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
战国时代,很多诸侯国的权贵有养门客的习惯。其中,热衷养门客的权贵,以“战国四公子”为代表。所谓“战国四公子”,即齐国的孟尝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和魏国的信陵君。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经颇有玩味的指出:和战国四公子一样喜欢养门客而且规模对等的人物还有一个,那就是秦国的吕不韦。不过吕不韦作为生意人出身,是不能和“四公子”相提并论的。
对于“四公子”,在历史上,评价度最高的是信陵君。司马迁对其有极高的好评,在《史记》中字里行间标明信陵君的气度不凡和养士成功没,刘邦一生都将信陵君视为楷模,李白在《侠客行》中也曾高度赞扬信陵君。孟尝君的口碑不敌信陵君,但时常被视为好客、仗义的代表,反之平原君和春申君的评价就不高了——前者叶公好龙、利令智昏,后者则是被门客轻易算计,全家赔了进去。
从时间线来看,四公子和吕不韦大致处于同一时代,这就意味着四公子的活动年代处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前夜,那么,秦统一后,四公子都怎么样了?
孟尝君
孟尝君去世于周赧王三十六年(西历公元前279年)。这一年,天下共主还是周朝的末代天子,距离秦灭六国还有五十八年之久。孟尝君死后,他的儿子们发生内讧。而齐王对孟尝君早已嫉恨很久,因此利用孟尝君家中内讧的机会,几乎杀光了孟尝君的后代。
信陵君
信陵君去世于秦王政四年(西历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去世二十二年后,秦完成统一。信陵君在世的时候,由于其影响力强大,加之人脉遍及东方六国,导致诸侯国对于魏国的认知,出现了只知道信陵君不知道魏王的局面。而对于秦国来说,信陵君的存在将抗秦势力进行了整合,导致秦国东进困难。因此早在秦王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在世的时候,吕不韦就派人挑拨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最终信陵君受魏王打压,抑郁而终。
春申君
春申君去世于秦王政九年(西历公元前238年)。春申君去世距离秦统一还差十七年时间。
起初,楚国的考烈王没有子女。于是春申君将一个怀有自己孩子的美女(系门客李园的妹妹)进献给考烈王。美女生下了儿子:即后来的楚幽王。
考烈王死后,楚幽王的舅舅李园唯恐楚幽王的身世被人发现,而发动政变,将春申君乃至春申君满门悉数杀害——可叹春申君,养门客最终养了一个催命鬼。
平原君
平原君去世于秦昭襄王五十六年(西历公元前251年)。这一年距离秦灭六国还差三十年。
平原君和信陵君之间存在姻亲关系。平原君一定程度上是“长平之战”的祸首,因为贪图韩国的土地,而引来秦大规模的讨伐。并且,平原君有过和门客产生冲突的记录,因此导致门客一边享用平原君提供的物质保障,一边怨怼平原君不尊重他们。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平原君是一个较为失败的人,仅仅是出身好而已——不论是在理政还是处事方面。
战国四公子都没能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的那一天。对于四公子的后人,史书上记载也很难找到相关踪迹。在身后事方面,只有信陵君得到过刘邦多次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