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2579 更新时间:2024/1/1 7:17:20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免于诸害”的办法,就是“避其域,塞其原”,避开导致事故祸患的行为范围,堵住事故祸患的源头。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就是有效避开因醉驾导致车祸的最好办法,警察严查酒驾就是有效堵塞因醉酒导致车祸管控祸患源头的最好办法。其实,生活中的每一条识、共识、法则、法规都是最有效地“避其域,塞其原”避害方法。

韩非子的“万物有害”论是以人为中心的世俗观,站在自然界之外看,万物既无害也无好,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就像狮子吃羚羊,本就是自然之事,既不能说狮子有害,也不能说羚羊可怜。但,问题是我们不能站在自然之外,只能身居自然之中,还要以人为中心来思考问题,这样一来,万物就有利也有害,有好也有坏了。人类的一切明成果都是“避其域,塞其原”,探索与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按规律而为,就能避开因违背规律而产生的祸患,从源头上堵塞了世人的违律行为,自然也就从源头上堵塞了祸患。

万物之害的源头在那里,韩非子给出的答案是“嗜欲无限、动静不节、好私智弃道理”欲望无度,行为不检,自以为是。动静不节是导致身体病变的主要原因。中医讲五劳七伤,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五劳:《素问》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七伤: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饮伤肺,形劳意损伤神,风雨寒暑伤形,恐惧不节伤志。圣贤的智慧是最为实用的生活常识,可这样的常识对于现代人来说却变成了事后诸葛亮式的后悔药,这跟我们的教育有关,当然与时代更有关。生活的压力到底是动力,还是害源,按以人为中心的理论,一切的祸害都是人自找的,一切的抱怨都是自欺欺人。

韩非子讲完“免于诸害”的办法后,又从实际生活入手,说明“免于诸害”的办法是如发生作用的。韩非子认为“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意思是所有兵器盔甲都是用来防备侵害的。这是基于中国人爱好和平的传统而说的,兵器盔甲代表着国家的军事力量,是用来防备外敌入侵之害的。按韩非子“避其域,塞其原”避害原则,就是要堵塞敌人入侵祸患的源头。防备之用,避开了入侵他国的祸患之为。“兵革者,备害也”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只为了防备敌国的入侵,这就足够说明问题了。只要强大的军事力量存在,一切都不是问题。

韩非子还认为“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无忿争之心,则无所用救害之备。”意思是重视生命的人,纵然当兵也没有忿怒争斗的心思;没有忿怒争斗的心思,就无处使用避免祸害的防备措施。这就是“兵革者,备害也”的理论基础,是因为“重生”重视生命,生命是上天赐予的,是人存在与生存的根本,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妄想。

没有了生命,以人为中心就无从说起。正是对生命重视,才会有即使从军无争斗之心,没有了争斗之心自然就无处使用避害的防备措施,让军事力量无用武之处。如果有争斗之心,就会侵害他国,军事力量就成了祸患。韩非子最后还说了一句“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 意思是这不只是说处在野外的军队。此句的作用是将“重生”之论的精神推而广之。如果重视事物的本质,那么事物的表相就不再重要了,相比于目标,过程的苦与难就算不了什么。重视信用的人,纵使经济不景气,也会遵守合同,重视生活内涵的人,纵使生活再困难,也会过得很精致。重生,重在对生命的尊重,重生思想,重在思想感悟上。

【凡兵革者,所以备害也。重生者,虽入军无忿争之心;无忿争之心,则无所用救害之备。此非独谓野处之军也。】

不要责怪生活的苦,是你经历的还不够多;不要责怪社会的无情,是你的欲望远超过了你的能力。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重生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三章 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后世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三章 鬼神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按照法则治理天下,鬼神也就不灵了。依法治国,天下太平,百姓幸福,要鬼神何用。民众对鬼神的敬拜,原因诸多,主要还是生活困苦,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解决,就将希望寄托于鬼神身上。对鬼神的敬拜,从原始社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六章 君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君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六章 君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普通人对“礼”的理解与使用。天下道理,先天而在,你悟与不悟,悟多悟少,它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礼,也一样,普通人只看到了皮毛,君主看到了骨骼,而圣人看到了精髓。其实,人们出生时是一样的,长大后却是千差万别,根本的原因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菩提,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礼的现状“上礼神而众人贰”上礼要求专心致志,而普通人对礼却三心二意,结果就是“故不能相应”要求与实际不相符。这几乎是所有思想与实践存在的矛盾。上礼,已经是规则,而众人行礼却只是规则的实践,规则与实际的差距就是“不能相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宋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解疑欺君之臣。他列出了九个人,这九个人都是“朋党比周以事其君”者,结党营私,欺君罔上。“以事其君”说得多么的无奈可悲,欺君者就是用“朋党比周”来侍奉君主的。韩非子所列九人为齐国田恒、宋国子罕、鲁国季孙意如、晋国侨如、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的结果,民众少言实干,法治入乡进里。饬令,就是要在官吏中整顿法令,让法令深入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依据。律法严明,奖罚分明,任用建立功勋的人,让功勋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民众就会自然跟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阐述了商君之法的核心“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功劳与奖赏相当。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战争展开,以奖罚为核心的法规建设也是以战争为中心,奖罚的法规侧重于军事。商君之法明确杀死一个敌人小头目,升爵一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一章 食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法家,秦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一章 食衣人类的思想行为皆可用法与术来概括,或是用文化一词。我们经常讲的武术、艺术、医术、美术、法术、战术、算术等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术前面的字代表某种行为与思想,而术是这种行为与思想的发扬和传承方法。比如艺术,艺是一种表演技能,而术是将这种技能发扬和传承的方法。有艺无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章 晚成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楚庄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章 晚成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了的“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思想。韩非子曾说“是以圣人无常行也。”意思是圣贤的行为没有恒定不变的,也可理解为圣贤的行为与常人不同,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套路行动。按常理不行动怎么能知道,不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赵武灵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就会失去臣下;躁,就会丢掉君位。君主不牢牢掌握君权,就会失去管控国家的能力,自然就会失去臣下;不依法治国,不行为君之道,将己降归为躁类,就会失去君位。宏观上来看,历史上有很多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邪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大道论。圣贤学说皆为劝世之论,唯一目的就是劝人走大道,大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遵道循理之道,按律而为,一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为,二是按社会法规、规矩而为,总之,凡事都合于规矩,遵于律法。人生,无外乎就是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