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544 更新时间:2023/12/9 1:07:16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二十 慈勇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勇敢来。我们说世俗世界是以人为中心,这只是说人是认知事物的主体,与事物作用的体验主体,并没有能左右事物的意思,反而有时候是被事物所左右。面对危险与困难,人的表现无非两种勇敢与懦弱,勇敢是对信仰与亲情的不怀疑不犹豫,懦弱是对信仰亲情的怀疑与犹豫。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在火灾中一位母亲为救丈夫和女儿用身体挡住了大火,而父亲为救女儿用后背挡住大火,最后女儿得救了,母亲被活活烧死,父亲的后背被烧得炭化生命垂危。亲情是世间最为伟大珍贵的情感,亲情让这对夫妻如些勇敢,承受了世间最大的痛苦。

我们说生命是世上最为珍贵的东西,这是理性客观的说法,但人类社会终归是感性主观的世俗社会,人只所以是人,就是因为有自主意思与思想情感,没有这些,人就不能成为人,那只能是执行程序的机器。无数的先烈,为了信仰,经受了烈火烧身的痛苦,他们坚信并坚持信仰,对信仰不怀疑不犹豫,他们的信仰就是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责任。正是这种责任产生了能抗拒烈火烧身的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他们勇往直前,直到胜利。

关于人遵循事物规律的问题,我们展开了讲,如果有一天人类突破了认知局限与时间约束,获得了宇宙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一切严格按事物的规律办事,人类也就走到了尽头。话又说回来,人类是不可突破自身认知局限与时间约束的,所以人类社会终归是感性与主观的世俗社会,只是圣人劝导世人尽可能的按事物的规律行事,这样可以避祸就福,痛苦会少一些。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只不过圣人看的远,他明白遵道循理,事能成,人能福,这就够了。

韩非子从母亲为儿的“不疑之谓勇”中看到“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意思是圣人对于万事万物,全部都像慈母为幼子考虑一般,所以看到了一定要实行的道理。什么是必行之道?就是让事物成功的道理,慈母想让儿得福,就要除祸,除祸就要静思得理,得理才能成功。慈母得的“理”,就是孩子的成长之道,而不是溺爱。慈母所除的祸是孩子成长路上可能沾染到的恶习,而不是生活的风雨。

知道了“必行之道”,圣人自然会“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意思是看到—定要实行的道理就明察,他干事情就不犹豫;不犹豫叫做勇敢。这是勇敢的出处,知道这是必走的路而且不怀疑不犹豫,且能坚持走下去,这就是勇敢。我们很多时候面对眼前的路,一是不知道那条是必行之道,二是没有坚持走下去的心,我们总在怀疑与犹豫间消耗时光,失去机会。知道必行之道本身就难,坚持走下去难上加难,这也是大多数人平淡一生的原因。母亲对亲情的不怀疑才有了慈爱之心,这是母亲勇敢的原因。老子说“慈,故能勇。”意思是因为慈爱,所以就能勇敢。

【圣人之于万事也,尽如慈母之为弱子虑也,故见必行之道。见必行之道则其从事亦不疑;不疑之谓勇。不疑生于慈,故曰:“慈,故能勇。”】

母亲的慈爱之心表现在想让孩子得到幸福,所以要明白什么样的道路是孩子得福的必行之道,清楚了必行之道就要坚持走下去,不怀疑不犹豫,这才是勇敢。孩子得福,是得天地之道。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尧舜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九十八章 道在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告诉我们天地万物得道成器,说得直白一些,就是万物获得“作用”才能成为物,天下万物皆有作用。就像人,只有将机体与意识相结交才能成为人,机体是意识的承载体,意识是机体作用的源力。杯子没有装水的作用,就不能称为杯子。道理就是这么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一章 少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律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一章 少祸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让我们知道了老子“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的原始含意,就是把握好火候,不要轻易屡屡翻动,意寓为管理大国的君主,不要轻易变更法令。天下之事,最难的就是火候的把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尤其是像烹饪这一类工作,没有严格科学的标准可循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四章 亡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黄帝,骊姬,夏桀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四章 亡臣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强调了君术与法制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两点,一是个人,君主执术解决了政权与君权的问题,臣子师法解决了遵纪守法的问题,实现君尊吏治。二是国家,君主执术臣子师法就能政通人和,国家政策与法规就能贯彻落实,实现国治民安。相对论,让我们明白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章 术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君主,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三章 术法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强调了君主凭借“仁义智能”治国的危害,言下之意君主还是要依法治国。法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依法治国自然国治,而“仁义智能”是人意识思想的产物,属于“人为”范畴,而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社会管理管理的就是不确定的事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一章 禁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儒家,法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一章 禁奸当原始人类走出洞穴,走向森林与平原,发展到族群部落,开始狩猎与种植时,人类的自主意识中的自我思想被唤醒。当人类摆脱了生存的困境,有了足够多的食物后,大脑功能得到提升,思想与精神开始充分发展,对于自身与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尤其是表达与记录思想的文字出现后,各种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章 财祸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财用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三十章 财祸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直接否定了当世学者所提出的“轻刑财足则国治”的主张。轻刑者认为国家混乱的原因是君不爱民,税赋过重,财用不足,导致民众怨恨君主。韩非子反过来说,难道君主仁爱,刑赋皆轻,财用富足就能实现国治了,韩非子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行。仁爱的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章 上术下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法家,分封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章 上术下法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秦君有法无术的祸患,并对此做了总结。韩非子并没有讲秦孝公与商鞅的变法过程,而是从孝公商鞅死后开始讲,一直讲到昭襄王及以后。自昭襄王开始,秦国的诸侯权臣都如穰侯与应侯一样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不为国家朝廷着想,只想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六章 国多力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六章 国多力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国以功授官与爵”,国家依据功劳的大小授予官职与爵禄,以此聚智汇勇,则国家无敌。论功行赏,自古都是管理的核心。人是事物的主体,事情总需要人去做,这是基本常识,事情结果的好与坏,成果的大与小都与做事者密不可分,所以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列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二十四章 自然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学不学,复归众人之所过也。” 学习没有学过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还有一种解释是把不学习作为学习,重新走上众人认为错误的道路。学习,是一个过程,是正在进行时,不管是学习本身,还是学习的人与学习的内容都是无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孔子,有道,天下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一章 道静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讲完了,从今天起讲《韩非子-喻老》,解老是解释老子所说,喻老是知晓老子,明白老子所意。老子(李耳),字聃,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末期(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曾任周王朝的图书馆长,是孔子的前辈,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老子思想集于《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