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四章 佐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四章 佐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329 更新时间:2024/1/15 12:24:03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四章 佐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欺君之臣的不法之为。韩非子所言“欺”,不仅是欺骗,更是欺负。君主治国,是最讲客观真实,依据事物的真实而全面的信息作出合理科学的决策。欺君之臣从解决事物的一开始就蒙蔽君主,让君主获得事物虚假虚构的或是残缺不全的信息,试想一下,君主面对这样的信息还能做出正确科学的决策吗,显然不能。

欺君之臣首先是蒙蔽君主的心志,向君主隐藏正确正规正常的治国理念与君主大公无私的处世之道和“为民”之理,却把邪门歪道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思想灌输给君主。让君主的思想似是而非,是非不分,颠倒黑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因生活空间相对封闭,信息获得相对蔽塞,再加上当时社会思想多样混乱,并没有相对有主导性的治国思想,所以君主很容易被蒙蔽。

当君主的思想是非不分,黑白不明时,依法治国显然被抛到了脑后,一切都被自己的欲望与喜好所掌控,个人主人达到了顶峰,集体主义的家国情怀已经消失。欺君之臣在君主与国家废法的情况下开始徇私徇私舞弊,阴谋篡权。

欺君之臣不法行为逐渐加码,由最开始的违法乱纪,中饱私囊,再发展到结党营私,阴谋乱国,威逼君主,最后勾结外国,卖国救荣,背判国家。从国家的蛀虫走到国家的敌人,所以说君主明查明见身边的大臣是多么的重要。正如韩非子所说只有圣王智主才能禁止此种臣子,昏乱的君主怎么可能看到,看都看不到还谈什么禁止。

这就是中国自古圣贤不懈努力的原因,中国传统经典都是劝君思想,告诉君主如何成为贤明的君主,大到天地宇宙运行之道,中至治国处世之理,小到治吏育民之法。在中国古代,能够识字学理的的人不多,一般都是宗氏官宦的家人,所以圣贤之论都是劝君之学。其实,圣贤明白,一国之君明道,自然会传道于天下。

韩非子讲完欺君之臣的行径后,开始讲王佐之臣,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臣子。韩非子列出了十五个人,他们是“若夫后稷、皋(gāo)陶(yáo)、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xí)朋、百里奚、蹇(jiǎn)叔、舅犯、赵衰(cuī)、范蠡(lí)、文种、逄(páng)同、华登。”

我们按惯例先认识一下这十五个人,后稷(jī):有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教民耕种。舜之相,司农之神。后稷第一个建立粮食储备库和畎亩法,放粮救饥,赐百姓种子。皋陶:上古时期华夏部落首领, “上古四圣”后世尊为“中国司法始祖”。历经唐虞夏三个时代,长期担任掌管刑法的“士师(理官)”一职,以正直闻名天下。相传架构了中国最早的司法制度体系,坚持公平公正;强调“法治”与“德政”的结合,促进社会和谐,天下大治,形成“皋陶文化”,成为后世儒家和法家思想产生的重要精神渊薮之一。

伊尹: 商汤的相,帮助汤灭了夏,建立商朝。担任尹,用“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治理天下。积极整顿吏治,洞察民心国情,推动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为商朝兴盛富强立下汗马功劳。周公旦: 即姬旦, 采邑在周,故称周公。武王卒,成王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反叛。他率师东征,平定叛乱,灭奄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又制礼作乐,为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

太公望: 即姜尚。侯姬昌拜为“太师”,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册封齐侯,定都于营丘,成为吕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管仲: 齐桓公的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后世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隰(xí)朋: 齐桓公的右相。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隰朋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主持秦国国政期间,“谋无不当,举必有功”,辅佐秦穆公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内修国政,外图霸业,开地千里,称霸西戎,统一西北地区,促进了秦国的崛起。

蹇叔: 春秋时秦国大夫,辅佐秦穆公,授上大夫,迁右庶长。用心辅佐秦穆公成就霸业,位列“春秋五霸”之一。舅犯: 即狐偃,辅助重耳。骊姬之乱引发晋国混乱,力劝重耳流亡外国,保卫重耳国外流亡十九年。支持晋文公即位,帮助晋文公成为霸主,担任上军将,成为晋文公的首席谋士。

