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风雨之惠王初立:困境中的魏惠王会如何抉择?

魏国风雨之惠王初立:困境中的魏惠王会如何抉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坛典故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4/2/11 18:07:57

魏武侯死后,魏国发生了武侯之子魏罃与公中缓之间的王位之争,魏国内部的动荡顿时被有心之人传入到了赵国和韩国的耳中,两国国君闻听此消息都是非常高兴,摩拳擦掌想要趁机讨伐魏国。

看到魏国发生内乱,魏国大夫公孙颀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一日,他偷偷经过宋国进入了赵国,又从赵国绕到了韩国,一见到韩懿侯,他就劝说韩懿侯早点除掉魏罃。

为什么公孙颀认为魏罃必须被除掉呢?原来,此时的魏罃已经掌握了王错这个地方,眼看就可以插手上党,虽然没有王位却俨然已经掌握了半个魏国。除掉魏罃,魏国的大半领土就会落到韩国的口袋里,而且魏国的国力也会大大减弱,到那时,三晋统一的道路会大大加快。

想到这里,韩懿侯非常高兴,不过他没有傻到自己去讨伐魏国,而是叫上了赵成侯一起。由于寡不敌众,魏国在浊泽这个地方遭遇了大败,魏罃自己也被包围了。赵成侯性格刚烈狠辣,看到魏罃被包围,他立刻对韩懿侯说,“咱们现在马上除掉魏罃,再拥立公中缓为傀儡,这样我们就能得到魏国的大片土地,我们以后也能更快灭了魏国。”

可是韩懿侯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担心魏国没了之后,自己也会被赵国灭了,于是劝说赵成侯不要杀了魏罃再侵占魏国土地,因为这样太贪婪残暴了,容易被其它国家针对。不过,韩懿侯对魏国也没安什么好心,他想要把魏国一分为二,这样魏国就会成为连宋国和卫国都不如的小国,用这样的毒招,魏国也一样会衰落。

赵成侯一眼就看穿了韩懿侯的小心思,他心里十分不悦,就算把魏国一分为二,可是养虎为患,留着魏罃难保此人不会东山再起。想到这里,赵成侯反过来说服韩懿侯早下决断,但是韩懿侯根本不听,连夜带着自己的士兵跑了。就这样,魏罃死里逃生,在两虎相斗中侥幸留了性命。

正如赵成侯估计的那样,死里逃生的魏罃立刻扳倒了公中缓,继而独揽魏国大权,他就是我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魏惠王。不过,由于当时的魏罃还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主君,实力还不够强,故而魏罃本人并没有称王,所以对这一时期的魏罃我们还是要称呼一声魏君。

掌控魏国的第二年,魏罃就开始为自己报仇,他先是在马陵击败韩国军队,之后又在怀这个地方击败了赵国军队。狠辣的赵成侯和阴毒的韩懿侯都被狠狠地教训了一番。马陵之败后,韩国上下都很是后悔,觉得没有及时除掉魏罃,不过为了不被打,他们还是和魏国在宅阳进行了会盟。然而,国家与国家之间怎么可能有永久的和平呢?就在魏罃掌控魏国天下的第九年,他又一次讨伐韩国,让韩国在浍吃了一场败仗。

不过,当时的国际环境对魏国还是十分不利的,虽然当时魏罃已经敲打了宋国,夺取了仪台,在军事扩张上更加轻松。但是,与此同时,他的对手齐国和秦国也在虎视眈眈地看着他。在继位初期,魏罃先是在观这个地方输给了齐国,后来又在少梁被秦国打败,失去了庞地,连主将公叔痤都被秦国俘虏。

在魏罃继位的第九年中,刚刚取得了一点胜利的秦献公去世,他的儿子嬴渠梁成为了新的秦君。秦国和魏国之间的斗争也日益激烈。面对新的对手,魏罃会使用什么手段来摆脱困境呢?请看下集,魏国风雨之血染马陵。

标签: 魏惠王魏国秦国宋国齐国魏武侯

更多文章

  • 惠施为何让魏惠王屈膝朝拜齐侯?馊主意还是妙计?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齐桓公,齐威王

    魏惠王为何不去朝拜秦惠王或楚威王?而是——公元前334年,业已称王10年、67岁高龄的魏惠王采纳相国惠施的计谋,亲自前往齐国的徐州,变服折节朝拜齐侯,并尊齐侯为王。从此这位齐侯便被后人称为齐威王了。堂堂战国第一王的魏惠王为何如此低声下气地去朝拜一个地位比他低的诸侯?这其实是惠施为他出的一个计策,大名

