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145 更新时间:2024/1/20 3:55:24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八章 兴礼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讲了礼的现状“上礼神而众人贰”上礼要求专心致志,而普通人对礼却三心二意,结果就是“故不能相应”要求与实际不相符。这几乎是所有思想与实践存在的矛盾。上礼,已经是规则,而众人行礼却只是规则的实践,规则与实际的差距就是“不能相应”。这就是众生先天平等,后天各异的原因,悟道深浅决定走得远近,行礼神贰决定境况好坏。

“上礼神”将礼行到“神”的境界,应该就是达到了规律的境地。我们经说某人料事如神,是说后来发生的事和他之前所说的一样。其实,是他掌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能预计到事物发展的过程与结果。能行礼到“神”的境界,是因为完全领会和掌握了“礼”的内涵与规律,将“礼”融入到意识,成为个人意识的一部分,用“礼”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对于国家来说,律法是如些的重要;对民族来说化是如此的重要;对于个人来说,礼是如些的重要。

但,现在的问题是“不能相应”,连老子都感叹道:“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上礼实行了却没有人响应。这就和法律颁布了却没有人遵守一样。老子的感叹,也是所有圣贤的感叹,“人啊,你往那里去!”这是多么的无奈,圣贤已经为世人指明了方,人们只需前进就可以到达圆满,需另寻他路。这正是世俗世界的无知与痛苦的根源。

众人贰,上礼还行不行?行,这就是圣人与众生的区别。也许,我们与神的区别就是差那么一点耐心。学习没有耐心,工作没有耐心,生活没有耐心,连教育孩子也没有耐心。

韩非子做为法家之大成者,一派宗师自然知道“坚持”的意义,对于“上礼为之而莫之应”的现实,仍然坚持“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意思是一般人虽是三心二意,圣人仍然保持恭敬,一举一动都遵守礼,毫不懈怠。这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因,总有圣贤为我们点亮前进的道路。人在顺境时总认为这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是自信的表现,岂不知这是圣贤为我们点亮了明灯指明了方向。其实,人在逆境中最能体现这一点,圣贤的一句警言也许就能为逆境中的我们指条出路。有时候,方向要比努力重要得多。

众人贰,不专注三心二意,是因为不能坚持,经不起诱惑,欲望太多,贪婪太重。圣人与众人生活的环境一样,坚守的却不一样,同样的土壤同样的种子,众人长成了草,而圣人长成了菩提。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贬低小草,只是一个比喻,在对待“礼”上,众人贰,圣人神。“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让我想起《金刚经》中佛祖如来“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就是圣人,佛祖在祇园法会时已成佛,却依然坚持在普通人看来不必要、无所谓的戒律。我们在抱怨、埋怨、发牢骚时可曾想过别人的成功是怎么走过来的,想过别人吃过的苦,走过的艰辛。不要说圣人之理高不可攀,高不可攀圣人是怎么攀上不去的,不要为自己的懒惰和无知找借口。成不了菩提,也要成为一片菩提叶子。

普度众生,佛祖选择坚持。礼兴天下,老子选择坚持“攘臂而仍之”意思是竭尽全力继续行礼。“攘臂仍之”是圣贤们最为宝贵的精神,“坚持就是胜利”不止是一句激励的话。我们与圣人的区别就是差那一份坚持与忍耐。

【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故曰:“攘臂而仍之。”】

在公司管理中,对于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的坚守,是老板始终如一地坚持,因为那是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在公司里,既是“众人贰”,老板也要如圣人一般“攘臂仍之”坚持不懈,唯有此,才会离圆满近一步。

标签: 韩非韩非子-解老菩提老子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宋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三章 明见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解疑欺君之臣。他列出了九个人,这九个人都是“朋党比周以事其君”者,结党营私,欺君罔上。“以事其君”说得多么的无奈可悲,欺君者就是用“朋党比周”来侍奉君主的。韩非子所列九人为齐国田恒、宋国子罕、鲁国季孙意如、晋国侨如、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红林,法令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三章 治法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饬令”的结果,民众少言实干,法治入乡进里。饬令,就是要在官吏中整顿法令,让法令深入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依据。律法严明,奖罚分明,任用建立功勋的人,让功勋者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树立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民众就会自然跟随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商君,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十三章 术法尽善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阐述了商君之法的核心“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功劳与奖赏相当。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战争展开,以奖罚为核心的法规建设也是以战争为中心,奖罚的法规侧重于军事。商君之法明确杀死一个敌人小头目,升爵一级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一章 食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红林,商鞅,法家,秦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一章 食衣人类的思想行为皆可用法与术来概括,或是用文化一词。我们经常讲的武术、艺术、医术、美术、法术、战术、算术等都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术前面的字代表某种行为与思想,而术是这种行为与思想的发扬和传承方法。比如艺术,艺是一种表演技能,而术是将这种技能发扬和传承的方法。有艺无术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章 晚成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楚庄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三十章 晚成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了的“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的思想。韩非子曾说“是以圣人无常行也。”意思是圣贤的行为没有恒定不变的,也可理解为圣贤的行为与常人不同,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不按套路行动。按常理不行动怎么能知道,不去

  •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赵武灵王,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十一章 君渊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明喻了老子的“轻则失臣,躁则失君。” 轻,就会失去臣下;躁,就会丢掉君位。君主不牢牢掌握君权,就会失去管控国家的能力,自然就会失去臣下;不依法治国,不行为君之道,将己降归为躁类,就会失去君位。宏观上来看,历史上有很多君主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邪道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三十一章 文采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了老子的大道论。圣贤学说皆为劝世之论,唯一目的就是劝人走大道,大道就是正道。正道就是遵道循理之道,按律而为,一是按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为,二是按社会法规、规矩而为,总之,凡事都合于规矩,遵于律法。人生,无外乎就是随时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章 德得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本性,禀赋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二章 德得韩非子没有从“道”开始讲,而是从“德”开始讲,可见“道”有多难理解,按老子的话: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不知道怎么命名,只好叫“道”。从德开讲,这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通常做法,就是从事物的属性开始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而“德”就是“道”的最高最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六章 显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臣子,君主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六章 显主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十五个臣子具体的贤能之处。韩非子所推崇的贤能之臣,要通天地之道,也就是政治规矩;要懂君臣之礼,也就是职场规则;要知治国之法,也就是专业知识;要明世俗之道,也就是社会关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晓律法,遵纪守法。如果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三章 礼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家,老子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十三章 礼者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总结了何为“义”?“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各类关系处理得很适宜,适宜的才能去做。这几乎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类关系中。关系,成了中国人的资本与资源,并将其市场化与商品化,其实,关系的实质是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