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4/2/12 10:53:58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学习没有学过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还有一种解释是把不学习作为学习,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学习,是一个过程,是正在进行时,不管是学习本身,还是学习的人与学习的内容都是无止境的。人类的发展史,总归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时光不停,事物不断,问题迭出,我们就要用适合当下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怎么能获得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冯劝寿把背着的书放下,让他明白事物无常总在发展,用过去所学的知识与办法解决不当下正在发生的事,王寿明白了这个道理后直接把书烧了,还高兴的跳起了舞。一个人一旦放下心里的包袱,解放了思想,看到前途光明,就会欢欣鼓舞。放下了,才能重新来过。忘得干净,才有将来,路才行远。

老子的“学不学”思想与佛祖的“不住相”教义是一个意思,老子的教导是让我们学习没有学过的,不要停留在已学过的知识上,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问与实际问题。佛祖的“不住相”教义是让修行者不要把心停留在事物的表相上,要看到事物的本质,如果住相就会被表相所诱惑,继而引起欲望,而欲望是罪恶的开始,还有事物的表相是幻相并不是事物的本质,心住表相就是追求幻相,是没有意义的。

韩非子所讲的“世之所过”就是不与时俱进,身在当下心在过去,总想着过去可以今天依然可以,总用过去的办法来解决今天的问题。我们很多人自以为是,就是因为总认为过去可以现在依然可以,他们不知道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环境在改变,过去可以现在不一定可以。王寿背着的就是过去的可以,而他却活在当下,所以活得很累很无奈。

事物在发展,这是自然规律,人为是无法改变的。韩非子今天讲的故事就是要让我们明白顺势而为。韩非子先说“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意思是万物都有常态,应该因势利导。由于顺应了万物的常态,所以静止(与世不争)的时候能保持本性,活动的时候能顺应规律。德是道的表现,道的能量通过德来体现。万物常态就是道的作用结果,顺应常态就是德的表现。社会的常态就是秩序,规则是社会的道,守规则是社会的德。所以守规则就无争纷,与世不争就能建立起德,在世为事就要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韩非子讲了人雕叶的故事: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意思是有个宋国人,为他的君主用象牙雕刻褚叶,三年刻成了。它的宽狭、筋脉、绒、色泽,即使是混杂在真的楮叶中也不能辨别出来。这个人因为这一功劳而在宋国当了官。列子听到后说;“假使自然界要经过三年才长成一片叶子,那么有叶子的东西也就太少了!”列子的意思是人为的作用再厉害,也无法逾越自然法则,如果打破自然界的生成规律,三年长成叶,那么有叶子的东西就太少了。列子的不满不在于宋人高超的雕刻技艺,而是凭此“食禄于宋邦”当上了官。宋君违规提拔,这是违背规则的事,列子对此不满。宋君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破坏规则,随意提拔任命官员。

【夫物有常容,因乘以导之。因随物之容,故静则建乎德,动则顺乎道。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此人遂以功食禄于宋邦。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

子之意为人不能胜天,不能逾越规律,破坏规则。事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世人不能抱着“人定胜天”的豪气去破坏规则。宋人雕叶再象,也是人为的结果,并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为自己营造合适的生存环境,就要顺势而为。合于规矩,尊于律法。

标签: 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列子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孔子,有道,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讲完了,从今天起讲《韩非子-喻老》,解老是解释老子所说,喻老是知晓老子,明白老子所意。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思想集于《道德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二章 痛苦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罪恶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二章 痛苦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揭示了“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的原因,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众人为什么不知足,二是忧患为什么终身不解。不知足,是欲望在作怪,忧不解,是贪利不除的后果。人是事物的主体,也是社会的主体,其实,管理社会就是管理人,管理事物的根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章 胜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比干,商纣王,伍子胥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章 胜君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将十二个隐居修道,宁死也不愿出山入世的人认定为无用之人。这十二个人自视清高,沽名钓誉,厌世避俗,无视世俗社会,既不为君谋划,又不为国谋事,更不愿为民谋福,这样的的人先古圣王都不能让他们为臣,那么对于当令之世,又有什么用呢,可以说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一章 田畴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田畴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八十一章 田畴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有道之君礼义诸侯,务本民事的意义:役希起,淫奢止。对外少战争,国泰民安;对内禁奢淫,政治清明。这是一个理想的国度,是君主治国的方向与目标,也许这样的“盛世”只有圣贤才会想象出来,有点乌托邦但这恰是圣贤的可爱与伟大之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四章 服理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天灾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四章 服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节省的概念是产生于大小的规律。本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却来自于深奥的规律,可见每一种美好善良的品德都不是随便而来的,都是来自于规律,需要我们去遵守。浮躁,是一种社会病,它出现于物质较为丰富而精神略为贫乏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三章 侈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本性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三章 侈啬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治人事天的办法,就是“啬”即节省,爱惜精神不受损,节约脑力不浪费。遵道而行,何须劳神,循理而为,不必深究。老子和韩非子的意思并不是不让人类探究世界与宇宙的未知,而是要让人类在自然规律与社会法律面前不要再痴迷于“为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一章 真有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道家,君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六十一章 真有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进一步解释了老子的“无不克,则莫知其极。”天下的攻无不克之术,让人不知道其究底。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并使事物圆满的力量,只有规律,而人是事物的主体,所以掌握并严格按规律行事的人,才能攻无不克。而这样的人其思想和行为都超出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六章 引乱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六章 引乱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取舍,他认为不管人是傻还是聪明,人生都是在取舍与选择。由于时间的唯一性,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做两件事,按时间的进程,事物就有了先后。时间的特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有先后,人做事有先后。选择,决不是停留在某个时间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七章 慎敬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魏惠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七章 慎敬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 解决难题要从易处着手,想干大事要从小处着手。为什么要从易处和小处着手,因为老子认为“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的难事必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定开始于微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祭天,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二章 节省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治人事天之道。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治人事天有些遥远,但对于君主来说这是大事,治人不必说是日常政事,关乎政通人和,天下太平;事天不单是君主的事更是国家的事,关乎国运民安。古代君主都要行祭天奉地的礼仪,祈福风调雨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