赵衰:晋文公的卿,辅佐晋文公称霸的五贤士之一。从晋献公二十一年(前656年)起跟随晋文公重耳19年流亡生涯,在流亡途中多次献计协助晋文公脱险。赵衰随晋文公参与践土之盟。奠定晋国盟主地位。范蠡: 春秋末期越国大夫、国相。范蠡为中国早期商业理论家,辅佐越国勾践。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成就霸业,又被封为上将军。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

大夫种: 即文种,越国大夫。越王勾践的谋臣,和范蠡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灭吴后,自恃功高,不听从范蠡功成身退的劝告,后为勾践所不容,最后被勾践赐死。逄同:越国大夫。华登: 春秋时期宋国司马华费遂的儿子,后入吴为大夫。

【若夫后稷、皋(gāo)陶、伊尹、周公旦、太公望、管仲、隰(xí)朋、百里奚、蹇叔、舅犯、赵襄(xiāng)、范蠡(lí)、文种、逢同、华登。】

 历史不是空洞的编年纪事,历史由人创造,研究历史就是要通过具体的人与事还原历史真相,辨明是非,理清事理,知道对与错,明白是与非。欺臣之臣是什么样,贤佐之臣又是什么样,从历史中看清,也就知道当下的做法。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八章 盖世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盖世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八章 盖世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人的知识结构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结构,所有的新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生活也是一样,今天的生活以昨天为基础,没有哪样知识是能脱离现有的知识基础而突然产生的,生活也是一样,没有那一天的生活是脱离昨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六章 积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圣贤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五十六章 积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圣人未见祸端,就能虚无服从于道理,这叫“早服”。老子更是将节省的觉悟,定位为早服。圣人未见祸端而早服,是对自然规律地掌握与应用,这一点对我们的生活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不管是国家法律还是公司制度,目的是为了防止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四章 饰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礼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四章 饰谕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开讲老子的“礼”,在我们思想中,礼,就是礼貌、礼数、礼教,再往上就是礼制。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重生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免于诸害”的办法,就是“避其域,塞其原”,避开导致事故祸患的行为范围,堵住事故祸患的源头。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就是有效避开因醉驾导致车祸的最好办法,警察严查酒驾就是有效堵塞因醉酒导致车祸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三章 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后世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三章 鬼神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按照法则治理天下,鬼神也就不灵了。依法治国,天下太平,百姓幸福,要鬼神何用。民众对鬼神的敬拜,原因诸多,主要还是生活困苦,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解决,就将希望寄托于鬼神身上。对鬼神的敬拜,从原始社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六章 君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君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六章 君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普通人对“礼”的理解与使用。天下道理,先天而在,你悟与不悟,悟多悟少,它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礼,也一样,普通人只看到了皮毛,君主看到了骨骼,而圣人看到了精髓。其实,人们出生时是一样的,长大后却是千差万别,根本的原因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菩提,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礼的现状“上礼神而众人贰”上礼要求专心致志,而普通人对礼却三心二意,结果就是“故不能相应”要求与实际不相符。这几乎是所有思想与实践存在的矛盾。上礼,已经是规则,而众人行礼却只是规则的实践,规则与实际的差距就是“不能相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宋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解疑欺君之臣。他列出了九个人,这九个人都是“朋党比周以事其君”者,结党营私,欺君罔上。“以事其君”说得多么的无奈可悲,欺君者就是用“朋党比周”来侍奉君主的。韩非子所列九人为齐国田恒、宋国子罕、鲁国季孙意如、晋国侨如、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的结果,民众少言实干,法治入乡进里。饬令,就是要在官吏中整顿法令,让法令深入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依据。律法严明,奖罚分明,任用建立功勋的人,让功勋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民众就会自然跟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阐述了商君之法的核心“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功劳与奖赏相当。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战争展开,以奖罚为核心的法规建设也是以战争为中心,奖罚的法规侧重于军事。商君之法明确杀死一个敌人小头目,升爵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