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四章 饰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四章 饰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1606 更新时间:2023/12/17 0:11:15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四章 饰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开讲老子的“礼”,在我们思想中,礼,就是礼貌、礼数、礼教,再往上就是礼制。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礼数,古代按名位而分的礼仪等级制度,现在指礼节。礼教,指礼的教育。礼制,是德治思想的具体化,指的是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通过法律的惩罚维护礼法的绝对权威。可见,礼是多么的重要,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

孟子说礼是恭敬之心,人皆有之。对长者或宾客尊敬而有礼貌,这是人人都应该具备的。礼,是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一个人修养与品德的表相,这也就是佛家讲得相由心生。韩非子认为礼是“群义之章”,“义”是中心思想,而“文章”就是对中心思想的表述。“君臣父子之交也”明确了关系,而礼数确定了交往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明确了好坏、忠奸、上下的区别与标准,也可以理解为社会不同角色之间的区别,礼制正是这种区别的规则。

太极图,最简易的“礼”,一黑一白区别明显,界线分明,动静相宜。礼,既是划分标准,也是维护方法,更是区格界线。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中,其实,许多无形的界线将大家分割在不同的区块中,同一区块中的人们共同遵守着这一区块的规则。

礼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韩非子的解释“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意思是内心依恋而不能表达,所以用疾趋卑拜等动作来加以表明;心里确实有所爱慕而对方却不了解,所以用美好动听的言辞来加以申述。生活中就是这样,也许,这就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而不是制造工具,用表相来表达本质。“疾趋卑拜”是表相,“内心依恋”是本质,我们无法他人表达“内心依恋”的本质,只能通过“疾趋卑拜”的表相来表现;他人也无法直接看到“内心依恋”的本质,只能通过“疾趋卑拜”的表相来感受,这就是人认知事物的局限性,首先是认知途径的局限,其次才是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我们表达“爱人”的方式,一是通过言行,二是通过物质,“实心爱”是“爱”的本质,但对方无法感知,只能通过“好言繁辞”让对方相信。所以金钱阻断的是婚姻,不是爱情。一切人类先天本有的本性,是无法通过表相来完全真实表现的,也不能用表相来代替。金钱别墅珠宝绝对代表不了爱情,只能代表性情。礼,只是人类认知事物局限性的不得已而已,我们既不能全面真实认知事物,也不能全面真实表现事物,所以用“礼”完成认知与表现的工作,但那也只是全部的部分与部分的真实。韩非子最后总结道“礼者,外饰之所以谕内也。”意思是说,礼是用来体现内心感情的。所以老子说:礼以貌情也。

【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礼者,外饰之所以谕内也。故曰:礼以貌情也。】

在公司管理中,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中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岗位职责、工位操作的规定,就是“礼”的表现。制度,必须通过奖罚来体现,礼貌,必须通过言行来体现。礼的表相作用,才使得人们用文字与规矩将其固定下来,用来指导和规范人的言行。明白道理与实践行动是两回事,都明白原子弹的原理,但制造原子弹却是其的难。思想的伟人,行动的矮子,就是这个意思。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礼教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重生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一十四 重生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免于诸害”的办法,就是“避其域,塞其原”,避开导致事故祸患的行为范围,堵住事故祸患的源头。举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就是有效避开因醉驾导致车祸的最好办法,警察严查酒驾就是有效堵塞因醉酒导致车祸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三章 鬼神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后世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三章 鬼神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道莅天下,其鬼不神。按照法则治理天下,鬼神也就不灵了。依法治国,天下太平,百姓幸福,要鬼神何用。民众对鬼神的敬拜,原因诸多,主要还是生活困苦,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解决,就将希望寄托于鬼神身上。对鬼神的敬拜,从原始社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六章 君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君主,君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六章 君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普通人对“礼”的理解与使用。天下道理,先天而在,你悟与不悟,悟多悟少,它就在那里,不增也不减。礼,也一样,普通人只看到了皮毛,君主看到了骨骼,而圣人看到了精髓。其实,人们出生时是一样的,长大后却是千差万别,根本的原因是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菩提,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礼的现状“上礼神而众人贰”上礼要求专心致志,而普通人对礼却三心二意,结果就是“故不能相应”要求与实际不相符。这几乎是所有思想与实践存在的矛盾。上礼,已经是规则,而众人行礼却只是规则的实践,规则与实际的差距就是“不能相应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宋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解疑欺君之臣。他列出了九个人,这九个人都是“朋党比周以事其君”者,结党营私,欺君罔上。“以事其君”说得多么的无奈可悲,欺君者就是用“朋党比周”来侍奉君主的。韩非子所列九人为齐国田恒、宋国子罕、鲁国季孙意如、晋国侨如、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的结果,民众少言实干,法治入乡进里。饬令,就是要在官吏中整顿法令,让法令深入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依据。律法严明,奖罚分明,任用建立功勋的人,让功勋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民众就会自然跟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阐述了商君之法的核心“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功劳与奖赏相当。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战争展开,以奖罚为核心的法规建设也是以战争为中心,奖罚的法规侧重于军事。商君之法明确杀死一个敌人小头目,升爵一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一章 食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法家,秦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一章 食衣人类的思想行为皆可用法与术来概括,或是用文化一词。我们经常讲的武术、艺术、医术、美术、法术、战术、算术等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术前面的字代表某种行为与思想,而术是这种行为与思想的发扬和传承方法。比如艺术,艺是一种表演技能,而术是将这种技能发扬和传承的方法。有艺无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章 晚成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楚庄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章 晚成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了的“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思想。韩非子曾说“是以圣人无常行也。”意思是圣贤的行为没有恒定不变的,也可理解为圣贤的行为与常人不同,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套路行动。按常理不行动怎么能知道,不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赵武灵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就会失去臣下;躁,就会丢掉君位。君主不牢牢掌握君权,就会失去管控国家的能力,自然就会失去臣下;不依法治国,不行为君之道,将己降归为躁类,就会失去君位。宏观上来看,历史上有很多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