  • 魏国魏惠王时期若不是丧失了这两个人才,岂会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孙伯灵,庞涓,商鞅,先秦,周朝

    魏国率先变法,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后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秦国在这时一直被魏国压着打,无法还手。就连秦国后来引以为傲的函谷关,在当时都是魏国的领土。魏国当时还灭了处于赵国腹地的中山国,将势力延伸到赵国境内,威压山东各国。实力强悍的魏国经常搞各种聚会,自己坐头把交椅,其他国家的君王为了讨好这位老

  • 逢泽之会:魏惠王率先称王,却让魏国失去霸主地位!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对于战国七雄来说,楚国早在春秋时期

  • 魏国风雨之血染马陵:魏惠王的身边,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影子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庞涓,魏王

    公元前361年,魏罃迁都迁都大梁,故而魏国自此又被称作梁国。《战国策》中有一篇犀首见梁君的文章,这里的梁君指的就是魏罃,之所以称魏罃为梁君,是因为这个时候魏罃还是没能称王。为了方便叙事,我们在这里也借鉴《战国策》的称呼,称魏罃为梁君。梁君迁都之后,大力兴修鸿沟水利,使得魏国的农田因为圃田泽的水而得以

  • 战国时期魏国是如何由盛转衰的?魏惠王称王,为何是最失败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文侯,魏武侯

    导语:魏国真正崛起,应该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魏文侯时期,当时三家分晋刚刚完成不久,魏国分得的地盘适中,人口也不是最多的,爷爷魏桓子去世后魏文侯继位。魏文侯启用李悝变法,最终国家走向强盛。第二个部分是魏武侯时期,魏武侯雄才大略,启用吴起南征北战,为魏国开拓了疆土,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更是那个时期最

  • 魏惠王为何敢在战国时代第一个称王?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齐威王

    魏惠王率先称王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百年霸业戛然终结在秦始皇称皇帝以前,天下至尊至贵至高无上的称号是王,儒家所极力推崇的夏、商、周三代最高统治者都称王。到了战国时代,周王权威虽然一落千丈,但依然被认为是天下共主,众多诸侯国没有敢僭越称王的,唯独魏惠王第一个站出来称王。逢泽会盟公元前344年,58岁的魏

  • 不知魏惠王用人,就不知魏国一蹶不振的真相:背后暗藏道法之争?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魏惠王,魏国,齐国,秦国,魏文侯,商鞅

    魏惠王,是魏国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在他执政期间,魏国遭遇桂陵与马陵两次大败,彻底跌下霸主神台,从此一蹶不振。一国之君,有贤君、明君,也有昏君、暴君。贤君、明君能强国,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就是典范;昏君、暴君能亡国,夏桀王、商纣王、周厉王、周幽王就是代表。以此而言,将魏国领向下坡路的魏惠王,

  • 战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魏国,大好前程最终断送于魏惠王之手!

    历史解密编辑:吉吉嗑普标签:魏惠王,魏国,秦国,齐国,魏武侯,战国

    看过《大秦帝国》的朋友应该会对里面由李立群老师扮演的魏惠王这个角色记忆犹新,不过《大秦帝国》虽然大体上符合史实,但毕竟是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秦国作为这部作品的主教自带光环,而作为陪衬的魏惠王似乎给我们一种昏庸之感,那么真实的魏惠王是不是这样一个人物呢?战国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魏国,大好前程最终断

  • 明朝 吴宽《题赵雍马戏图卷》

    历史解密编辑:京师书苑标签:吴宽,题赵雍马戏图卷,书法,书法家,草书,自叙帖

    听说转发文章会给你带来好运吴宽生于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他成年后,以文章及品行闻名于诸生之中。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吴宽在会试、廷试中均获第一,为明朝苏州第二位状元。后任翰林院修撰。曾侍皇太子朱佑樘,秩满进宫为右谕德。吴宽工书法,善写真、行、草书,尤工行书,源出自苏东坡,为尊其人而爱其

  • 拓地千里的赵雍,被围困三个月,直至被饿死,为什么没人去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空城忆梦泪无痕标签:赵雍,赵武灵王,肥义,王用,赵国

    公元前295年,沙丘行营,望着孤零零的宫殿,饥寒交迫的赵武灵王赵雍,绝望到了极点,他没想到,混蛋儿子章居然敢杀肥义,乱臣贼子公子成居然敢围攻自己。两个多月了,粮食吃完、已经断顿好几天了,该发的火、该骂的话早就发泄过了,外边的士兵纹丝不动,不理不问,就是不让他出去。拖着疲惫的身子,一代雄主赵武灵王蹒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