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种说法,说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长大后不利于父母,男害父,女害母。后来又说成了是五月里出生的孩子,不知大家听过没有?
这句话后来我查了一下出处,原是出于《史记》里的《孟尝君列传》里,说是孟尝君田文就是出生在五月初五,一生下来,他的父亲田婴就不愿养他,大概率是因为田婴的孩子太多了吧,少一个孩子也无所谓,他有四十多个孩子。于是田文一生下来,母亲就将他寄养在了农夫的家中。
田文的母亲虽是小妾,倒还算是有见识,田文五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到了齐国大名鼎鼎的稷下学宫里去读书,十岁时,将田文带回家中与父亲田婴相认,大概认为,反正长这么大了,看上去一个英气勃勃的少年郎,万一讨了田婴的喜欢呢。
这田婴见了田文后,还是气不打一处来,说话自然不好听,但十岁的田文经过在稷下学宫里学习,也是懂得很多了,便反问田婴,人的命运究竟是上天还是门户授予的?若是天命,那你在担心什么?若是门户之见,门户亦可加高,又有何难?
田文一出口就不凡,田婴便让他留在身边跟他的一堆孩子们一起生活,经常出些题来考考他们的学业如何,也会让这四十多个孩子们问他一些问题,谁能将他问倒,那便证明他的学问了不得,连做父亲的都被难倒了。但这样的机会,似乎田婴之前在这四十多个孩子中间一次也没有遇到过,直到田文的出现。
这一天,照常到了孩子们问父亲田婴问题的时候,当他们都问了个遍以后,田婴全都能对答如流,便觉田氏后门的天资也就这样了,或许没有一个与他能及。正在苦恼叹息的时候,田文发问了。
田文问:子之子为何?
一听这么简单的白痴问题也值得拿出来考父亲,所有人都哈哈大笑。父亲田婴也笑着回答了一句:为孙。
田文对于身边的哄笑置之不理,又接着问:孙之孙为何?田婴答:玄孙。
田文立马又问:玄孙之孙为何?这一问,便真考倒了田婴,田婴摇摇头说不知,问问在坐的所有孩儿们,有谁能回答,却一个也没有应声的,田婴便反问田文:你问我,我实在答不出来了,那你自己知道答案吗?
田文不紧不慢地高声回答:玄孙之孙为来孙,来孙之孙为昆孙,昆孙之孙为仍孙,仍孙之孙为云孙,云孙之后,以代计之,此谓人伦梯次也。
这一番回答,显然是镇住了在场刚刚还在哄笑的所有人,“孙子”的回答,让田文在家族中出了名,大家都对这个弃儿刮目相看了,再也不敢小瞧。
田文从小生性便特立独行,好结交朋友,他的门客在顶峰时一度达到三千多人,基本上都是列国求仕无门的布衣士子,怀有各种技术的天下游侠,复仇或逃亡的罪犯,但有情有义,极爱惜尊严与名望这三类人等。所以,三千门客里是什么样的人都有,而且他对这些人一向都是极为尊敬,一视同仁,这门客们初次上门投靠田文时,他会非常亲热地亲自接见,拉着手过问完他家的所有情况,躲在背后的书吏便记下了每个人的所有情况,然后田文便妥善安置好他们的家人,当然门客们的仇人也顺便遭到了报应。
田文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他用这种方法,掌握了门客们的所有擅长,并在不同的时候,因材而用,无论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具有神偷绝技,总能在他需要的时候挑选出合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