君主的职责就是治国,治国就要依法而为,依靠朝廷朝臣与国家行政体系全国官吏,所以为君之道与君王之术就显得尤其重要,至于个人德行到是其次,这也许就是大人物不拘小节。赵君敬侯不修个人德行,但对于国是是非分明,燕王子哙注重修身,但对于国是不明就里。这就是两人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明确一下,就是个人名誉与国家利益那个重要。赵君敬侯不修德行,自然个人名誉不怎么好,从世俗的眼光看这样的君主是不可能实现国治的,因为他的个人行为不符合百姓的观念。但在圣贤看来,国家利益才是第一位,能实现国治就是贤明的君主,而不是为了名誉而名誉,就像燕王子哙,本就是一个脱离世俗的理想主义者,注重个人名誉,又推崇让贤推能,认为这样就是能治理好国家,孰不知奸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而篡位成功。治国是真实而世俗的事情,靠理想主义一厢情愿是干不成事的。

韩非子讲完燕王子哙后,系统总结了臣子的奸行将其归纳为五种,故曰:人臣有五奸,而主不知也。为人主者,有侈用财货赂以取誉者,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徇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示威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意思是:所以说:臣子中有五种奸邪行为,而君主却不曾识别。做臣子的,有滥用财物行贿来骗取声誉的;有致力于奖赏赐予来拉拢民众的;有致力于结党营私网罗智士来胡作非为的;有凭借免除赋役、赦免罪犯来提高声威的;有致力于迎合下属而颠倒是非和用危言耸听、奇装异服、漂亮称号来惑乱人们视听的。

韩非子一开始就说明这五种奸邪行为的可怕处与危害性,就是君主不曾识别,可见其迷惑性有多大,迷惑性越大危害性就越大。为什么具有迷惑性,是因为迎合了君主的习性,君主不正故被迷惑。当然君主是人不是神,自然有人的特性,认知也有局限性,就是懂得再多的为君之道,总归是人。好在圣贤经典,总结奸邪,可以参考处理。但,问题又出来了,参不参考,处不处理还是看君主。

五种奸行都是损害国家利益,满足个人私欲,结党营私,要么是获取名誉扩充势力,要么是获取私利和权力。所以韩非子说“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而圣主之所禁也。”意思是:这五种人,是明君所疑虑、圣君所禁止的。其实,臣子的奸邪行为逃不过“徇私”,徇私必然要枉法,循私而查,奸行必显。行私与公利是不两立的事,天然的对立性决定了依法治国的正确性与必然性。

【故曰:人臣有五奸,而主不知也。为人主者,有侈用财货赂以取誉者,有务庆赏赐予以移众者,有务朋党徇智尊士以擅逞者,有务解免赦罪狱以事威者,有务奉下直曲、怪言、伟服、瑰称以眩民耳目者。此五者,明君之所疑也,而圣主之所禁也。】

人若反必有鬼,事出反常必有妖。这就是我们遵循规律与法规的好处,用正常,正规、正确的思维行事和看待事物,你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而为正常,正规、正确的思维就是国家法规、行业制度、社会共识。一切有违制度与程度的行为,必有猫腻存在,而猫腻无外乎私利也。老板要坚持制度正确、程序正义的理念管理公司。

标签: 韩非韩非子-说疑明君君主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林悟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勇敢何来。我们说世俗世界是以人为中心,这只是说人是认知事物的主体,与事物作用的体验主体,并没有能左右事物的意思,反而有时候是被事物所左右。面对危险与困难,人的表现无非两种勇敢与懦弱,勇敢是对信仰与亲情的不怀疑不犹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尧舜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得道成器,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万物获得“作用”才能成为物,天下万物皆有作用。就像人,只有将机体与意识相结交才能成为人,机体是意识的承载体,意识是机体作用的源力。杯子没有装水的作用,就不能称为杯子。道理就是这么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一章 少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律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一章 少祸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知道了老子“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原始含意,就是把握好火候,不要轻易屡屡翻动,意寓为管理大国的君主,不要轻易变更法令。天下之事,最难的就是火候的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尤其是像烹饪这一类工作,没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可循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四章 亡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黄帝,骊姬,夏桀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四章 亡臣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强调了君术与法制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两点,一是个人,君主执术解决了政权与君权的问题,臣子师法解决了遵纪守法的问题,实现君尊吏治。二是国家,君主执术臣子师法就能政通人和,国家政策与法规就能贯彻落实,实现国治民安。相对论,让我们明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章 术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君主,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章 术法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强调了君主凭借“仁义智能”治国的危害,言下之意君主还是要依法治国。法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依法治国自然国治,而“仁义智能”是人意识思想的产物,属于“人为”范畴,而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社会管理管理的就是不确定的事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一章 禁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儒家,法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一章 禁奸当原始人类走出洞穴,走向森林与平原,发展到族群部落,开始狩猎与种植时,人类的自主意识中的自我思想被唤醒。当人类摆脱了生存的困境,有了足够多的食物后,大脑功能得到提升,思想与精神开始充分发展,对于自身与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尤其是表达与记录思想的文字出现后,各种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章 财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财用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章 财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直接否定了当世学者所提出的“轻刑财足则国治”的主张。轻刑者认为国家混乱的原因是君不爱民,税赋过重,财用不足,导致民众怨恨君主。韩非子反过来说,难道君主仁爱,刑赋皆轻,财用富足就能实现国治了,韩非子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行。仁爱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章 上术下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法家,分封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章 上术下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秦君有法无术的祸患,并对此做了总结。韩非子并没有讲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过程,而是从孝公商鞅死后开始讲,一直讲到昭襄王及以后。自昭襄王开始,秦国的诸侯权臣都如穰侯与应侯一样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不为国家朝廷着想,只想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六章 国多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六章 国多力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国以功授官与爵”,国家依据功劳的大小授予官职与爵禄,以此聚智汇勇,则国家无敌。论功行赏,自古都是管理的核心。人是事物的主体,事情总需要人去做,这是基本常识,事情结果的好与坏,成果的大与小都与做事者密不可分,所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列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学习没有学过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还有一种解释是把不学习作为学习,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学习,是一个过程,是正在进行时,不管是学习本身,还是学习的人与学习的内容都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