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林主人 访问量:4023 更新时间:2024/2/19 8:41:20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第六章 知足

红林悟道《韩非子-喻老》上一章韩非子明喻了老子的“咎莫惨于欲得”。过失中没有比贪得更惨痛的了,其实,一切的过失无不与贪得相关,过失是违规的结果,规律是恰到好处的秩序(和为贵),规则是规律在具体事物上的体现。贪得是欲望的表现,要想实现贪得就要打破规律,破坏恰到好处的状态,违背规则,过失也就自然产生了。贪得,本身就是过失,是人生理念的过失,做人的过失,凡事过度,必有损失。贪得,就是对物质的追求做过了头,结果失去的更多。

贪得,是天地最不能容得的,也是人类社会最为不忍的。天地之道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怎容得下贪得之心。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是大道,讲秩序与规则,更是容不得侵占之类的违规之念。贪得之为,不仅仅是简单地对财物的违法侵占,更是对正秩序与程序的破坏,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贪得之为时有发生。为了让孩子成绩好,加重孩子的作业量,为了让孩子在将来有竞争力,让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为了加快工作进度,有意超越工作程序,为了利益,有意违背审批程序与行业标准。总之,一切有违规则的事,都是贪得所致。

贪得之为盛行,只能说明社会秩序混乱,规则缺位,贪得成风,是贪得之得能得的恶果,如果贪得之得不能得,来的贪得。所以依法治国,让一切合于规矩,尊于律法,才是遏制贪腐的最好办法。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就是要让贪得之念无所用处,不得人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社会才能公平公正。

天下最难之事,莫过于自知之明,自知之明中最难之事,莫过于知道满足。韩非子认为“邦以存为常,霸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意思是国家把生存作为根本,称霸称王也就有了可能;身体把生命作为根本,富裕尊贵也就有了可能。常,是不变的,是固定的,而只有“根本”是不变的。韩非子讲得很明白,国家以存在为根本,其实世间一切事物都以存在为根本,只有存在才有可能,没有存在何谈未来,人类明的首要原则就是生存。生命是身体的根本,没有生命,身体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身体只是生命的承载体,生命是永恒的。韩非子一语道出了国家与生命的本质,保证国家的存在是君主的首责,保障生命不息是个体的首责。国家是一切事物的平台,生命是机体的原力。

韩非子告诫世人“不以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意思是不用贪欲来危害自身,国家就不会灭亡,自身就不会死亡。在韩非子看业贪欲是国家和自身的最大危害,是一切恶果的源头。想想,本就是这样,历史上灭亡的国家那个不是因为君主的贪欲所致,个体的失败也是因贪欲所致,那些贪官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些多元化重杆杆的失败企业也是证明。

老子说:“知足之为足矣。”意思是知道满足也就是真正的满足了。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实力与条件,其次要清楚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话虽如此,却世事多变,社会在高速发展,个人在时代的洪流中不知会停泊在那里,所以,我们无法清晰地认识自己,时代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这是社会浮躁的原因。自以为是和自命不凡,让“不折腾就老了”成为行为依据。但,圣贤的智慧告诉我们,即使是春秋战国这样个性飞扬,洒脱自由的时代,也要控制自己的欲望,要懂得知足,一切行为以存在为根本。

【邦以存为常,霸王其可也;身以生为常,富贵其可也。不以欲自害,则邦不亡,身不死。故曰:“知足之为足矣。”】

《论语》中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则不兴,国无信则衰。信,就是遵守约定,遵守与人的约定,与国家的约定,与上帝的约定。约定就是规定、规则、规律,所以治国为人如要长久,就要遵守法则。

标签: 韩非韩非子-喻老红林贪得

更多文章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章 安定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律法,变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七十章 安定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了轻易变更法令,会引起的不良的连锁反应: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君主不按社会发展需要,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经易来回变法,受伤的终究是普通百姓,消耗的是国力。文明需要秩序来维护,国家需要律法来管理,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章 失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章 失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重点解释了如何集德、成德、安德、固德。佛学是出世之学,讲本有可度,本无可去,本有的就是“无为大法”,是可以通过后天的修行重新获得。道家是入世之学,讲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是治世之学,讲依法治国,君权至上。韩非子对于德的“集、成

  •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二章 欺君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说疑,红林,齐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二章 欺君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认为“疾争强谏”的臣子对于当今之世并没有什么用处,而且先古圣王也都不能容忍。在韩非子看来两种人既不能被先古圣王臣服容忍,也不能被当今君主所用,说白了对于社会和国家来说这两种人毫无用处。第一种就是厌世避俗宁死不入世的自视清高者,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九章 秦患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秦国,商鞅,商鞅变法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九章 秦患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论述了秦国经商鞅变法变得国富民强,从秦孝公到昭襄王一直沿用商鞅法制,但因有法无术,国力虽然强盛,对外征战不断,但版图却无增加,原因就是穰侯魏冉与应侯范雎借国家战事扩大私人封地。穰侯与应侯的行为是最大的行私与奸邪,但秦国君

  •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定法,法者,申不害

    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 第三章 法者红林悟道《韩非子-定法》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解释了申不害的君术。术,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是某种技能的方法或是规则,比如算术,就是计算的方法,再比如医术,就是治病的诊疗方法。韩非子将“术”的概念社会化,相对于君主治国来说就是君术。我们常说为君之道,是指作为君主所要秉

  •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八章 易攻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饬令,易攻,红林

    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 第八章 易攻红林悟道《韩非子-饬令》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解了军事与内务的原则。军事的原则有三,一是出兵必有所得,二是夺地必须长期占有,三是如不出兵就做好国内之事国家一样富强。内务的原则是不必在乎人言可畏,坚持奖赏,依法治国。整顿法令,不仅在于与时俱进梳理法律条文,在官吏中重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四章 永恒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事理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四章 永恒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解了何为理,理就是人们通过观察研究,总结归纳而来的事物特性。事物的特性是先天本有的,是道的作用表相,只是人类因认知的需要,将其先天的存在性简单化为易于理解与记忆的事理,比如用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耕,再比如按动物的运动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十章 欲灭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祸福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四十章 欲灭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述了世人为什么那么容易弃道理而妄举动,只因不知道祸福转化的深奥道理。深奥之处在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身在祸福转化的规律之中,而认识规律的唯一办法就是以身试法,而人生苦短,能有多少时间去“试”,又有多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章 积德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解老,红林,道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三章 积德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演化老子道家的“德”,将之按世俗社会的要求重新定义为身心健康才谓之德,并阐述了机体与意识相辅相成的互为依存的关系。韩非子的身心合一是哲学除唯心与唯物之外的第三主义,就是自然主义,既不说意识第一物物质第二,也不讲物质第一意识第二,

  •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

    历史解密编辑:红林主人标签:韩非,韩非子-六反,红林,治国

    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 第二十章 忍怜红林悟道《韩非子-六反》上一章韩非子开始为我们讲如何刑法治罪,就是罪刑如何惩罚。如何量刑,如何处罚的问题,是法治的基础问题,也是核心问题。这是一个既古老也现代的课题。韩非子主张轻罪重罚,他认为只有轻罪重罚才能惩治罪犯震慑邪恶,达到“法禁”的目的。韩非子为了说明